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课件(共29张PPT)+(学生用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版新教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课件(共29张PPT)+(学生用书)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考点一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x t图像的信息
(1)x t图像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的大小,若位移增大,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若位移减小,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
(2)纵坐标之差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3)两x t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位置、该时刻相遇.
2.v t图像的信息
3.x t(位置—时间)图像与v t图像的“六看”
一看“轴” x t图像纵轴表示位置,v t图像纵轴表示速度
二看“线” x 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看“斜率” x 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v 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积” v t图像中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五看“纵截距” x t图像中纵截距表示初位置,v t图像中纵截距表示初速度.
六看“特殊点” 交点:在x t图像上交点表示相遇,在v t图像上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角度1 x t图像
例1 [2022·广西桂林、贵港等五市联考]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A和B同时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x 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t=4 s时物体B的速度为0
B.t=4 s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0
C.前4 s内A、B速度方向相同
D.t=2 s时物体A和物体B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为x t图像题,属于基础性题.t=4 s时物体B的速度为vB==-2.5 m/s,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t=4 s时物体A做匀速运动,此时加速度为0,故B正确;由图像可知,前4 s内物体A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物体B向负方向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t=2 s时物体A的速度为vA= m/s=2.5 m/s,t=2 s时物体B的速度为vB=-2.5 m/s,故物体A与物体B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错误.
角度2 v t图像
例2 (多选)[2021·广东卷,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 t和s t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他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有(  )
答案:BD
解析:从v - t图像上看,由于所有龙舟出发点相同,故只要存在甲龙舟与其他龙舟从出发到某时刻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面积相等,就存在船头并齐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从s t图像上看,图像的交点即代表两龙舟船头并齐,故D正确,C错误.
命题分析 试题情境 属于综合性题目,以赛龙舟为素材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
必备知识 考查s t图像、v t图像
关键能力 考查理解能力、信息加工、推理论证能力.即由图像面积分析龙舟的位移关系
学科素养 考查运动观念、科学推理.要求考生利用运动观念分析并得出两龙舟的运动关系
角度3 其他运动图像
例3 初速度为v0=3 m/s的某型号汽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x v2图像如图所示(x为位置坐标,v为汽车的速度),以汽车紧急制动时为计时起点,则该车(  )
A.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在t=3 s时速度为0
C.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4.2 m
D.在t=1 s时的位置坐标为1 m
答案:C
解析:由图像知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2ax知图像斜率等于,故加速度大小为a=0.9 m/s2,故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速度为零的时间为Δt== s,故B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关系x=v0t+at2,可得2 s内位移为4.2 m,1 s内的位移为2.55 m,在1 s时的坐标为1.55 m,故C正确,D错误.
[思维方法]
分析图像类问题的思路:
【跟进训练】
1.[2022·山东青岛市模拟](多选)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公路等级越来越高,但汽车超速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一些特殊路段都设立了各式减速带.现有一辆汽车发现前方有减速带,开始减速,减至某一速度,开始匀速运动,匀速通过减速带,然后再加速到原来速度.
上述过程中汽车行驶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2 s内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减速直线运动
B.0~2 s内汽车的位移等于12 m
C.汽车匀速运动的位移等于4 m
D.0~2 s内与4~5 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答案:AC
解析:v t图像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汽车运动的加速度,0~2 s内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表示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A正确;汽车在0~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10 m/s减速到2 m/s时位移才等于12 m,故B错误;匀速运动的位移x=vt=2×2 m=4 m,故C正确;0~2 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m/s2=-4 m/s2,4~5 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m/s2=8 m/s2,故D错误.
2.[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答案:D
解析:由v 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v0t0(平均速度大于v0),选项A错误;根据v2=2ax可知乙图中,2a=1 m/s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选项B错误;根据Δv=at可知,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选项C错误;由x=v0t+at2可得=v0+at,结合丁图可知a= m/s2=5 m/s2(a前面的易被忽视),即a=10 m/s2,则v0=-5 m/s,故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v3=(-5+10×3) m/s=25 m/s,选项D正确.
3.[2022·湖南株洲1月质检]为节约运行时间,设想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模式.如图(a)所示,站台内铁路正上方有一固定轨道AB,高铁分为可分离的上下副、主车两部分,副车可在主车车顶轨道上滑行.主车保持匀速过站,需下车的乘客提前进入副车甲中,需上车的乘客已在静止于A端的副车乙中等待.车尾到B端瞬间,甲刚好完全滑上固定轨道AB,主、副车分离,副车甲立即减速,车头到A端时刚好停下,乘客下车.当主车车头到A端时,副车乙立即从固定轨道开始加速滑上车顶轨道,当乙的车尾与主车车尾对齐时主、副车刚好共速,锁死一起前进.
