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设计人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3.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功与过的教学,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2.通过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危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4、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澄清石灰水、导管、试管、烧杯、铁架台、玻璃管、火柴阶梯蜡烛、酒精灯、单双孔塞、软塑料瓶、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课堂小结学习评价四、随堂练习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新闻来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死狗洞”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 【展示】每一个实验小组桌上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教师提问】为什么进地窖之前先要做灯火实验?【演示实验】阶梯实验:倾倒二氧化碳。【教师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是自下而上熄灭? 【投影】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教师提问5】矿泉水瓶出现变瘪的现象说明什么?【投影】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介绍】刚才的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我们需要借助另一种试剂——紫色石蕊试剂,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可以显出红色。【演示实验】①向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②将上个实验中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教师质疑】刚才矿泉水瓶中得到的液体中可能是哪种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 【板书】H2O + CO2 ═ H2CO3【演示实验】将滴有紫色石蕊的醋酸溶液的试管进行加热。【板书】H2CO3 ═ H2O+CO2↑【师生互动魔术】吹水变牛奶 【板书】Ca(OH)2 + CO2 ═ H2O + CaCO3↓【板书】性质 → 用途【引导】请同学们跟二氧化碳的性质大胆推测其用途。【投影】二氧化碳用途的图片【播放视频】介绍干冰【展示】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图片 【教师讲述,并设问】物质都有它的两面性。二氧化碳的用途这么大,那么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不利的一面呢?【投影】温室效应【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介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消耗矿物能源的急剧增加,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的增多,同时森林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小,从而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塑料薄膜一样,使得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发言】谈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投影】1.温室效应的危害: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⑵由于气温的升高,水分蒸发加快,气候干燥,加快土地沙漠化,导致农业减产。⑶矿井、菜窖、没有开发的山洞等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会使人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投影】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⑴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采取的措施是: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⑵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核能等;⑶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教师提问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哪些特点?(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投影】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 ,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的性质 。2.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 ,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 ;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 、 。3.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主要目的是(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质量 C.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4.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A.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B.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C.控制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的生长D.地球上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 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归纳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矿泉水瓶变瘪了。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观察现象:两个试管中紫色石蕊均变红。学生猜想使石蕊变红的物质: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邀请一名学生用吸管向一杯无色液体中吹气,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设计意图:通过魔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随着压强的增大溶解得更多,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创造云雾舞台场景,可用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学生阅读课本,并交流发言[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总结归纳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1.不焚烧垃圾;2.不焚烧农作物秸杆;3.打扫教室的废纸不焚烧;4.多种花种草……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本节课我们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用途,并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分析了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知道了温室效应的危害性及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有效措施(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 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 气体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能供给呼吸。(3)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的不稳定性:H2CO3=CO2↑+H2O(4)与Ca(OH)2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三、CO2的主要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干冰等。四、温室效应
作业布置 课本123页 1、2、3
教后反思 都说,写十年教案,不如做一个月的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将做以下反思。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中我将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安排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