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课内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选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心中的海市蜃楼”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文中斯科特上校写日记时为什么将“我的妻子”画掉,换上“我的遗孀”?
4.选文后三段从哪些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
②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③在地面时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④在这个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
⑤“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说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⑥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⑦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⑧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⑨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⑩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5.在括号中写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遨游太空( ) 白天黑夜( ) 正常现象( )
6.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简要交代了写作的内容并总领下文。
B.选文写了“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两件突发事件。
C.在“本末倒置”的错觉时候和听到“神秘的敲击声”时作者心情都很紧张。
D.回到地面后作者把“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都作了汇报。
7.选文中反映出作者哪些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8.探究下列语句在文章构思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9.说说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写出两种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小桃树 (节选)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扫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③因为它长的太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④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⑤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事早不弄了,一垒一垒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⑥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水密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⑦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⑧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⑨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⑩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些了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0.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下列方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
B.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
C.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D.写小桃树结的果实不甜,味道苦中带酸来表现它的可怜。
11.下列对“……欲绽的花苞……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小桃树虽身遭摧残,伤痕累累,但仍然掩不住它那挺拔、美丽的身姿。
B.这句话赞美了小桃树顽强与恶劣环境抗争,虽遭摧残,却仍充满希望,给人以光明和勇气。
C.这句话表现了小桃树以坚强不屈、勇敢拼搏的精神,终于取得了胜利,迎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D.这句话表现了小桃树在风雨之中顽强挣扎的样子。
12.请你说说文中“小桃树”是谁?作者为什么对“没出息”与“不美丽”的小桃树有着深厚的情感?
13.最后一段“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二、课外阅读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桂湖中
肖复兴
①桂湖在成都之北,湖面开阔,号称“川西第一湖”。
②桂湖,相传是杨升庵年轻时在湖边遍植桂花树而得名,又有说桂湖是杨升庵的读书处,也有人说是他的故居。当然,这样的传说,本不必较真。当年,湖是官湖,并不是杨家的私家花园,杨升庵中第入仕之前,怎么可以有权跑进湖中遍植桂花树?他家那时候在城里的状元巷(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杨升庵中了状元后改的),离着湖还有段距离,他可以跑到湖边来玩,也可以到这里读书,怎么可以绕湖沿堤种植一圈桂花树?
③其实,任何传说都表达着百姓心中对历史对人物的评判尺度,是人们代代口口相传中渗透进来的感情。杨升庵是四川是成都更是新都人的骄傲。在明代,四川仅出过他一个状元。自然,杨升庵值得人们为之骄傲。杨升庵不仅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曾经在京为官时刚正不阿,因直言犯谏,而遭受贬黜,乃至发配充军,最后客死他乡,如此颠沛流离的命运,自然更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和敬重。这样两重原因,成都人让桂湖归属于杨升庵名下,并让他植桂花树于满园之中,便可以理解了。
④事实上,桂湖中最重要的建筑升庵祠,是清代道光十九年一个叫张韦书的县官到新都上任后,敬重杨升庵而修建的。至于澄心阁、绿漪亭等亭台楼阁,更是后建的。
⑤桂湖,最值得看的,其实不是湖,而是春天里大门口的紫藤和秋天里满园的桂花。
⑥那两架紫藤,左拥右地,纵横交错。春天的时候,绿叶如盖,紫藤花如蝶飞舞,更似紫瀑倾泻,或似一条紫龙腾空,是园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景象。在全国所有园林中,我从未见过这样巨大的古藤。同为明期的古藤,与杨升庵、解缙并称“明代三才子”的徐渭绍兴老宅里,他亲手种植的那架古藤,也难与之比抵。不要说徐渭没有杨升庵那样的骨气,投降在严嵩严党门下当走狗,而后又翻云覆雨,甚至连自已的妻子都杀了,就是古藤本身也难敌桂湖的这样铺天盖地的壮观。或许,花品里有人品,便忍不住想起美国生物学家迈克尔·波伦的话,他称郁金香、百合、兰花是植物界里的莎士比亚、密尔顿和托尔斯泰。那么,桂湖里的紫藤就应该是植物界里的泽畔长吟的屈原,起码也是和杨升庵命运相似的苏东坡,或是路谪八千的韩愈吧?
