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8.1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和农业第二课时 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8.1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和农业第二课时 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8.1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和农业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八章第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西北地区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分布。配备的活动题旨在通过让学生认识坎儿井这一古老饮水工程,进而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中国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而且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任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主动参与的能力。
2.学生面临问题
生长在北方地区的学生对西北地区缺少感性认识,平时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进而获取知识。
三、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供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布局特点。
2.基于课标的目标分解
内容结构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农牧业特点及分布 分析理解 阅读课本图文资料 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分布。理解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坎儿井 认识分析 结合课本活动题 结合课本,分析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
3.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目标:认识本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综合思维目标: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3)地理实践目标: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下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分布,理解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4)人地观念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通过“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4.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74-75页文字和观察图8.5,描述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和东西差异。
(2)通过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和观察图8.7,8.8 、8.9,说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和灌溉水源的来源。
5.学习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学习评价
针对目标(1),设计了交流式评价,引导学生描述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和东西差异,并通过习题1考查学生对目标(1)的掌握情况。
针对目标(2),设计了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北地区四大灌溉农业所在的位置,并说出其灌溉水源的来源。并通过习题2、3、4考查学生的对目标(2)掌握情况。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材内容是基础,增强学生能力是目的。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通过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特产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采用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的教法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考查反馈的学法层层推进。以干旱的自然特征为明线,以人地协调发展为暗线,逐步分析干旱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分享展示我眼中的“西北地区”,学生以展示西北地区的特产为主。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学生搜集整理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激发学生探索西北地区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虽然干旱,也是富饶之地。
【讲授新课】
一、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提问:两幅图片有何不同
学生:第一幅图片有山地,第二幅图片是平坦的草原。
教师讲述:第一幅图片是高山牧场,第二幅图片是温带草原牧场。
小组合作探究一:
阅读教材74-75页文字,观察图8.5。指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的分布,并描述牧区之间存在的差异。
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小组讨论,积极上台粘贴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并描述:贺兰山以东内蒙古地区降水较少,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温带草原草场,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新疆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教师讲述并提问:不同的草场,畜种也不完全相同。图中,属于内蒙古牧区的畜种有?
学生:三河牛、三河马、宁夏滩羊
教师提问:展示蒙古包的模型,让学生结合教材75页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牧民们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呢?
学生:牧民需要根据草场和季节的变化迁移,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设计意图]
由景观图入手,先从感性上认识高山牧场和温带草原牧场景观上的不同,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两大牧区。再通过读图8.5和教材74-75页文字,掌握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的分布、分界线以及两大牧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认识西北地区的主要畜种和传统民居。
二、寻水源,发展灌溉农业
教师提问: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有什么规律? 学生:沿河、沿山。
教师提问:为什么沿河、沿山? 学生:因为有水源。
教师提问:那其中山麓地带的水源来自哪里? 学生: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教师提问:那同样对西北而言,如果要发展种植业,就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水源。
小组合作探究二:
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观察图8.7、8.8 、8.9。说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A、B、C、D分别是?其灌溉水源又来自哪里?
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小组讨论,积极上台粘贴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并说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水源来自黄河水;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设计意图]
通过丝绸之路的路线沿山沿河靠近水源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对于天然降水较少的西北地区,要想发展种植业,必须寻找别的水源,如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观察图8.7、8.8 、8.9,找出西北地区的四大灌溉农业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三、保水源,修建坎儿井
教师:新疆绿洲农业的发展还依赖着一种特色的水利工程——坎儿井,展示坎儿井的资料和视频。
小组合作探究三:
1.坎儿井是如何修建的?坎儿井的原理是什么 (模型上演示)
2.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条件?
3.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容易开凿的明渠?
学生:
1. 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了地下水富集地带。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通过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绿洲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
2. 利用山麓地带的地下水为水源;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
3. 水在地下流,可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设计意图]
通过对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坎儿井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能力。。
四、人地和谐,瓜果飘香
教师:正是劳动人民用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看似荒凉的西北地区变成了瓜果飘香的繁荣之地。西北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红色系列、新疆的长绒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都是人人夸咱,闻名中外。那么接下来,我们用一分钟时间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
本节课紧张的学习临近尾声,最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视频中感受大美新疆。西北地区也必将成为一个山川秀美、绿野芳菲、牛羊成群的青青世界。
【课堂小结】
干旱的气候,使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天然降水稀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人们因地制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瓜果飘香的繁荣之地。
【考查反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反思
1.以学生为本:
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习过程主要以问题为载体,教师负责引导、点拔,学生自己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拉近西北地区与学生的距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必须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求发展的理念,融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附2: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74-75页文字和观察图8.5,描述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和东西差异。
2.通过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和观察图8.7、8.8 、8.9,说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和灌溉水源的来源。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眼中的“西北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畜牧业的地区差异:
西北地区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1)贺兰山以东内蒙古地区降水 ,地表水资源比较 ,主要是温带草原草场,分布有 草原、 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
(2)贺兰山以西新疆地区降水 ,地表多 、 ,但山地降水较 ,分布有 草场。
2.灌溉农业:
(1)分布:西北地区天然降水 ,只有在有 、 、 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 , , 大。
(3)主要灌溉农业区的灌溉水源:
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灌溉水源是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是
(4)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 。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一:
阅读教材74-75页文字,观察图8.5
在图上指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的分布,并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小组合作探究二:
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观察图8.7、8.8 、8.9
找出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其灌溉水源是?
