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主要是指
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3.《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 B.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4.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出现 ③松江地区成为产棉的重要地区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5.莲鹤方壶(见右图)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它最为精彩的乃是莲瓣中央一只立鹤,表现出清新自由、
轻松活泼的感觉。郭沫若先生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
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的解放,已经萌发了自由民主的意识
B.社会变革对青铜铸造艺术产生影响
C.是我国冶炼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6.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衙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7.“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造成这首唐诗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际关系的淡漠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社会风气的败坏 D.价值观念的更新
8.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9.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0. 汤姆惊奇地发现:欧洲地名与其他地区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对此,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文化传统相同 C.关系世代友好 D.殖民活动影响
11.据《维多利亚地方史 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了农村土地 B.妇女进入工厂成为雇佣工人
C.大多数妇女成为家庭主妇 D.妇女地位提高后不再从事繁重劳动
1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D.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13.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
14.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 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5.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C.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16.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17.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属于中西交融的是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19.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
20.以下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对此评述有误的是
A.美国内战(1861——1865)后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B.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削弱其经济实力
C.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达到最高峰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实力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21.洛克菲勒家族在1964年持股比例为13.5%,现在则以不到40亿美元的资本控制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资料显示,日前股份公司的资本控股比例约为5%,被人称之为“有效的控制”。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二战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B.二战后“人民资本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二战后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D.二战后资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22.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 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3.一位外国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满城尽是脚踏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这位观光客见到的景象最可能在
A. 1919年的上海 B. 1936年的南京 C. 1955年的香港 D. 1970年的北京
24.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欧元纸币共分为5、10、20、50、100、200、500欧元七种面值,对于这七种面值的纸币,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欧元纸币背面的桥形建筑可能代表着
A.开放与协作 B.悠久与连接
C.动力与团结 D.合作与沟通
26.2007年发生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殃及世界,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这是由于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27.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2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2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0.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行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二、材料问答题:共40分。
31.(15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6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
32.(25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张裕集团以自身百年的历史见证并实践着百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材料二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怀着“实业兴邦”之梦的主要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哪个阶层?(1分)“张裕”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6分)
(2)在中国近代如张裕一样的实业家们的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为什么?(7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请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张裕公司的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3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或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或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恪勤,擢受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裈(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恪:严格 B.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引:推荐
C.处法平允,考绩连最 允:得当,公平 D.啜羹者,热则置之 置:搁置,放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①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啜羹者,热则置之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执政期间,想要改变刑法,加强管理,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无常,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8.翻译(10分)
①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②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9.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5分)
10.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良镛:为良居谋
钱炜
2012年2月14日,人民大会堂,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在国家的圣殿里,在聚光灯映射下的那一刻,人们再一次“认识”了吴良镛。
圆脸、浓眉、银发、厚厚的嘴唇,眼前这位年届90岁的矮胖老人,就是师从梁思成、林徽因,参与创办清华建筑系,留学美国,精于水彩画的建筑大师。自四年前在工地上中风后,吴良镛行动迟缓,说话更加慢声细语。这位建筑大师的客厅,堆满了各种书籍、照片与字画,看上去与普通人家也没有什么不同。他在清华园的一生时光,都只在为国人良居谋。
1945年,在重庆的一间茶馆里,从云南远征军归来的吴良镛却告诉要好的同学,眼下抗战胜利了,他计划将重心由建筑转向规划。吴良镛改变心意的原因,是在滇西行军途中,眼见战争摧毁了一个个城市与乡村。他深感,在废墟上进行重建,“光搞建筑、盖几间房子根本不能满足要求”。
此时,他已在梁思成手下的“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工作。因他此前在重庆中央大学校刊《建筑》上发表题为《释“阙”》的文章,而被梁思成看中。
还没等吴良镛将自己的主意告诉梁思成,梁就要他随自己去北京,创建清华建筑系。两年后,梁思成又拿出一份奖学金申请表,让他去建筑大师沙里宁主持的美国匡溪艺术设计学院学习。
到清华和去美国,是他人生的新起点。
吴良镛追随梁思成多年,深得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的帮助与熏陶。在匡溪,他又得到了沙里宁离世前最后两年的亲身教导。此时,吴良镛对中国建筑道路的思考开始萌芽。他认为梁思成提出的“Morden and Chinese(现代的,并且中国化)”值得倡导。这得到沙里宁的肯定,“你们一方面要现代化,一方面不能丢掉中国文化的传统。”
但回国后,吴良镛就一头扎进纷乱忙碌的建设热潮中去,除去清华建筑系与学界内的事务,还参与了中南海紫光阁修缮、唐山重建、毛泽东纪念堂、天安门广场扩建等项目的规划设计……他在美国的思考,只成为一颗没有破土的种子,一撂下就是30年。
文革结束后,包括吴良镛在内的国内建筑界开始重拾发展道路与方向的探寻。1981年,吴良镛首次提出“广义建筑学”的初步构想。
广义建筑学的提出,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吴良镛曾在山西蒋宅发现一个聚落,由五个群族聚集而成。他当即想到,虽然聚落是由房子组成,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其内涵是由家族构成的小社会。以聚落来看建筑,就从将建筑的内涵由原先狭隘的房子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的概念。由此,他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核心思想:建筑行业的内容应当扩大展开,而不囿于原先单一的建筑含义。
他的这一想法,直到1989年《广义建筑学》的出版,才相对完善成熟。吴良镛说,“广义建筑学”的出现是反思“文革”时期的混乱,在中国建筑方向上探寻出路的结果。但下一步怎么走 如何用广义建筑学这个看似空泛的理论来指导建筑实践 四年后,吴良镛找到的答案是人居环境科学。
“聚落的根本要素,还是人。我们有各种建筑,铁路、公路、港口、商场……没有一个不是直接跟人有关系的,但目前这些与人居的需求是割裂的。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就是要把各方面的建设,跟人居的需求结合起来,做系统的考虑。”他解释说。
在2001年出版的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里,吴良镛就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角度,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
吴良镛清楚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科学的建立,并不代表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在学术道路上没有一个大致的框架,还是茫然的。”
也许是受梁、林二人的影响,吴良镛尤其提倡人文精神。2009年11月,他在清华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成立25周年时说,“长期以来,有一种学术思潮是提倡科学精神,我认为只有科学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只有科学技术只是‘半个人的世界’。科学精神一定要跟人文精神相结合,‘产生第三种文化’。要深究人居环境科学,必不能忽视人文精神。”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吴的一生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紧密相连,无论是报考建筑系,参加远征军,留学美国,还是回国后投入建设热潮,都绝对服从国家需要。
B.经过长达30多年对中国建筑道路的思考,再加上受山西蒋宅聚落的启发,终于在1981年,吴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初步构想。
C.本文运用倒叙的方式,先从吴的获奖写起,再叙述他一生“为良居谋”的曲折经历与不懈追求,
具体展现了他的科学成就及伟大人格。
D.矮胖、圆脸、浓眉、银发、厚嘴唇,行动迟缓,说话慢声细语,外貌平凡的吴却能够得到梁思成
的青睐,这也说明他在建筑领域的才华。
E.由于广义建筑学理论看似空泛,吴进而提出来了人居环境科学,把建筑和人居需求结合起来,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吴的一生的学术思想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6分)
(3)请简要说明吴良镛这一人物的特点。(6分)
(4)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良镛带给你哪些科研或人生方面的启示?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即使面对的是林立的刀枪,他依然能谈笑自若,这才是大英雄的气概。
B.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D.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个别学生还参与了赌博,请老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防患未然。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比赛双方势均力敌,大战了四局,打成了二比二平。
B.崇祯皇帝接手的原本就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政权,即使他有日月之志,也无力回天了。
C.他自知创业的艰难,因此成功后才没有一掷千金地挥霍。
D.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挖掘和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B.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C.投资者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需要对国内市场的透明度,包括对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以及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抱有信心。
D.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本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17、根据语境,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以说,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尚未形成一种超越民族的、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文化可以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为什么说台湾人是中国人?______________。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如果到昆明的街头,很容易就可以辨别出来这是傣族,这是傈僳族,那是布依族,就是因为他们认同的文化是一样的,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有人说这是耸人听闻,但这个问题真的非常重要,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1 因为他们认同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
2 文化存则民族在,文化亡则民族亡
