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必备知识】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2.理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重点]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难点]4.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 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1、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交流的要求(文化交流应注意的问题)?3、文化交融的必要性?意义?【讲授新课】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情景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点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来交流文化。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外商人的贸易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2)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关系: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策:文化交流的要求(文化交流应注意的问题)(1)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全面理解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是在文化交流上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2)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的优秀文化,为发展中华文化服务;又要坚决抵制国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确保中华文化健康发展。【课堂练习】近年来,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中俄服饰文化交流、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等活动增进了中俄之间的友谊,也有力地推动了中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是( )①促进了彼此间文化交流,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促进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统一③有利于中俄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实现共同繁荣④有利于树立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主导地位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①③: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中俄之间的友谊,也有力地推动了中俄文化交流和发展,表明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彼此间文化交流,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中俄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实现共同繁荣,①③符合题意。②:错在“统一”,②排除。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平等的,中华文化不能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④错误。故本题选B。情景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点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来交流文化。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外商人的贸易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对本国而言:①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对世界而言:②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情景: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点评: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地区优秀文化成果,使其为我所用,与自己的文化交融整合,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如沈绣吸收了西洋艺术的用光用色。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二者的界定和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2)二者侧重的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3)二者的意义不同二者意义上的区别在于: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联系: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课堂练习】: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拉美孕育了古老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多年来,中拉人文交流频繁,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这表明( )①中国首先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②中拉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③中拉文化深入交融,逐渐趋同④世界文化是多样的,多姿多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题干中强调中拉人文交流频繁,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表明中拉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同时表明世界文化是多样的,多姿多彩,②④符合题意;中国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①错误;中拉文化深入交流,取长补短,而不是逐渐趋同,③错误。【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