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7张PPT)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主观题专题指导必备知识—基础落实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 m,乙点海拔为_____ m。(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______m。海平面5001 000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______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基本地形部位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A ________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 ________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________D 陡崖 等高线重合E ________ 两个山峰或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海拔山峰山脊分水岭鞍部二、地形剖面图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______剖面图,它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绘制的。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_____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3.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状况。垂直等高线地形图水平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绘图填图】 把下图中未完成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易误辨析】 地形剖面图中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吗?提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一致,垂直比例尺根据要求确定。一般垂直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类题通法关键能力一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常见计算典 题 精 研[典例1] [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C.340米 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C.360米 D.410米答案:(1)D (2)C[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区域 认知 图示为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的山峰、Q地、桥梁、河流的分布涉及区域定位综合 思维 综合运用等高线的判读方法,确定某地的海拔;借助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确定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知 能 升 华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7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读图五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读数值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读延伸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读疏密 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①农业:陡坡发展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②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读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①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②判读等温线的变化:地势高低决定气温高低。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读局部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高度范围或高差等二、四个角度看等高线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Δ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1)Δd≤H<(n+1)Δ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H<500 m。(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Δ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 m≤H顶<500 m。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Δ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 m。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Δ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Δd m<H<(n+1)Δd m。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b,即“小于小的”。(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即“大于大的”。题 组 精 练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E地海拔可能是( )A.1 170 m B.1 190 mC.1 210 m D.1 230 m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CC解析:第1题,图示E地位于1 200 m与1 220 m两条等高线之间,则其高度介于1 200~1 220 m之间,故C正确。第2题,图中甲、丙、丁位于谷地,乙地为山岭,且甲、丙两地处于陡崖位置,而瀑布多出现在陡崖位置,则甲、丙两地可能出现瀑布;甲地位于鞍部与谷地的结合部,汇水面积小而不可能出现较大瀑布;丙地位于较大的谷地中,汇水面积大而可能出现较大瀑布。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3.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A.M和N B.P和QC.M和Q D.M和P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299米 B.359米C.199米 D.509米DB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图中四点海拔分别是M点可能是0~100米,也可能是200~300米,N点海拔为100~200米,P点海拔为200~300米,Q点海拔为300~400米,所以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M和P,D对。第4题,图中陡崖处有四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100米,根据陡崖高差公式,可以计算出相对高度可能300≤H<500,B对。关键能力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自然地理特征典 题 精 研[典例2] [2020·浙江7月卷,节选]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答案:B[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图1为我国某山脉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都涉及特定的区域,明确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综合思维 综合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方法进行地形部位的判读,对照图2中的谷地景观即可推出答案地理实践力 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知 能 升 华一、判断地势地形特征判断地 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宏观地形判读 陆地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高原:海拔较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海洋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二、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判断水系特征(1)河流位置及流向: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线的位置往往就是河流的位置,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流域形状及面积: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画出山脊线就可以明确河流的汇水范围,确定河流的流域形状,进而计算流域面积。(3)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4)判断水库储水面积: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2.判断水文特征(1)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在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2)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等有关。三、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 判断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题 组 精 练2021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如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回答1~3题。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A.①处流向②处 西南流向东北B.①处流向②处 西北流向东南C.②处流向①处 西南流向东北D.②处流向①处 东北流向西南答案:B 解析:第1题,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图中河流由①处流向②处;结合指向标可确定,由西北流向东南。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 )答案:A解析:第2题,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持续上涨;结合沟谷下窄上宽的特点,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①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A正确。在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河流水位上涨速度与河道形态相关。