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概念的概述一、教学目标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把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逻辑方法;对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公共参与:自觉莲循形武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三、教学重难点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新课讲授(一)概念的含义材料一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要我们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首先,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其次,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观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观事物。再次,概念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结成果,又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起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作出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总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只要我们在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材料二 《三国演义》中,侍者夜间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杀。曹操杀了侍者并说自己追悔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思考:(1)什么是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事物属性的(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杨修的话的认识。点拨:(1)①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②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每一事物总有多种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一事物的个性特征、非本质属性,只抓住了一事物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而概念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一事物中某个具体对象,而是概括具有一定本质属性的所有事物,因而具有概括性。(2)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②杨修利用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的规律,一语双关。指出曹操所谓梦中杀人是假的,批评侍者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杨修话中的“梦”这个语词,前后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后者指的是糊涂的思想。1.含义:(1)属性及其划分:①属性: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探究二: 材料一: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符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材料二 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而又穷困潦倒的老书生孔乙己,明偷了人家的东西,却死要面子,不愿承认是“偷”的。当别人说他偷了人家的东西时,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有人揭他老底,说亲眼看到他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众人哄笑起来。思考:(1)请从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批驳材料一中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2)试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上分析“马”与“白马”以及“黄马”与“黑马”的关系。(3)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知识分析,为什么孔乙己的回答引得众人哄笑起来?点拨:(1)①正确地使用概念,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马”这一概念的内涵抽象概括了所有马的共同本质属性,“马”概括的不是马的形体、颜色等非本质属性。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马”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所有不同颜色的马。因此,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一种诡辩。(2)①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②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马”的外延比“白马”的外延大,且包含着“白马”的全部外延,因此,二者是相容关系中的属种关系。③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黄马”与“黑马”在外延上不具有相同部分,都包含在“马”这一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马”的外延。因此,“黄马”与“黑马”是不相容关系中的反对关系。(3)因为“偷”和“窃”虽是两个不同的词,但在表示一种不正当行为时,意思相同,“偷”就是“窃”,“窃”就是“偷”,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重合的,即“偷”和“窃”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同一关系。孔乙不承认自己“偷”,却承认自己“窃”把同一关系当作非同一关系,所以令人发笑。2.表达形式:(1)表达形式:语词。(2)语词的多样性:①语词形式多样:同一个概念可以有多个语词表达;②表达内容多样: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探究三: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双方进行了一番问答。“姓名 ”“雨果。”“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1)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分析宪兵为什么会闹出笑话。(2)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 点拨:(1)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所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所以闹出了笑话。(2)“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之间存在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1.内涵:(1)含义: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2)性质:说明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1)含义: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2)性质: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3.概念之间的关系:(1)实质: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围上的关系。(2)关系:①相容关系:在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种类 内容 图示全同 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属种 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种属 关系续表种类 内容 图示交叉 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②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全异 关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3.课堂小结通关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了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能够把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逻辑方法;对概念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六、板书设计4.1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义1.含义(1)属性及其划分①属性②本质属性(2)概念的含义2.表达形式(1)表达形式(2)语词的多样性(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内涵:(1)含义(2)性质2.外延(1)含义(2)性质3.概念之间的关系(1)实质(2)关系①相容关系②不相容关系七、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学案及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