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B、羟基:
C、 D、Na2O2:
2、取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充分燃烧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且二者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
A.C2H2 C6H6 B. CH4 C3H8 C 、C3H6 C3H8 D. C2H4 C4H8
3.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CH4+2O2CO2+2H2O B.CH2== CH2+Br2BrCH2CH2Br
C.CH3CH2CH2Cl+NaOHCH3CH== CH2+NaCl+H2O
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5.已知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 H2YO4> H3Z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氧化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增强
B.单质与H2化合的能力按照X、Y、Z的顺序依次增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
D.阴离子的还原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单质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 与
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
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7.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生成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标况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g B.8.51g C.8.26g D.7.04g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H﹤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D.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电极反应:O2+2H2O+4e-==4OH-
9.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Y、Z的气态氢化物,前者更稳定
B.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前者强
C.X、W的气态氢化物相互反应,生成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Y、W的单质,均可通过电解的方法获得
10.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标准状况下,每消耗5.6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2mole-
②通过甲烷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③通过甲烷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通过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通电一段时间后,搅拌均匀,溶液的pH增大
甲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Cl- -2e- = Cl2↑
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Cu2++ 2Fe2+
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I2(g)+H2(g)=2HI(g) △H1;I2(s)+H2(g)=2HI(g) △H2;
则△H1<△H2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D.已知H2(g)+F2(g)=2HF(g) △H=-270kJ/mol,则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和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13.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若发现117号元素,请您在元
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 (  )
A.第七周期第0族 B.第六周期ⅡA族
C.第八周期第ⅠA族 D.第七周期第ⅦA族
1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Na2O2    B.MgCl2 C.NaOH  D.HClO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eCl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已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第ⅡA族的某元素原子序数为x,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一定在第ⅢA族
C.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间一定存在化学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6.对于A2(g) + 3B2(g)2C(g)+ D(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2)=0.4mol/(L?s) B.v(B2)=0.8mol/(L?s)
C.v(C)=0.6mol/(L?s) D.v(D)=0.3mol/(L? s)
17.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此反应的原电池正确的是(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Zn
HCl
B
Zn
Cu
CuSO4
C
Ag
Zn
CuSO4
D
Cu
Zn
ZnCl2
18.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
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 (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 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时,当溶解56g的铁时,杠杆中通过了3mol电子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19.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图
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20.对于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定温度、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
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了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v(NO2)正 = 2v(O2)逆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右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石墨棒.当氧气和氢气分别连续不断地从两极通入燃料电池时,便可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地产生电流.这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高率的特点。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通过负载(负载是指用电器)的电子流动方向
(填“向左”或“向右”),负极发生 反应。
(2)写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
(3)电池工作时,负极区的PH值 (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22.(12分)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C的单质的电子式 。
(2)A与D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与FD2化合生成一种强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
(3)E、F、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E2F的形成过程 。
(5)右图为某新型发电装置示意图,其负极电极反应为 。
23(16分).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W、Z同周期, 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1)X元素的名称是????????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Y元素符号是 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X、Y、Z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用元素符号填空)
(4)X、Y、Z、W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
(5)写出?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4. (10分)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 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82-)/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1=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22.0s B.22.0~44.0s C.>44.0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25.(12分)已知合成氨反应为:N2 + 3H22NH3,在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5molH2,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经过2min后达到平衡状态并测得NH3为0.4mol,求:
(1)以N2表示这2min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2)此时氢气的转化率?
(3)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保留1位小数)
(4)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与开始压强之比?
(5)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参考答案
21.(1)向右 氧化
(2)H2+2OH--2e-===2H2O 2H2O+O2+4e-===4OH-
(3)减小
22.(1) 第二周期 ⅣA族 (2) H2O2+SO2=H2SO4 (3) S2->Cl->Na+
(4)略
(5) H2-2e(+2OH(=2H2O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题)
1、?“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其所有制形式为
A.集体所有 B.土地国有 C.地主所有 D.小农所有
2、《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经营②手工业者和商人隶属于官府③其劳动产品直接提供给贵族和官府使用④官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4、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全球白银基本流向为“美洲→欧洲→中国→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
①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通过对美洲的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白银运回欧洲 ②新航路的开辟圆了欧洲人的寻金梦 ③由于长期以来欧洲对瓷器、香料、茶叶等中国商品的大量需求,导致白银大量流向中国 ④19世纪初期以后,欧洲人通过鸦片走私,达到了白银从中国回流的目的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①君主专制的压制 ②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③工业结构不合理 ④列强卷土重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①③
6、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本国封建势力压迫????????????? B.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C.香港的政策自由???????????? ? D.民族工业寻求靠山
7、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9.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0. 16世纪初,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 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西、葡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游 ④网上炒股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A、范旭东时个爱国资本家
B、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D、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13、下面是“小脚老太跳起了迪斯科”图,其反映了( )

小脚老太跳迪斯科
A、迪斯科最适合小脚老太活动 B、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C、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 D、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1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①外商企业的刺激 ②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6.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17.铁蛋的曾祖父铁锤是近代的一位民族资本家,由于更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他的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近代史前期外资企业大量外资涌入中国
①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 ③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④是民族战争失败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8、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19、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措施,在当时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B.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所有农产品的权利
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束缚,仍属于修补性的变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并不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实践
20.列宁说:“假如没有帝国主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
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一战对革命的爆发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C.一战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D.一战使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行货币改革
2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2.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
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23.洋务运动“预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表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B. 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 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加剧
D. 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
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
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原因?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
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四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⑴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据材料指出其所有制方面最突出的特征。
⑵ 材料二反映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⑶ 材料三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⑷ 据材料四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8.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
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
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600
31
510
191—1919
600
13000
75
1625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
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简要概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影响。
(4)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28.