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则河道形态为V形,相同来水量,前期因河道下部窄而水位上升快,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 )A.没有变化 B.向高海拔处凸出C.向低海拔处凸出 D.趋于平直答案:B 解析:第3题,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地势较两侧低,则相应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溅 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5.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BC解析:第4题,该区域虽有陡崖,但陡崖处没有发育河流,因此没有瀑布飞溅景观,A错;读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且与河流线相交,易形成湖泊,因此湖光山色景观最突出,B对;该区域位于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气温较高,海拔较低,难以出现云海日出景观,C错;读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区域海拔较低,为低缓丘陵,奇峰峡谷景观不突出,D错。第5题,①地位于山麓冲积扇,不是河口三角洲,A错;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都是自东北向西南流,B错;④地位于谷地,盛夏晴朗的夜晚,常出现山风,且④地东南侧有湖泊,夜晚多出现陆风,因此④地常吹偏北风,C对;乙地位于山顶,海拔比甲地更高,在深秋的清晨,虽然乙地比甲地气温更低,但是其风力更大,冷湿空气容易被吹散,不易堆积,更不容易出现雾,D错。关键能力三 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典 题 精 研[典例3] [2020·山东卷]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如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A[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图示是2020年5月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攀登路线、沿线营地分布状况及自然地理特征综合思维 综合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和宿营地选址条件,在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当中确定“魔鬼营地”知 能 升 华 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1.选点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水库坝址 坝址 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落差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右图为我国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分布图,港口应建在丙地。因为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利于建港)宿营地 ①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2.选线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公路以减少坡度(图中公路选线为EHF)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①线更合理)输油、输气 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选面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农业生产 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题 组 精 练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之间可以通视B.乙所在位置为鞍部C.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 mD.此地以红壤为主且土壤肥沃2.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各区域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 )A.甲地 小型水力发电 B.乙地 棉花种植C.丙地 步道服务部门 D.丁地 林产品加工CA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为5 m,甲海拔在40~45 m,丙海拔在110~115 m,则甲、丙相对高度在65~75 m,故C正确。甲、丁之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通视;乙是一个邻近谷地的陡坡,而不是鞍部;我国东南地区以红壤为主,土壤贫瘠。第2题,甲、乙之间为谷地,东南地区降水多,可以在甲地修建水库,进行小型水力发电,A正确。乙地坡度太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丙地位于山顶,没有紧邻景观步道,不宜建步道服务部门;丁地在景观步道旁,不适宜建加工厂。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在郊外从N地出发沿N→P→M→N线路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考察队员对考察线路各路段的描述,可信的是( )A.N→P段,沿山脊向东北前行B.P→M段,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C.N→P一直上坡,P→M段一直下坡D.M→N段,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4.下列地点中,在营地P处不易观察到的是(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第3题,N→P段,南段附近等高线凸向较高处,应为山谷,北段沿山脊向正北和西北前行,A错误;P→M段,靠近M的一段沿坡度较陡的山谷行走,有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B正确;N→P段先下坡,后上坡,大部分为上坡,C错误;M→N段没有经过明显的山谷地区,主要在山坡上行走,不是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D错误。故选B。关键能力四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典 题 精 研[典例4]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DB[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依据图中区域等高线的分布,可明确建筑物布局在坡地上,通过在坡地上挖掘出平地来进行建设地理 实践力 布局建筑物时,除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之地外,还要考虑采光、避风的要求知 能 升 华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1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图中的A—B)。 第2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第3步: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第4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第5步: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2)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之间;b在150~200 m之间;c在350~400 m之间。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3.通视问题的判读技巧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图1)。 (2)是否穿越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较高的山丘,山丘后的地方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图2)。题 组 精 练下图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小路,②和③是“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陡崖2.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BC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由②可知,地势从X到Y逐渐降低;由③可知,两侧较中间高,由此判断,该地为山谷。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乙、丙两线位于坡度较小的位置;甲、丁则位于坡度相对较大的位置,选C。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线从106.5°至107°地形剖面图的是( )答案: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剖面图左侧海拔应低于500 m,B、D错。根据剖面图在30°N上穿越经度0.5°可知,水平距离等于 ×111 km×cos 30°,水平距离在50 km左右,C对、A错。故选C。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势起伏特征,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答案:B解析:第4题,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不明显,说明垂直比例尺太小,为突出地势起伏特征,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故选B。主观题专题指导主观题专题指导 地形特征类地形特征类主观题常用“描述”“说出”“判断”或“分析”“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命题视角主要有根据区域地形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根据区域等高线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 题 精 研[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如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答案:地形特点:山高谷深。(2分)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4分)[评·样卷分数]答 题 思 路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2.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的影响3.地形特征类试题规范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地形 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区地势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应 用 体 验[2022·浙江1月卷,28(1)]阅读下图,完成问题。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答案: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海岸线特征、特殊地貌等角度描述。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课程标准] 高中课程标准没有专门要求,但是本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基础知识,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认识区域。