3 虽然我们跟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可是我说我是中国人,他说他是日本人,这是因为彼此认同的文化不同
④ 只要是同一民族,衣食住行都一样,节日庆典也都相同
⑤ 区分此民族和彼民族最核心的标志就是文化
A.④①⑤②③ B.④①③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议论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答案
1.B【解析】原文第一段表述为“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是外国人的一种误解,不是作者的观点。
2.C【解析】原文表述为“缺乏精确的习惯”,选项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偷换概念。
3.C【解析】A项“表现为一种缺陷”是误认,非作者观点。B项见原文第二段,指出中国人的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与选项正好矛盾。D项以偏概全,应为“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不是全体。
4.A(恪:谨慎、恭敬) 5.A(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识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B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可译为“通过”。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就”“那么”;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6.C(排除①②⑥句。①为赵绰因明智和有才干而见知升迁。②为赵绰汇报案情时表现得严肃刚正,未表现出“公正”之意。⑥为赵绰强调自己职责的自谦之辞)
7.B(“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不合原意,“若更有闻见”应为“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之意)
8、①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将要加重刑法,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以”、“重”、“信”、“律者天下之大信”各1分,句意1分)
②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鼓励他,赏赐给他三百匹绸段。(“皇上(补充主语)”、“谢”、“劳勉”、“物三百段”各1分,句意1分)
赵绰字士倬,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将要加重刑法,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地说说。”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将他处以斩刑。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大怒说:“你是只顾怜惜辛亶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绰说:“你终究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文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鼓励他,赏赐给他三百匹绸段。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他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赵绰进谏说:“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皇上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说:“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动不了,就应该退下。”赵绰说:“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皇上又说:“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吗?”赵绰一边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皇上只好退回后殿。书侍御史柳彧又上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
9.(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分), (2) 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3分)
10.(1)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2分) (2)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桃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2分) (3)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责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11.(8分)略
12、(
(4)示例一:
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报效祖国,造福大众(2分)
①从事科研,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方能取得伟大成就。(1分)
②在科研上,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1分)
③在科研过程中,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1分)
④总结观点:总之,真正的科研---(1分)
⑤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我们---(2分)
示例二:
人生方面,一定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断奋斗(2分)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把握人生的新起点(1分)
②要善于听从师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师长的教悔(1分)
③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报效祖国,造福大众(1分)
④总结观点:总之,志向远大的人---(1分)
⑤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我们---(2分)
13、答案:A (B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C骇人听闻是贬义。D项“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难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原句所述之事已经发生,并非“未然”。)
14、答案:D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15、答案:D 莫:不要
16.D A项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B成分残缺,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 C语序不当,“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应为“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法规的效力”
17.C 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以及论证思路排序,第③句是举例说明“文化可以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应排在第一,这样就排除了 A、B 两项; ①与“为什么说台湾人是中国人”构成因果关系,④是对“昆明的街头”这个例子的解释,⑤、②是总结上文的句子,②比⑤的语意更重,构成递进关系,所以⑤在②前,②句又同最后一句衔接。由此可知应选 C 项。
18、【写作提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30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图示区域
A.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B.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C.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D.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的河流一般在每年7、8月份进入汛期
B.区域内农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的一年两熟
C.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象
D.区域内有“丘山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农业景观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B .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C .年降水量甲比乙少 D .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多
4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 .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C.甲海拔比乙低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迎风地带
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城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 5~7题.
5 .欲使直径为 0 .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A . 0.1cm/s B.0.5cm/s C .0.7cm/s D. 30cm/s
6 .表 2 中 P 、 Q 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 搬运 B .搬运 堆积C .侵蚀 堆积 D.搬运 侵蚀
7 .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常会受到寒潮侵袭 B.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该地位于
A.欧洲西部沿海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西南沿海
11.此时P地同纬度大陆东岸的自然带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13.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D.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14.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世界某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6.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为季风气候 B. 甲地多洪涝灾害
C.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7~18问题
17.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18.若aA.塔斯马尼亚岛正值隆冬季节 B.圣地亚哥正值雨季
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D.赞比亚草原一片葱绿
读上图两区域局部图,回答19~21题。
19.图中两个区域
A.同属一个大洲
B.同临一个大洋
C.同处一个半球
D.同为发展中国家
20.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21.乙所在的国家
A.多火山地震 B.东部有寒流经过
C.中部水资源缺乏 D.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下图是四地区1月、7月气温及7月降水和全年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与图中四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A.①是孟买 B.②是新加坡
C.③是开罗 D.④是悉尼
23.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中农业产值的构成最可能以乳畜业为主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图是沿某经线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实线表示),①②③曲线代表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读图回答第24题。
24.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积温、一月平均气温
B. 积温、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C.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积温
D. 一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积温
25.左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由于地处板块的张裂处,地中海正在扩大 B.②中的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
C.③区域中的海洋是大洲的分界线
D.④区域中地震、火山分布较广,人口稀少
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四条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年内温差越来越大
B.④→①年内温差越来越大
C.③的年内各月气温的变化最小
D.④的年内各月气温的变化最大
27. 我国某地(102°42’E ,25°04’N)海拔1891米,
图中最能表示该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
29.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与之关系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32.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是
A. b d e B. a d e C. a b d D. a c d
读“环流示意图”,完成33~34题。
33.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③为近地面风向,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34.若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a为岩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变质岩 B.c一定是沉积岩 C.①一定是外力作用 D.④是重熔再生作用
读“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风带的盛行风向,L表示纬线完成35~37 题。
35.该海域所处半球和洋流的流向可能是
A.北半球 逆时针 B.南半球 逆时针
C.北半球 顺时针 D.南半球 顺时针
36.图中纬线L可能是
A.60 N B.30 N C.60 S D.30 S
37.若该海域为北印度洋,则图示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上海盛行西北风 B.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C.印度盛行东北风 D.广东沿海地区可能受台风影响
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读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图,回答38~40题.
38. 图中代表南美大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9. 有关荒漠的成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美洲西海岸的荒漠南北延伸是受地形影响
B.巴塔哥尼亚荒漠的形成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C.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和巴塔哥尼亚荒漠的成因相似
D.欧洲没有热带荒漠,仅有少量的温带荒漠
40. 不属于Ⅲ类型的荒漠在②所在的大陆面积大的原因
A. 信风从西部陆地吹来,加剧干燥 B. 地形开阔,面积广大
C. 大陆沿岸寒流影响 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
二.综合题(50分)
41.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5分)
(1)判断上图处于何季节?并说出判断的理由(4分)
(2)请分别说出②、④两种气候的成因及气候特征(4分)
(3)气候类型⑥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并对比该气候在我国与日本的特征差异(3分)
(4) 在东南亚分布有的气候类型(图中序号)是,并分析该区物种丰富的原因(4分)
42.(21分)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3分)
(2)结合b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C图与材料,分析乍得湖面积变化的原因。(6分)
(4)面对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6分)
4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海域位于 洋。
(2)洋流L的性质是 ,它对沿
 岸气候的影响是 。
(3)请在线段L上标出洋流的流向。
(4)该洋流影响的国家是 。
(5)如果某日A点和B点昼长相等,则一天是     或     。  
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43、(1)印度洋 (2)寒流 降温减湿 (3)由南向北 (4)澳大利亚 (5)3月21或9月23
42.