(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895——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分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4)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气候等环境条件优越
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B.保持全球人口的合理容量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责任
C.保持全球人口的合理容量只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D.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都已超过了人口的合理容量
4、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
B.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C.我国大城市太少,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D.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有利于城市的郊区化
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某功能区是某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竞争的结果
B.城市功能区没有明确的界线
C.CBD具有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
D.在某一城市功能区内部只有一种经济活动
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A.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B.为了交通更方便
C.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D.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7、有关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大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市民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C.逆城市化是城市向心力作用的结果
D.逆城市化对大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大
8、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9、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主要是因为
A.地价便宜 B.环境优美
C.交通方便 D.城市总体布局的需要
1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小 B.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1、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①
12、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城市化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
C.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同步进行
D.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大大减缓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回答13—15题:
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14、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15、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化
A.城市化水平较高 B.城市化水平最低
C.发展速度最快 D.发展速度最慢
读右图,回答16-18题。
图示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该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保持②防治沙漠化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图4回答19---20题。
19、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不同的城市功能活动; ②城市环境的优劣;
③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④交通通达度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 ?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郑州市 ②安阳市 ③林州市,回答22----23题。 22.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3.三类城市中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24、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说明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生活水平下降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25~26题:
2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改变
?27、我国江西的立体农业,西北的灌溉农业,海南岛的热带作物种植业,上海周围的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按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江西立体农业②西北灌溉农业③海南岛热带作物种植业④上海周围乳畜业 ?B ①西北灌溉农业②江西立体农业③海南岛热带作物种植业④上海周围乳畜业 ?C ①西北灌溉农业②海南岛热带作物种植业③江西立体农业④上海周围乳畜业 ?D ①上海周围乳畜业②海南岛热带作物种植业③江西立体农业④西北灌溉农业
28.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最不可能是由于
? A.地价便宜??? ? B.中心地服务范围广??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29~30题:
29.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30.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 。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 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哪些?
(5)简述B国应该采取哪些人口政策?
32.读右图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13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 ;
B ;
C ;D ;E 。
(2)如对A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 生态环境问题,如对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对A因素进行改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4)分析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
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多两年三熟 。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
④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
3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图甲为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乙为两城市人口变化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甲 图乙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34.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1949~1986年期间,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 到 ;这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 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4)人口迁移的意义是:
参考答案
31.(1)0.7%(0.6%-0.8%)
(2)A
(3)C
(4)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人口素质低;人均占有资源少(任写两条得2分)
(5)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33..(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ABD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当单身主义者们誓将单身进行到底的时候,也引出了一个新名词:“单身经济”。专家认为,随着单身浪潮的出现,小户型房和小排量的汽车将大受欢迎。同时,家电、保险、娱乐和旅游等产业可能是另外受益最大的产业。材料体现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C.消费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据调查,目前我国至少有85%的新迁住户要装修居室,家庭居室装修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家庭居室装修业的兴起说明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扩大内需 B.超前消费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C.生存资料消费是居民最基本的消费 D.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利息税为5%.在新的利率税率下,张某将2 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比原来可以多获利息
A.360元 B.378元 C.426.6元 D.786.6元
4.“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央视二套《理财》节目的名言。这句话给我们的投资启示是
A.要多元化,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B.要集中优势,选择股票等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C.要组合投资,存款储蓄、债券、基金、商业保险都要涉及
D.转变投资观念,变被动等待为积极主动
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很多品牌为了争夺市场,纷纷扛起明星大旗,体育明星、影星、歌星纷纷代言,电视广告出现了“群英会”。这里的电视广告
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②属于消费品市场
③属于服务市场的内容 ④其服务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面是甲乙两位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回答6——7题。
6.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7.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7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相比2006年以来罕见上升。这是因为
A.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幅
B.居民的消费观念不科学
C.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D.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8.如今,“打包”的现象越来越流行。人们在餐馆就餐后,将剩菜“打包”带走是很平常的事情。这说明
A.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 B.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了
C.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 D.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
9.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工商机关的做法更好地保障了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享有的
A.监督权 B.求偿权 C.自主选择权 D.公平交易权
10.维持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针对漫画中的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为,国家税务机关应加
强监控和征管力度。因为这
①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障
②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③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④有利于控制住房价格的上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建设生态文明,还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与此相适应的消费观是
①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 ②不盲目攀比,要理性消费
③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④改变传统消费,鼓励借贷消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除了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率之外,还有
①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②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升高
③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④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提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长期以来,对消费者参考性更强的汽车实测油耗被“淡化处理”,“理想化”的理论油耗被大张旗鼓地炒作。这种弥漫全行业的“油耗迷雾”
①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②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
③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 ④不利于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得到不少人的青睐。然而,网络购物存在的消费陷阱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要妥善解决当前网购中存在的问题,需要
①国家严格规范网上交易的秩序 ②厂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
③商家遵守商业道德,诚实守信 ④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③ B.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反腐的重要渠道,许多要案最初都是通过网络曝光的。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增加了网络、传真等举报渠道,打击报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强化专制职能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民主与专政是根本对立的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制保障,具有真实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互联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有些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网络问政”一词。开展网络问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收集民意,可以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打造一个民间智囊库。政府实行“网络问政”
A.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B.完善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有利于决策利民
D.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1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
①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近来,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显示了政府根治网络低俗之风的决心。在这场净化网络环境的斗争中,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得到人民的认同。此举表明我国政府的权威体现在