2.综合思维:结合经纬网判读,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区域特征;结合相关图表掌握地图三要素及比例尺的计算。3.地理实践力:观察北极星仰角,确定地理纬度;借助地图等在野外辨别方向。知识体系导学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椭球体。2.地球的大小3.地球仪的概述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________球体。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经 线 纬 线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________于纬线的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________的圆圈图示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____________原址的经线 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 形状 ________ 圆方向 指示________方向 指示________方向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疑难辨析1】 地球上的点是不是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2.经度与纬度经度 纬度实质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划分 从___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________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________,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________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________,南纬的度数越向南________划分 半球 20°W~0°~160°E为________,160°E~180°~20°W为________ 以________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 经纬度 ①________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________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________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________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________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________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思维点拨】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疑难辨析2】 北半球某地观看北极星仰角度数与纬度数有什么关系,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吗?三、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2.意义(1)定位置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绝对位置,主要有经纬度位置、________位置、五带位置等。(2)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________指示东西方向;依据经度和________的变化,判断地图上的方向。(3)定距离①纬度相差1°,经线长约________千米。②经度相差1°,赤道上长约________千米。(4)定范围根据区域所跨经纬度的多少和纬度________,判断经纬网覆盖范围大小。四、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2)表示形式典例 图上1 cm代表实地 距离5 km 1∶500 000形式 ________式 数字式 ________式(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特点比较比例尺大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________ ________ 详细 高________ ________ 简略 低【特别提醒】比例尺的换算和使用(1)比例尺的换算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2)比例尺的使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比例尺的地图,如平面图、旅游图等。2.地图上的方向3.图例和注记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例如 方框中“▲”属于________,“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 m”属于________。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 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判断方法典 题 精 研[典例1] 甲、乙两地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 B.西方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1 000千米 B.5 000千米C.6 600千米 D.20 000千米[图解思路][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 认知 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根据甲、乙两地的坐标确定位置关系综合 思维 根据经纬度特征确定甲、乙两地的方向关系,根据两点的经度差确定甲、乙两地的距离知 能 升 华一、经纬线的判断方法1.标注法:经纬网图中直接标明经纬度或东(西)经、南(北)纬度数,则直接进行判读、分析即可。2.关系法: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的(相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如图1中L线是经线,S线是纬线)。3.数值法(1)斜方格经纬网中,经线值不能大于180°,纬线值不能大于90°(如图2中L线是纬线,S线是经线)。(2)经纬线比较,在经纬网中度数1°对应的线段长度都相等的是经线,反之则是纬线。二、经纬度的判断方法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纬线为南纬(图2)。(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题 组 精 练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的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测量地 的纬度 经度1°的长度 (单位:km) 纬度1°的长度 (单位:km)0° 111.322 110.56930° 96.490 110.85045° 78.850 111.13280° 19.394 111.6661.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在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2.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A.111.415 km B.55.803 kmC.28.904 km D.110.569 km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3~4题。3.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关键能力二 经纬网的应用技巧突破典 题 精 研[典例2] [2022·浙江7月选考,19]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下题。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图解思路][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确定甲、乙、丙三地的位置和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综合思维 综合运用经纬度特征与最短航线的相关知识,随着飞行方向的变化推知飞过的纬度差的变化特点知 能 升 华一、定“对称点位置”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数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图中的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如图中的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数之和为180°,但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图中的A(40°N,20°W)与D(40°S,160°E)。二、定“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表所示:根据两地“经度和”判断经度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经度和>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2)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进行判读。如图:甲地(55°N,25°W),乙地(25°S,65°E),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关键是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自转方向为东,逆自转方向为西,如图所示:三、算“距离”主要考查利用经纬网测量和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为:1.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如图中AB的距离为111 km。2.同一条纬线上经度差为1°的实际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 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AC。3.若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计算图中BC之间的距离,有两种方法:(1)求出AC、AB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2)粗略算法若B、C的纬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纬线上,求纬线长度;若B、C两点的经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经线上,求经线长度;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四、定“最短航线”和“航向”1.基本原理最短航线即球面上的最短距离;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经过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劣弧段。2.判断(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段就在经线上。如从A到B为向正北方向走。(2)若两地的经度差为180°:过两点的大圆即经线圈,最短航线为过两极点的劣弧。从B到P的最短航线为弧BNP,航向为先向正北,后向正南。从A到C的最短航线为弧ASC,航向是先向正南,后向正北。