4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零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若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则物体的动量一定不变
C.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越小,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小
D.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合外力作用,则每个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
2.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成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 )
A.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B.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里,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
C.a一定比b先到达水平地面
D.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
3.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保持其中的一个力不变,而把另一个力首先逐渐减小至零,然后再逐渐恢复为原来的大小(方向不变)。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的动量始终增大
C.当力减小到零时,物体的动量最大
D.当两力再次平衡时,物体的动量为零
4.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直轨道上有两个带电小球a和b,a球质量为2m、带电量为+q,b球质量为m、带电量为+2q,两球相距较远且相向运动。某时刻a、b球的速度大小依次为v和1.5v,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它们不会相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球相距最近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a球和b球所受的静电斥力对两球始终做负功
C.a球一直沿原方向运动,b球要反向运动
D.a、b两球都要反向运动,但b球先反向
5.在右图所示电路中,L是自感系数足够大的线圈(直流电阻不计),A、B为两只相同的灯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S刚闭合时,A灯逐渐变亮,B灯立即变亮
B.在S刚闭合时,两灯同时亮,然后A灯熄灭,B灯更亮
C.S闭合一段时间后,再将S断开,A、B两灯同时熄灭
D.S闭合一段时间后,再将S断开,A灯闪亮一下渐渐熄灭,B灯立即熄灭
6.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用轻细线悬挂于O点,在O点的正下方固定一个水平放置的金属圆环。现使磁铁沿竖直平面来回摆动,则( )
A.在一个周期内,圆环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2次
B.磁铁始终受到感应电流磁场的斥力作用
C.磁铁所受感应电流磁场的作用力始终是阻力
D.磁铁所受感应电流磁场的作用力有时是阻力,有时是动力
7.如图甲所示,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输出交流电的电动势图象如图乙所示,经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0的理想变压器为一灯泡供电(如图丙所示)。已知线圈电路中灯泡额定功率为22W.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0.01s时刻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为零
B.交流发电机的转速为50r/s
C.变压器原线圈中电流表示数为10A
D. 灯泡的额定电压为V
8.有5个完全相同的灯泡连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如图所示。若将该线路与交流电源接通,且开关S接在位置1时,5个灯泡发光亮度相同;若将开关S接在位置2时,灯泡均未烧坏.则下列可能的是( )
A.该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
B.该变压器是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4
C.开关S接在位置2时,副线圈中的灯泡仍能发光,只是更亮些
D.开关S接在位置2时,副线圈中的灯泡仍能发光,只是亮度变暗
9.如图a所示,光滑平台上物体A以初速度v0滑到上表面粗糙的水平小车上,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图b为物体A与小车B的v-t图像,由b图中各物理可求得( )
A.小车上表面的长度
B.物体A与小车B的质量之比
C.物体A与小车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小车B获得的动能
10.如图所示,由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的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abcd,其总电阻为R,现使线框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匀速穿过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整个过程中ab、cd两边始终保持与磁场边界平行。令线框的cd边刚好与磁场左边界重合时t=0,电流沿abcda流动的方向为正,u0=Blv。线框中a、b两点间电势差uab随线框cd边的位移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11.一台交流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98kW,电压为350V,经变压器T1升压后向远方输电。输电线路总电阻R=4Ω。到目的地经变压器T2降压,负载为多个正常发光的灯泡(220V、100W)。若在输电线路上消耗的功率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5%,变压器T1和T2的损耗可忽略,发电机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则( )
A.变压器T1原线圈中电流为35A
B.变压器T2原线圈的电压为2800V
C.变压器T1的变压比为1:8
D.有931盏灯泡(220V、100W)正常发光
12.如图所示,MN和PQ为两个光滑的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导轨,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今在水平导轨部分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b棒匀速运动,则IR≠0,IL≠0,IC=0
B.若ab棒匀速运动,则IR=0,IL =0,IC =0
C.若ab棒固定,磁场按B=Bm sinω t的规律变化,则IR≠0,IL≠0,IC≠0
D.若ab棒做匀加速运动,IR≠0,IL≠0,IC≠0
13.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线圈,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转速为n, ab的左侧有垂直于纸面向里(与ab垂直) ,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M和N是两个集流环,负载电阻为R,线圈、电流表和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转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B.从图示位置起转过1/4圈的时间内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C.从图示位置起转过1/4圈的时间内负载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
D.从图示位置起转过1/4圈的时间内通过负载电阻R的电荷量为
二.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14分)
14(6分)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首先要按甲图接线,以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当闭合开关S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不通电时电流表指针停在正中央;然后按图乙所示将电流表与副线圈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原线圈A、电池、滑动变阻器和开关S串联成另一个闭合电路。则在图乙中:(填“向左”、“向右”或“不”)
(1)S闭合后将螺线管A插入螺线管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____偏转
(2)线圈A放在B中不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指针将__________偏转
(3)线圈A放在B中不动突然断开S,电流表指针将____________偏转
15(8分)某学习小组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给定器材及规格为:
电流表A (量程0~5 mA,内阻约为10 Ω);
电压表V (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kΩ);
最大阻值约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
电源E (电动势约3 V);
开关S、导线若干.
(1)由于不知道未知电阻的阻值范围,先采用如图甲电路试测,读得电压表示数大约为2.5 V,电流表示数大约为5 mA,则未知电阻阻值Rx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Ω;
(2)经分析,该电路测量误差较大,需作改进.请直接在原图甲上改画:①在不需要的连线上画“×”表示,②补画上需要添加的连线;
(3)对改进的电路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得Rx=______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2分)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一小型发电机的线圈共220匝,线圈面积S=0.05 m2,线圈转动的频率为50 Hz,线圈内阻不计,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T。为用此发电机所发出交变电流带动两个标有“220 V,11 kW”的电机正常工作,需在发电机的输出端a、b与电机之间接一个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求:
(1)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有效值为多少?
(2)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少?
(3)与变压器原线圈串联的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
17(14分)如图所示,两根竖直固定的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d和bc相距L=0.2m,另外两根水平金属杆MN和EF的质量均为m=10-2kg,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动,MN杆和EF杆的电阻均为0.2Ω(竖直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EF杆放置在水平绝缘平台上,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1.0T,现让MN杆在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当MN杆向上运动了0.5m后速度达到最大,此时EF杆恰好对绝缘平台的压力为零。(g取10m/s2)试求:
(1)达到最大速度时 ,拉力对MN杆做功的功率;
(2)这一过程中,MNEF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18(1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2kg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之间通过一感应开关相连(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两车自动分离),甲车上表面光滑,乙车上表面与滑块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一根通过细线拴着且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固定在甲车的左端,质量为m=1kg的滑块P(可视为质点)与弹簧的右端接触但不相连,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0=10J,弹簧原长小于甲车长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剪断细线,求(取g=10m/s2):
(1)滑块P滑上乙车后甲车的速度大小;
(2)滑块P滑上乙车后最终未滑离乙车,滑块P在乙车上滑行的距离;
(3)滑块P相对乙车静止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高二理科物理答案
1.A 2.D 3.B 4.D 5.BD 6.C 7.B 8.AC 9.BC


P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卷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节:(共5小题;第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 How does the man plan to find a used car
A. From the newspaper. B. On the Internet. C. Through a car dealer.
2. Where is the man going
A. To the woman’s. B. To a supermarket. C. To a park.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book. B. A bookstore. C. A writer.
4. What season is it now
A. Spring. B. Autumn. C. Winter.
5. What present has the man bought
A. A pair of gloves. B. Some flowers. C. A book.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Interviewing a champion. B. Talking about a new world record. C. Reporting a match live.
7. What do we know about Paul Timmons
A. He isn’t in the lead all the time. B. He is talented in competing. C. He breaks a world record.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A. A writer. B. A tour guide. C. A reporter.
9. What is on the man’s right
A. A park. B. A statue. C. A palac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n did the man buy the T-shirt
A. A few weeks ago. B. A couple of days ago. C. Yesterday.
11.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change the T-shirt
A. He wants a bigger size. B. He doesn’t like the style. C. He prefers another color.
1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
A. Change the T-shirt for the man. B. Have a word with her manager. C. Give the man’s money back.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Wife and husband. C. Employer and employee.
14.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Balance the budget. B. Buy a cheaper guitar. C. Find another job.
15. What is the man’s problem
A. He can’t join a band. B. He can’t make ends meet. C. He can’t find a satisfying job.
16.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woman’s words
A. Impatient. B. Embarrassed. C. Disappointe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prize did the youngest group get
A. The second prize. B. The third prize. C. The fourth prize.
18. What should Eastside practise more
A. The dance. B. The music. C. The song.
19. Why did The Storm win the first prize
A. They danced wonderfully. B. The guitarist played very well. C. The singer performed perfectly.
20.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speaker
A. Humorous. B. Serious. C. Boring.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一分,满分15分)
21. They _______ all the details of the plan time and again to make sure that the project went smoothly.
A. got through B. got up C. went through D. went up
22. In the summer, large crops of fruit may be_______ by freezing or bottling.
A. reserved B. deserved C. served D. preserved
23. Before he started work, I asked the builder to give me a(n)_______ of the cost of repairing the roof.
A. estimate B. value C. announcement D. evaluation
24. The thief fell to the ground, his left foot_______ and blood ________ down from his mouth.
A. breaking; running B. broken; running C. breaking; run D. broken; run
25. -----What’s wrong with him
-----The picture he came across ________his memory of a sad story in his childhood.
A. set off B. took off C. put off D. gave off
26. It is the driver rather than the children ______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s.
A. is B. are C. that is D. who are
27. ----Is this raincoat yours -----No, mine______ there behind the door.
A. is hanging B. has hung C. hangs D. hung
28. ________ on-going division between English-speaking Canadians and French-speaking Canadians is _______ major concern of the country.
A. The;/ B. The; a C. An; the D. An; /
29. Our teacher often makes a schedule to get herself _______ of what is to be done in the day.
A. remind B. to remind C. reminded D. reminding
30. The music, ___ which the active elderly were dancing, sounded a bit familiar ____ me.
A. to; to B. from; with C. to; with D. at; to
31. At the meeting they discussed three different______ to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A. approaches B. means C. methods D. ways
32. _______I toured Zhangjiaji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with its beautiful scenery.
