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衔接讲义(二)(有答案解析)
【考点回顾】
能掌握主要的说明方法并会运用;
能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会运用。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4、能理解文章并能筛选和辨别有效信息;
【衔接新知】
初中说明文阅读要求:
1、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考点解读】
明确说明顺序及作用
★答题模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精析】
例: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菱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
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
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
住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 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4分)
3、第②段与第③段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2分)
4、“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这句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2分)
5、文中划线字“往往”、“常常”、“一般"”和“常”不能去掉,理由是什么 (4分)
1、【答案】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
雨风雪的预兆。(2分)
【解析】文章开篇就明确提出“经验告诉我们”,看云层的厚薄来判断天气,按要求直接引用句子,不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答案】第②段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它们的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③段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共同点: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共4分)
【解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从文章的文字本身入手,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逐一概括。本题从所示文段中直接找出去的名称,从位置、厚薄、光彩几个方面说明它们的特点,文中有明确的文字可以直接引用。
3、【答案】不能调换(1分)。因为第①段先说晴天云,后说雨天云,所以②③两段要照应,才显得有逻辑顺序(2分)。(共3分)
【解析】第一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就安排好了下文说明的顺序,所以不能调换,体会文章结构的严谨性。
4、【答案】打比方(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卷云的形状,让读者更容易掌握看云识天气的知识(2分)。(共3分)
【解析】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学习说明文,在写法上主要是学习掌握说明方法,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钠识记。说明文中,说说明的事物“像”什么,一般来说是打比方说明。本句把云比喻成“羽毛”“”,主要是说明轻薄的特点。
5、【答案】这四个词在句中都起限制的作用,表明一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共4分)
【解析】“往往”、“常常”“常”是说明事物出现频率的,起强调作用,“一般”是说明事物表见的程度,言外之意,还有个别例外情况,体现了说明的佳确性。
【专项练习】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処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処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処高。⑤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処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2分)
2、什么叫逆温层 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4分)
3、第一段第③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2分)
4、第一段②一(句可分为两层,③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2分
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2分)
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 因素,后者是 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各段的第一句。
【解析】说明文中的中心句,一般都是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时是最后一句话。
2、【答案】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使向低处流。(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解析】阅读文段,根据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分析归纳即可。
3、【答案】①举例子②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根据“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提示,在前面的内容中找到相关的介绍即可作答
【答案】这种特殊情況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
【解析】了解文段内容及各层之间的关系,从这句话的特殊性方面考虑即可。般人不知道,不了解。
【答案】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解析】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空间时间
【解析】联系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考虑,注意三种说明顺序的定义。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选文第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选文第⑵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⑷⑸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4.选文第⑹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5.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3分)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1分,引出说明对象“极光”, 1分,语言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计3分。
2.下定义,1分,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2分,计3分。