⑦十多年前的秋天,我第一次来桂湖,正赶上桂花盛放,仿佛赶上了一场新嫁娘隆重的婚礼。花香馥郁,水流一样,弥散到园子里的四面八方。举目之处,身临之处,向往之处,处处都是桂花之香。金桂、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衣襟带香。我从来没有闻过这样浓郁的花香,几近醉人。同为花香,桂花香味浓郁,要香就搅得周天香透,绝不遮遮掩掩,不屑于扭扭捏捏的小家子气和故作姿态的含蓄状,是花中的烈性子,迸发如潮,按捺不住,如烈酒。这一点,暗合了杨升庵的心性与品性。
⑧想想,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
(节选自《成都三潮》,有删改)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
14.文末说“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桂湖“难得”之处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15.文章第二段在谈及桂湖的传说后,连用了两个反向句,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6.文章第七段中画线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金桂、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衣襟带香。
17.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编入一本文集,请从下面四本文集中选出最合适的项,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故事成都》 B.《古迹成都》 C.《风骨成都》 D.《文化成都》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请你拧盖儿
①近期公司的销售状态不太好。
②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董事会一咬牙聘用了几个大学生,人虽聘了,效益却起色不大,公司老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③这天一上班老总就吵吵水杯盖子拧不开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大学生都跑来帮忙,但任凭使多大劲,杯盖就是纹丝不动。
④大气物理专业毕业的小王说:“沏茶时水是热的,现在凉了,杯里的气压降低,大气压迫瓶盖儿,所以拧不动,应该用热水泡,使内外气压平衡方可拧开。”
⑤老总点头,命人取来沸水泡杯,但还是拧不动。小王沉默了。
⑥生化专业毕业的小许说:“我看您这茶水很特别,可能是它在高温下与塑料盖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类似碳酸钙的坚硬物质,最好等它完全变凉,使其变脆,方好拧开。”
⑦老总默许,众人又取了冷水来冰,但仍旧拧不动。小许也沉默了。
⑧材料科学专业毕业的小史一本正经道:“我想起来了,有些物质在高温下会变性,这种物质不适合造瓶盖儿,老总这水杯不会是劣质产品吧?”
⑨老总笑了:“怎么会呢?这是我上周从香港带回来的,一百多块钱呢!”
⑩这时在公司做保洁员的高中生小丽走过来,她好奇地打量那个水杯,禁不住拿起来用力向右拧了一下,没拧动;她想了一下,又用力向左一拧,拧开了,几滴茶水溅在她的手上。
众人大为惊讶:“原来是向左拧的,我怎么没想到?”
小丽说:“当你用钥匙开不开门时,你可以用手推,或许门根本就没锁上。”
几个大学生面露不屑之色:这也算经验?老总却笑道:“现在九点一刻,各位回去写一下今天拧杯盖儿的感受,然后各自制订一份计划,看如何打开本公司的销售出路。小丽,你也拟一份试试。”
18.本文标题有哪两层含义?
19.保洁员小丽“想了一下”拧开了盖儿,她靠的是什么?“想了一下”不能去掉,这个细节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20.文章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分别描写三个大学生拧盖儿的情景,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大斗笠
①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只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②风来啦!
③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④雨来啦!
⑤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
⑥风来啦!
⑦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⑧雨来啦!
⑨它向小男孩跑来。小男孩一定很急,连鞋都不穿,光脚丫跑得噼里啪啦的。
⑩风来啦!雨来啦!
姐姐送斗笠来啦!