①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③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④依法执政,体现审时度势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广州市番禺区为是否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引发激烈争论,广受人们关注。在接受央视《新闻调查》节目采访时,该区某人大代表说:“我没有去与群众沟通,沟通应该是政府的事情”“我不用判断,政府会判断。”“我们主要都是听政府部门的。”你对此的认识是
A.人大代表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
B.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的职责与政府职责是相同的
C.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是支持政府部门进行决策
D.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应增强履职能力
2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制定的。《建议》形成过程中,中共中央征求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A.对民主党派实行组织领导 B.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C.与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使命 D.与民主党派共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在某校举行的主题为“如何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B.民族地区自治权不同于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3.十一世班禅说:“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从班禅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4.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
A.致力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5.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是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冯小刚的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黎叔有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黎叔的这句“幽默”真实地道出了一个真相:人力资源一直是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最需要的资源。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争相以优惠政策引进高科技人才。从政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②人才是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③人才也是一种资源,可以转化或创造经济效益 ④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7.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
A.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等政治自由
B.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C.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D.公民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8.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可谓好评不断,一说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说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了国家后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国家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一说大学生村官对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认识不正确的是
A.村官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B.有利于巩固我国基层政权
C.体现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D.提高政治参与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信访制度在疏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确有极少数人借“上访”之名无休止地提出无理要求,以闹事制造“压力”要挟地方政府,称为“闹访”。根据材料回答29—30题。
信访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 “闹访”违背了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④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③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信访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应坚持
①合法的方式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④按正常程序和途径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7分)
2012年6月26日海南省海口市召开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有两套水价调整方案共与会者讨论,居民生活用水均按阶梯水价收费。本次水价调整最大的看点,显然还是打破了“逢听必涨”的怪圈,明确了继续对低保户实行优惠政策,辖区低收入家庭生活用水价格进一步调低的思路和政策,这一点让人欣慰。有了这种思路,居民生活用水按阶梯水价收费的具体细节和实施也就更让人期待,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价格更高,而是方案更合理、更完善,受到更多市民的欢迎。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3分)你知道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10分)
32.(10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方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利,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一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4分)
(2)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6分)
33.在今年北京的国际车展上,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跑车很快被订购;游艇展上,90多艘游艇几乎都找到了买主;今年五一等假日期间,名表、珠宝、黄金等的销售额大幅增长。目前,我国黄金珠宝的年需求量已经超过300吨,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黄金珠宝消费国。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包括私人飞机和游艇,中国的首饰、服装、皮具、香水等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达80亿美元,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份额的18(。未来几年内,这个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增长。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奢侈品消费趋热的原因。(6分)
(2)一些消费者为了圆“奢侈品梦”,不惜透支消费,大学生中出现了租用消费品的现象。你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观?(7分)
参考答案
33.(1)①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人们有了更多富余的钱投入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4分)②生产决定消费。奢侈品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刺激了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展。(2分)③我国奢侈品消费升温,与一些消费者的“炫富”心理有关。(1分)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2分)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2分)②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改变落后的、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4分)③奢侈品消费应量力而行,透支消费奢侈品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2分)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若,,则:
A、 B、 C、 D、
2.定义运算:,则函数的图象是:
3.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相交于点P,那么:
A、点P必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
C、点P必在平面DBC上 D、点P必在平面ABC外
4.如果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如图,正方体中,为的中点,
则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A、 B、 C、 D、900
6、在等比数列{an}中,若a3a5=4,则a2a6= .
A、(2 B、2 C、(4 D、4
、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M,则对任意常数k,总有
A B C D
7、等差数列{an}中,已知前13项和s13=65,则a7=.
A、10 B、 C、5 D、15
8、在中,,若则角C的度数是
A 120° B 60° C 60或120° D 45°
9.f(x)= 是上的减函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
A、 B、 C、 D、
10.已知函数,若实数是方程的解,且,则的值是:
A、恒为正值 B、等于0 C、不大于0 D、恒为负值
11、已知ab>0,且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C D
12、等比数列中,已知对任意正整数,,则
等于
A、(2n-1)2 B、(2n-1) C、(4n-1) D、4n-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2分)
13、在2与32中间插入7个实数,使这9个实数成等比数列,该数列的第7项是 .
14、已知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则 .
15. 已知在[-1,1]上存在,使得=0,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直线a,b,c及平面(,(,γ,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 如图,海中有一小岛B,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一军舰从A地出发由西向东航行,望见小岛B在北偏东75°,航行8海里到达C处,望见小岛B在北端东60°。若此舰不改变航行的方向继续前进,问此舰有没有角礁的危险?
18(12分0. 中,D在边BC上,且BD=2,DC=1,∠B=60o,∠ADC=150o,求AC的长及△ABC的面积.
19、(16分)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不等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6分)
设为奇函数,a为常数。
(1)求a的值;并判断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2)若对于区间(3, 4)上的每一个的值,不等式恒成立,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5DAAAA 6-10DCACA 11-12CC
13、16 14、2 15、(,+∞)U(-∞,1) 16、(4)
18、.AD=(5),(5)
19、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者不选得0分)
1.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A. m、N、kg B. kg、m/s2、s C. m、kg、s D.m/s2、kg、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歼击机在空战时丢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
B.两辆相同的车,速度大的后停下来,说明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C.一个物体从地球上移至月球上重力变小了,是因为惯性变小的缘故
D.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受到相同的水平推力,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3.质量为m1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是a1;质量为m2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2;当将该恒力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
A. B. C. D.
4. 如图,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木块A、B与小球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木块A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木块B和小球的质量均为未知,则以下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B.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
C.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
D.木块A受到的弹力
5.如图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木块2上,三木块一起向左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1受到了向左的摩擦力
B.木块2受到了2对平衡力
C.木块1、2间有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木块2、3间有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6.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0从粗糙斜面底端A点沿斜面AO上滑,到O点时速度刚好为零且能沿OB下滑,斜面AO和BO的倾角均为θ,CD与水平面平行,滑块与两斜面AO和BO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滑块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
A.在C点的加速度与D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在C点的速度与D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C.从A到C的时间小于从D到B的时间
7.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 m/s,它要渡过一条宽为30 m的长直河道,河水流速为4 m/s,则( )
A.这条船不可能渡过这条河
B.这条船过河时间不可能小于10 s
C.这条船能够过河的最小位移为30m
D.这条船可以渡过这条河,而且过河时的合速度可以为8m/s
8.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1 s内,拉力F不断增大
B.在1~3 s内,拉力F的大小恒定
C.在3~4 s内,加速度大小不断增大
D.在0~4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 m
9.如图所示,物块P置于水平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运动,且与圆盘相对静止,图中c沿半径指向圆心,a与c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转盘匀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为b方向
B.当转盘加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c方向
C.当转盘加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a方向
D.当转盘减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d方向
10.假如一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F=G,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4
C.根据公式F=m,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2
D.根据上述选项B和C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2
11.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向下凹的圆形轨道滑行,如图所示,经过轨道最低点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
A.μmg  B. 