A. For the first time B. At first C. It was the first time D. The first time
33.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proper amounts of exercise, if _____ regularly, can improve our health.
A. being carried out B. carrying out C. carried out D. to carry out
34. We shouldn’t have spent so much money visiting here; the scenery is ________ beautiful.
A. far from B. far away C. by far D. far too
35. ---- How do you like this restaurant ----________, 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dishes !
A. It’s not my cup of tea B. Very well C. I like it very much D. It’s like at home
第二节: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 Pecan Thief
When I was six years old, I was visiting my grandfather's farm in Kansas. Grandpa had sent me into the 36 to gather pecans for us to enjoy later.
Pecan picking was really 37 work and my little basket was only half full. I wasn't about to 38 Grandpa down. Just then something caught my 39 . A large brown squirrel was a few feet away. I watched as he picked up a pecan, hurried to a tree and 40 in a large hole in the trunk. A moment later the squirrel 41 out and climbed down to the ground to pick up another nut. Once again, he took the pecan back to his hiding place.
Not so 42 anymore, I thought. I dashed over to the tree and looked into the hole. It was 43 with pecans! Golden pecans were right there for taking. This was my 44 . Handful by handful, I scooped all of those pecans into my basket. Now it was full! I was so 45 of myself. I couldn't wait to show Grandpa all the pecans. 46 , I ran back and shouted, “Look at all the pecans!” He looked into the basket and said, “Well, well, how did you find so many ” I told him how I'd 47 the squirrel and taken the pecans from his hiding place.
Grandpa congratulated me on how smart I'd been in observing the squirrel and his habits. Then he did something that 48 me. He handed the basket back to me and put his arm gently 49 my shoulders.
“That squirrel worked very hard to gather his winter 50 of food, ” he said. “Now that all of his pecans are gone, don't you think that little squirrel will 51 the cold winter ”
“I didn't think about that,” I said.
“I know, ” Grandpa said. “But a good man should never take 52 of someone else's hard work.”
Suddenly I felt a bit 53 . The image of the starving squirrel wouldn't 54 my mind. There was only one thing I could do. I carried the basket back to the tree and poured all the nuts into the hole.
I didn't eat any pecans that night, but I had something much more filling—the 55 of knowing I had done just the right thing.
36. A. woods B. rooms C. holes D. roads
37. A. dirty B. hard C. light D. easy
38. A. settle B. let C. have D. keep
39. A. sweater B. basket C. hand D. eye
40. A. joined B. lived C. disappeared D. discovered
41. A. held B. jumped C. stood D. found
42. A. secret B. strange C. anxious D. patient
43. A. filled B. covered C. rebuilt D. decorated
44. A. time B. choice C. achievement D. chance
45. A. afraid B. ashamed C. proud D. careful
46. A. Otherwise B. However C. Therefore D. Besides
47. A. followed B. driven C. protected D. caught
48. A. annoyed B. satisfied C. delighted D. surprised
49. A. off B. beside C. around D. over
50. A. cost B. supply C. support D. preparation
51. A. escape B. spend C. flee D. survive
52. A. place B. notice C. charge D. advantage
53. A. unconfident B. guilty C. embarrassed D. nervous
54. A. leave B. open C. cross D. occupy
55. A. inspiration B. expectation C. satisfaction D. impression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 分)
A
One day, Mr. Arnold was teaching a lesson, and things were going as normally as ever. He was explaining the story of mankind to his pupils. He told them that, in the beginning, men were nomads; they never stayed in the same place for very long. Instead, they would travel about, here and there, in search of food, wherever it was to be found. And when the food ran out, they would move off somewhere else.
He taught them about the invention of farming and keeping animals. This was an important discovery, because by learning to cultivate(耕作)the land, and care for animals, mankind would always have food steadily available. It also meant that people could remain living in one place, and this made it easier to set about tasks that would take a long while to complete, like building towns, cities, and all that were in them. All the children were listening attracted by this story, until Lucy jumped up:
“And if that was so important and improved everything so much, why are we nomads all over again, Mr. Arnold ”
Mr. Arnold didn’t know what to say. Lucy was a very intelligent girl. He knew that she lived with her parents in a house, so she must know that her family were not nomads; so what did she mean
“We have all become nomads again,” continued Lucy, “The other day, outside the city, they were cutting the forest down. A while ago a fisherman told me how they fish. It’s the same with everyone: when there’s no more forest left the foresters go elsewhere, and when the fish run out the fishermen move on. That’s what the nomads did, isn’t it
The teacher nodded, thoughtfully. Really, Lucy was right Mankind had turned into nomads. Instead of looking after the land in a way that we could be sure it would keep supplying our needs, we kept developing it until the land was bare. And then off we would go to the next place! The class spent the rest of the afternoon talking about what they could do to show how to be more civilized.
The next day everyone attended class wearing a green T-shirt, with a message that said “I am not a nomad!”
And , from then on, they set about showing that indeed they were not. Every time they knew they needed something, they made sure that they would get it using care and control. If they needed wood or paper, they would make sure that they got the recycled kind. They ordered their fish from fish farms, making sure that the fish they received were not too young and too small. They only used animals that were well cared for, and brought up on farms.
And so, from their little town, those children managed to give up being nomads again, just as prehistoric men had done, so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ago.
56. From Paragraph 2, we can know that ______ .
A. people got tired of living in the same place
B. people gradually got used to living in cities
C. people tended to settle down after learning farming
D. people spent a long time in learning to keep animals
57. In the teacher’s opinion, Lucy’s argument was ______
A. shocking B. ridiculous C. puzzling D. reasonable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grees with the message “I am not a nomad” (Paragraph 7)
A. People eat young fish for its delicious taste.
B. Foresters leave the place where wood is not available.
C. Fishermen move elsewhere when there is no fish left.
D. People use recycled materials as much as possible.
59. The writer tries to make us believe that ______.
A. mankind has been progressing mainly through traveling about
B. it’s unwise for mankind to use the land in an uncontrolled way
C. it’s quite good for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mankind
D. in the beginning men were nomads.
B
Has Tiger Mom gone soft One year after the release of her book,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Amy Chua is back in the spotlight, reflecting on how overnight infamy(恶名)affected her life, her family and her parenting.
"I've changed a lot," she told The Huffington Post. "In October, we had 30 kids at our house! We've hosted parties with lots of food and music."
Last Januar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ublished an excerpt(节选)from Chua's book with the headline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In the excerpt, Chua described how her daughters were never allowed to have sleepovers(在外过夜的儿童聚会), appear in school plays, earn any grade lower than an A . Chua, an author and professor at Yale Law School, spent much of 2011 on the defensive. In fact, many of her interviews seemed to lend fuel to her critics' fire.
Now, with the book out in paperback(简装),she said, "I put passages in the book and used very harsh words that I regret. Everybody has those moments you wish you could take back." Many of the scenes she described in the book are a far cry from the child-raising methods she advocates.
For those who still read "Battle Hymn" as an advice guide, Chua argues that so-called tiger parenting should be employed mainly during a child's early years, ideally between the ages of 5 and 12. These "super-strict parenting methods" are not meant for all ages. Remaining strict after middle school makes you a helicopter parent, according to Chua. And she is quick to point out how different that is from being a tiger mom.
"By the time kids get to high school, helicopter parents are hiring all these tutors, carrying their kids' sports bags. I never checked older daughter Sophia's papers because I knew she knew how to sit down and focus," Chua said.
As for younger daughter Lulu, 15, the rebel for whom the book was written, Chua has really backed off. Instead of forcing Lulu to practice violin for hours a day -- the source of their biggest fights, Chua "let her give that up". "My compromise is that I'm going to still be as strict academically, but in exchange she has a lot of social freedom. Lulu has had four sleepovers in the last two months!" Chua said. "Chua predicts she'll only get more easygoing with age.
60. From Paragraph 1 we can know that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_____.
A. Tiger Mom became stricter with her children
B. Tiger Mom was thought highly by the public
C. Tiger Mom’s life and family were influenced
D. Tiger Mom became wealthy and easygoing
61.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 Tiger Mom has changed and wants to be soft.
B. Tiger Mom persuaded readers to follow her example.
C. How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came out.
D. How Tiger Mom became the worldwide spotlight.
6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a far cry from” in Paragraph 4 mean
A. similar to B. just the same as C. very different from D. a cry far from
63.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iger Mom
A. supportive B. opposed C. unconcerned D. objective
C
Sunny countries are often poor. A shame, then, that solar power is still quite expensive. Eight19, a British company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has, however, invented a novel way to get round this. In return for a deposit of around $10 it is supplying poor Kenyan families with a solar cell able to generate 2.5 watts of electricity, a battery that can deliver a three amp(安培)current to store this electricity, and a lamp whose bulb is a light-emitting diode(二极管).The firm thinks that this system, once the battery is fully charged, is enough to light two small rooms and to power a mobile-phone charger for seven hours. Then, next day, it can be put outside and charged back up again.