雨,只赶上洗洗斗笠。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嘻嘻。
——咯咯。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2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2.《金黄的大斗笠》用三个镜头表现风雨的变化,根据下列提示,从文中找出另两个镜头来。
第一个镜头:
第二个镜头:风疾,雨急。
第三个镜头:
23.短文为什么用“金黄的大斗笠”为题呢?联系短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八)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24.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5.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26.细读选文第 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27.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斯科特上校等人全部冻死在帐篷里;第二年春天,队友找回他们的遗体并为之垒了一个石墓;英国国王跪拜悼念。(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回忆和怀想的美好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人物丰富的内心,增强了了悲剧效果。
3.牺牲生命已成事实,体现了斯科特上校面对死亡坚毅、执著,为事业不惧怕献身的英雄气概。
4.第③段从同伴对他们的寻找和安葬来表现,第④段从国王的跪下悼念来表现,这两段都是通过侧面描写体现他们精神的感染力。第⑤段作者通过直接议论来赞美他们精神伟大。(也可以说先侧面村托他们精神的感染力,同伴的庄重安葬和国王的跪悼来侧面表现。然后是作者直接议论来赞美他们精神伟大。)
5. 动宾短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6.C
7.顽强的毅力,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8.示例一:由赏花到忆花,再到因花的盛衰受到启迪感悟,围绕紫藤萝的勃勃生机与顽强生命力结构文章,线索清晰,文气贯通,自然流畅。
示例二:体现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而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一思维过程。写花由形及神,层层递进,托物言志,凸显主题。
9.示例一:多种修辞。如“像一条瀑布”“紫色的大条幅”“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紫藤萝盛开时繁茂饱满的状态;“推着挤着”“笑”“嚷嚷”等,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多,纷繁热闹;“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以通感手法写出紫藤萝给人飘渺、轻柔、朦胧、优雅的美感。
示例二:巧用对比。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开得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以对比引发顿悟,突出文章主题。
10.D
11.C
12.文中的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另外一个我)
小桃树的苦难“身世”,就是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苦难经历,小桃树就是作者儿时怀有的,向往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
13.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只要坚定,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理想,开花结果。
14.①桂湖关联着令成都人敬重并感到骄傲的有骨气的文学家杨升庵;②桂湖有开花时极其壮观、花品高的巨大紫藤;③桂湖有花香极其浓郁、暗合杨升庵刚正品性的满园桂花。
15.两个反问句分别表明杨升庵既无权,也不可能做到在桂湖遍植桂花树,连用两个反向句来强调他在湖边种桂树的传说不可信;②将它们放在传说之后引人思考,引出下文对传说产生原因的分析。
16.①将不同品种的桂花比作不同年龄的女性,写出了它们开放的不同样子;②写她们都跑来看新娘的热闹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桂花的盛与香;③表达出“我”对桂湖桂花的喜爱,能与前文“婚礼”的比喻形成呼应。
17.选C。①文章重点写的与成都桂湖有关的人与物都展现出“风骨”:杨升庵为官刚正不阿;紫藤的花品如同屈原等人的人品,桂花是花中的烈性子。②文章表达出对这些人与物“风骨”的赞美,以及对“风骨”的推崇。
18.指文中所写的一件事;请你打开销售出路之意。(意近即可)
19.靠的是经验和智慧;
作用:说明小丽不是随意碰巧拧开的,也使下文小丽的话更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20.说明仅靠书本知识也不行。
好处:为下文铺垫渲染,使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1.参考示例:表达了作者崇尚纯真、自然、无邪的童心;渴望无邪、美好的亲情。(意近即可)
22.第一个镜头:风小,雨稀。第三个镜头:风雨交加。
23.因为“金黄的大斗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展现出姐姐对弟弟的关爱及姐弟俩的浓浓亲情。
24.善良、孝顺、体贴、细心,懂得感恩(对其中3个即可)
25.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
26.“酸涩”指内心被触动而产生的酸楚又流不出眼泪的感受,写出“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
27.结构上:做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意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