C.μm(g+) D.μm(g-)
12.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
B.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
C.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sinθ
D.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gtanθ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7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
13.(6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附有一竖直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克,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_______cm。(刻度尺最小格为1 mm)
14.(3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实际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当小车质量变化时,需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应该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远大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C.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该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是小桶内不能装沙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应当连接,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要受阻力
15.(8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在电压为6 V的交流电源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
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1/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该步骤应排在实验步骤______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应把____________改为_____ _____.
(3)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1/M图像.
a(m·s-2)
2.04
2.66
3.23
3.98
1/M(kg-1)
0.50
0.67
0.80
1.00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5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如图为一架直升机运送沙袋。该直升机A用长度足够长的悬索(其重力可忽略)系住一质量m=50kg的沙袋B。直升机A和沙袋B以 v=10m/s的速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某时刻开始将沙袋放下,在t=5s时间内,沙袋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按y= t2(单位:m)的规律变化。取g=10m/s2,求:
(1)在t=5s时间内沙袋位移大小;
(2)在t=5s末沙袋的速度大小.
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m=2.0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8m的水平平台上,木块距平台右边缘d=7.75m,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F=20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向右运动s1=4.0m时撤去F。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F作用于木块的时间;
(2)木块离开平台时的速度大小;
(3)木块落地时到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
18.(10分) 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
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
(2)月球的质量;
(3)若发射一颗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月飞船,则其绕月运行的线速度应为多大.
19.(15分)如图所示,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前进了0.45m抵达B点时,立即撤去外力。此后小木块又前进0.15m到达C点,速度为零。已知木块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木块质量m=1kg。
求:(1)木块向上经过B点时速度VB为多大?
(2)木块在AB段所受的外力F多大?( g=10 m/s2)
参考答案
选择题
二、实验题
13. _____70__N/m ___2.1____cm
14. ( BD  )
15.(1) 平衡摩擦力 ; __B____
(2) ____D___;___ 6 ___;__ 220 __
(3)1.6
三.计算题
16. 解:(1)由y=t2可知沙袋在t=5s内竖直方向位移y=25m
又沙袋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5s内水平位移x=vt=50m
因此沙袋在5s内位移s=(或=55.9m)
(2)由y=t2可知沙袋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2 m/s2的匀加速运动。
所以在t=5s末沙袋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y=at=10m/s
又因沙袋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所以水平分速度Vx=V=10m/s
因此沙袋在t=5s末的速度V5=( 或=14.14m/s )
17. 解:(1)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受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 a
在竖直方向上有mg=FN
又Ff=μFN
联立方程并代入已知条件解得
a=8.0m/s2 s
(2)刚撤去F时木块的速度v0=at=8 m/s
撤去F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μg=2 m/s2
设木块飞出平台时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 v2 -v02 = -2 a'(d-s1)
代入数据得:v=7.0m/s

(3)设木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落地时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根据运动学公式:


代入数据得:t′=0.6s ; s′=4.2m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1.能正确表示中心法则的是( )
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 0.4和0.6 B. 2.5和1 C. 0.6和1 D. 0.6和0.4
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
A. 60 B. 80 C. 120 D. 180
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 ,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D. 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5.如下图所示细胞为三倍体的是( )
6.下列关于基因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细胞的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
C.在杂种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互不影响,独立存在
D.纯合体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
7.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
A. 复制 B. 转录 C. 翻译 D. 转录和翻译
8.关子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9.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 D.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10.关于密码子的错误叙述的是( )
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C、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11.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已知西瓜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第一年将黄瓤西瓜种子种下,发芽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以该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纯合红瓤西瓜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获得三倍体植株,开花后再授以纯合红瓤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所结无籽西瓜瓤的颜色和基因型分别是( )
A. 红瓤、RRr B. 红瓤、Rrr
C. 红瓤、RRR D. 黄瓤、rrr
13.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4.没有色盲的夫妇生有一个色盲男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女孩,其色盲的概率为 ( )
A. 0 B. 1/4 C.1/2 D. 3/4
15.如下图所示: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后发现含有S型细菌的是 ( )
16.下列关于红绿色盲叙述正确的是 ( )
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
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1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结果复制出来的绝大多数噬菌体 ( )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不含32P、含35S
18.将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上让其连续复制4次,在最后得到的DNA分子中,被标记的DNA占DNA总数的比例是 ( )
A.1/32 B.1/16 C.1/8 D.1/416.在大肠杆菌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 ( )
A.2种   B.4种   C.5种   D.6种
19.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及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DNA中的碱基数至少为 ( )
A.145和876 B.146和438 C.146和876 D.145和438
20.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
C.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21.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G≡C变为T = A B.A = T变为C≡G
C.G≡C变为C≡G D.A = T变为T = A
22.下列细胞中只能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
 A.人的精原细胞       B.人的初级精母细胞 
 C.人的次级精母细胞   D.人的精细胞
23.假如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18%,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
A.18% B.23% C.22% D.9%
24.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右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B.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呼吸作用产生水
C.反应①②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上述反应均在线粒体内完成
2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27.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发现叶肉内五碳化合物含量明显升高,改变的条件最可能是 ( )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C.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28.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
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③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 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下列哪一种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 )
30.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
红种皮
抗病
白种皮
感病
红种皮
感病
白种皮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下图是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合成多肽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中的____________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
的_________________内。
(3)图中Ⅰ是_______________,Ⅰ上GAA相对
应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被称为________。按从
左到右次序写出Ⅱ内的mRNA所对应的DNA碱基序
_______________ 。
(4)人类爱滋病是由爱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它是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两条RNA分子,HIV的RNA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并能在细胞内增殖为HIV球形病毒,这种以HIV的RNA为模板合成DNA再整合到淋巴细胞的DNA分子上,再转录为病毒的RNA完成其病毒增殖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正常女性,■表示患病男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病为白化病,则9号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 10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基因用 b表示),则 4号可能的基因型为 , 7号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
(3)若8号同时患有白化病(基因用 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则6号可能的基因型为 。
33.(9分)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量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_,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两阶段,场所分别是 。
(2)图甲中物质④是___,在_ 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⑤代表的物质是_ 。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
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在15℃、1千勒司光照下,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共利用CO2_____mL。
(4)据图分析,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图解简要
说明该过程___。
34.(7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
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
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右表所示:
实验
时间/分
液滴移动距离/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1)图中 X 处所用的化学药品是_____。10min后软管夹关闭,液滴将向_____方向移动。
(2)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__________mm3/min。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将 X 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 N2 即可测定果蝇幼虫厌氧呼吸
速率,你认为他们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应该增设对照实验,请利用此装置设置一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DBCCB 6--10 CCDBA 11--15 DBCAA 16--20 CBCCC 21--25 ADAAB 26--30BDCDB
31.(1)氨基酸 (2)翻译 细胞质 (3)转运RNA 密码子 略 (4)逆转录
32.(1) 1/3 1/8 (2) XBXb 1/2 (3)AaXBXb
33.
