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48分,第II卷52分;
3、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微粒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2.Na和Na+两种微粒中,不相同的是(  )
①核内质子数 ②核外电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核外电子层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5。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
A.14    B.15 C.16 D.17
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HCl、MgCl2、NH4Cl    B.H2O、Na2SO4、CO2
C.MgO、NaOH、H2O D.NH3、H2O、SO2
5.下列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CH4>SiH4 B.酸性:H2SO4>HClO4
C.熔点、沸点:O2>S D.原子半径:N>P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中,位于ⅦA族元素的最小
D.Na、Mg、Al三种元素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7.M3+有2个电子层,则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2周期0族 B.第2周期Ⅷ族
C.第3周期ⅢA族 D.第3周期ⅡA族
8.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增强
B.HCl、PH3、H2S稳定性依次减弱
C.LiOH、NaOH、KOH碱性依次减弱
D.O2-、F-、Na+、Mg2+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9.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断裂能放出x kJ的能量
C.2 mol A—B键断裂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
10.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
方程式
N2 +  3H2 2NH3
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
3秒末浓度/mol·L-1
0.6
1.8
0.8
当用氢气浓度的改变量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
A.0.2 mol·L-1·s-1   B.0.3 mol·L-1·s-1
C.0.4 mol·L-1·s-1 D.0.6mol·L-1·s-1
11.已知FeCl3和MnO2都可做H2O2分解制O2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1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加入少量CuSO4固体 D.不用铁片,改用铝片
13.对于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气)+O2(气) 2SO3(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SO3一定完全分解
C.反应速率之比为v(SO2)∶v(O2)∶v(SO3)=2∶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不发生移动
1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5.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
C.石灰石和稀硫酸制CO2 D.稀盐酸和MnO2制氯气
16.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B.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流由a经导线流向b,溶液中SO42-流向Fe电极
D.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第II卷(共6小题,52分)
二、填空题
17.(8分)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Y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__族;
(2)这四种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氢化物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X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元素X和Y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8.(8分)已知X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少3个电子,Y元素原子核外总电子数比X元素原子总电子数多5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元素的名称:X________,Y________。
(2)X、Y可形成______________。
A.离子化合物Y(XO3)2 B.共价化合物Y2X3
C.离子化合物Y3X2 D.共价化合物XY2
(3)已知Y元素的单质能在CO2中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所得单质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__。
(4)X元素的氢化物能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其产物属于________化合物。
19.(14分)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图中A、B、C、D、E、F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1)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 ③ )接(  )接(  )接(  )接( ① )接(  ),其中②与④装置相连时,玻璃管接口应是________接________(用装置中字母表示)。
(2)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验装置的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处的酒精灯。
(4)在装置⑤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装置①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气)bM(气),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_。
(2)从反应开始到t2时刻,以N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1.(8分)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Fe、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该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有0.2 mol e-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减少__________g。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则该电池的正极材料是:_________;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1)H2在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已知断开1 mol H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436 kJ的热量,断开1 mol Cl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243 kJ的热量,而形成1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释放431 kJ的热量,试求1 mol H2和1 mol Cl2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kJ。
(3)已知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O2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__________ kJ。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A. 筒车 B.翻车 C.耧车 D.曲辕犁
2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3、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汉武帝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
宋朝李靓
“民之大命也,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
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④农本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4.《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娣(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5、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利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6、清初《扬州竹枝词》中道:“乡音龢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是名。”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
①商业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 ③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④ 农业集市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凝聚力量,成就未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高峰论坛”的主题思想。这也是400多年前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形成该精神的根本原因是()
A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B明清商品经济极为发达
C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 D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8、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 ②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经济活力 ④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⑤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9、据不完全统计,1500年以后欧洲市场上的亚洲茶叶、丝绸、瓷器、香料以及非洲的象牙等奢侈品价格比以前上涨了5倍,不仅如此,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品(尤其是粮食)的价格也是飞速增长。以为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昂贵。”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由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了经济发展 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0、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在一边”其中“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性商业危机 B意大利经济衰退 C 世界性商业革命 D意大利金融危机
11、他(哥伦布)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单是,这对印第安人意味着()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2、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
A商业资本的代表 B 政治制度的先进 C工业资本的先锋 D民主与法制的成熟
13、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等十几个民用企业。从中可以得出()
A时下“士农工商”四民观念淡薄 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丰厚
C他们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政府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14、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出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15、近代中国有人评论:“或疑公趋重官营事业,亦进夺民利。不知公主旨在夺外人之力,以塞漏厄而裕民生。”文中“公”“裕民生”的主要活动是()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创办发昌机器厂 C 创办湖北织布局 D创办大生纱厂
16、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生产仅为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战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D 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17、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 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18、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廉价。据此材料分析,下列不是大生纱厂兴起条件的是()
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封建政权的暂时支持
C周边社会条件的优越 D 外国资本的大力支持
