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化学冲刺猜题卷 黑龙江哈尔滨专版(word版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中考化学冲刺猜题卷 黑龙江哈尔滨专版(word版 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届中考化学冲刺猜题卷
黑龙江哈尔滨专版
满分为14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Zn-65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上,桥梁长度6466米,主跨和两侧锚跨桥面梁采用钢混梁结构,过渡跨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大桥的建成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桥的拉索是由钢丝和钢筋等组成一种强度非常高的合成材料
B.制造预应力箱梁的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复合材料
C.每到夜晚,桥上点亮的霓虹灯中充填的是稀有气体
D.桥两侧的钢制护栏属于金属材料
2.有媒体报道,我国发现了超级金属“铼”,铼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单晶叶片的关键金属,如图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名称为铼 B.元素符号为Re
C.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D.原子序数为75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pH试纸的使用
B.取用液体药品
C.称量氯化钠
D.移走蒸发皿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5.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钉生锈 B. 白磷放入冷水中
C. 电解水实验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
7.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的( )
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非金属
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
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溶液与溶液混合:
D.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
9.“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肿大是由缺铁引起的
B.人体内血浆的正常pH范围是0.9~1.5;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导致疾病
C.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D.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10.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B 汽油要密闭保存 原子间间隔变大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碳原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且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78%
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 闻气味
B 碳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羊毛纤维和涤纶线 点燃,闻气味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空气和氧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在℃时,将30gA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0g
D.将℃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CaO固体 固体 加热
Cu Fe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NaCl 硝银溶液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15.实验室欲测定一包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只含铜和锌),取50g黄铜样品粉末于烧杯中,先加入10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固液混合物149.8g,再继续加入200g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312.6g,则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A.39%
B.74%
C.61%
D.26%
二、非选择题(8题,共40分)
16.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它通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2)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修建的火神山医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防止污水渗入地下。HDPE防渗膜属于______(选填“天然”“合成”或(金属))材料。
(3)牙膏的pH约为9,说明牙膏显______(选填“酸”“中”或“碱”)性。
(4)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加入的水与发热包中的生石灰接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送别袁隆平,感念稻花香”,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营养物质角度: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_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从元素角度:水稻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如碳、氧、氢、磷等,以上四种元素都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从种植角度: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种植过程中需要施用适量的化肥。某化肥销售处现有:A.;B.;C.;D.KCl四种化肥。
①上述四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上述四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8.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进一步减少污染,通常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若金属镁的质量为,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则________(选填“>”“=”或“<”)。
19.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进行了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测定物质的含量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据此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_________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
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_______________价变为0。
2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_;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
(2)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待收集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3)已知: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________。
21.如图甲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F都是氧化物,E、A、D是酸、碱、盐,炉具清洁剂中含有A,E的浓溶液可作干燥剂,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E的稀溶液与过量的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如图乙是炼铁高炉的示意图,a处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炉内产生图甲中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是某品牌钙片商品标签图。根据标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每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到0.01g)。
(2)某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共用去稀盐酸40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7.8g(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请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23.“84”消毒液在新冠肺炎预防中使用较为广泛,其还具有漂白的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的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
②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的反应()。
③NaClO、HClO溶液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还有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向装入红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 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消毒液中不含________
Ⅱ.另取少量该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消毒液中含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________存放。
【拓展延伸】
(1)次氯酸钠与稀盐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生成的HClO不稳定,会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故“84”消毒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洁厕灵(含有稀盐酸)混合使用。
(2)漂白粉的漂白、消毒原理与“84”消毒液相似。已知漂白粉可溶于水,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保存不当易转化为碳酸钙。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漂白粉是否变质: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钢丝和钢筋都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钢筋属于金属材料,混凝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制造预应力箱梁的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复合材料,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下,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可以用作霓虹灯,正确;
D、桥两侧的钢制护栏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故选A。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两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白磷放入冷水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电解水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由熟记知识及常识可知,A选项金刚石切割大理石,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7.答案:C
解析:A、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故选项说法正确。
C、“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而不是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二氧化碳灭火器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资料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合题意;
B.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合题意;
D.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缺碘或碘摄入过多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人体血浆的pH范围为7.35~7.45;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
10.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电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汽油是由分子构成的,汽油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防止运动到外面造成损失,故选项解释错误。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结构相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A错误;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B错误;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有防止金属腐蚀、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合理开采金属资源、回收废旧金属等,C错误。
12.答案:B
解析:A、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观察颜色,白色晶体的是碳铵,灰白色粉末的是磷矿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磷矿粉和熟石灰研磨没有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羊毛纤维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涤纶线燃烧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但是涤纶线和羊毛纤维都不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将℃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A、B两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为℃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14.答案:C
解析:A、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正确。
B、过量的稀盐酸会把铁完全反应掉,而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加入的硝酸银会和需要保留的物质氯化钠发生反应,不能除掉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把原物质除去,并且没有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本题可利用差量法解答。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则有
由题意可知,加入100g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再加入200g稀硫酸时共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说明加入200g稀硫酸后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则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
16.答案:(1)金刚石
(2)合成
(3)碱
(4)
解析:(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通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故填:金刚石;
(2)(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3)牙膏的pH约为9,大于7,说明牙膏显碱性;故填:碱;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7.答案:(1)有机物
(2)非金属
(3)C;B;
解析:(1)淀粉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在碳、氧、氢、磷四种元素中,有的含有“石”字旁、有的“气”字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3)A.;B.;C.;D.KCl四种化肥。
①在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选C;
②由于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所以上述四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未,混合、研磨,能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硝酸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氧元素
(2);
19.答案:(1)C;都是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的实验
(2)作还原剂;+2
解析:(1)实验中的A是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不是测定物质的含量,B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C是通过发出的声音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则实验中的A与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是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的实验。
(2)、,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作还原剂。氧化铜中氧元素显﹣2价,铜元素显+2价,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2价变为0。
20.答案:(1)集气瓶;;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过滤
(2)③②①
(3)AD
21.答案:(1)NaOH
(2)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
(4)生铁;
解析:A是碱且炉具清洁剂中含有A,则A是氢氧化钠;E是酸且E的浓溶液可作干燥剂,则E是硫酸;D是盐,D和A能双向转化且E可转化为D,则D为硫酸钠;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F为氧化铁;C为氧化物,F和C能发生反应,则C为一氧化碳;C和B能双向转化,则B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22.答案:解:(1)100;0.50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质量为40g+4×2.5g-47.8g=2.2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
(3)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每片钙片中含的质量为,故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
答:通过计算可得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
解析:
23.答案:【分析讨论】氯化钠
【实验探究】次氯酸钠、次氯酸;碳酸钠;
【交流反思】密封
【拓展延伸】(1);不能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把红色布条伸入液体中
解析:【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是因为氯化钠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I.向装入红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布条长时间不褪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次氯酸钠、次氯酸;
Ⅱ.另取少量该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消毒液中含碳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84”消毒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贮藏时应注意密封存放。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盐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HClO不稳定,会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故“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含有稀盐酸)混合使用。
(2)实验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把红色布条伸入液体中:若样品全部溶解,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碳酸钙:若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样品中含有次氯酸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