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中国土地法》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2.“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C.新中国成立 D.抗美援朝3.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4.“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C.手工业合作化 D.农业合作化运动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1967年8月,在中南海,刘少奇被强行批斗。鼻青脸肿的刘少奇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此后,所谓的“刘少奇专案组”,不顾党纪国法,严刑逼供,突击审讯,制造了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伪证。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忧愤地离开了人间,材料突出说明了( )A.中国出现了严重混乱B.红卫兵运动导致打砸横行C.“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D.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7.西藏完成民族改革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1951年9月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8.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图。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9.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10.十八大以后,中央各部委和省市,科学谋划干部人才援藏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A.成功举办APEC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入世贸组织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12.美国著名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材料论述了尼克松访华的( )A.背景 B.目的C.过程 D.影响13.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国家竞争力 B.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C.推动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 D.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14.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随后得到联合国推广,同时期,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反映了我国( )A.国防力量不断加强 B.科技成就举世瞩目C.文学艺术突出发展 D.航天技术取得成就1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8分)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材料二: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1921年 开天辟地1949年 当家作主1978年 伟大转折1997年 百年回归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2)列举出与“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史事件。(3)1978年的“伟大转折”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你认为百年回归的重要因是什么?(5)为了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17.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1)根据材料一,说说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材料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2)材料二中,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哪一制度?简述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3)对比材料一、二中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反分裂国家法》(4)根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18.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联邦德国等。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依据材料一,说出近代中国的外交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答案1-5BDCBD 6-10CCBCC 11-15BDABB16、故答案为:(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效和建设祖国等(言之有理即可)1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一国两制”。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3)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都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法律保障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8、(1)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综合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