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案

资源简介

1、 教材分析:
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在科学史的情景中探究出空气中氧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适合于初学者。化学研究的物质多数是纯净物,在初学阶段,给物质分类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也是重点。教材从空气的成分入手提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空气的组成及空气的环保问题。
四、教学难点: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
1、课时安排: 2至3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重点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实验测定过程的研究,虽然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学科,学生了解的化学知识相对比较少。但经过序言和第一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认识,有一些简单的化学概念,理论做基础。
3、教具选择: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 药品:红磷、火柴。
六、教学过程
1、导学:
一.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3.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 )、硫酸钠( )、高锰酸钾( )、氯气( )、氮气( )等。
2、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设计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
3、合作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
【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阅读】课本P26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因为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4)原理:
(5)结论: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
【归纳】 1、装置漏气。
2、红磷量不足,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
氧气。
3、未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4、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板书】空气的成分
过渡: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那么空气、氧气、氮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呢?
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板书。
2、教师举例说明: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蒸馏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并由学生判断。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是否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并指出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都保持各自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指导学生看书及书上的图片2分钟,并由学生归纳氧气的用途。 2、氮气
(1)讨论: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①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说明了什么?③空气
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2)指导学生看书及图片2分钟,要求学生归纳氮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指导学生看书及图片2分钟,要求学生归纳纳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1、学生看书后回答氧气的用途:
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支持燃烧。
2、(1)学生思考后回答: ①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③能,如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也就说明氮气也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学生回答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难溶于水
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熔沸点很低(低温下医疗麻醉、 超导材料)
⑤不活泼(稳定性)可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⑥化工原料(制硝酸、化肥) 3、学生回答稀有气体性质及用途: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不活泼(稳定性)可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 ③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物理性质)
(可作各种用途的电光源)等 ④激光技术
⑤制造低温环境(氦) ⑥医疗麻醉(氙 气)
4、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5、课外作业:
课本后练习
6、教学反思:
(1)备课时就调整好自己的讲课思路,课前认真熟悉教材,教案;
(2)定期听师傅,同事的课,多看名师精品课,观摩课,吸取人家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
(3)规范自己课堂教学语言,严密化学用语和专业术语;
(4)多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