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2)

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必备知识】
1.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了解并评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生活中的唯心主义。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
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思想。
【自主探究】
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如何评价?
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7.哲学的两大阵营?
【讲授新课】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呢?
1、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2、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3、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4、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5、朱熹: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人们的思想,如:理论、计划、思想、观点等主观性的东西。
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物、 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注意】
(1)“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思维(意识):主观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在现实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注意:
①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③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④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
请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
辨一辨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庄生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庄子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注意:
①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③只能说思维与存在或者是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不能说存在与思维或者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有两种情况: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辨一辨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 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3. 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探究与分享】
学生:学习计划——学习实际
教师:教学计划——教学实际
农民:耕作收获计划—— 耕作收获实际
工人:做工方法、步骤 ——做工的实际
企业:企业经营策略与计划—— 企业运作的实际
医生:处方——病情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思考:(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说明。
【从生活实践看】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哲学研究看】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基本形态
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比较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联系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名师点拨: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凡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一种或几种为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凡认为原子等为世界本原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③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哲学的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课堂小结】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划分唯物唯心
②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不可知
(二)为什么?
①从生活实践看
从哲学研究看
③从哲学发展看
(三)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2)辩证法、 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