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其要求
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同化、异化
化合、分解
正极、负极
知、不知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
民主、集中
自由、纪律
权利、义务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矛盾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矛盾
……
事事有矛盾
……
……
导入:
婴儿期:哭与笑、吃奶与断乳、亲近与疏远
童年期:学习与玩耍、满足与拒绝、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 、视野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青少年期: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 、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 、理想与现实 、情感与理智 、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中年期:事业与家庭、工作与身体、智力增长和体力衰减、健康与疾病 、成功与失败 、迷惑与冷静
老年期:生与死、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 、老有所养与保障的矛盾
时时有矛盾
一.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A.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二.矛盾的客观性
含义: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小结: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既要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
A.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问题、困难;利弊,不足;挑战等.
B.矛盾具有普遍性,暗含着矛盾具有客观性特征。
C.“矛盾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类似联系普遍性)
D.“矛盾客观性”不等于具体矛盾永远无法解决,旧的具体矛盾被解决,新的矛盾又出现,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事物的发展。如人的成长。但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说消灭矛盾,也要反对忽视矛盾。)
注意事项:
说明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矛盾特殊性
导入:
——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中国的发展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时期,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
导入:
父母之间
子女之间
如 :一个家庭
父母和子女之间
——说明同一事物中一个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殊性。
卖方 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买方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说明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导入:
的矛盾
如:父子在年龄、知识、经验、性格等方面双存在差异
三.矛盾具有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
(2)表现(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
(注:这里的“事物”,既指简单事物,又指复杂事物,前者存在矛盾双方,后者存在多个矛盾,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构成矛盾)
原理小结: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表现: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反对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教条主义,生搬硬套。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矛盾的普遍性    
(指同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特点 即共性)
“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矛盾的特殊性
(同类事物中各事物所具有的状态、属性、规律等具有各自的特点 即 个性)
导入:



存在于,并由后者来体现

与同类事物有相同之处
这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树叶
各种叶子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不同树叶
导入:
【原理】(1)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两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小结: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反对】反对将两者割裂开来,即反对只看一方。如:先试点后推广。
注:“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标志词: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先试点再推广、典型示范;马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借鉴…经验,结合实际采取政策。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堂小结
1.普遍性
2.特殊性
要 求
不同事物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1.矛盾含义:
2.基本属性
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要 求
3.对立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易错点汇总
1.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无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5.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能解决。------可以解决,但不能消灭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7.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 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前提
8.承认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是其关键
9.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其前提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巩 固 训 练
D
上海知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智慧快餐》系列漫画在网上流传,其漫画析文包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如面漫画的析文是“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其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事物内部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
下面选项与漫画《掩盖问题》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文过饰非,饰非掩过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漫画《掩盖问题》反映了面对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而是回避矛盾,掩盖矛盾,企图蒙混过关,C所蕴含的哲理与其相一致。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外部条件的影响,A与题意不符。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B与题意不符。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体现了关键部分的作用,D与题意不符。
下图漫画的寓意在于说明(  )
A.同一离不开斗争
B.斗争离不开同一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
B
“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上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C.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以多种多样
C
2019年12月,《唐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唐山即将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按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细分。
从哲学思维看,垃圾分类应该把握的是( )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D
下面图片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
C
近年来,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C
[解析] “探月工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印、日三国的探月工程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可见,题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B两项颠倒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战狼2》吸收了国际类型片的特征,“一个人对付一个非正义秩序”,这是类型片的核心,但电影背后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价值观,里面有很多国家符号和国家形象,包括国徽、国旗,最后的护照等,这是对好莱坞类型的一种中国式改造。这主要体现了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特点基本相同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
A
漫画(文字为: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哐当哐当……呜……”绿皮火年缓缓停下,车门被打开,有人扛着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着一箩筐花椒,一个个登上火车,车厢里,还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鸡、活猪等,在“八纵八横”不断加密成型、时速越来越快的高铁时代,我国仍然运行着81对“慢火车”。
“慢火车”通常指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开行的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千米、每站必停、票价低廉的公益性旅客列车。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山区,它是上学的“校车”;在东北百里无人的林区,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还是沿线地区群众的“致富车”。
在“快”的步伐中,也需要“慢”的脚步。“慢火车”正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行于崇山峻岭中。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铁适应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要求,而偏远落后地区,受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运行“慢火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经验推开、成效初显。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探究垃圾分类工作需要由点到面、先试点后经验推开的依据。
答: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意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就要求坚持两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住建部部署垃圾分类工作,先在城市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全国推广,是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再用共性来指导个性,体现了这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