3.第⑷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1分,第⑸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1分,第⑷⑸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⑶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1分,计3分。
4.“据史料记载”表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的作用,1分,说明离地面1.2-3.0米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臆造的,1分,“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特点。1分,计3分。
5.C.计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想象一下,你的汽车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苯和微粒的有毒混合物,而只排放水。这水非常纯净,甚至可以饮用。听起来是一种科学幻想,实际上却真实存在。
丰田公司研制出一款“烧”空气的汽车,名为“Mirai”(在日语中意为“未来”),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只会向外排放水。丰田Mirai的动力之源并非柴油或者汽油,而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氢。氢可以借助加油泵注入汽车油箱,作为电池的燃料,随后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电随后驱动汽车前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整个过程的副产品就只有水。
Mirai不仅环保,同时也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汽车。它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11英里(约合每小时178公里),时速从0提升到62英里只需要9.6秒。最为重要的是,消耗一箱氢的行驶距离可达300英里。它的油箱采用超坚固的碳纤维材料,加满氢需要大约10分钟。
氢燃料汽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低,因为燃料电池储存在防弹油箱中。实际上,在发生车祸时,传统汽油油箱发生爆炸导致的死亡概率更高。
如果所有机动车都采用氢材料,我们便可消除城市和街道的交通污染,也可降低对中东产油大国的依赖。Mirai型环保汽车的普及将潜在地改变全球环境
如果所有机动车都采用氢材料,我们便可消除城市和街道的交通污染,也可降低对中东产油大国的依赖。Mirai型环保汽车的普及将潜在地改变全球环境和经济的面貌。
当然,氢燃料汽车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第一大挑战便是成本。当前的氢燃料汽车造价极高,以Mirai为例,这款4门轿车的售价高达63104英镑(约合97331美元)。第二大挑战是“在哪里加气”。氢燃料汽车驾驶者需要找到最近的加氢站。目前,英国的加氢站只有12座,雪菲尔德以北地区没有一座加氢站。
当然,成本和基础设施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加以解决,例如给买车人补贴,甚至提供免费的加氢服务。目前,日本和美国在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方面都给予力度很大的补贴。
发展氢燃料汽车的另一个障碍在于将氢分离出来。最常见的氢分离方法是“甲烷蒸汽重整制氢”,将甲烷蒸汽与天然气混合在一起而后加热到1500华氏度,随后添加镍等催化剂,产生氢和一氧化碳。全世界有大约95%的氢通过这种方式生产。但这种方式,会产生一系列污染环境的副产品。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发更环保的制氢方式,例如从玉米苞叶中提取氢或者利用风力涡轮机对水进行电解,将氢与氧分离。
氢燃料汽车的支持者必须要做的是妥善管理这种汽车的副产品水。丰田表示Mirai每英里(约合1.6公里)只产生100毫升水。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你要知道英国机动车每年的行驶距离达到303万亿英里。如果每辆车都是Mirai,每年将产生30亿升水,让汽车变成一个大功率的水蒸气制造者。
虽然从理论上说发展氢燃料汽车是一个迷人的想法,但在走向商业化之前必须克服一系列障碍。10年内我们是否会驾驶氢燃料家用汽车出游?让我们拭目以待。
正在研发的Mirai汽车具有哪些优势?(3分)
2.概括“甲烷蒸汽重整制氢”的步骤:首先, ,其次, ,三, ,最后产生氢和一氧化碳。(3分)
3. Mirai汽车的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3分)
【答案】
1.(3分)副产品只有水,很环保;性能卓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低。(每点1分,共3分)
2.(3分)混合甲烷蒸汽与天然气;加热;添加镍等催化剂。(每点1分,共3分)
3.(3分)成本昂贵;加氢地方少;制氢产生一系列污染;产生大量水蒸气。(每点1分,共3分,答到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从环保上分析,副产品只有水;同时也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汽车,同时事故率也较低,从2.3.4.5段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考点定位】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文段内容和分值,写出三条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怪风揭秘
①在风的家族中,有许多成员被称为怪风。
②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它可以把尘土和一些轻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
③有一种风叫“焚(fén)风”,常出现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山谷和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区。一股气流越过山脉下降的过程中,通常会变得干燥,气温也会大幅度升高,这样就形成了焚风。焚风会使天气变得热而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有一种“布拉风”,它常发生在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德里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及地中海西北角。这种可怕的风是由陆地上空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形成的。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常形成冰冻及风灾。其风力可以达到12级以上,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其摧毁力与破坏力极强。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台风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气旋,它的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以上。人们习惯上把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发生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它危害极大,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1970年,台风曾光顾孟加拉湾,掀起高达6米的海潮,顷刻间吞没了20多万人,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和台风相似的龙卷风是一种强烈、迅猛的小范围旋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虽怪,但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在吐鲁番,人们在高敞之处,建成一座座土块垒起的如蜂巢一样的小屋,那是葡萄干晾房。当焚风从一个个洞孔中穿过时,鲜美的葡萄就成了营养颇丰的葡萄干了。