设高铁以40 m/s速度匀速驶来,副车长均为20 m,副车甲、乙运动的v t图像如图(b)所示,则主车长为(  )
A.180 m B.200 m
C.220 m D.820 m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对副车乙和主车的运动进行简化分析,如图所示.已知副车长20 m,由v t图像可知,副车乙发生的位移为x1=×(24.5-15.5)×40 m=180 m,在这一段时间内,主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主车发生的位移为x2=(24.5-15.5)×40 m=360 m,故主车的长度为
L=x2-x1+20 m
=360 m-180 m+20 m
=200 m,选项B正确.
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1.两点解题技巧
2.三种分析方法
(1)分析法:应用运动学公式,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列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及其关系方程,再求解.
(2)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求解.在这里,常用到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等.
(3)图像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速度图像抓住速度相等时的“面积”关系找位移关系.
例4 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计划在呼伦贝
尔市举行.为此全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上
运动.如图所示,在游乐场的滑冰道上有甲、
乙两同学坐在冰车上进行游戏.当甲从倾角
为θ的光滑冰道顶端A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在斜面底部B处的乙通过冰钎作用于冰面,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水平冰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和冰车均可视为质点,甲通过斜面与水平面的交接处(B处)时,速度的方向改变、大小不变,且最终甲刚好能追上乙,则(  )
A.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不相等
B.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相等
C.甲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一定小于乙的加速度
D.无法求出甲从过B点至追上乙行进的距离与AB距离之比
答案:B
解析:设甲到达B的时间为t1,追上乙的时间为t2,水平面都是光滑的,甲到达水平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甲的速度为v,则甲在水平面上的位移
x2=v(t2-t1) ①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被甲追上时的速度也是v,乙的位移x2=t2 ②
联立①②可得t2=2(t2-t1),t2=2t1,可知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相等,故A错误,B正确;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甲的速度达到v用的时间少,所以甲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加速度,故C错误;AB之间的距离x1=·t1=·=,所以甲从过B点至追上乙行进的距离与AB距离之比为2,故D错误.
[教你解决问题]——读题审题完成信息转化
(1)“光滑冰道”甲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光滑的水平冰道”甲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4)“刚好能追上乙”甲、乙速度相等时,甲刚好追上乙
【跟进训练】
4.[2022·江西五市九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如图,当轿车以18 km/h的速度匀速驶入高速公路ETC收费通道时,ETC天线完成对车载电子标签的识别后发出“滴”的一声.此时轿车
距自动栏杆8 m,司机发现栏杆没有抬起,
于是采取制动刹车,使轿车刚好没有撞杆.
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司机的
反应时间为(  )
A.1.1 s  B.0.9 s C.0.7 s  D.1 s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属于基础性题.轿车的初速度为v0=18 km/h=5 m/s,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Δt,轿车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1=v0·Δt,随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由题意可知两段位移之和为L=x1+x2,代入数据联立解得Δt=1.1 s,故选A.
5.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一条长直公路的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Δt=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12 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析:方法一 分析法
(1)设警车经时间t1追上违章货车,
则对警车有x1=
对货车有x1=v(t1+Δt)
联立解得t1=10 s(另一解不合题意已舍去).
(2)设警车发动起来后经t0时间速度达到最大,经t2时间追上货车,则有
vmax=at0
t0+vmax(t2-t0)=v(t2+Δt)
联立上述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2=14 s.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3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有v=at3
则t3时间内,货车的位移大小x1=v(t3+Δt)
警车的位移大小x2=
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x1-x2=36 m.
方法二 图像法
(1)警车、货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
警车追上货车时,图甲中两块阴影面积相等,则8×(t1+2.5)=v1t1
对警车有v1=2t1
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1=10 s(另一解不合题意已舍去).
故警车发动起来后经过10 s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max=12 m/s,则警车、货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警车追上货车时,图乙中两块阴影面积相等,则
8×(t2+2.5)=[(t2+2.5-8.5)+t2]×12
解得t2=14 s.
故此种情况下,警车发动起来后经过14 s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3)由图甲知,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
当t=6.5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且为
Δx=×(2.5+6.5)×8 m=36 m.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考点一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x t图像的信息
(1)x t图像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的大小,若位移增大,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若位移减小,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
(2)纵坐标之差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3)两x t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位置、该时刻相遇.