(3)若两地的经度差不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如从M到K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航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注意:常见的大圆:晨昏圈、经线圈、赤道。五、定“范围大小”和“比例尺大小”主要是利用经纬网判读不同区域面积的大小,并根据实际面积和图上面积,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下几点: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在下面经纬网图中,a、b、c、d四部分的面积大小:b=c>a>d;比例尺大小:d>a>b=c。题 组 精 练读图,回答1~2题。1.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2.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途经的大洋和大洲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冬至日凌晨4点(地方时)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后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3~4题。3.飞机途中航向( )A.一直不变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D.先朝北后朝南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A.16小时 B.12小时C.20小时 D.24小时关键能力三 探讨地图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典 题 精 研[典例3] [2020·全国卷Ⅲ,3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如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4分)[图解思路][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综合 思维 结合图文中的交通状况、吉隆坡的地位以及休闲城的位置,分析其位置优势地理实 践力 通过量算图中休闲城与吉隆坡和国际机场的图上距离,结合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知 能 升 华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时针法 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东海陆轮廓法 极地以大陆为主表示南极,极地以海洋为主表示北极经纬 度法 经度法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若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纬度法 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 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二、比例尺的比较与缩放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分数)数值大的比例尺大。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倍例: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图)。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图)。题 组 精 练[2021·北京卷,1~2]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镇( )A.位于北京东南方向B.地处华北平原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D.水路交通便捷2.图b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A.5千米 B.10千米C.15千米 D.20千米读江苏省某地的人口密度图(图Ⅰ人口密度为500人/km2,图上1 cm代表10 km,图Ⅰ每点代表1 000人),完成3~4题。3.江苏省的实际面积约为1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 )A.1 cm2 B.10 cm2C.100 cm2 D.1 000 cm24.若将图Ⅰ放大成图Ⅱ,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Ⅱ( )A.比例尺变为1∶20 000 000B.图上1 cm代表实际距离10 kmC.每点代表2 000人D.人口密度为500人/km2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必修第一册+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理基础必备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必备知识一、1.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2.4万 6 357 6 3783.正二、1.垂直 平行 格林尼治天文台 半圆 南北 东西疑难辨析1 提示:不是。地球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都只有一个方向。在北极点上只有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北方。2.本初子午线 赤道 越大 越大 越大 越大 东半球 西半球 赤道 0°、180° 180° 30° 60° 23°26′ 66°34′疑难辨析2 提示: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观看北极星的仰角,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三、1.经线 纬线2.(1)半球 (2)南北 纬线 纬度 (3)111 111 (4)高低四、1.(1)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文字 线段 (3)大 小 小 大3.图例 注记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一[典题精研][典例1] 答案:(1)A (2)B[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表中显示随纬度增加,经度1°的长度在变短,A错。经度1°的长度代表纬线长度,其随纬度增加而变短,B错。表中经度1°的长度在不同纬度差异较大,不会是测量误差导致的,C错。纬度1°的长度在不同纬度差别不大,说明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选D。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纬度45°跨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78.850 km,纬度80°跨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19.394 km,再结合表中显示的递减特点可判断,60°N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约为55 km,故B对。选B。答案:1.D 2.B3~4.解析:第3题,甲地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则乙地经纬度为(30°N,135°W)。图示四地坐标分别是:①(20°N,110°E)、②(40°S,170°W)或(40°N,170°E)、③(0°,45°W)、④(30°N,135°W),故选D。第4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①点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位于东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60°、30°纬线为界,②点位于中纬度;根据图示呈顺时针自转,可知③点位于以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赤道上,经度为45°W,位于大西洋;根据图示呈逆时针自转,可知④点位于以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30°纬线上,位于北半球,不属于南温带。故选C。答案:3.D 4.C关键能力二[典题精研][典例2] 答案:D[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可判断,该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指向为东,靠近北极点为偏北,远离北极点为偏南。因此,②地位于①地的西北方向、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故选C。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利用经纬度确定①地(0°,45°W)对应的大洋是大西洋;②地(45°N,90°W)对应的大洲是北美洲;③地(0°,170°W),位于太平洋。故选B。答案:1.C 2.B3~4.解析:第3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的劣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位于经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割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正北过北极点后再朝正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飞机由经线圈劣弧过北极点飞行的最短距离为60×111=6 660 km,飞机飞行了8小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需要飞行180×111×cos 60°=9 990 km,故需要飞行12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3.D 4.B关键能力三[典题精研][典例3] 答案: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优势: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北京中心坐标大致为(40°N,116°E),结合图中所给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该镇位于北京西南方位,A项错误;结合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镇位于华北平原,B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粮画原料主要是小麦,C项错误;读图可知,当地交通方式主要是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不便利,D项错误。故选B。第2题,图中最短精华路线是从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B项正确。故选B。答案:1.B 2.B3~4.解析:第3题,江苏省的实际面积约为10万km2,根据图上面积/实际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可算出,图上面积约为10 cm2,B项正确。第4题,图Ⅱ面积是图Ⅰ的4倍,说明比例尺放大到了原图的2倍,即图上1 cm代表实际距离5 km,比例尺变为1?500 000;图Ⅰ放大成图Ⅱ,点的数量没变,因此每点代表的人数不变;人口密度不会随比例尺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口密度仍为500人/km2,D项正确。答案:3.B 4.D6页(共62张PPT)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主观题专题指导必备知识—基础落实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椭球体。2.地球的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4万6 3576 3783.