1) 液泡  光反应和暗反应 (答全给分) 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答全给分)
(2)丙酮酸  氧气充足  ATP
(3)22.4 (4)温度和光照强度 (5)C18O2→H218O→18O2
34.(1)NaOH  左 (2)6.5
(3)不合理,果蝇无氧呼吸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4)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英语试卷
一.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madam.
—_______
A. What for? B. My pleasure.
C. It’s no matter. D. 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22. The boss did all ______ improve the workers’ living conditions.
A. he could B. he could do C. what he could D. he could to
23. It is so fine a day that many people on their back on the grass in parks.
A. are laying B. laid C. are lying D. lay
24. I mean _____ abroad and nothing is going to stop me, though that means ______ my parents for a long time.
A. going; leaving B. going; to leave C. to go; to leave D. to go; leaving
25.When their first child was born, they _____ for three years.
A.had married B.had been married C.got married D.had got married
26.There will be a (n) _ __TV program of the football match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 tonight.
A.live B.living C.lively D.alive
27. A draft regulation on school bus safety management was made public by the State Council, with the public _____ to give comments.
A. to invite B. inviting C. invited D. having invited
28. So far, no conclusion _______ 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 is best suitable for keeping fit.
A. has reached B. has been reached C. was reached D. had been reached
29. The tickets for the show have all been sold out. In other words, the tickets are not ____ now.
A. accurate B. accessible C. acceptable D. available
30. I believe that all students in Senior Three ______ the day when they are admitted into their dream universities.
A. go through B. dream of C. blow up D. join in
31. He is very humorous, while his brother is rather serious. That is ___their difference lies.
A. why B. where C. how D. when
32. You should pay a lot of attention to children’s ideas; sometimes they ___be really creative.
A. must B. can C. need D. should
33. It was quite ___accident that I met him; he was homeless and ___rags at that time.
A. by; in B. on; in C. at; by D. in; in
34. Can you ___me to call Mr. Smith this afternoon? You know how forgetful I am.
A. permit B. persuade C. remind D. allow
35. ______ you are alone at home, why don’t you go with us to the party?
A. Even though B. As though C. So that D. Now that
完形填空(每题1.5分,共30分)
My husband hasn’t stopped laughing about the 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It’s 36 now but it wasn’t that time.
Last Friday, after doing all the family shopping in town, I 37 a rest before catching the train, so I bought a 38 and some chocolate and went to the station coffee shop that was a cheap, self-service place with long 39 to sit at. I put my heavy bag down on the floor, put the newspaper and chocolate on the table to 40 a place and went to get a cup of coffee.
When I came back with the coffee, there was someone in the 41 seat. It was one of those 42 young man, with dark glasses and torn clothes, and hair colored bright 43 at the front, not so unusual these days. What did 44 me was he’d started to eat my chocolate! Naturally, I was annoyed. However, to avoid trouble—then really I was rather uneasy about him—I just 45 down at the front page of the newspaper, tasted my coffee, and took a bit of chocolate. The boy looked at me 46 . then he took another piece of my chocolate. I could hardly 47 it. Still I didn’t want to start an argument. When he took a 48 piece , I felt more 49 than annoyed. I thought, “ Well, I shall have the last piece.” And I 50 it.
The boy gave me a 51 look, and then stood up. As he left, he shouted out, “This woman is mad!” Everyone 52 . That really made me feel silly, but it was 53 when I finished my coffee and got ready to leave. My face went red—as red as his hair when I 54 I’d made a mistake. It wasn’t my chocolate he’d been taking. There was mine, unopened, just under my 55 .
36. A. serious B. wonderful C. funny D. exciting
37. A. enjoyed B. took C. had D. wanted
38. A. cake B. newspaper C. magazine D. bag
39. A. chairs B. tables C. benches D. beds
40. A. order B. find C. keep D. visit
41. A. very B. same C. free D. next
42. A. wild-looked B. wild-looking C. good-looking D. good-looked
43. A. red B. black C. brown D. white
44. A. interest B. surprise C. frighten D. hurt
45. A. looked B. lay C. sat D. put
46. A. eagerly B. friendly C. closely D. shyly
47. A. believe B. hear C. notice D. stop
48. A. last B. big C. single D. third
49. A. angry B. lucky C. happy D. curious
50. A. covered B. threw C. got D. wrapped
51. A. strange B. exhausting C. nervous D. pleasant
52. A. agreed B. promised C. stared D. followed
53. A. better B. worse C. later D. easier
54. A. wondered B. realized C. decided D. recognized
55. A. bags B. clothes C. book D. newspaper
三.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A young girl decided to study judo despite the fact that she had lost her left arm in a car accident. The girl began lessons with an old Japanese judo instructor. The girl was doing well. So she couldn't understand why, after three months of training, the instructor had taught her only one move.
"Instructor," the girl finally said, "Shouldn't I be learning more moves?"
"This is the only move you know, but this is the only move you'll ever need to know," the instructor replied. Not quite understanding, but believing in her teacher, the girl kept training.
Several months later, the instructor took the girl to her first tournament(锦标赛). Surprising herself, the girl easily won her first two matches. The third match proved to be more difficult, but after some time, her opponent became impatient. The girl used her one move to win the match. Still amazed by her success, the girl was now in the finals.
