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板块一:引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鸣金收兵:击打产生?敲锣打鼓。敲锣的时候听到声音,可是敲完锣之后的几秒钟内,仍有持续不断地声音。夏蚊如雷:蚊子煽动翅膀乱飞的时候吵得人心烦。可一旦落下休息时,就悄无声息了。咽喉要地:说话唱歌的时候摸一下你的喉部。1、产生:声音是由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相关小实验: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击鼓,发现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②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③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④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⑤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2、转换法:当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物理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地方。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比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我们往往无法直接观察物体的振动。这时,可以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观察发声体在振动。放大法: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例如: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注意点:①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的就分别是气体、液体、固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鼓声,笛声是空气振动发声而非鼓面、笛片振动。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这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听见。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声。典型例题:例一(填空题):用手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会感觉有点麻,这说明发声体在________,用力一按声音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声音分别由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1)风吹树叶沙沙声: ; (2)小河哗哗流水声: ;(3)悠扬的笛子声: ; (4)气球吹爆裂的响声: 。3. 小刚做了下列实验:①在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②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③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思考题:上述实验现象还可以归纳出(2) 。例二(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的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A.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D.是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B.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例三(设计实验题):自选实验器材,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识板块二引入:1、老师说话你能听得到吗?2、看过海豚表演吗?看过奥运会花样游泳队随着音乐起舞吗?3、知道土电话吗?隔墙有耳是怎么回事?4、阿波罗登月后宇航员之间是如何交流的?阿姆斯特朗那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是如何传到地球的?小学课本中写道: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后,卫星向太空中播放优美的中国传统音乐,你对此有没有怀疑呢?1.声音的传播需要 , 、 、 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不能在 传播。人和动物的头骨与颌骨作为固体当然也能传播声音,称为骨传导。例如:蛇是没有耳朵的,蛇将头贴在地面上, 蛇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贝多芬晚年不幸失聪,传闻他晚年就是用牙齿咬住木棒一端,另一端顶住钢琴来坚持作曲,这才有了月光奏鸣曲。2.真空罩实验: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基本听不到声音。结论为真空不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式与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A.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但是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液体不对,软木例外。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空气(15℃) 340 冰 3230空气(25℃) 346 铜(棒) 3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B.15℃空气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m/s。平常说空气中的声速就是指此值。C.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量距离。测量原理为:s=1/2v声t典型例题:例一(题型一):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不能传声。2、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蛇是没有耳朵的,蛇将头贴在地面上, 蛇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 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例二(实验题):1、真空罩实验:器材 闹钟,玻璃罩,__________。步骤 把 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取罩内空气现象 随着罩内空气逐渐减少,铃声 ________。结论 不传声(声音传播需要 ) 物理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例三(选择题):1、[20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2、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例四(计算题):1、(思考题)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鸣笛后,经过1.2s听到了回声,若当时气温为15℃,则汽车距山崖的距离约为多少?随堂练习:1.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你就听不到铃声了,原因是( )A.手吸收了声音 B.手使车铃停止了振动C.手挡住了声音 D.手太用力了2.遇到大风天气,路旁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 )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来的 D.空气振动产生并由固体传来的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流水的“哗哗”声4.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 秒,据此,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米 B.小于34米C.小于17米 D.大于34米5、如图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6.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以及时听到敌人的马蹄声.对此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土地振动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土地传声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中7.在一根长的空铁管的一端敲打一次,叶子姐姐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次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___传来的。8.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当两人在月球上时,即使他们离得很近,还必须靠无线电话(该设备置于头盔内)交谈,这是因为 ( )A.无线电设备先进,能确保声音不失真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电磁波与声波一样,传播时需要介质 D.声波和电磁波一样,传播时不需要介质9.(不定项)关于声速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空气(15℃) 340 冰 3230空气(25℃) 346 铜(棒) 3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一般不同B.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速不变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10.(不定项)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B.将一把音叉敲响后浸入水中,会看到有水花溅出C.把一个正在播音的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入水中,能听到声音D.将正在发生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11.将超声波垂直射向海底,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用的时间是6s,求海底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12.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3 847 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用来听取水里传来的声音,他看到火药发光后9.65 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拓展练习:1、[2020江苏泰州月考,中]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含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考后认为可能与话筒、音箱等设施有关,也可能与音箱的位置有关。如图所示,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 m×70 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 ,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丙 B.甲和乙 C. 丙和丁 D.甲和丙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D.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知识板块1:引入:1、Do、Re、Mi、Fa、Sol、La、Xi组成美妙的乐曲。感受这些声音的不同。蝴蝶和蚊子的声音呢?2、家里看球赛或电视剧时老妈不停地唠叨,你心烦的拿起遥控器把声音弄大,你弄大的是声音的什么?3、电视里在放快乐女声黄英和郁可唯的PK赛,你即使没看电视画面也知道谁在唱,为什么?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包括 、 、 ;音调指声音的 高 低,由 决定;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响度指声音的 大 小,与 和 有关。音色指声音的 品 质,与发声体本身的的 和 有关。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越大,振动越快。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4. 超声与次声:由于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在这个范围以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 。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听不见,但有些动物能听见。超声波:B超,蝙蝠次声波:地震,大象5. 实验:a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着音调的高低?提出假设:可能是频率实验检验:器材:小钢尺、桌面步骤: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振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分析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音调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b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影响响度的大小?提出假设:可能是振幅实验检验:器材:铁架台、铁夹、乒乓球、音叉步骤:①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②用小锤重敲音叉,使其发出更响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分析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音叉振动幅度和响度的关系。