19、歌曲《小燕子》作 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歌词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一五计划”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恶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21、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开始了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
2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舍右邻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 C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D 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23、据《华东经济管理》1991年统计:“从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看,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48.04%,年均增长6.86%......”。当时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A国民经济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 外出打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6、1873年2月,《申报》登载杨勋的《别琴竹枝词》:“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肆,如何密四叫先生。”这种近代上海中英夹杂的“洋泾浜”英语主要反映出()
A上海英语教育落后 B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C中国人崇洋媚外 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27、长期生活在上海的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一口气列举了西国输入的食物、用物、玩物等57种,指出这些洋货“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这突出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是()
A奢侈享乐已日渐成风 B传统伦理道德已荡然无存
C洋货流行已日渐成风 D传统生活方式已荡然无存
28、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奋斗。”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29、有轨电车出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注“大众可坐,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廉价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30、电影《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跑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接运国民革命军 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7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赌博),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 ?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3分)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商控制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1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3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伴随着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该剧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生、发展的艰难道路,从中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
主人公陈寿亭以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为原型,全景式的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村丝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5分)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分)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4分)
22.(10分)在急剧变革的20世纪前期,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在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使得大连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连是新兴城市,由殖民者“一手打造”……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连人逐步接受新式礼仪,一些封建的仪礼如跪拜、请安等代之以握手、鞠躬。“老爷”“大人”等称呼被废除,“先生”、“小姐”等新式称呼已十分盛行。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主食为玉米、高粱、小米。随着殖民者的入侵……特别是日本侵占大连后,大量的日式料理店鳞次栉比,发展速度惊人。至“九·一八”事变前,大连全市就已有日本吃茶店100余家。日本寿司、生鱼片等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材料三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1944年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强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逐渐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前期大连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大连居民社会生活变迁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大连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哪些启示?(2分)
郑州四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A
C
C
B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C
C
C
A
D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D
B
D
C
C
C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3、(10分)答案:(1)居民交往简化,等级观念弱化,崇洋称为趋势 (3分)
(2)特点:主动性,被动性(或强制性)(2分)
原因: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日本侵略(3分)
(3)民族独立,学会扬弃(2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命题人:陈玉印 审核人:陈玉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涂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 笔迹清晰。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左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的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
2. 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3~4题。
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5~7题。
5.1988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6.有关该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年间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是因为
人口出现负增长
B.自1978年以来该市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在提高
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
发展的主要拉力
D.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7.1998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右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9.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回答10~11题。
10.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A.地域的生产习惯差异 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11.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
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
C.海拔高度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
12.读我国柑橘的栽培区分布图, 图中柑橘的分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13.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畜场”,影响其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好 B.政策措施 C.市场需要 D.土壤肥力高
14.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15.影响(海南岛的橡胶生产、某大城市郊区的菜、肉、蛋生产、新疆的绿洲农业、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四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 A.地形、热量、市场、土壤 B.水源、政策、市场、交通 C.土壤、交通、热量、水源 D.热量、市场、水源、地形
16.影响农业区位最突出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国家政策
C.技术改革 D.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17.右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蒙古的畜牧业
B.澳大利业的养羊业
C.荷兰的花卉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18.下列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B.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国家
巴基斯坦
尼泊尔
韩国
泰国
肯尼亚
哥伦比亚
菲律宾
委内瑞拉
指数
4.9
4.0
3.3
1.4
1.1
1.0
0.9
0.9
C.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D.牧羊业占重要地位
读下表,完成19-20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19.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2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资源状况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消费水平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21-22题。
2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
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自然条件恶劣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读下表全国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回答23-24题。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 增长(%)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12.7
11.66
22.89
66.78
10.33
3 611人
36.2
第六次
13.4
5.84
16.60
70.14
13.26
8 930人
49.7
2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24.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25.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 据表分析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图3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27.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
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读右图,完成28~29题。
28.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29.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读“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表”。据此完成30—31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30.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31.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完成32-33题。
32.图中信息显示上海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等级高
C.德清比宁波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D.苏州的服务范围包含在上海市的服务范围内
读右图,完成13-14题。 34.该城市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A.b??????? B.a?????
