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明确概念的方法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明确概念的方法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4.2明确概念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明确内涵的方法,知道定义的含义、目的、构成和方法,掌握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2.明确外延的方法,知道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掌握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关键能力:
1.掌握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2.掌握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逻辑规则,培养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自觉树立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教学难点
下定义的含义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原则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一位仆人,有一次他问富兰克林:“主人,绅士是什么?”富兰克林回答说:“这是一种生物,是一个能吃、能喝、会睡觉,可是什么也不会做的有生命的东西。”过了一会儿,仆人跑到富兰克林身边说:“主人,我现在知道绅士是什么东西了。人在工作,马在干活,键牛也在劳动,唯有猪只知道吃睡而什么也不干。毫无疑问,猪便是绅士了。”
思考:为什么仆人闹出把猪当绅士的笑话?
2、新课讲授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探究与分享
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己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思考: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是是否围绕松鼠转了一圈。由于两个猎人“围绕松鼠转了一圈”的含义理解不同,于是发生了争执。
结合教材,思考:(1)用什么方法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
(2)什么是定义?定义由哪三部分组成?
(3)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4)结合教材中给“文学”概念下定义的图示,指出下面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
湿垃圾是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知识总结:(1)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2)定义的含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和属概念。这里的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湿垃圾(被定义项) 是(定义联项) 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定义项)
哲学(被定义项) 是(定义联项)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定义项)
过渡:阅读教材第27页的内容,思考:(1)怎样下一个正确的定义?
(2)下定义要遵循哪些逻辑规则?
(3)指出下面定义的逻辑错误
定义 逻辑错误
商品是劳动产品
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工业是生产工业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
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
学生讨论交流
知识总结:(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2)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3)
定义 逻辑错误
商品是劳动产品 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工业是生产工业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 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 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探究与分享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他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们听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们为什么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老师的分类错在哪儿?怎样说才能让学生明白?
点拨: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材料中的老师在同一次分工中用了性别和体力差别两个不同的标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造成学生无所适从。
知识总结: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过渡:正确划分的要求:
a.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b.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应该遵循的逻辑规则 违反逻辑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划分标准不一”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越级划分”
探究与分享
铅笔,人类文明的奥秘。没有人真正完全知晓一支铅笔的完整来历,铅笔的生产是数百万人分工合作的结果,其中涉及了这些个体计划的相互协调,而且这些计划不是出自某个“主脑”的计划。我们可以通过铅笔的来历看到,整个经济不可能由某个主脑来计划,市场经济才是正途。笔根据质料的不同,可分为铅笔、钢笔、毛笔、粉笔、电笔、眉笔等。
思考:这样的划分正确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各子项的外延之和要等于母项的外延。如果划分后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则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如果划分后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此例中的“电笔、眉笔”不属于书写工具,在母项“笔”的范围之外,这个划分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
知识总结: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明确概念的方法,我们深刻认识到,明确内涵、外延的方法,通过学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自觉树立科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
明确概念的方法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