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题概述
1.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2.北洋军阀的统治:
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的发展机会。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解放。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1级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任务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梳理知识
01
02
革命救国——共和与帝制的角力
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03
文化救国——民主与科学的启蒙
民国时期的历史分期
1916
1927
1912
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
194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袁取消帝制
恢复民国纪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主要分成两大时期: 1912-1916年,袁世凯独裁专制时期;1916-1928年,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911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时空坐标
北洋时代
, 到底是什么样

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 鲁迅
一个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黎元洪
段祺瑞
洪宪皇帝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
革命救国
实业救国
张 謇
文化救国
专制、卖国、割据、混战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国?
一、革命救国——共和与帝制的角力
1、袁世凯复辟路(1912-1916)
1912.3.10
1912.3.20
1913.11
1914.5
1914.12
1915.5
1915.12
1916.3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案”
解散国民党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为总统制
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称帝,年号“洪宪”
取消帝制,6月病逝
思考: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出卖主权
有民主之外形,
而无民主之内核;
利用民主的框架,
走专制的道路!
2、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派系 代表人物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美、英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1.从图和表中可以看出军阀割据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军阀混战和割据
政治上分崩离析
依附于侵略势力
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
1917.6
总统:黎元洪
总理:段祺瑞
“再造共和”
打着共和旗号的专制统治
实质
3.专制现象仍频频出现说明什么?
专制传统强大
2. 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封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帝国主义的扶持
半殖民地性质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3、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之路(1912-1917)
1913二次革命
1915护国战争
1917护法运动
材料:辛亥之役,深[流]血万里,人尽好生,何为而然?若知袁种之暴戾更甚于清,则又何苦膏血万户,以博一人皇帝之雄哉!所以宁死而不悔者,誓与共和相始长耳。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孙中山:“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思考: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张勋复辟闹剧12天草草收场。
思考:复辟帝制企图均告失败说明了什么?
认识到军阀的本质以护法为名、实则争权夺势;
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思考: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均告失败又说明了什么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符合国情,时代召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4、参加一战
(1)目的:
(2)标志: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 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唯有参战,取得参加战后和会资格,努力收回国权提升国际地位。 —北京政府外交部
一战期间,14万华工来到欧洲参战,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大事。
—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
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在北京紫禁城举行盛大阅兵式。
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在北京紫禁城举行盛大阅兵式。
二、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在一般中国人的历史常识里,最为不值得称道的就是北洋政府,被认为黑暗、反动、卖国。……总是把北洋时期形容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黑暗无比。
——陈钦《北洋大时代》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思考:根据表格,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
◆状况: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①厂矿企业增多;
②投资总额增加;
③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材料: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等。
材料:甲午战争后,张謇弃政从商,他鲜明地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从筹办南通大生纱厂始,陆续兴办了数十个企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
①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③政府也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⑤中华民国建立,扫除政治上的束缚和障碍。
材料:仅仅在1912年和1913年,中国新成立的工厂数就分别达到2001家和1249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41.3家,到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 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无以上。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
——摘编自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②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奠定基础。
2、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褂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①改用阳历
②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废止缠足的法律
③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人”等清朝官场称呼
④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三、文化救国——民主与科学的启蒙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希望”、“黑暗”在政治上,思想上的表现分别指的是什么?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实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
目的:改造国民头脑,以巩固共和。
政治:(希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后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黑暗)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文化:(希望)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黑暗)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开始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资产阶级激进派)
核心内容: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
运动中心: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政治革命)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③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文言文】(文学革命)
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性质:
异端邪说洪水猛兽
1.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 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反动军阀
守旧文人
青年学生
良师益友
当头一棒
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和思想解放, 促进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材料: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探讨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新杂志。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有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常常聚着一簇簇人,她们争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文学革命”的号角,象是一声春雷,唤起万物萌发,“新文学”遍地开花。早期新文学团体和杂志有“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等等。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从“文”到“语”,一字更改,更改了时代。 ——摘编自周有光《白话文运动八十年》
推动文化变革,促进文化平民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材料: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对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庶民的胜利
一九一七
在1920年中共筹备发起组决定将《新青年》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杂志的封面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中为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分别伸出两手相握,暗示全球无产阶级团结。
【课堂小结】
袁世凯专制统治
军阀割据混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短暂春天”前因后果
参加一战做出贡献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新的内容及影响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背景内容青年的担当
北洋军阀统治特点:政治——专制
政局——动荡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