地球仪的概述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_____球体。正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______于纬线的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________的圆圈图示垂直平行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_______________原址的经线 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 形状 _____ 圆方向 指示______方向 指示________方向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格林尼治天文台半圆南北东西【疑难辨析1】 地球上的点是不是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提示:不是。地球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都只有一个方向。在北极点上只有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北方。2.经度与纬度 经度 纬度实质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划分 从___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______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______,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______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_______,南纬的度数越向南______划分 半球 20°W~0°~160°E为______,160°E~180°~20°W为________ 以_______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 经纬度 ①___________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_____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______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_____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________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________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本初子午线赤道越大越大越大越大东半球西半球赤道 0°、180°180°30°60°23°26′66°34′【思维点拨】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疑难辨析2】 北半球某地观看北极星仰角度数与纬度数有什么关系,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吗?提示: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观看北极星的仰角,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三、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______和______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2.意义(1)定位置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绝对位置,主要有经纬度位置、______位置、五带位置等。(2)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方向,_____指示东西方向;依据经度和_____的变化,判断地图上的方向。(3)定距离①纬度相差1°,经线长约_______千米。②经度相差1°,赤道上长约______千米。(4)定范围根据区域所跨经纬度的多少和纬度________,判断经纬网覆盖范围大小。经线纬线半球南北纬线纬度111111高低四、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2)表示形式典例 图上1 cm代表实地 距离5 km 1∶500 000形式 ________式 数字式 ________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文字线段(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特点比较比例尺大小 表示的实地范围 内容 精确度___ ___ 详细 高___ ___ 简略 低大小小大【特别提醒】比例尺的换算和使用(1)比例尺的换算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2)比例尺的使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比例尺的地图,如平面图、旅游图等。2.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关键能力—能力突破关键能力一 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判断方法典 题 精 研[典例1] 甲、乙两地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 B.西方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1 000千米 B.5 000千米C.6 600千米 D.20 000千米AB[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区域 认知 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根据甲、乙两地的坐标确定位置关系综合 思维 根据经纬度特征确定甲、乙两地的方向关系,根据两点的经度差确定甲、乙两地的距离知 能 升 华一、经纬线的判断方法1.标注法:经纬网图中直接标明经纬度或东(西)经、南(北)纬度数,则直接进行判读、分析即可。2.关系法: 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的(相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如图1中L线是经线,S线是纬线)。3.数值法 (1)斜方格经纬网中,经线值不能大于180°,纬线值不能大于90°(如图2中L线是纬线,S线是经线)。(2)经纬线比较,在经纬网中度数1°对应的线段长度都相等的是经线,反之则是纬线。二、经纬度的判断方法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纬线为南纬(图2)。(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题 组 精 练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的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测量地 的纬度 经度1°的长度 (单位:km) 纬度1°的长度(单位:km)0° 111.322 110.56930° 96.490 110.85045° 78.850 111.13280° 19.394 111.6661.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在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2.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A.111.415 km B.55.803 kmC.28.904 km D.110.569 kmDB解析:第1题,表中显示随纬度增加,经度1°的长度在变短,A错。经度1°的长度代表纬线长度,其随纬度增加而变短,B错。表中经度1°的长度在不同纬度差异较大,不会是测量误差导致的,C错。纬度1°的长度在不同纬度差别不大,说明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选D。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纬度45°跨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78.850 km,纬度80°跨经度1°的纬线长度是19.394 km,再结合表中显示的递减特点可判断,60°N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约为55 km,故B对。选B。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3~4题。3.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DC解析:第3题,甲地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则乙地经纬度为(30°N,135°W)。图示四地坐标分别是:①(20°N,110°E)、②(40°S,170°W)或(40°N,170°E)、③(0°,45°W)、④(30°N,135°W),故选D。第4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①点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位于东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60°、30°纬线为界,②点位于中纬度;根据图示呈顺时针自转,可知③点位于以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赤道上,经度为45°W,位于大西洋;根据图示呈逆时针自转,可知④点位于以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30°纬线上,位于北半球,不属于南温带。故选C。关键能力二 经纬网的应用技巧突破典 题 精 研[典例2] [2022·浙江7月选考,19]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下题。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确定甲、乙、丙三地的位置和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综合思维 综合运用经纬度特征与最短航线的相关知识,随着飞行方向的变化推知飞过的纬度差的变化特点知 能 升 华一、定“对称点位置”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数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图中的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如图中的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数之和为180°,但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图中的A(40°N,20°W)与D(40°S,160°E)。二、定“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表所示:根据两地“经度和”判断经度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经度和>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2)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进行判读。如图:甲地(55°N,25°W),乙地(25°S,65°E),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关键是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自转方向为东,逆自转方向为西,如图所示:三、算“距离”主要考查利用经纬网测量和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具体方法为:1.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如图中AB的距离为111 km。