This time, her opponent (对手)was bigger, stronger and more experienced. For a while, the girl appeared to be overmatched. Concerned that the girl might get hurt, the referee(裁判) called a time-out(暂停). She was about to stop the match when the instructor intervened(制止).
"No," the instructor insisted, "Let her continue."
Soon after the match restarted, her opponent made an important mistake: she dropped her guard. Instantly, the girl used her move to defeat her opponent. The girl had won the match and the tournament. She was the champion.
On the way home, the girl and her teacher reviewed every move in each match. Then the girl asked what was really on her mind.
"Instructor, how did I win the tournament with only one move?"
"You won for two reasons," the teacher answered. "First, you've almost mastered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hrows in all of judo. Second, the only known defense for that move is for your opponent to grab your left arm."
56. Why did the instructor teach the girl only one move?
A. Because three months’ training isn’t long enough for her to learn a new move
B. Because the instructor thought the girl didn’t have the ability to learn more
C. Because the instructor know exactly the girl’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D. Because the girl is not confident enough to learn a new move
57.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girl is ______.
A. experienced B. hardworking C. modest D. creative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girl won all the three matches so she finally won the tournament
B. The instructor was really worried about the girl so she called a time-out.
C. The girl won the tournament easily using her one move
D. The girl’s opponent in the last match thought little of her but finally lost the game
59.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Sometimes our biggest weakness may become our biggest strength
B. We need to spare no effort to do everything well
C. Always follow our teacher’s instructions and we will succeed
D. If we are not afraid of our opponent, we will finally achieve our goal.
B
One Canada, Two Languages
Canada is one of the few nations in the world to have two official languages: English and French. There are 10 provinces in the country but only one of these—Quebec is known as “French Canada”. This is because it was founded by French explorers while British adventurers discovered the rest.
Canada left the British empire(帝国) in 1867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nd English and French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s ever since.
Most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wo national television networks broadcast in English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part from in Quebec and a few places on the east coast, French television is very rare.
The same goes for traffic signs and menus, for example, outside of Quebec, there are only a few places where you’ll see traffic signs in French. In restaurants,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French on the menu unless you are in the heartland (中心地带) of French Canada. However, all products sold in Canada must, by law, have labels (标签) and instructions in both languages.
In Canada’s English speaking provinces, official bilingualism (双语) means that students can choose to complete a special French language course. Under this program, they are taught most of their subjects in French.
If a student begins the course in kindergarten (幼儿园) or Grade One, it is likely that all their lessons will be in French. However, if they start at junior high school, 25 percent of the teaching will continue to be in English.
60 How many provinces are there in Canada?
A. Ten. B. Nine. C. Eleven. D. Two.
61. Which country controlled Canada before its independence?
A. France. B. Britain. C. America. D. Germany
62. Where can you watch French television programs?
A. Only in Quebec.
B. In Quebec and a few other places.
C. From the two national television networks.
D. All over Canada
6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education in Canada?
A. In English speaking provinces only English courses are offered.
B. If you choose a special French language course, most of the subjects are taught in French.
C. The courses in primary school are all taught in English.
D. Most of the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taught in English.
C
Now, it’s time for some brief news items.
Teens Go Online
Some 13 million European children under 18 use the Internet for schoolwork, games and music according to research done by Nielsen’s “Net-rating”. The study covered Britain, Germany, France, Italy and Spain. Experts advised parents to limit the time their kids on line and keep them away from chat rooms.
Chat to the magic Mum
British author J.K.Rowling, mother of magic boy Harry Potter, will do an Internet interview about her new book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on June 26. Before the event, children are invited to send their questions about Harry to the website. The book will hit stores in the US and UK on June 21 and will arrive in China in August.
School Soldiers
Russian school students will have to do basic military training in their final year of school, the government has decided.The lesson will include learning to fire guns, marching drills and how to deal with a chemical, nuclear or biological attack. The activity is seen as part of a drive toward the education of their love for their country.
___________________
Is it hard for you to get up early and get ready for classes? Some students at Winter Park High School just roll over of bed in their pajamas(睡衣) and go to class in their own bedrooms. Of course, thei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do not see them because all their class work is on the computer. The Florida High School, the state’s only online school, had 250 students who are taking classes at home by computer. Students in this first online program take classes in algebra(代数),American government , chemistry, computer, economics, and web-page design. They also have to go to regular school to attend other classes.
64.In the first news item, which country is NOT covered in the research?
A.Britain. B.France. C.Sweden. D.Spain.
65.Why will Russian school students have basic military training?
A.To get ready for a milirary parade. B.To learn to protect themselves.
C.To gain some military knowledge. D.To develop their love for the country.
66.The news from Florida can be given a title “ ” to fill in the blank .
A.Get up Late B.Online School
C.Magical Computers D.No Teachers
67.What is the second news item mainly about?
A.J.K.Rowling will have an Internet interview.
B.Children will meet Harry Potter’s mother.
C.The Harry Potter book will be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D.The Harry Potter book will arrive in China in early June.
D
Tom Hanks ranks as one of Hollywood’s most popular actors. Moviegoers(去看电影的人)eagerly anticipate(参加)in the opening of his new pictures. If you’re a Hank fan, you don’t have to wait much longer. Hank’s newest film, Cast Away, opens this winter.
Tom Hanks plays Chunk Noland, a FedEx executive who lives by the clock. He carefully plans every minute of both his professional(职业的) and personal time. But on his way home for the holidays, the small plane he’s in crashes in the Pacific Ocean. Only Noland survives. He ends up alone on a tropical island and begins a battle for survival. In the process, his view of success and life itself change dramatically(戏剧性地).
This role may be the most physically-challenging of Hank’s career. The actor lost 53 pounds for the part. Director Robert Zemeckis shot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film with Hanks weighing more than 225 pounds. The filming took a break (间隔)for a year while Hanks lost weight. To take off the pounds, Hanks ate little and exercised a lot.
The movie may surprise some of Hank’s fans. It’s not an upbeat comedy like Sleepless in Seattle or You’re Got Mail. In fact, Hanks spends a large part of the movie not speaking. After all, who is there to talk to when you’re alone on an island?