(1)短文第③④段采用的叙述顺序是( )
A. 出现地区→形成原因→造成危害→怪风名称
B. 形成原因→怪风名称→造成危害→出现地区
C. 怪风名称→出现地区→形成原因→造成危害
D. 造成危害→出现地区→形成原因→怪风名称
(2)短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左右”一词,如果去掉就不准确了,因为
。
(3)短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这句话还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根据短文信息判断正误。
①尘卷风会使天气变得热而干燥,极易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 )
②布拉风是由陆地上空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形成的。( )
③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因为发生地点不同,所以叫法不同。( )
④大自然的怪风现象,百害而无一利,给人们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
(5)选出短文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引人入胜
B. 首尾呼应
C. 承上启下
(6)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各地区曾分别出现过哪一种“怪风”,将名称依次填在横线上。
孟加拉湾、吐鲁番盆地、黑海西北部海区曾分别出现过________风、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
(7)读下面的事件介绍,再借助短文中的相关知识填空。
【事件介绍1】1948年1月12日至13日夜间,某沿海城市突然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气温骤然降至-20℃。海面上掀起了滔天巨浪,飞溅的浪花在建筑物表面迅速凝结成冰,把许多房屋的门窗、烟囱都封死了。更为严重的是,一艘海军的后勤供应船,因船身结冰太厚而沉没。此城市遭遇的强风是________。
【事件介绍2】2016年4月3日,北京北海公园水域突发一种奇怪的风,一艘游船瞬间被卷翻。目击者称,这风持续2分钟左右,先是从岸上卷起黄沙,而后移动到水面,卷起数米高的水柱,水柱直径在几米左右。很多人认为这是龙卷风,气象专家却否定了这种说法。北海公园吹翻游船的那股风,其实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左右”表示大概,如果去掉就与实际不符了
(3)说明台风危害大;列数字
(4)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5)C
(6)台;焚;布拉
(7)布拉风;尘卷风
五、阅读《绿豆那些事儿》,完成下列各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
③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④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⑤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⑥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⑦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
(1)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列数字
B.举例子作比较
C.列数字举例子
D.作比较列数字
(2)下列不属于绿豆用途的一项是
A.制作冻冰棍
B.淀粉含量高
C.制成绿豆汤
D.“解毒”功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B.绿豆淀粉颗粒细腻,充分的搅拌后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透亮、筋道。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唱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
(4)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这句话中的“在很大程度上”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绿豆汤?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绿豆,分别介绍了绿豆的历史和地位,它的营养价值,受欢迎的原因,食用的方法和解毒的功效,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划线句子将“绿豆”和“大豆”进行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61%、22%、40%”可以看出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结合文中句子:“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作答此题。
(3)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三自然段“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可知C项表述错误。
(4)考查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这句话中“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5)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绿豆,分别介绍了绿豆的历史和地位,它的营养价值,受欢迎的原因,食用的方法和解毒的功效。
(6)这是一道拓展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生活实际作答。绿豆中的绿豆蛋白等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及其他有毒重金属结合形成沉淀物排除体外,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因此,农药中毒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服用绿豆汤或用生绿豆研粉冲服,以增加疗效。比如说: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慎吃了打过农药的蔬菜时,可以先喝点绿豆汤。
故答案为:
(1)D;
(2)B;
(3)C;
(4)不能去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5)①豆的历史和地位;②绿豆的营养价值;③绿豆受欢迎的原因;④绿豆的食用的方法;⑤绿豆的解毒的功效。
(6)因为绿豆中的绿豆蛋白等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及其他有毒重金属结合形成沉淀物排除体外,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因此,农药中毒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服用绿豆汤或用生绿豆研粉冲服,以增加疗效。比如说: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慎吃了打过农药的蔬菜时,可以先喝点绿豆汤。
【点评】说明文筛选信息答题技巧: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