2.v t图像的信息
3.x t(位置—时间)图像与v t图像的“六看”
一看“轴” x t图像纵轴表示位置,v t图像纵轴表示速度
二看“线” x 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看“斜率” x 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v 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积” v t图像中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五看“纵截距” x t图像中纵截距表示初位置,v t图像中纵截距表示初速度.
六看“特殊点” 交点:在x t图像上交点表示相遇,在v t图像上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角度1 x t图像
例1 [2022·广西桂林、贵港等五市联考]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A和B同时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x 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t=4 s时物体B的速度为0
B.t=4 s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0
C.前4 s内A、B速度方向相同
D.t=2 s时物体A和物体B速度相同
[解题心得]                                    
                                    
角度2 v t图像
例2 (多选)[2021·广东卷,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 t和s t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他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有(  )
[解题心得]                                    
                                    
                                    
                                    
命题分析
试题情境 属于综合性题目,以赛龙舟为素材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
必备知识 考查s t图像、v t图像
关键能力 考查理解能力、信息加工、推理论证能力.即由图像面积分析龙舟的位移关系
学科素养 考查运动观念、科学推理.要求考生利用运动观念分析并得出两龙舟的运动关系
角度3 其他运动图像
例3 初速度为v0=3 m/s的某型号汽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x v2图像如图所示(x为位置坐标,v为汽车的速度),以汽车紧急制动时为计时起点,则该车(  )
A.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在t=3 s时速度为0
C.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4.2 m
D.在t=1 s时的位置坐标为1 m
[解题心得]                                    
                                    
[思维方法]
分析图像类问题的思路:
【跟进训练】
1.[2022·山东青岛市模拟](多选)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公路等级越来越高,但汽车超速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一些特殊路段都设立了各式减速带.现有一辆汽车发现前方有减速带,开始减速,减至某一速度,开始匀速运动,匀速通过减速带,然后再加速到原来速度.上述过程中汽车行驶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2 s内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减速直线运动
B.0~2 s内汽车的位移等于12 m
C.汽车匀速运动的位移等于4 m
D.0~2 s内与4~5 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2.[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3.[2022·湖南株洲1月质检]为节约运行时间,设想一种高铁进站不停车模式.如图(a)所示,站台内铁路正上方有一固定轨道AB,高铁分为可分离的上下副、主车两部分,副车可在主车车顶轨道上滑行.主车保持匀速过站,需下车的乘客提前进入副车甲中,需上车的乘客已在静止于A端的副车乙中等待.车尾到B端瞬间,甲刚好完全滑上固定轨道AB,主、副车分离,副车甲立即减速,车头到A端时刚好停下,乘客下车.当主车车头到A端时,副车乙立即从固定轨道开始加速滑上车顶轨道,当乙的车尾与主车车尾对齐时主、副车刚好共速,锁死一起前进.设高铁以40 m/s速度匀速驶来,副车长均为20 m,副车甲、乙运动的v t图像如图(b)所示,则主车长为(  )
A.180 m B.200 m
C.220 m D.820 m
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1.两点解题技巧
2.三种分析方法
(1)分析法:应用运动学公式,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列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及其关系方程,再求解.
(2)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求解.在这里,常用到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等.
(3)图像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速度图像抓住速度相等时的“面积”关系找位移关系.
例4 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计划在呼伦贝尔市举行.为此全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上运动.如图所示,在游乐场的滑冰道上有甲、乙两同学坐在冰车上进行游戏.当甲从倾角为θ的光滑冰道顶端A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在斜面底部B处的乙通过冰钎作用于冰面,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水平冰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和冰车均可视为质点,甲通过斜面与水平面的交接处(B处)时,速度的方向改变、大小不变,且最终甲刚好能追上乙,则(  )
A.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不相等
B.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相等
C.甲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一定小于乙的加速度
D.无法求出甲从过B点至追上乙行进的距离与AB距离之比
[解题心得]                                    
                                    
[教你解决问题]——读题审题完成信息转化
(1)“光滑冰道”甲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光滑的水平冰道”甲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4)“刚好能追上乙”甲、乙速度相等时,甲刚好追上乙
【跟进训练】
4.[2022·江西五市九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如图,当轿车以18 km/h的速度匀速驶入高速公路ETC收费通道时,ETC天线完成对车载电子标签的识别后发出“滴”的一声.此时轿车距自动栏杆8 m,司机发现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使轿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
A.1.1 s  B.0.9 s C.0.7 s  D.1 s
5.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一条长直公路的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Δt=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12 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例1 解析:本题为x t图像题,属于基础性题.t=4 s时物体B的速度为vB==-2.5 m/s,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t=4 s时物体A做匀速运动,此时加速度为0,故B正确;由图像可知,前4 s内物体A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物体B向负方向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t=2 s时物体A的速度为vA= m/s=2.5 m/s,t=2 s时物体B的速度为vB=-2.5 m/s,故物体A与物体B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错误.