The trick is that, to be able to use the electricity, the system's keeper must buy a scratch card—for as little as a dollar—on which is printed a reference number. The keeper sends this reference, plus the serial number of the household solar unit, by SMS to Eight19. The company's server will respond automatically with an access code to the unit.
Users may consider that they are paying an hourly rate for their electricity. In fact, they are paying off the cost of the unit. After buying around $80 worth of scratch cards—which Eight19 expects would take the average family around 18 months—the user will own it. He will then have the option of continuing to use it for nothing, or of trading it in for a bigger one, perhaps driven by a 10-watt solar cell.
In that case, he would go then through the same process again, paying off the additional cost of the upgraded kit at a slightly higher rate. Users would therefore increase their electricity supply steadily and affordably.
According to Eight19's figures, this looks like a good deal for customers. The firm believes the average energy-starved Kenyan spends around $10 a month on oil—enough to fuel a couple of smoky lamps—plus $2 on charging his mobile phone in the market-place. Regular users of one of Eight19's basic solar units will spend around half that, before owning it completely. Meanwhile, as the cost of solar technology falls, it should get even cheaper.
64. What should the user do when the electricity in the battery is used up
A. Recharge it outside. B. Buy another solar cell.
C. Return it to the company. D. Buy a scratch card.
65. How much would users pay for the cell and scratch cards before they own a 2.5-watt solar cell
A. Around $10. B. Around $80. C. Around $180. D. Around $90.
66.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_.
A. Kenyan families would find it difficult to afford the solar cell
B. the company will make a great profit from selling solar cells
C. few Kenyan families use mobile phones for lack of electricity
D. using the solar cell would help Kenyan families save money
67. What might be the most suitable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Solar Energy: Starting from Scratch. B. Eight19: a creative British Company.
C. Kenyan Families: Using Solar Energy for Free.
D. Poor Countries: Beginning to Use Solar Energy.
D
Happiness is contagious (有感染力的), as researchers reported on Thursday.
People with the most social connections — spouses, friends, neighbors and relatives — were also the happiest, the data showed. “Each additional happy person makes you happier,” Christakis said.
“Imagine that I am connected to you and you are connected to others and others are connected to still others. It is this fabric of humanity, like an American patch quilt.”
Each person sits on a different colored patch. “Imagine that these patches are happy and unhappy patches. Your happiness depends on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patch around you,” Christakis said.
“It is not just happy people connecting with happy people, which they do. Above and beyond, there is this contagious process going on.”
And happiness is more contagious than unhappiness, they discovered.
“If a social contact is happy, i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you are happy by 15 percent, ” Fowler said. “A friend of a friend, or the friend of a spouse or a sibling (兄弟姐妹), if they are happy, increases your chances by 10 percent,” he added.
A happy third degree friend — the friend of a friend of a friend — increases a person’s chances of being happy by 6 percent.
“But every extra unhappy friend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you’ll be unhappy by 7 percent,” Fowler said.
The finding is interesting and it is useful, too, Fowler said.
“Among other benefits, happines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reduced mortality (死亡率), pain reduction, and improved cardiac (心脏的) function. S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happiness spreads can help us learn how to develop a healthier society,” he said.
The study also fits in with other data suggested in 1984 that having $ 5,000 extra increased a person’s chances of becoming happier by about 2 percent.
“A happy friend is worth about $ 20,000,” Christakis said.
68. 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__.
A. happiness spreads as fast and widely as unhappiness
B. unhappiness spreads faster and more widely than happiness
C. happiness spreads faster and more widely than unhappiness
D. the spread of unhappiness has not been studied by researchers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becoming happier most
A. Being in a party with a happy atmosphere.
B. A happy experience of your brother or your parents.
C. A happy trip to a foreign country of your friends.
D. Happiness of your friend’s friend.
70. What does Christakis mean by saying “A happy friend is worth about $ 20,000”
A. A happy friend can help you bring in a wealth of $ 20,000.
B. A happy friend is a wealth which is worth about $ 20,000.
C. A happy friend increases your chances of being happy by 2%.
D. A happy friend increases your chances of being happy by 8 %.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at is a big dream 71 Or, is a big dream something that provides only entertainment Children dream big dreams, but there are three barriers to realizing dreams. They often kill them before they ever have a chance to grow.
The Self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birth of a big dream, a negative self-talk takes over and gives all the reasons why it cannot happen. This inside voice is the ego(自我). It’s there for protecting and should be listened to. 72 Most people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side voice. That’s why 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73
Family and friends are a lot like the ego. They want to protect those they love, so they will often list all the reasons why the big dreams won’t come true. Sometimes, family and friends destroy dreams of those they love most, out of their own fear of being left behind.
The World
If one gets past the first two barriers, one has to face the world. 74 In the past, big dreamers were locked up and sometimes even killed when they were shown to the world. Fortunately, in most of the world today, big dreamers just get laughed at.
The way to realize a big dream is with confidence and action. When children have confidence and then take action, they will be ready to accept any failure. The truth is that every great dreamer whose dreams have never seen the light of success knows failure well. 75
A. How Big Dreams Die
B. Family and Friends
C. Sometimes it is right, but more often it is wrong.
D. Does a big dream show one’s future
E. It is the last and the most terrible barrier.
F. And their big dream is to be a rock star or a famous artist.
G. They simply fail until they succeed.
第二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满分10分)
80. On no account can we__________(忽视) the value of knowledge.
81. Much hard work has been done to ____(促进)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Arab world.
82. Dinner is served at seven; please try to be _________(准时的).
83. China has US$7200 per _________(居民) , which is low compared to some western economies.
84. Giant pandas 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____________ (濒危的) animals.
85. To our ___________(安慰) , Geoffrey’s illness proved not to be as serious as we had feared.
第二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互相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该词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In recently years many young people prefer to g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 about online shopping. Some think online shopping was more convenient and the goods are cheap. However, others believe it is unsafe to buy goods in credit card. And it is possible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the goods.
As far as I am concern, going shopping in a store is a better way. It is a fun walking around stores and look at various goods on sale. We can choose that we really need and even find a good bargain. Besides, we can chat with the shop assistant and acquire a lot of useful information.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满分15分)
近年来,禽流感频发,一些国家在疫区捕杀所有鸟类。对此,你们班开展了主题班会,讨论结果如下:
赞成捕杀者认为 反对捕杀者认为 你的态度
防止病毒扩散,威胁人类健康 不杀鸟类,不公平,太残忍
2.疫区扩大,不易治愈 2. 尽快找到疫苗
参考词汇:禽流感bird flu;家禽poultry;病毒virus;疫苗vaccine 词数: 100左右
It is well-known that bird flu has spread through many countri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英语答案
听力答案
1-5 ABCBC 6-10 CABBA 11-15 CBAAB 16-20 ACBCA
21-35 CDABA CABCA ADCAA
36—40 ABBDC 41—45BAADC 46—50CADCB 51---55DDBAC
56—59 CDDB 60-63 C A C D 64-67ADDA 68-70 CAD 71-75 DCBEG
单词:76. exposure petitive 78. luggage/baggage 79. regulation 80. ignore
81.promote 82. punctual 83.inhabitant 84. endangered 85. relief
短文改错:
It is well-known that bird flu has spread through many countries. People have taken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it.
Some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kill all the poultry and birds. At present it is only a good way to prevent
the deadly virus from spreading and harming people’s health. The more the virus spreads,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conquer it.
However, others think it is unfair and awfully cruel to do so just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 beings.