2.同一条纬线上经度差为1°的实际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 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AC。3.若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计算图中BC之间的距离,有两种方法:(1)求出AC、AB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2)粗略算法若B、C的纬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纬线上,求纬线长度;若B、C两点的经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经线上,求经线长度;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四、定“最短航线”和“航向”1.基本原理 最短航线即球面上的最短距离;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经过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劣弧段。2.判断(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段就在经线上。如从A到B为向正北方向走。(2)若两地的经度差为180°:过两点的大圆即经线圈,最短航线为过两极点的劣弧。从B到P的最短航线为弧BNP,航向为先向正北,后向正南。从A到C的最短航线为弧ASC,航向是先向正南,后向正北。(3)若两地的经度差不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如从M到K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航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注意:常见的大圆:晨昏圈、经线圈、赤道。五、定“范围大小”和“比例尺大小”主要是利用经纬网判读不同区域面积的大小,并根据实际面积和图上面积,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下几点: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在下面经纬网图中,a、b、c、d四部分的面积大小:b=c>a>d;比例尺大小:d>a>b=c。题 组 精 练读图,回答1~2题。1.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2.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途经的大洋和大洲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C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可判断,该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指向为东,靠近北极点为偏北,远离北极点为偏南。因此,②地位于①地的西北方向、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故选C。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利用经纬度确定①地(0°,45°W)对应的大洋是大西洋;②地(45°N,90°W)对应的大洲是北美洲;③地(0°,170°W),位于太平洋。故选B。冬至日凌晨4点(地方时)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后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3~4题。3.飞机途中航向( )A.一直不变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D.先朝北后朝南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A.16小时 B.12小时C.20小时 D.24小时DB解析:第3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的劣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位于经线圈上,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割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正北过北极点后再朝正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飞机由经线圈劣弧过北极点飞行的最短距离为60×111=6 660 km,飞机飞行了8小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需要飞行180×111×cos 60°=9 990 km,故需要飞行12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关键能力三 探讨地图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典 题 精 研[典例3] [2020·全国卷Ⅲ,3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如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4分)答案: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优势: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综合 思维 结合图文中的交通状况、吉隆坡的地位以及休闲城的位置,分析其位置优势地理实 践力 通过量算图中休闲城与吉隆坡和国际机场的图上距离,结合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知 能 升 华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时针法 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东海陆轮廓法 极地以大陆为主表示南极,极地以海洋为主表示北极经纬 度法 经度法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若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纬度法 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二、比例尺的比较与缩放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分数)数值大的比例尺大。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比例尺变化 变化后的比例尺 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 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倍 为原来比例尺的倍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倍例: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图)。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缩小1/2,则新图比例尺为1∶100 000,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1/4(见图)。题 组 精 练[2021·北京卷,1~2]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镇( )A.位于北京东南方向B.地处华北平原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D.水路交通便捷2.图b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A.5千米 B.10千米C.15千米 D.20千米 BB解析:第1题,北京中心坐标大致为(40°N,116°E),结合图中所给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该镇位于北京西南方位,A项错误;结合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镇位于华北平原,B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粮画原料主要是小麦,C项错误;读图可知,当地交通方式主要是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不便利,D项错误。故选B。第2题,图中最短精华路线是从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B项正确。故选B。读江苏省某地的人口密度图(图Ⅰ人口密度为500人/km2,图上1 cm代表10 km,图Ⅰ每点代表1 000人),完成3~4题。3.江苏省的实际面积约为1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 )A.1 cm2 B.10 cm2C.100 cm2 D.1 000 cm24.若将图Ⅰ放大成图Ⅱ,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Ⅱ( )A.比例尺变为1∶20 000 000B.图上1 cm代表实际距离10 kmC.每点代表2 000人D.人口密度为500人/km2BD解析:第3题,江苏省的实际面积约为10万km2,根据图上面积/实际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可算出,图上面积约为10 cm2,B项正确。第4题,图Ⅱ面积是图Ⅰ的4倍,说明比例尺放大到了原图的2倍,即图上1 cm代表实际距离5 km,比例尺变为1?500 000;图Ⅰ放大成图Ⅱ,点的数量没变,因此每点代表的人数不变;人口密度不会随比例尺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口密度仍为500人/km2,D项正确。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课程标准] 高中课程标准没有专门要求,但是本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基础知识,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区域地理特征。2.综合思维:综合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区域特征、区位选择上的应用。3.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等高线地形图对爬山路径、交通线和瞭望台等进行区位选择。知识体系导学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 m,乙点海拔为________ m。(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m。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________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基本地形部位图中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A ________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B 山谷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 ________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________D 陡崖 等高线重合E ________ 两个山峰或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二、地形剖面图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________剖面图,它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绘制的。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________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3.