小组合作探究三:
1.坎儿井是如何修建的?坎儿井的原理是什么 (模型上演示)
2.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条件?
3.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容易开凿的明渠?
附3:拓展资料
一、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阿尔泰山南坡,沿阿尔泰山南麓向西北流,在哈巴河县以西进入哈萨克斯坦国,注入斋桑泊(现过境后即注入布赫塔尔马水库,斋桑泊已成为水库的一部分),出湖后继续西北流穿行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进入俄罗斯后,过鄂木斯克转向东北,于塔拉附近又转向西北,于托博尔斯克转向北流,在汉特曼西斯克附近汇入鄂毕河。
二、辉腾锡勒
辉腾锡勒是蒙语,汉意为“寒冷的山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察哈尔右翼中旗南部,距首都北京430 km,距首府呼和浩特110 km,距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95 km,距京包铁路卓资山站30 km,距乌兰察布67 km,距乌兰察布机场58 km,距208国道65 km。在2014年10月23日,辉腾锡勒草原所处的乌兰察布市,被正式评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
辉腾锡勒是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 100 m,面积600平方千米,植物覆盖率80%~95%。辉腾锡勒草原上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十九”泉之称。辉腾锡勒风能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品质高,是建设风电场最理想的场所。辉腾锡勒草场是世界少有且保持完好的天然草甸型草场,并确认十八种草种为珍稀草种。根据总体规划,可开发建设成为草原避暑胜地和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三、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古、藏、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在漫长的岁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帐篷间被牧民们食用,城市里极少见,名流视之为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成为吉祥的象征和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纲目》中也说,羊肉是大补之物,能比人参、黄芪。
手抓羊肉真正成为驰名全国的美味是20多年前的事。据说,有一位颇有胆识的东乡人率先在临夏市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挂起了“东乡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时间,如万马奔腾,手抓羊肉的香味四处飘溢到了周邻各县,又风靡了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
四、楼兰古国(西域古国遗迹)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 570户人家,共14 100口人,国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五、新疆名称由来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
清军入关以前,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新疆这个名称,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从口头传统上已经成为特指西域地区名词“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六、艾丁湖
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湖底最低处达-161米。吐鲁番盆地为中国天山东段南侧封闭性山间盆地,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地表径流的归宿点。
艾丁湖,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南50公里的恰特卡勒乡境内,旧称觉洛浣,维语称艾丁库勒,意为月光湖。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约154.31米,是中国陆地上的最低点,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约旦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面392米)的第二低地。过去湖盆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面积约150平方千米。湖水补给来源有三:一为河流夏季洪水,主要来自阿拉沟;二为坎儿井冬季流量;三为灌区排水,通过地下径流入湖。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灌区扩大,农田引水增加,河流洪水补给量甚微,由于在坎儿井出口处修建水库蓄纳冬水,故坎儿井冬水对艾丁湖的补给量减少,目前主要补给仅为地下径流,因此,湖盆大部分已干涸。
七、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八、馕(汉字)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千克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
九、汗腾格里寺
汗腾格里清真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门。因寺院地处南门,故得名南门清真寺。1902年进行过重建,1987年前,在原来南关清真寺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改用今名“汗腾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是市内较大的维吾尔族清真寺之一。
十、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际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距乌鲁木齐市97千米。景区规划面积548平方千米,分8大景区,15个景群,38个景点,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
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 910米,南北长3.5千米,东西宽0.8~1.5千米,最深处103米。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非常壮观,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天池成因有古冰蚀——终碛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两说。天山天池,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天山天池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以远古瑶池西王母神话以及宗教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文化内涵,是游览观光、科普考察、探险揽胜、休闲健身和民族风情游赏的好去处。
十一、维吾尔族舞蹈
维吾尔族的舞蹈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
“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的舞蹈有时一人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也有时三五人同舞。在乐队伴奏之下,围坐成圆圈的群众拍手唱和。当音乐节奏由中速转为快速,舞步也越来越急促时,“凯——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的呼声随之四起,舞蹈者的情绪也更加炽烈。各地的“赛乃姆”具有自己的风格,通常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以示区别。
“夏地亚纳”流行全疆尤其盛行于南疆的一种舞蹈,意为欢乐的舞,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参加人数不限,队形也不固定。不同地区的“夏地亚纳”,曲调各有特点,有的欢腾华丽,有的浑厚有力。“夏地亚纳”的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
“多朗(刀郎)”被誉为民间艺术之花,是富有劳动人民生活气息的舞蹈。它的内容表现了古代麦盖提一带人民的狩猎活动。舞蹈动作彪悍、刚劲、热情奔放、节奏感强。伴奏“多朗”舞的音乐,称为“多朗木卡姆”“多朗赛乃姆”,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具有浓郁的草原情调。
“纳孜尔库姆”流行于吐鲁番、鄯善、哈密等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活泼、诙谐的内容,充分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
十二、开斋节
开斋节,阿拉伯文Id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十三、昭君墓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 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 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昭君墓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5日,昭君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完工,景区面积增加到683.5亩。
十四、马头琴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
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十五、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