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冥有鱼》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先写大鹏的外形,再写大鹏的活动,最后写大鹏飞上天空之后眼中的景象。B.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自不量力、善借长风的形象。C.本文意境开阔,想象雄奇瑰丽,如,“其翼若垂天之云”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极言鹏翼之宏大。D.文章从“天之苍苍”到文末,作者仰望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篇,庄子运用想象和夸张,描绘了大鲲变为大鹏和鹏展翅翱翔的壮丽图画。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击”“转”二字传神再现了大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气势。C.结尾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对比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的情形,说明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局限的。D.本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运用幻想、传说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D.鲲鹏这一形象在庄子笔下成了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作者赋予鲲鹏全新而又非常深刻的意义,因为鲲鹏已经实现了庄子的自由理想。4、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B.文章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C.文章在想象中寄寓白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道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白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D.“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鲲鹏是真正的“逍遥”。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又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B.鸟要迁徙到南冥的原因: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C.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童话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D.庄通过子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借用“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道遥的道理。6、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日的是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B.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作用是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C.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D.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翻译句子: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7、《齐谐》者,志怪者也。三、对比阅读:1、谈谈庄子和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链接材料] 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2、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链接材料中庄子对两位大臣诉说神龟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链接材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①焉,曰:“愿以境内累矣②!”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③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④尾涂⑤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⑥!吾将曳尾于涂中。”【注释】①往先:先去表明意图。②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③巾笥(si):“巾”“笥”都活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④曳:拖着。⑤涂:泥。⑥往矣:去吧。3、课文和链接材料都是庄子所写的寓言故事,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链接材料] 南海之帝为,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选自《庄子·应帝王》【答案】一、选择题1、B (错在“自不量力”)2、C (本文并未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局限的这一观点)3、D4、D (“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鲲鹏是非真正的“逍遥”。)5、C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6、C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三、对比阅读:1、庄子通过大鹏展翅奋飞的形象,阐明了“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链接材料翻译]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2、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穷a》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函形像。材料以神龟为喻拒绝楚王要他出任官职的邀请。[链接材料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政事托付于你,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走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3、甲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行动自由。乙文: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否则可能会好心办了坏事。[链接材料翻译]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儵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境内相遇,浑沌对他们很好。儵和忽商量回报浑沌对他们的好处,说:“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于是每天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