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状况。【绘图填图】 把下图中未完成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易误辨析】 地形剖面图中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吗?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类题通法关键能力一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常见计算典 题 精 研[典例1] [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C.340米 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C.360米 D.410米[图解思路][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 认知 图示为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的山峰、Q地、桥梁、河流的分布涉及区域定位综合 思维 综合运用等高线的判读方法,确定某地的海拔;借助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确定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知 能 升 华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7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读图五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读数值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读延伸方向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读疏密 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①农业:陡坡发展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②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度读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处;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①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②判读等温线的变化:地势高低决定气温高低。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读局部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高度范围或高差等二、四个角度看等高线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Δ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1)Δd≤H<(n+1)Δ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H<500 m。(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Δ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 m≤H顶<500 m。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Δ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 m。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Δ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Δd m<H<(n+1)Δd m。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b,即“小于小的”。(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即“大于大的”。题 组 精 练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E地海拔可能是( )A.1 170 m B.1 190 m C.1 210 m D.1 230 m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3.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A.M和N B.P和QC.M和Q D.M和P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299米 B.359米 C.199米 D.509米关键能力二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自然地理特征典 题 精 研[典例2] 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图解思路][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图1为我国某山脉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都涉及特定的区域,明确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综合思维 综合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方法进行地形部位的判读,对照图2中的谷地景观即可推出答案地理实践力 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知 能 升 华一、判断地势地形特征判断地 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宏观地形判读 陆地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较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海洋 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二、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判断水系特征(1)河流位置及流向: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线的位置往往就是河流的位置,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流域形状及面积: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画出山脊线就可以明确河流的汇水范围,确定河流的流域形状,进而计算流域面积。(3)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4)判断水库储水面积: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2.判断水文特征(1)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在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2)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等有关。三、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判断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题 组 精 练2021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如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回答1~3题。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A.①处流向②处 西南流向东北B.①处流向②处 西北流向东南C.②处流向①处 西南流向东北D.②处流向①处 东北流向西南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 )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 )A.没有变化 B.向高海拔处凸出C.向低海拔处凸出 D.趋于平直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溅 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5.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关键能力三 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典 题 精 研[典例3]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如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C.丙 D.丁[图解思路][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图示是2020年5月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攀登路线、沿线营地分布状况及自然地理特征综合思维 综合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和宿营地选址条件,在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当中确定“魔鬼营地”知 能 升 华 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1.选点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水库坝址 坝址 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落差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右图为我国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分布图,港口应建在丙地。因为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利于建港)宿营地 ①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2.选线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公路以减少坡度(图中公路选线为EHF)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①线更合理)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选面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题 组 精 练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之间可以通视B.乙所在位置为鞍部C.甲、丙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74 mD.此地以红壤为主且土壤肥沃2.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各区域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 )A.甲地 小型水力发电 B.乙地 棉花种植C.丙地 步道服务部门 D.丁地 林产品加工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在郊外从N地出发沿N→P→M→N线路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3~4题。3.下列考察队员对考察线路各路段的描述,可信的是( )A.N→P段,沿山脊向东北前行B.P→M段,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C.N→P一直上坡,P→M段一直下坡D.M→N段,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4.