答案:B
例2 解析:从v - t图像上看,由于所有龙舟出发点相同,故只要存在甲龙舟与其他龙舟从出发到某时刻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面积相等,就存在船头并齐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从s t图像上看,图像的交点即代表两龙舟船头并齐,故D正确,C错误.
答案:BD
例3 解析:由图像知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2ax知图像斜率等于,故加速度大小为a=0.9 m/s2,故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速度为零的时间为Δt== s,故B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关系x=v0t+at2,可得2 s内位移为4.2 m,1 s内的位移为2.55 m,在1 s时的坐标为1.55 m,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1.解析:v t图像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汽车运动的加速度,0~2 s内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表示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A正确;汽车在0~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10 m/s减速到2 m/s时位移才等于12 m,故B错误;匀速运动的位移x=vt=2×2 m=4 m,故C正确;0~2 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m/s2=-4 m/s2,4~5 s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m/s2=8 m/s2,故D错误.
答案:AC
2.解析:由v 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v0t0(平均速度大于v0),选项A错误;根据v2=2ax可知乙图中,2a=1 m/s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选项B错误;根据Δv=at可知,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选项C错误;由x=v0t+at2可得=v0+at,结合丁图可知a= m/s2=5 m/s2(a前面的易被忽视),即a=10 m/s2,则v0=-5 m/s,故t=3 s时物体的速度为v3=(-5+10×3) m/s=25 m/s,选项D正确.
答案:D
3.解析:根据题意,对副车乙和主车的运动进行简化分析,如图所示.已知副车长20 m,由v t图像可知,副车乙发生的位移为x1=×(24.5-15.5)×40 m=180 m,在这一段时间内,主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主车发生的位移为x2=(24.5-15.5)×40 m=360 m,故主车的长度为L=x2-x1+20 m=360 m-180 m+20 m=200 m,选项B正确.
答案:B
例4 解析:设甲到达B的时间为t1,追上乙的时间为t2,水平面都是光滑的,甲到达水平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甲的速度为v,则甲在水平面上的位移
x2=v(t2-t1) ①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被甲追上时的速度也是v,乙的位移x2=t2 ②
联立①②可得t2=2(t2-t1),t2=2t1,可知到甲刚好追上乙时,甲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滑行时间一定相等,故A错误,B正确;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甲的速度达到v用的时间少,所以甲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一定大于乙的加速度,故C错误;AB之间的距离x1=·t1=·=,所以甲从过B点至追上乙行进的距离与AB距离之比为2,故D错误.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属于基础性题.轿车的初速度为v0=18 km/h=5 m/s,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Δt,轿车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1=v0·Δt,随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由题意可知两段位移之和为L=x1+x2,代入数据联立解得Δt=1.1 s,故选A.
答案:A
5.解析:方法一 分析法
(1)设警车经时间t1追上违章货车,
则对警车有x1=
对货车有x1=v(t1+Δt)
联立解得t1=10 s(另一解不合题意已舍去).
(2)设警车发动起来后经t0时间速度达到最大,经t2时间追上货车,则有
vmax=at0
t0+vmax(t2-t0)=v(t2+Δt)
联立上述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2=14 s.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3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有v=at3
则t3时间内,货车的位移大小x1=v(t3+Δt)
警车的位移大小x2=
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x1-x2=36 m.
方法二 图像法
(1)警车、货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
警车追上货车时,图甲中两块阴影面积相等,则
8×(t1+2.5)=v1t1
对警车有v1=2t1
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1=10 s(另一解不合题意已舍去).
故警车发动起来后经过10 s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max=12 m/s,则警车、货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警车追上货车时,图乙中两块阴影面积相等,则
8×(t2+2.5)=[(t2+2.5-8.5)+t2]×12
解得t2=14 s.
故此种情况下,警车发动起来后经过14 s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3)由图甲知,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t=6.5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且为Δx=×(2.5+6.5)×8 m=36 m.
答案:(1)10 s (2)14 s (3)36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