68.What do you think the expression “live by the clock” in the text mean?
A.To make an income(收入) from selling clocks.
B.To put one’s whole life on a schedule(计划).
C.To behave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books.
D.To work very quickly in order to finish a job before a certain time.
69.Which of the following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Chuck Noland goes home to spend his holidays.
B.All the passengers but Chuck Noland survive the air crash.
C.While living on the island, Chuck Noland greatly changes his view of life.
D.The part of Chuck Noland requires Tom Hanks less weighty.
70.How did Tom Hanks lose so much weight? Because____.
A.he had no one to talk to B.he felt he was too weighty, so he had to
C.he was alone on an island D.he ate little and exercised a lot
四.信息匹配(每题2分,共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Does this situation seem familiar to you? Your English is progressing well, the grammar is now familiar,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no problem, and you are speaking quite fluently. 71
First of all, remember that you are not alone. Listening is probably the most difficult job for almost all learn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72 what you need to do is to find listening resources. The Internet is really a useful tool for English students. You can download The RealPlayer from RealMedia.com. The RealPlayer allows you to use the Internet like a radio station.
Once you have begun to listen on a regular basis, you might still be frustrated(受阻)by limited understanding 73
Here is some of the advice I give my students:
?Accept the fact that you are not going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
?Stay relaxed when you do not understand, and try listening to the material for more times.
?Do not translate everything into your native language .
? 74 Don't concentrate on detail until you have understood the main ideas.
?Listen to something you enjoy.
I remember the problems I had in understanding spoken German when I first went to Germany. In the beginning, when I didn't understand a word, I insisted on translating it in my mind. 75 Then, after the first six months, I discovered two extremely important facts; Firstly, translating creates a barrier between the listener and the speaker. Secondly, most people repeat themselves constantly. By remaining calm, I noticed that even if I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I could usu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speaker had said.
A.What should you do?
B.But listening is a problem for most of the beginners!
C.However, after several weeks, I got used to the grammar rules
D.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listen as often as possible.
E.This method usually resulted in confusion.
F.Listen for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conversation.
G.But you can’t follow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at all!
短文改错(10分)
I first met Li Meng at a friend birthday party five years ago. Then I invited Li Meng in my place. We listen to my CDs together and soon became good friends. Three years ago, Li Meng’s parents invited I to spend two wonderful week in Qingdao with them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Li Meng and I loved walking along the beautifully beaches there. Last year I was ill but had to stay in hospital for a week. Li Meng came see me every day. Then, her father has changed jobs and they moved to another city. Since then we haven’t see each other much, but we’ve kept writing to each other.
六.作文(25分)
假如你是学生会主席,请你用英语写一个Notice通知全校同学本周星期六晚上7:30在学校礼堂将举行一次英语晚会,节目有唱歌、朗诵、讲故事、话剧等,还将邀请著名英语教师张教授来谈谈英美文学。欢迎全校同学光临。每个参加的同学都要表演节目。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词数80左右。
Not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Student Union
参考答案
作文

吉林省四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文 质 论
陶东风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二、(一)文言文阅读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三十三矣。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幸
??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 C.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 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 D.孝文帝说之?????说:同“悦”,喜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君安与项伯有故
B.乃征以为廷尉 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贾生之死时三十三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2)?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二)古代诗歌阅读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 。是处红衰翠减, ,惟有长江水, 。 不忍登高临远,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2) ,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3)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三、现代文阅读
汨罗江之祭 李元洛
在中国的河流中,汨罗江远算不上波高浪阔源远流长,但却是一条名闻遐迩的圣水。它温柔而温暖的臂弯,曾先后收留中国诗歌史上两位走投无路的伟大诗人。不过,一位在下游,今日的汨罗县境、以水为坟,年年端午,竞渡的万千龙舟还在打捞他的魂魄;一位在上游,如今的平江县域,堆土为墓,少人拜谒,与凄清的墓地长年相伴的,多是春风秋雨夕阳晨雾,还有偶然在坟头点燃的几注清香。