下列地点中,在营地P处不易观察到的是( )A.a B.b C.c D.d关键能力四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典 题 精 研[典例4]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图解思路][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依据图中区域等高线的分布,可明确建筑物布局在坡地上,通过在坡地上挖掘出平地来进行建设地理实践力 布局建筑物时,除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之地外,还要考虑采光、避风的要求知 能 升 华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1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图中的A—B)。第2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第3步: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第4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第5步: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2)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之间;b在150~200 m之间;c在350~400 m之间。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3.通视问题的判读技巧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图1)。(2)是否穿越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较高的山丘,山丘后的地方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图2)。题 组 精 练下图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小路,②和③是“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陡崖2.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线从106.5°至107°地形剖面图的是( )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势起伏特征,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主观题专题指导 地形特征类地形特征类主观题常用“描述”“说出”“判断”或“分析”“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命题视角主要有根据区域地形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根据区域等高线图分析该区的地形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 题 精 研[典例]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如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写·我的答案] [评·样卷分数][找·失分原因]答 题 思 路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2.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的影响3.地形特征类试题规范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地形 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地区地势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应 用 体 验[2021·浙江1月卷,28(1)]阅读下图,完成问题。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必备知识一、1.(1)海平面 500 (2)1 0002.(1)海拔 (2)山峰 山脊 分水岭 鞍部二、1.垂直 等高线地形图2.水平3.地势起伏 坡度陡缓绘图填图 提示:易误辨析 提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一致,垂直比例尺根据要求确定。一般垂直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一[典题精研][典例1] 答案:(1)D (2)C[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图示E地位于1 200 m与1 220 m两条等高线之间,则其高度介于1 200~1 220 m之间,故C正确。第2题,图中甲、丙、丁位于谷地,乙地为山岭,且甲、丙两地处于陡崖位置,而瀑布多出现在陡崖位置,则甲、丙两地可能出现瀑布;甲地位于鞍部与谷地的结合部,汇水面积小而不可能出现较大瀑布;丙地位于较大的谷地中,汇水面积大而可能出现较大瀑布。答案:1.C 2.C3~4.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图中四点海拔分别是M点可能是0~100米,也可能是200~300米,N点海拔为100~200米,P点海拔为200~300米,Q点海拔为300~400米,所以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M和P,D对。第4题,图中陡崖处有四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100米,根据陡崖高差公式,可以计算出相对高度可能300≤H<500,B对。答案:3.D 4.B关键能力二[典题精研][典例2] 答案:B[题组精练]1~3.解析:第1题,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图中河流由①处流向②处;结合指向标可确定,由西北流向东南。第2题,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持续上涨;结合沟谷下窄上宽的特点,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①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A正确。在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河流水位上涨速度与河道形态相关。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则河道形态为V形,相同来水量,前期因河道下部窄而水位上升快,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第3题,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地势较两侧低,则相应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答案:1.B 2.A 3.B 4~5.解析:第4题,该区域虽有陡崖,但陡崖处没有发育河流,因此没有瀑布飞溅景观,A错;读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且与河流线相交,易形成湖泊,因此湖光山色景观最突出,B对;该区域位于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气温较高,海拔较低,难以出现云海日出景观,C错;读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区域海拔较低,为低缓丘陵,奇峰峡谷景观不突出,D错。第5题,①地位于山麓冲积扇,不是河口三角洲,A错;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都是自东北向西南流,B错;④地位于谷地,盛夏晴朗的夜晚,常出现山风,且④地东南侧有湖泊,夜晚多出现陆风,因此④地常吹偏北风,C对;乙地位于山顶,海拔比甲地更高,在深秋的清晨,虽然乙地比甲地气温更低,但是其风力更大,冷湿空气容易被吹散,不易堆积,更不容易出现雾,D错。答案:4.B 5.C关键能力三[典题精研][典例3] 答案:A[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为5 m,甲海拔在40~45 m,丙海拔在110~115 m,则甲、丙相对高度在65~75 m,故C正确。甲、丁之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通视;乙是一个邻近谷地的陡坡,而不是鞍部;我国东南地区以红壤为主,土壤贫瘠。第2题,甲、乙之间为谷地,东南地区降水多,可以在甲地修建水库,进行小型水力发电,A正确。乙地坡度太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丙地位于山顶,没有紧邻景观步道,不宜建步道服务部门;丁地在景观步道旁,不适宜建加工厂。答案:1.C 2.A3~4.解析:第3题,N→P段,南段附近等高线凸向较高处,应为山谷,北段沿山脊向正北和西北前行,A错误;P→M段,靠近M的一段沿坡度较陡的山谷行走,有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B正确;N→P段先下坡,后上坡,大部分为上坡,C错误;M→N段没有经过明显的山谷地区,主要在山坡上行走,不是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D错误。故选B。第4题,解答此题时,可先把P处与图中a、b、c、d四地用线段连接起来,然后观察线段上经过地区是否有阻挡视线的山脊、山岭、凸坡。P、a之间为凹坡,不会阻挡视线,能够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P、b之间为鞍部,不会阻挡视线,能够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P、c之间为山谷,不会阻挡视线,能够观察到,C不符合题意;P、d之间为凸坡,会阻挡视线,不能观察到,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3.B 4.D关键能力四[典题精研][典例4] 答案:(1)D (2)B[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由②可知,地势从X到Y逐渐降低;由③可知,两侧较中间高,由此判断,该地为山谷。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乙、丙两线位于坡度较小的位置;甲、丁则位于坡度相对较大的位置,选C。答案:1.B 2.C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剖面图左侧海拔应低于500 m,B、D错。根据剖面图在30°N上穿越经度0.5°可知,水平距离等于 ×111 km×cos 30°,水平距离在50 km左右,C对、A错。故选C。第4题,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不明显,说明垂直比例尺太小,为突出地势起伏特征,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故选B。答案:3.C 4.B主观题专题指导 地形特征类[典题精研][典例] 答案:地形特点:山高谷深。(2分)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4分)[应用体验]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海岸线特征、特殊地貌等角度描述。答案: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1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届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学案(人教版).docx 2023届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课件(人教版62张PPT).pptx 2023届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学案(人教版).docx 2023届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人教版77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