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必备知识】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2.明白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3.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 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1.物质的概念?2.哲学上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3.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 4.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讲授新课】: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 有战争、有和平,有生产、有消费,有阶级、有政党,有国家、有国际组织等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1、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物质的客观性: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2)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现象,是一种属性。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3)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①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③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生有灭。④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①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产生,人的意识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受人的意识支配。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③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的世界的组成部分。方法论: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注意:人脑≠大脑(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特别提醒: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不是人脑自生的。小结: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小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因此,人的意识也具有物质性。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堂小结】1.1追求智慧的学问(一)、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二)、世界的物质性1、 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结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2.1世界的物质性课 题 2.1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二次备课对应课标知识点(考点)梳理 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表达无神论立场。设计意图(思路) 本课下设三目,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阅读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探究材料的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总结概括能力,强化所学知识,理清易混点。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物质的唯一特性。2、明白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掌握意识的本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立场。学习重点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 教法与学法简述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学习法。学习难点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分、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分。学习准备(媒体使用) PPT制作、教案、导学案学习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修改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概括) 教师组织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及流程一、导入(5分钟) 1.你知道哪些中西方的创世神话?2.你还记得哲学上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吗?世界到底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进入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的学习。3.教师板书,写出课题,目录展示。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将教材翻到17页。二、新课学习(70分钟) 物质的概念(15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物质?”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对物质的概念进行解读,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PT展示赫拉克利特、泰勒斯、柳宗元的观点,提问“这些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有何局限性?”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判断一下1、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性。3、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教师具体讲述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别。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5分钟)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自然界在本质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究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9页的阅读与思考,并结合教材19页的内容,回答问题:1、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2、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人类社会的产生和本质。判断一下1、人类劳动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客观世界统一与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3、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5分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9页的阅读与思考,并结合教材20页的内容,回答问题: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2、为什么没有劳动和社会交往,再复杂的动物心理也不能自发地发展为人的意识?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意识的产生。追问“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教师总结意识产生需要的条件:一是人脑(生理基础)二是客观存在。PPT展示图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意识不同?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判断一下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2、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5、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8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素材,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问题。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学生展示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1.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问题。2.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1.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问题。2.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2.布置作业: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问题及时提问。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复习作业)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1、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性。 ( )3、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劳动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2、客观世界统一与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 )3、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 )2、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5、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拓展练习 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物质的含义 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世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要素)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巩固练习 1、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里所说的物质是指(C)A.除意识之外的一切有形实体B.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两个观点 (D)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性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本质,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概念,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2.1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2).doc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