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假预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机械运动(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暑假预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机械运动(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 图示
用相同的时间,谁通过的__________长,谁就快; 谁通过的__________短,谁就慢
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__________短,谁就快; 谁用的__________长,谁就慢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_____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_______表示;
3、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的比值叫做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速度的定义式:____________,变形式:(1)求路程_____________(2)求时间______________。
5、速度的国际单位单位是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常用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他们的换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练习:20m/s= 54km/h=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3: 5,运动路程之比为4: 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_。
5、速度公式及公式变形的应用: v=s/t-------
例:雅典奥运会上刘翔110米栏决赛成绩是12.91s,中学生骑车的速度为15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
已知:s1=110m,t1=12.91s,υ2=15km/h
求:哪个速度较大?
解:根据υ=s/t可知,刘翔的速度是υ1= ,中学生的速度υ2=15km/h=
答: 的速度较大。
*注意:两个不同物体的同一个物理量,一定要用下标或者上标加以区分。
计算的注意事项: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要求写已知、求、解、答。
“已知”中,要用规定的物理符号表示题中的已知量,单位可在这一步中进行统一。
“求”中,同样用规定的物理符号表示题中的所求量。
“解”中,要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有时还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然后代入各量的数值和单位名称,最后的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答”中,对计算结果作出说明。
(1)人的正常步行速度为1.2 m/s,从家门口到校门要走15 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
(2)小华家到学校距离为3.6 km,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时间为12 min,小华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速度是多少?(分别以m/s和km/h表示)
1、机械运动分类
在机械运动中,按照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项目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物体沿着直线且_______的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速度的大小_______的运动
特点 物体在_______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相等
运 动 特 点 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它代表物体某时刻的真实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只是大体上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不代表某一时刻物体的实际速度
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事例 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匀速上升的电梯等 刚出站的列车等
注意: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 。
2、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图像。
【典型例题】
1、下列图像能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A. v与s成正比 B. s与t正比
C. v由s和t的比值确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运动的速度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 D.速度和时间路程无关
E.运动时间越长,路程越大 F.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定义:物体运动的一段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3、计算公式:,公式中的“s”是指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是指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v”即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注意:
平均速度 (“是”或“不是”)几个速度的平均值。只能 (“粗略”或“详细”)反应运动整体的快慢程度。
【典型例题】
1、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栏比赛中,中国选手刘翔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
A.刘翔用的时间最短 B.刘翔跑的路程最长 
C.刘翔平均速度最大 D.刘翔始终一马当先
2、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3、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都花了相同的时间.
这辆汽车的运动( )
A.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肯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上的运动,分别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在整段路程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 1: 2 B. 2: 1 C. 9: 2 D. 2: 9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 B.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
C.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 D.以上结果均能求出
5、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
A. 跟实际值相同 B. 比实际值偏大 C. 比实际值偏小 D. 不能确定
6、(不定项)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 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E.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F.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分析该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0~30s的时间内是运动的
D.在0~40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8、(不定项选择题)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3s时甲乙车相距3m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 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9、甲、乙两同学沿着平直的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秒 B.4秒~8秒内,甲乙同学都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C.8秒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D.0秒~8秒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10、周末叶子姐姐去爬崂山,上山的时候平均速度是3m/s,下山的时候平均速度是5m/s,则叶子姐姐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
1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00m,一列火车全长200m,若该车匀速通过大桥时,在前40s内通过600m路程。求: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12、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______________
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斜面、金属片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
(3)根据测得的、,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和小车从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__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不同。
★★★注意事项:
(1)进行实验的时候,要求斜面的坡度______一些,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___。
(2)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例题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图中AC段的距离___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时,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_m/s。
(3)实验中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偏大”或“偏小”)。
例题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_____m/s。
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 m用了4 s,跑完100 m用了12 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
A. 6 m/s B. 8.3 m/s C. 7.15 m/s D. 7.75 m/s
2、测定做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测出路程全长为120 cm,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为5 s,小车从起点运动到全路程的中点所用的时间为3 s,请你求出各阶段中的平均速度。
3、钢球沿20 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 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 s和10 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右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5、一辆汽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以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