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1课时)
【正文】
一、教材分析
《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民风民俗。本课分别由《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妙的节日风俗》和《风俗的演变》三个课时组成。本课时为第一课时《风俗就在我身边》。这一课时主要通过“伴随我成长的风俗”、“了解‘十二生肖’”和“尊老敬老风俗”三个板块,让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伴随我成长的风俗,知道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的哪些美好祝愿;了解“十二生肖”,知道与“十二生肖”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了解尊老敬老的相关风俗,知道这些风俗寄托了对长辈的哪些美好祝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调查,课中互相讨论分享,课后实践分享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风俗,感受这些风俗寄托的美好祝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身边的风俗,感受这些风俗寄托的美好祝愿,体会家乡风俗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树立尊老爱幼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的祝愿。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ppt;
(二)相关音频、视频;
(三)课前风俗小调查。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孩子抓周视频。
2.讨论:这个孩子过生日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3.了解抓周:抓周,又称拭儿是一种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的祝愿。
4.回忆分享自己的抓周趣事。
5.小结:不同地方的抓周也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当地的风俗》。(板贴课题)
二、风俗伴我成长
过渡:有些风俗从我们出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出生和满月的风俗。
音频了解出生和满月的风俗。
生一: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后送给了亲朋好友。这叫作“报喜”。
生二:听我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生讨论:自己知道的出生和满月的风俗。
师补充:在我们安吉小孩出生有包红包,满月还有摆满月酒的风俗。
4.风俗伴我成长班级分享会。
(1)讨论伴随自己的成长风俗;
(2)说一说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哪些美好的情感。
5.拓展与我们成长有关的其他风俗:
当我们出生100天后,有剪指甲风俗,
六个月的时候,有开荤的风俗。
一周岁,抓周
一年级,入学礼 等等
6.小结:是啊!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都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祝愿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聪聪明明……浙些伴我们成长的风俗正是我们爱幼护幼的传统美德。(板贴:爱幼护幼)
三、十二生肖交流会
过渡:正如,但我们孩子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呀,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绞尽脑汁给我们起名。
1.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
2.小结起名的方式,引出十二生肖。(板贴:十二生肖)
3.出示“阅读角”,生阅读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拓展“十二生肖的来源”。
资料: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
5.活动二:十二生肖交流会。
交流介绍我喜欢的生肖故事或传说。
6.小结: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不仅爸爸妈妈会根据我们的生肖来给我们起名字,以此表达对我们的祝愿,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三、尊老敬老介绍会
过渡: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愿,十二生肖表达着中国新年的祝福,那这一个个寿桃,一碗碗长寿面,一张张祝寿照片又一个怎样美丽的风俗呢?是的这正是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风俗啦。(板贴:尊老敬老)
了解尊老敬老风俗的风俗。
音频了解寿桃、长寿面的寓意。
生一: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
“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
生二: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示长寿。晚上则安
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晚辈的祝贺。
生三:在我家,老人寿辰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到小孩子围绕在身边熙煕攘攘地闹个不停,就特别开心。
3.活动二:祝寿宴
(1)小组自选方式来介绍一种祝寿的礼节或寿宴食品。
(2)小组有序进行祝寿。
4.视频拓展:安吉祝寿风俗——六十六岁那年是一关,事先送六十六块肉给父母吃,替父母消灾。“六六”是吉利数字,为了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和对父母长寿的祝愿。
5.讨论: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时的一颗颗满载喜悦的“报喜蛋”,到理胎发、剪指甲、开荤等风俗,都饱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美好祝愿和殷殷期盼,同样一个个寿桃,一碗碗长寿面,一张张祝寿照片,66块肉的风俗,诠释着中华民族最长情的祝福,这些风俗共同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四、情感总结
师过渡:老吾老以及人之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能处处看得到这份美德的传递。公交车司机扶老人上车,社区支部书记把流浪老人接回家,为了全面做好返校工作,老师仔细地做好消毒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居家学习,老师们开启了“流动课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边的风俗也时时传递着这一美德。风俗就在我们身边!
微视频播放疫情期间尊老爱幼的现象。
课后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我们身边的风俗,用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
附板书:
我们当地的风俗
爱幼护幼
十二生肖
尊老敬老
风俗就在我身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