得出结论: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典型例题:例一(填空题):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 和 。声音的高低叫 ,它跟声源振动的 有关 。声音的大小叫 ,它跟声源振动的 有关。2、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4、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决定声音特性的三个因素,文学中有些词语对声音进行了描述,其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五音不全”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尖声细语”是指声音中的 。例二(选择题):1、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2、有下列四个句子:①周杰伦的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孙燕姿引吭高歌③信乐团是专唱高音的④阿sa对阿娇说: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响度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 )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使声音的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小雨同学喜欢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例三(实验题):1、现有音叉、扬声器、橡皮筋、钢尺、纸屑、烧杯、橡皮泥、水、白纸、空矿泉水瓶。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写出器材、步骤、现象)2、声音的特性实验:步骤与 现象 实验中,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的________的关系,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_______,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______;改变钢尺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____________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______慢,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______,频率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实验 表格 钢尺振动的快慢慢较快快音调的高低较高实验结论 音调高低与振动的 有关, 越 ,音调越高。实验方法 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式(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1.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 响度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2.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 )A. 音调 B. 方言、土语 C. 音色 D. 响度3.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5.三峡大坝工程堪称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大坝建成后,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A. 传播太慢 B. 传播太快 C. 频率太低 D. 频率太高6.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运动员耳朵中的 B.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D.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7.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直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直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直尺,这时直尺的振幅________,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8.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9.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A.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________ ,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0、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 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 ,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11 、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 法。如图1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若在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则 (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拓展练习:1.[2021 福建福州期中,中]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填“能"或“不能”);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 2第三节:声音的利用、噪音的危害和控制1、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人体内许多器官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引起振动,产生声音,当器官发生病变或异常时,声音会发生变化,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挑西瓜时用手指弹几下来判断瓜的生熟;用现代声撞技术探知工件内部的详细情况;医生用左手放在病人的背部,用右手叩击左手诊断疾病等。(2)回声定位:蝙蝠夜间飞行;雷达;声呐系统。 (3)“B超”原理:人体的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2、声与能量:声音能够医生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洁牙;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典型例题:例一(选择题):1.(2007.黄冈)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方法是( )A.刷牙时,人们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例二.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例三.3.下列事实不能明显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振动的喇叭可以“吹”灭蜡烛火焰B汽车从马路上开过,马路旁窗户嗡嗡作响C美妙的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 D利用超声波来击碎体内结石1、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 的声音,以及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危害: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将附近建筑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2、 控制噪声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标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措施(方法) 实例在声源处减弱 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给机器加橡皮垫来减弱它的振动; 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 人在噪声大的环境中工作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放声头盔等总结归纳: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在 上减弱;在 减弱;在 减弱。3、 在声学上,人们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 。把人耳能听到的最低音量定为 ,这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典型例题:1、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图书馆阅览室里的说话声B.上物理课时,隔壁音乐教室里传来优美的神曲《忐忑》C.熟睡中,突然听到郎朗般纯熟的钢琴演奏D.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富有磁性的领读声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目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3、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 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 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 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5、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A. 10dB B. 50dB C. 70dB D. 90dB6、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合理有效的是()A. 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 在教室周围植树C. 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例1根据图1所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例2.图2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1.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A.声呐探测鱼群B.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2.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3.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纳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④⑥4.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A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 B工厂里人们常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C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结石D用手拍打西瓜,通过听声音来判别西瓜的好坏5下列现象中与回声现象无关的是( )A在室内谈话比在操场里听起来响亮B蝙蝠利用超声波扑捉蚊虫C船只利用“声呐”测定距冰山的距离D雷雨时候人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7.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________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________处减弱噪声,听到打雷声时捂住耳朵,是在 ________处减弱噪声.8.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________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________减弱噪声.9.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___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___产生的.2拓展练习:1、 一艘探测船在经过某个海域距离相等的A、B、C、D、E .五个位置时,竖直向下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测得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的时间分别为1.2 s、0.8 s、1.2s、0.6s、1.2s,再求出海底与海平面间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2、[2019广东广州中考,中]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甲、乙相比( )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3、 [2020陕西西安期中,偏难]一次小明和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 s听到了雷声,小明观察了温度计,室温为15℃,小明查到了“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如图所示。(空气中光速为3x 10 km/s)则:(1)打雷处离他们大约多少米 (2)小明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173m,发出的声音经过1s听到了回声,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