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观评课记录点评:在周老师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节课中,她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课件呈现等,都让我印象深刻。走近父亲环节,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思考主席得知爱子牺牲时的心情,在学生回答后适时地利用希沃白板不规则式出示四字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利用希沃白板出示毛岸英的资料介绍,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活跃度和专注度,还可调动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胸怀环节,教师将一节课中的语文关键点、难点加以有机整合,再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引读,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提升语文感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点评:正如薛法根老师说的,革命传统文化题材的教学中,学生存在 “认知不足、情感缺乏、与文本有距离”这三大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三大问题,我想,在周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寻到答案。备课时,周老师深入解读文本,明确革命元素;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扣语言文字,实现言意兼得;搭建多种支架,突破教学难点,如“四字词语谈主席的内心”“联系实际谈谈你父亲对你倾注的父爱,体会主席的常人心态”“资料补充,帮助学生走进主席的内心”“词语填空理解‘踌躇’”“深情引读,情感渲染”等;升华革命主题,有机拓展延伸。周老师真正以语文的方式实现了革命题材作品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点评:听了周老师的这节课,我从课堂中看到了很多闪光点,感触很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巧妙设计,化难为易。本节课教学内容虽然深情但历史久远,让学生真正理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课前,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比如,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单,搜集资料、预习课文等,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而有张力,紧紧抓住语文要素,设置了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理解文章内容,走进了主席内心。2.抓住重点,层层深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抓重点句、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教师激情引读、配乐读等。特别是教师的引读带给学生相应的情境,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高潮,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毛泽东凡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3.古诗拓展,提升素养。运用古诗文进行拓展,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文学素养方面,周老师自己本身就有很深的底蕴,在本课中,周老师课堂导入环节出示1910年 17岁的主席写给父亲的诗,结尾环节点明1957年57岁的主席写给儿子的诗,教学环节首尾呼应,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文学素养的培养。整节课中,周老师带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一步一步走进毛泽东的心灵深处,给我们特别的震撼和感动。整节课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给人一气呵成的美感。周老师的课值得我们去慢慢体会,细细揣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