Finding vaccin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s far as I concerned, catching and killing birds is not necessary. It may cause the birds to die out. Also, birds are friends to us human beings.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60分钟 分数:9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0.5分,31-45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
B.目前基因工程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得到的
C.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进行表达
D.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2.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
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氢键 B.黏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氢键
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
3.限制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使DNA上某些化学键断开,一种能对GAATTC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断开的化学键是
A.G与A之间的键 B.G与C之间的键
C.A与T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
4.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根据是
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基因的功能
C.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D.以上都是
5.基因工程的“四步曲”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目的基因的检测 B.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
C.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6.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A.通过害虫吃棉叶看其是否死亡 B.目的基因片段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C.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D.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抗体形成杂交带
7.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培养箱含CO2,植物的不含 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8.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高度分化的,无定形的松散的薄壁细胞
B.动物细胞培养到10代以后,就不易传下去了
C.培养H1N1病毒要用加入动物血清的灭菌培养基
D.促进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可使用灭活的病毒
9.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是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植物组织培养不能
B.动物细胞培养是培养单个细胞,植物组织培养是培养组织
C.动物细胞培养可以培养出大量细胞,而植物组织培养不能
D.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与植物的不同
10.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既可用于基因工程又可用于细胞工程的是
A.灭活病毒 B.钙离子 C.质粒 D.聚乙二醇
12.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13.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需要考虑是
A.亲本细胞的生殖隔离问题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 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
14.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不是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少
15.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离心、振动、电激等诱导 B.利用聚乙二醇(PEG)等试剂诱导
C.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
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能够传代培养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17.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氧气 ⑥需要二氧化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导弹是用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杀死癌细胞
B.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C.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19.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卵母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母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卵母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20.在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时,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由此不可以推测出的是
A.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 B.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
C.胰蛋白酶不会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
D.动物细胞培养液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
21.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
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C.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动物是无性繁殖
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
22.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95%空气和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D.将数量相等的甲、乙细胞分别置于相同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多
23.关于干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可以治疗人类某些顽症
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进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都正常
24.试管婴儿利用了下列哪些技术手段
①体外受精技术②胚胎移植技术③早期胚胎培养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下列说法不符合胚胎移植生理学基础的是
A.因为供体的早期胚胎是游离状态,才能便于人们收集胚胎
B.供体胚胎移入受体子宫的位置,应与在供体内的位置相同或相似
C.考虑受体子宫与外来胚胎发生排斥反应,是胚胎移植过程需要重点克服的难题
D.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在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上与受体母亲无关
26.下列有关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对供体、受体要进行选择 B.必须用激素对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C.必须对供体和受体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对供体和受体要进行体内受精,防止发生生理变化不同步
2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B.胚胎移植中冲卵是指用特制装置把母畜子宫内的卵子冲洗出来
C.从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必须经培养后才能与精子体外受精
D.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母细胞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28.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正确顺序是
A.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B.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C.卵细胞膜反应→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D.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原核形成→卵细胞膜反应→形成合子
29.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移植可以定向产生基因突变 B.可选择在桑椹胚期进行胚胎分割
C.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D.③可移植到任何母牛子宫内发育
30.哺乳动物受精卵在卵裂期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的总表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逐渐出现了原肠腔,并有了胚层的分化
C.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含量大增 D.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31. 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是
A.顶体反应 B.透明带反应 C.卵细胞膜反应 D.雌、雄原核结合
32. 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孕母畜体内的早期胚胎能够移植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
C.转基因动物生产是基因工程,和胚胎移植无关 D.试管婴儿的受精过程在体外完成
33.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
34.各种家畜精子发生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A. 3 B. 2 C. 4 D. 5
35.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退化消失 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
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 D.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
36.下列哪项正确的表达了牛胚胎的发育顺序
A.配子→受精→合子→胚→卵裂 B.合子→胚→胎儿→幼体→成体
C.合子→桑椹胚→囊胚→原肠胚→胎儿 D.精卵细胞形成→受精→合子→胎儿→出生
37.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1。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38.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39.作为载体的质粒不可能具有
A.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B.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
C.经人工改造的特点 D.复杂的结构
40.蛋白质工程中需要直接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41.以下四种生物工程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只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42.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卵相互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RNA
C.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43.下列育种措施,可以增加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
A.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 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受精卵中培育烟草
C.用紫外线对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照射 D.使用秋水仙素对棉花植株进行处理
44.下列哪一项不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A.缩短育种年限 B.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C.节约人力、物力 D.突变率高
45.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的过程是
①采卵 ②收集精子 ③卵母细胞的人工培养 ④精子获能处理 ⑤精子和成熟卵子在受精液中共同培养 ⑥精子用CaCl2处理 ⑦卵母细胞用一定浓度肝素溶液处理 ⑧体外受精 ⑨受精卵培养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60分)
46.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同答。
(1)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酶,过程④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酶。
(2)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的过程 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3)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5次,至少需要提供鸟嘌呤
个。
(4)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 切割A和B,再加入 ,才可以形成C。
(5)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胰岛素基因必需与运载体——质粒结合后才能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并且在细菌内增殖。质粒从分子结构看,它是一种 ,它的增殖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
(6)不同生物间基因的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有一套 。
47.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HIV) 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将来发育成雌性奶牛的胚胎细胞,形成重组细胞①;
b.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①和②哪一个实现了基因的重组? 。
(2)实验过程a的关键步骤是 。
(3)实验过程b利用的技术是 ,从牛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需要体外培养到 时期再去核。
(4) 实验过程c形成的早期胚胎一般是 胚胎,胚胎工程操作中最后环节是 。
(5)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包括 和 两个过程。
(6)上述整个过程实现了 工程、 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综合应用。
48.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如粮食问题、花卉苗木生产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是 ,它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它的中心步骤是获得 结构。
(2)广东顺德的兰花、高洲的香蕉等优良植物的生产都可通过微型繁殖技术来提供试管苗,其优点是不仅可以 ,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无病毒种苗的大量繁殖,获得无病毒种苗的方法是 。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是获取有活力的 以及诱导其融合,诱导融合的化学方法是用 做诱导剂,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重大意义是 。
(4)人工种子的主体是 。在制备人工种子时可根据需要添加防霉药物,它应加在哪一部分?
49.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目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该种分子所在细胞结构名称 、 。
⑵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 ,原因是 。
⑶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期。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 。
(4)培养肝细胞的培养液与培养植物细胞的培养基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含有 等。将小鼠的肝细胞制成悬浮液的方法是用 处理肝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培养液。
培养肝细胞的培养箱中加入较多的二氧化碳,其作用是 。
50.下图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对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的原因是 。
(2)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_____________。
(3)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_________________冲洗出来。
(4)图中标号3为______________,它将来可发育为 。
(5)若一次给受体母牛移入多个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基因型相同吗 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D叫做 。若对E进行分割,操作时要注意 。
(7)从1中分离出的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的特点是 。
51.单克隆抗体在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柯勒设计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图示其实验流程,请回答。
(1)如果从小鼠中获得图中的B淋巴细胞,需要事先给小鼠做相关的处理是 。a表示 。①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 。
(2)②表示在具有 作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经过②获得的c细胞即为 细胞,其特点是 。
(3)③经过克隆化培养和单一抗体检验阳性筛选出的d细胞
是 细胞。
(4)④过程包括了体外培养和
(5)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优点是 。
(6)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础技术是 。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题0.5分,31-45每题1分,共30分)
1D,2C,3D,4D,5C,6A,7C,8B,9D,10B,11A,12B,13A,14D,15D,16D,17A,18C,19C,20C,
21D,22A,23D,24B,25C,26D,27B,28A,29B,30A,31C,32C,33C,34A,35A,36C,37A,38A,39D,40D,
41A,42A,43C,44D,45B.
46.(10分)(1)逆转录,DNA聚合
(2)不能,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未转录),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
(3)31(a-b) (4)同一种限制酶,DNA连接酶
(5)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自我复制) (6)遗传密码子
47.(10分)(1)① (2)构建表达载体 (3)核移植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4)桑葚胚或囊胚 胚胎移植 (5)转录 翻译 (6)基因 细胞
49. (10分)⑴DNA;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
⑵高;乙组中有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促进了细胞的分裂;摄取的3H—TdR比甲组多
⑶间 细胞的增殖有DNA的合成,而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其放射性强度可被测定
⑷血清(血浆) 胰蛋白酶 维持培养液PH值
50. (10分) (1)使供体的胚胎在受体子宫内具有相同的生理环境
(2)促性腺激素 (3)胚胎 (4)滋养层 胎膜和胎盘
(5)不一定相同,因为这些胚胎可能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它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6)桑葚胚 内细胞团要均等分割 (7)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
A.若f(x) 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 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2.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则( )
A. B. C. D.
3.如右图所示,矩形长为6,宽为4,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
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96颗,以此实验数据为依据可以估计出
椭圆的面积约为(   )
A.8.68 B.16.32 C.17. 32 D.7.68
4.一个单位有职工800人,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20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00人,其余人员120人.为了解职工收入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
A.12,24,15,9 B.9,12,12,7 C. 8,16,10,6 D. 8,15,12,5
5. 如果函数的图象如左图,那么导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6. 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其侧面积为( )
A. B. C. D.
8.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则的概率是( ) A. B. C. D.
9.在长为的线段上任取一点现作一矩形,领边长分别等于线段的长,则该矩形面积小于的概率为(  )
A. B. C. D.
10.设,若函数,,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
A. B. C. D.
11.已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高为,在正三棱锥内任取一点,使得的概率为( )
A. B. C. D.
1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记为,已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D.
