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3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3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
2.提高学生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3.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学习目标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3.自由的含义?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5.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及表现?
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主思考:(5分钟)
01
1.自由的意义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自由逛街
居家隔离
结合以上两幅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自由意义的认识。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新课讲授——无法治不自由
【以案说法】唐山打人案件
10日,唐山一女子因拒绝骚扰被围殴。曝光视频中,一女子被反复欧打拖拽,路人劝架反被辱骂威胁。目前,9名嫌疑人已全部归案。
思考:按照自由的概念,嫌疑人员自由吗?
【概念】自由: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吗?
自由是相对的
无限制的自由
法律之内的自由
自由是有限度的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为什么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阿梅
小蕊
大海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怎么生活中有那么多限制和规矩呢?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阿梅
小蕊
大海
小蕊的观点错误,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
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
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用“主要”一词: 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和纪律。)
#侵害袁隆平名誉荣誉案宣判# 2022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被告张某利用境外网络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该法的出台说明了什么?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p100
①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02 法眼看平等
上海疫情持续下,人民的物资,尤其是食物,备受关注……
小组讨论:3分钟
生活物资,计划如何来分配?
物资包如下:
(一家一户的量)
一桶油,一袋米、两把面、5个鸡蛋、5盒牛奶,3斤蔬菜、5包泡面,2包面包
本小区情况:
1.共有180户人家,其中30户是外地租客;
2.有年轻人不会做饭,有家庭有老人、小孩
3.还有三位清洁阿姨滞留小区……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平等的含义、意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形式平等结果平等
结果平等
新课讲授——无法治不自由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
拓展空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平等的意义
新课讲授——无法治不自由
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与会者围圆桌而坐,都以平等身份参加会议,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圆桌会议已成为国际和外交会议的一种重要形式。
圆桌会议
拓展空间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2、平等的意义?(P101)
笔记区
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平等的?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今年出席两会的女性代表和委员的数量和比例明显上升
女性代表
的数量比例为24.94%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新课讲授——法眼看平等
基本信息
今年已有9名高官领刑
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被判死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任华被判有期徒刑14年、中央巡视组原副组长董宏被判死缓、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马明被判处无期徒刑、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刘宝华获刑13年、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李伟被判有期徒刑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张志南获刑1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文国栋获刑11年。
思考:无论官员身处何种职位,一旦违法乱纪同样要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启示?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地享有和履行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P102
平等地保护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103
课堂笔记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堂小结
B
课堂练习
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这(  )
①体现了“无法治不自由”
②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③表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权利
④说明公民行使权利是有界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0月7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罗某平”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②面对非正义的行为不能听之顺之,要积极举报
③我国法治尚不健全,公民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④侮辱英雄烈士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3.自由是珍贵的。珍视自由,我们应该(  )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③摆脱限制,无拘无束
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A
4.有人认为现实世界需要的自由是有限的,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所以可以为所欲为,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
思考:这则案例说明了什么?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什么?
结论: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探究与分享2(P97)
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议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