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七七〇年秋冬之际,杜甫出峡入湘在湖南流寓三年之后,从长沙出发,准备顺湘江而下洞庭,然后入长江而至汉水,转道襄阳回归河南故里。然而,他其时年近花甲,早已病体支离,舟入朔风凛冽的洞庭,病重的他只得转道前往湘阴与巴陵途中的昌江县城,去投亲靠友。今日的平江,唐时称昌江,在汨罗江的上游。但在距县城仅十里的小田村附近的江上,巨星即告陨落,他年幼的儿子只得将父亲草草葬于小田村天井湖,也就是我们今日见到的平江杜墓。如果你远道前来,不仅可以一瞻遗迹,而且风行水上山间,鸟过田头陌上,还会向你叙述许多有关杜甫的传说。
全国杜墓今有八处,学术界考证杜甫真冢,主要有耒阳说、平江说、偃师说与巩县说,而我则认为平江杜墓是杜甫的原始墓葬,而死后的杜甫也很可能一直没有北归。平江的杜姓,至今繁衍有八百人以上,以“杜”命名的地方如“杜家山”、“杜家园”等等,就有十余处之多,此处流传于今日的杜氏家谱,也说杜甫殁后因干戈扰攘,归葬偃师未果,因而子孙“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明代的湖广参政陈恺,曾在平江杜甫后裔家中发现两封皇敕,一是至德二载唐肃宗授杜甫为左拾遗的诰敕,一为宋代授杜甫后裔杜邦杰为“承节郎”的敕书,他并作《跋杜氏诰敕》予以详尽的记载与说明,清初钱谦益在《杜诗笺注》中也曾说,“今藏湖广岳州府平江县裔孙杜富家”。据说,这两件诰敕传至杜富的嫡系后裔杜瑞生,于辛亥革命年间遗失。将近百年,音沉信杳,如果有朝一日它们能重现江湖,就可为平江杜墓出示旁证与铁证了。
我在一个秋冬交割之日去拜谒那一座山中的也是我心中的坟茔。
车出平江县城,驰过汨罗江大桥,往南行二十余里,拐上一条泥泞曲折的乡间小道,颠颠簸簸,终于看到山丘间有一溜白色的粉墙,那就是光绪十年重修的“杜公祠”。祠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诗圣遗阡”字样。祠前有一方可供停车的大坪,据说那就是“天井湖”干涸后填成。杜公祠为砖木结构的两进一天井结构,几间敞旧的房舍现在已改为小学的教室,桌持破旧,秋冬之日光线更是暗淡,窗户没有玻璃,糊窗纸早已破碎,秋风与朔风于其间畅通无阻。祠堂后面的小山丘上,有一栋建于多年前的房舍,现在也改为三间教室。下侧围墙的一扇小门边,打开那把资历不浅犹有古风的铜锁。小门吱呀一声推开,在一座小小的山包之上,在几株青松翠柏的守护之中,猝不及防,近在咫尺,杜甫墓怆然轰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
墓坐北朝南,封土堆以青麻石结顶,墓围用红麻石与青砖砌成,青石墓碑正中镌文为“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这,就是我们的千秋诗圣最后的安息之所了。
杜甫一生坎坷,晚年流落湖湘,虽然兄弟音讯不通,然而“吴楚东南娇,乾冲日夜浮”的洞庭景象也曾一度鼓舞了他已老的壮心;虽然李白、高适、孟浩然等老朋友皆已先后故去,自己也老而多病,然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想到的仍是干戈扰攘的苦难时代。他自己已是穷途末路,生命的残焰行将熄灭,但却仍然心系天下苍生,这就不仅是“穷年忧黎元”,而是生死以之了,这是何等高远博大的襟怀啊!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如此评价和叹息李白,不知他对自己是否也有这种预感?杜墓至今萧条冷落,杜甫当然也无意于使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和遍布湘中与国中的宾馆酒楼夜总会娱乐城一争热闹与繁华。然而,一个民族假如热衷于形而下的物质追逐与享受,而对于前贤往哲缺乏应有的敬意,总不免令人感到悲哀。墓前排徊凭吊,不禁感慨丛生:“墓地冷落荒凉,当然令人感慨。不过,天下之大,古往今来有皇皇陵墓者,几人能活在人民的心中?墓在丘山与闹市的不一定不朽,墓在人心中的千秋万代长存。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汨罗江之祭”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要祭悼伟大诗人屈原的,读过正文才发现是在写杜甫,阅读时这种心理错位令人耳目一新,甚至给人以某种震撼。
B.年年端午人们都要竞渡龙舟祭奠伟大诗人屈原,而同样魂留泪罗、同样伟大的诗人杜甫却少人拜谒,身后凄凉,对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痛惜不平之意。
C.杜公祠的荒僻、破旧,杜甫墓的冷清、萧条让读者看到了一代诗圣身后的寂寞,这和诗人“穷年忧黎元”的博大襟怀相对照,令人无限叹息之余更加反思:应该追求什么?
D.“杜甫墓怆然轰然巍然,撞伤撞痛也撞亮了我的眼睛”中,作者用冲击力极强的、极富内涵的文字既写出了杜甫墓的冷清中透出的肃穆氛围;又表达了看到杜甫墓时的悲痛之情。
E.作者借写杜甫生前坎坷却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与身后墓地的萧条冷落的对比,目的主要是揭示有“皇皇陵墓者”并不能活在人民心中的原因。
2.文章开篇引出与泪罗江魂魄相依的伟大诗人屈原,乍一看,读者以为是要写屈原,而作者的笔墨却在写杜甫。作者为什么这样开头?
3.作者在文中说“死后的杜甫也很可能一直没有北归”,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汨罗江畔长眠着两位伟大诗人屈原和杜甫,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光焰万丈长”,广受尊崇。读过《离骚》和《杜甫诗三首)等屈、杜作品,了解了他们的遭际、作品、追求和精神后,你更喜欢哪一位诗人?请说说你的理由。
第Ⅱ卷 表达题
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直径约2米的圆桌上,一男一女两位演员丰姿绰约,接连做出高难度的花样滑冰动作,赢得了台下阵阵喝彩声。
B.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那些来自乡村的选手个个都是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惊叹。
C.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业内人士翘首以盼的全国美术作品展终于在多方协调运作下成功地拉开了帷幕。
D.阆中山西会馆天花板上的描金彩画形成时间为清朝乾隆元年,绘画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蔚为大观。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学研究的成果显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一种原自伯尔纳病毒插入的DNA,这种伯尔纳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能够在细胞内复制和转录。
B.从人们在把土豆皮转化成太阳镜、或把蔗糖转化成汽车保险杠的过程中,以前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得到解决。
C.据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今年3月22日第十八个世界水日发布一份报告称,全球半数以上住院患者与污水大量产生有关,每年致病致死数以百万人计。
D.日前,冯三镇客运站和永温乡客运站的43名农民工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在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被拖欠已久的六万余元工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②④①③⑥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
在互联网图文时代,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年龄和职业各异,他们使用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他们也许并无专业技巧,但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关心社会热点,记录日常生活,捕捉感人细节。拍客的诞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的盛行。网络人士古永锵先生表示:“拍客们眼界宽广,善于思考,习惯用影像表达和记录心情,表达出个体对纷繁世界和人文环境的真实感受。”拍客在国外已经是个非常普及的文化现象,在国内也在迅速升温。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
冬日里,阳光总显得那么可爱。它温情柔媚,不热烈不浮躁,轻轻地抚慰着每颗寒冷的心。
作文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愧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惭愧不安。愧疚,可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净化自己的灵魂;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份良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美好。冯骥才说:“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在我们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些为之愧疚的人,为之愧疚的事。
请以“愧疚”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三)略
三、1.A、C①屈原与泪罗江紧密相连,提到泪罗江自然写到屈原,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②杜甫与屈原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形象可以和杜甫形成并举烘托,能起到突出杜甫形象的作用。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感:既有对杜甫后人无力让诗人魂归故里的痛心;又有对诗人留葬汨罗江畔平江,使作者得以亲临杜墓拜祭的欣慰、祟敬之情。
4.要点提示:答案首先要明确观点,即明确喜欢哪一位诗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