二、填空题:( 每题5分,共20分 )
13.三张卡片上分别写上字母E、E、B,将三张卡片随机地排成一行,恰好排成英文单词BEE的概率为 .
14.某地有居民100000户,其中普通家庭99000户,高收入家庭1000户.从普通家庭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990户,从高收入家庭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l00户进行调查,发现共有120户家庭拥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其中普通家庭50户,高收人家庭70户.依据这些数据并结合所掌握的统计知识,你认为该地拥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所占比例的合理估计是 .
15.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6.两人相约在7:30到8:00之间相遇,早到者应等迟到者10分钟方可离去,如果两人出发是各自独立的,在7:30到8:00之间的任何时刻是等可能的,问两人相遇的可能性有多大 .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一个口袋中有质地、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编号分别为1,2,3,4,5,甲、乙两人玩一种游戏:甲先摸出一个球,记下编号,放回后乙再摸一个球,记下编号,如果两个编号的和为偶数算甲赢,否则算乙赢.
(Ⅰ)求甲赢且编号的和为6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Ⅱ)这种游戏规则公平吗 试用概率说明理由.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和矩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是线段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高校在2011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 100名学生的笔试成绩,按成绩分组,得到的频率分布表如下所示.
(1)请先求出频率分布表中①,②位置相应的数据,再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并确定中位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2)为了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高校决定在笔试成绩高的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抽取6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求第3,4,5组每组各抽取多少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
(3)在(2)的条件下,学校决定在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接受考官进行面试,求第4组至少有一名学生被考官A面试的概率?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在棱上.
(Ⅰ) 求证:平面平面;
(Ⅱ) 当,且时,确定点的位置,即求出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其中
(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求函数的解析式;
(2)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 当时, 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当时,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2012届高二下学期——文科数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1B2A3B4C5D6D7A8D9C10A11A12D
13. 14. 5700 15. 16.
17.(本小题满分12分)一个口袋中有质地、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编号分别为1,2,3,4,5,甲、乙两人玩一种游戏:甲先摸出一个球,记下编号,放回后乙再摸一个球,记下编号,如果两个编号的和为偶数算甲赢,否则算乙赢.
(Ⅰ)求甲赢且编号的和为6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Ⅱ)这种游戏规则公平吗 试说明理由.
17.解:(I)设“甲胜且两数字之和为6”为事件A,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为(1,5),(2,4),(3,3),(4,2),(5,1),共5个.又甲、乙二人取出的数字共有5×5=25(个)等可能的结果,所以. 答:编号的和为6的概率为。(6分)
18.(1)略 (2)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高校在2011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笔试成绩,按成绩分组,得到的频率分布表如下所示.
(1)请先求出频率分布表中①,②位置相应的数据,再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并确定中位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2)为了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高校决定在笔试成绩高的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抽取6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求第3,4,5组每组各抽取多少名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
(3)在(2)的条件下,学校决定在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接受考官进行面试,求第4组至少有一名学生被考官A面试的概率?
19.(1)①35②0.3中位数为171.67;(2)3,2,1(3)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在棱上.
(Ⅰ) 求证:平面平面;
(Ⅱ) 当,且时,确定点的位置,即求出的值.
20. (Ⅰ)设 交于,连接,,
,又,……………………………… 6分
(Ⅱ)(方法一) ,设,则即 …12
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 当时, 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当时,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显然≤0(x≠0),这时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0,+∞);
当a<0时,令=0,解得x=,
所以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0),(0, )
22. (1)当时,,
或。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4分
(2) ,…… 5分
当,单调增。。…… 7分
当,单调减。,单调增。…… 9分
当,单调减, 11分
………………………………………… 1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分100;时间:90分钟)
Ⅰ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 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2.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南京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南京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对鸡、牛和草三种事物如何归类?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
①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因其较高的收视率,不仅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更成为商家必争的广告宣传载体。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许多海外华人,尽管在异国他乡已经定居了几十年,但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习惯,如喜欢用筷子、喝绿茶,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等。这说明文化(  )
A.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B.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C.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7.在日渐强劲的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古建筑在远未濒危时就被拆除了,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死城”。这启示我们,城市化应当(  )
A.优先考虑保护传统文化 B.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坚持对传统建筑的全面保留 D.坚持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8.2011年2月16日,中国木版年画展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一批批参观者在零距离触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表明(  )
A.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B.中哈两国人民的价值观正在趋同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世界各国都遵循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9.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专家介绍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节日的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主要参与者又是少女,因而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民族节日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0.“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11.《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12.微博的力量不可小觑。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凝聚民众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手段,而且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破坏性更大。这说明(  )
A.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D.文化市场的滞后性和传媒的盲目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13.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有人甚至从腌泡菜中悟出“幸福婚姻之道”。这反映了(  )
①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上海有“石库门”,北京有“四合院”,广东有“围村”,陕西有“窑洞”,客家人住“土楼”,江南人住“水乡”。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 (  )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健康的文化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好莱坞梦工厂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国内外各大影院上映后,票房全线飘红。有专家学者认为,《功夫熊猫》最大的卖点就是风靡世界的中国功夫、中国故事、中国元素,这些中国符号存在于好莱坞动画电影中,并且大获成功。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②从本国利益出发,严格控制中国文化元素流失,限制他国利用 ③在发掘、使用本民族文化,以及同流行文化相结合上,我们应该向好莱坞学习  ④要将外国的文化“领养”到中国,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发展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8.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19.汕头以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近代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和改革开放设立的五个特区之一,一百五十余年的开放和豁达,三十年的积淀洗礼,孕育了今天的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这说明(  )
①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 ②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质  ④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达成协议,在2011年6月共同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此时分藏两岸几十年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展出。这项展览的推出,引起轰动。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下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二者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正在走向趋同  ④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从这部纪录片里,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看到了传承,有人看到了国魂。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选料广博,而且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氽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檬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
A.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 B.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
C.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 D.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24.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清乾隆年间,传入安徽怀宁等地,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安庆方言演唱和念白,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其后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逐渐发展成为安徽主要地方戏曲乃至全国知名剧种。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 (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2009年9月28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磅礴气势和精美艺术将一个多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浓缩在表演中,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崛起、在拼搏中前进的光辉历程。这一史诗的演出旨在
A.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C.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
D.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27.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之所以“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它 (  )
①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④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在长期奋斗中,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  )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④表明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Ⅱ主观题(31题12分,32题28,共40分)
31.材料: 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有人认为:“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12分)
32.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为此,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1)简要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据。(12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为什么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8分)
材料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日益增强。更重要的是,2011年6月1日,社会各界翘首企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3)请你为中学生设计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形式(至少四种),并为宣传文化遗产制定两条宣传标语。(8分)
高二期中政治答案
1.A 2.D 3.C 4.B 5.C 6.C 7.B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D 15.A 16.B 17.C 18.B 19.C 20.B 21.C 22.D 23.C 24.B 25.C 26.A 27.A 28.B 29.D 30.C
31(12分)①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儒商文化所提倡的在道德基础上发展经济,对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作用。(4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儒商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3分)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弘扬儒商精神,应该立足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反对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5分)
32.(28分)(1)①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文化传统。(3分)②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依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3分)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依据:文化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3分)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3分)
(3)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4分)标语: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②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③依法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4分)
[解析] 第(1)问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角度分析有利条件,也可从文化建设的主体角度分析,还可从中华文化本身的特点分析。第(2)问实际是考查文化的作用,可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对人的作用,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等入手进行分析。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
B.羟基(一OH)和氢氧根(OH一)的电子数不同
C.对甲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为
D.与互为同系物
2.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一定错误的是( )-
A.2一甲基一1一丁烯
B.2,2一 二甲基丙烷
C.5,5一二甲基一3一己烯
D.4一甲基一2一戊炔
3.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化合物A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化合物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属于酚类物质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中最少有5个碳原子共平面
D.化合物A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甲苯中混有的苯酚,可先加入NaOH溶液,再进行过滤
B.对苯二甲酸和1,4一丁二醇作用形成的聚合物的链节中只含有一个苯环
C.制作豆腐及淀粉水解均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D.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5.已知乙烯分子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M。核磁共振氢谱发现M分子中的氢原子没有差别,红外光谱发现M分子里存在羰基,且M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M极易与水反应重新变为乙酸,则M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H3CO)2O B.CH2=CO
C.CH3CHO D.HCHO
6.①丁烷 ②2一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一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等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
7.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一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8.由乙醇制备乙二酸二乙酯,最简单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⑧缩聚反应
A.⑤②①③⑥ B.①②③⑤⑦
C.⑤③①②⑧ D.①②⑤③⑥
9.下列每组各有三种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苯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已烷和水。
10.乙酸香兰酯是用于调配奶油、冰淇淋的食用香精,其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B.乙酸香兰酯的分子式为C10H8O4
C.FeCl3溶液可用于区别香兰素与乙酸香兰酯
D.乙酸香兰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乙酸和香兰素
11.下列有机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CH2与HCl加成
B.CH3CH2CH2Cl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C.CH2=CH—CH=CH2与H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
D.与NaOH醇溶液共热
12.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
分数为 ( )
A.78% B.22% C.14% D.13%
13.下图表示取1 mol乙烯雌酚进行的四个实验,下列对实验数据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的是( )
A.①中生成7 mol H2O B.②中生成2 mol CO2
C.③中最多消耗3 mo1 Br2 D.④中最多消耗7 mol H2
14.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二元醇可脱水生成环状化合物。现
有1 mol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脱去1 mol水,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下列几种,其中不可能的
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⑤ D.有①④⑤
15.某饱和一元醛和酮(RCOR')的混和物共0.5mol,质量为26.2g,该混和物与足量银氨溶液作
用,最多析出43.2g银。则混和物中的醛可能是 ( )
A.乙醛 B.丁醛 C.戊醛 D.已醛
16.下列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组内各物质按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时耗O2的量不变的是
A.甲烷、甲醇、甲醛
B.乙炔、苯、1,3-丁二烯
C.丙烯、2-丁烯、环已烷
D.乙醇、乙烯、丙烯酸(CH2=CH-COOH)
17.某一种有机物的结构为 ,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它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B.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反应
C.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4molBr2发生反应
D.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8.乙酸苯甲酯的结构简式如图,它有很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
有酯基的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除所给出的乙酸苯甲酯外,
还有多少种 ( )
A.3 B.4 C.5 D.6
19.某酯完全燃烧生成等摩的CO2和H2O,把该酯水解可得羧酸 B和醇C,把醇C氧化可得羧酸
D,且B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则此酯为 ( )
A.CH3CH2COOCH(CH3)2
B.CH3CH2COOCH2CH2CH=CH2
C.(CH3)2CHCOOCH2CH(CH3)2
D.CH3CH2CH2COOCH2CH(CH3)2
20.组成为C3H5O2Cl的有机物甲,在NaOH溶液中加热后,经酸化可得组成为C3H6O3的有机物乙。在一定条件下,每两分子有机物乙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一分子酯丙。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
A.CH3CH(OH)COOCH(CH3)COOH B.CH3CH(OH)COOCH2CH2COOH
C. D.
21.下列高聚物中,由两种不同的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是( )
22.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6H12O2,已知A~E有如图转化关系,且D不与Na2CO3溶液反应,C、E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结构可能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3.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的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得到V2 LCO2,若V1 L= V2L ≠ 0,则有机物可能是 ( )
A. B.HOOC—COOH
C.HOCH2CH20H D.CH3CH20H
2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尼泊金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B.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25.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共有 (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观察到溴水褪色的现象。
[提出问题]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猜想]
①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离子的物质的量。
[实验探究]
取含0.005mol Br2的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再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固体质量为1.88g。
[解释与结论]
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0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a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2a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若已知CH3COOAg易溶解于水,试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已知:
有机物E和F可用作塑料增塑剂或涂料的溶剂,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
(1)写出有机物的名称: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E 。
②CH2=CH2D 。
(3)E和F的相互关系是 。
A.同一种物质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分异构体
28.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痛等药物功用。从樟科植物枝叶中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
丙:分子式C16H14O2
(1)甲、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经下列过程甲可转化为乙:
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通过下列合成路线由乙可得到丙(部分反应产物略去)
①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乙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化合物是二取代苯
b,分子中有5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2:1: 2
c.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④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9.芳香族化合物A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1 mol C与Na完全反应生成1 mol H2,若l mol C与NaHCO3完全反应,也产生l mol气体,E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D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与C取代基位置相同,既能与FeCl3溶液显色、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即可)
(4)现有C和E的混合物n mol。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O2___________L(标准状况),若生成CO2 a L(标准状况)、H2O b g,则C、E混合物中含E的物质的量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二化学答案
1.B 2.C 3.A 4.B 5.B 6.C 7.D 8.A 9.D 10.C 11.B 12.C 13.D 14.A 15.A 16.D 17.D 18.C 19.D 20.B 21.D 22.C 23.A 24.C 25.C
26.
27.(1)对二甲苯 苯甲酸乙酯
(2)
(3)D
28.(1)羟基 醛基
(2)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29.(1)醛基、羧基
(2)消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60分)
1.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2.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的值等于( )
A.0.1 B.0.2 C.0.4 D.0.6
3.函数导数是( )
A. B.
D. C.
4. 甲、乙等5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不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 )
A.144种 B.72种 C.36 种 D.12种
5.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为( )
A. B. C. D.
6. 现进行医药下乡活动,某医院的4名男医生和4名女医生及2名护士要去两个不同的山区进行义诊,若每个山区去男、女医生各2名,并带1名护士,则不同的分配方法有( )
A.144 B.72 C.36 D.16
7. 若,则等于 ( )
A. B. C. D.
8.取一根长度为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则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米,且以剪得的两段绳为两边的矩形的面积都不大于平方米的概率为( )
A. B. C. D.
9.若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则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 )
A.第3项 B.第4项 C.第5项 D.第6项
10. 某5个同学进行投篮比赛,已知每个同学投篮命中率为,每个同学投篮2次,且投篮之间和同学之间都没有影响.现规定:投中两个得100分,投中一个得50分,一个未中得0分,记为5个同学的得分总和,则的数学期望为( )
A.400 B.200 C.100 D.80
11.由3个2,3个8,2个6可以组成个8位电话号码,若后四位是由含3个8或2个6和2个8组成的电话号码,则称这个电话号码为“吉祥号”.现某人从这个电话号码中随机选取一个,则是“吉祥号”的概率为( )
A. B. C. D.
12.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函数,若且,则的解集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机读卡上相应的位置)
13. 已知函数,若,则的值为
14.已知()能被整除,则实数的值为
15.教育局组织直属学校的老师去新疆地区支教,现甲学校有2名男老师和3名女老师愿意去支教,乙学校有3名男老师和3名女老师愿意去支教,由于名额有限,教育局决定从甲学校选2人去支教,乙学校选1人去支教,若被选去支教的5名老师中必须有男老师,则乙学校被选去支教的老师是女老师的概率为
16.已知曲线方程,若对任意实数,直线,都不是曲线的切线,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近期引发社会的关注.人社部于2012年7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将借鉴国外经验,拟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起.现对某市工薪阶层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态度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了50人,他们月收入的频数分布及对“延迟退休年龄”反对的人数
月收入(元)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7000)
频数 5 10 15 10 5 5
反对人数 4 8 12 5 2 1
(1)由以上统计数据估算月收入高于4000的调查对象中,持反对态度的概率;
(2)若对月收入在[1000,2000),[4000,5000)的被调查对象中各随机选取两人进行跟踪调查,记选中的4人中赞成“延迟退休年龄”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若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有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数学考试,按照大于或等于85分为优秀,85分以下为非优秀统计成绩后,得到如下联表:
已知全部200人中随机抽取1人为优秀的概率为
(1)请完成上面联表;
(2)根据列联表的数据,能否有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3)从全部200人中有放回抽取3次,每次抽取一人,记被抽取的3人中优秀的人数为,若每次抽取得结果是相互独立的,求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
参考公式与参考数据如下: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讨论单调区间;
(2)当时,证明:当时,证明:。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哈尔滨市五一期间决定在省妇女儿中心举行中学生“蓝天绿树、爱护环境”围棋比赛,规定如下:
两名选手比赛时每局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比赛进行到有一人比对方多3分或打满7局时停止.
设某学校选手甲和选手乙比赛时,甲在每局中获胜的概率为,且各局胜负相互独立.已知
第三局比赛结束时比赛停止的概率为.
(1)求的值;
(2)求甲赢得比赛的概率;
(3)设表示比赛停止时已比赛的局数,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
(1)讨论的单调区间;
(2)若对任意的,且,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高二理科数学答案
1--------5 AABBD 6------10 BCCCA 11-12 BD
13 ;14 ; 15.;16.
17.(1)0.4;(2)
期望为
18.(1)
(2)的单调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19.(1)
优秀 非优秀 合计
甲班 30 70 100
乙班 50 50 100
合计 80 120 200
(2),有的把握
(3),,
20.(1),上是增函数;,减增
(2)设,,增,,所以
21.(1);(2);
3 5 7
(3)
期望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