C.d?????? D.c
3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上图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不同点。(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2分)
(3)材料二中①至⑤点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点是________。(1分)
37.读下列有关中国、印度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人口数(亿)
年平均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中 国
12.6
14
0.57
印 度
10.0
12.1
1.64
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表(2000年)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中国
22.89%
70.15%
6.96%
印度
33.30%
61.70%
5.00%
(1)中、印两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大,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两国中净增人口数量更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___(3分)
(2)表中显示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高于印度,但是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印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人口年龄结构反映出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3分)
(4)请根据“中、印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表”,在下图画出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柱状图。(2分)
3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图甲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 图乙 两城市人口变化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4分)
(2)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3分)
39.
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图15)”和“美国与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图16)”,
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15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      ;B     ;?
C     ;?(3分)
(2)图16中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 。(1分)
(3)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自然原因有: 、 、
、 。(2分)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kg/公顷)
7500
6750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1-10BCCBB ADADD 11-20CDCDD DCCAB
21-30DBBCC ABACD 31-35CCDCB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5页;1-3页为选择题,4页为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I卷答案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II卷写在答题卷上。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最佳选项)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阶级性
2.2013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会代表近3 000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各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到一定比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B.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C.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D.公民的民主权利有法律保障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
?????①享有权利??? ???②履行义务??? ??③适用法律??????? ?? ④制定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根本原因是
A.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不够发达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 2012年1月1是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D、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6.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95亿,微博用户爆增至2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己悄然到来。有人说,“我的微博我做主,从此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一观点
A.坚持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B.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认为个人利益应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7.2011年8月25日,由腾讯网、人民网联合主办的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诸多身为政府官员的“微博红人”到场,将网民对于“政务微博”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政务微博的出现
①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 ④形成了监督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8、《东方时空》等都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9.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4万个、社区服务站4.9万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8.5万个,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8.9万个。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
①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②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有利于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有利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④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A.②④  B.①③   C. ①②   D.③④
11.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12.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加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② 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④ 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北京小吃技艺精湛、风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原汁原味的北京小吃几乎销声匿迹了,如果不抓紧保护,很有可能消亡”,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文史研究专家的话得到广泛认同,“有关部门应该将北京小吃作为一个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北京小吃”申遗工作和“北京小吃现状”调查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专家的建议有助于
A.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B.改进权力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
C.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D.切实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14.《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产生是由村民直接提名产生候选人,然后由村民通过直接投票的形式产生的。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A.是村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 B.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C.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 D.是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5.阅读漫画《动真格的》,这告诉我们
①公共权力,切莫滥用
②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依法行政
③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④有权必有责,用权须监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政府是与我们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政府,下列选项属于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的法律途径的是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17.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了解情况靠“听汇报,看报告,翻数据,查简报”;调研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作决策是“盲人摸象”、“闭着眼睛捉麻雀”。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 )
①健全相关干部考核制度和制约机制 ②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
③强化政治统治职能,加强专政手段 ④完善选举制度,实行直接选举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8.暴雨考验中国,2012年7月出现的特大暴雨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和感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政府部门灾害应急的决断力和行动力。这场暴雨更给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日益显现出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政府在解决城市和农村排水系统建设问题中所担当的角色是:
A.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群众利益 B.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
C.组织文化建设,弘扬城市精神 D.组织经济建设,加强市场监管
19..2013年4月,中央各部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公布中央本级”三公经费”, 进一步压缩2013年预算比上年执行数减少1.26亿元。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A.民主和法制 B.监察和审计 C.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D.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已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据此回答20—21题。
20.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应该
A.认真履行制定法律的职能 B.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C.逐步淡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D.扩大政府的职权范围
21.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改革能
A.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B.铲除腐败根源
C.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D.更好地维护我国的主权
22.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①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中央   ③司法机关   ④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启动。据此回答23—24 。
23.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立法权 B.决定权 C. 任免权 D.监督权
24.在上述材料中,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A.审议权 B.决定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2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律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II卷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郑州市有不少网吧,其中上网人员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这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不多,而玩网络游戏、沉湎于聊天的却较多。
(1)郑州市政府准备召开“限制网吧营业时间”的听证会,你认为应邀请哪些代表参与此听证会?(4分)
(2)在听证会中,各方代表展开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老师和家长要求又高。我们在网络上很自由,想怎样就怎样。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就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6分)
27.材料一 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很快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社会发展已经从“大喇叭时代”进入了“网络麦克风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就像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
材料二 谈到网络舆论,可以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网络保障了公民的表达权,促进了信息的公开和自由流动。另外一种声音认为网上充斥着不实言论和极端情绪,容易误导公众,撕裂社会。
(1)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网络公共舆论兴起的政治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利用网络舆论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哪些原则。(12分)
28.我国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2013年1月,郑州厚重的雾霾数日挥之不去,城区PM2.5浓度值一度逼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PM2.5日均限值国家标准为每立方米75微克)。据分析,郑州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煤炭燃烧、工地扬尘等。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郑州。“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促使环境污染程度向倒U曲线右侧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92012---2013学年度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试题
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ABD 6-10 DDAAC 11-15 DBCBD 16-20 DCBAB 21-25 CADAC
二.综合题(50分)
26. (1)政府代表、人大代表、网吧经营者代表、家长代表、学校代表、学生代表等。(4分)
(2)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上网、文明上网。学生观点是错误的。(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评析也可)(6分)
(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多种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27.
28.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履行政治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3分)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分)履行文化建设职能,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3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防治污染, 优化生态环境。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 命题人 曹永臣 审题人 黄海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A. B. C. D.
2.如右图,是某算法流程图的一部分,其算法的逻辑结构为
A. 顺序结构 B. 条件结构 C判断结构 D 循环结构
3.下列各数转化成十进制数后最小的数是

4.现有60件产品,编号从1到60,若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6件检验,则所抽到的个体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30 B.2,14,26,28,42,56
C.5,8,31,36,48,54 D.3,13,23,33,43,53
5. 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那么互斥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女生 B.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
C.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 D.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
6.下面程序运行时,从键盘输入4,则输出结果为
A.4 B.8 C.15 D.2
7.已知,且,则的值是

8.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B. C. D.
9.随机向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投一点P,则点P与A的距离不小于1且使为锐角的概率是
A. B. C. D.
10.为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像
A.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C.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11. 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A. B.
C. D.
12. 已知在函数的图象上,相邻的一个最大值点与一个最小值点恰好在上,则的最小正周期为
A.1 B.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13.已知,则_________
14. 用辗转相除法求得228和1995的最大公约数是
15.的对称中心是
16. 关于函数f(x)=4sin(2x+)(x∈R),有下列命题:
①由f(x1)=f(x2)=0可得x1-x2必是的整数倍; ②y= f(x)的表达式可改写为y=4cos(2x-);
③y= f(x)的图象关于点(-,0)对称; ④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
(1)已知,求的值;
(2)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化简.
18. (本题满分12分)
某种产品的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单位:百万元)之间有如下对应数据:
x
2
4
5
6
8
y
30
40
60
50
70
其中
(1) 画出散点图;
(2)求回归直线方程;
(3)试预测广告支出为10百万元时,销售额多大?
19. (本题满分12分)
设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
(1)求;
(2)画出函数在区间上的图像.
20.(本题满分12分)
已知,.
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对称中心;
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21.(本题满分12分)
 “H7N9禽流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我校对高一6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H7N9禽流感”知识测试,并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作为样本,绘制了下面尚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1)填写答题卡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标出每个小矩形对应的纵轴数据;
(2)试估计该年段成绩在段的有多少人;
(3)请你估算该年级的平均分.[来
22. (本题满分12分)
将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
(1)求直线与圆相切的概率;
(2)将的值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求这三条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18、解:(1)正确画出散点图 3分
(2)
(3)当x=10百万元时,y=92.5百万元。 12分(写出回归方程给10分)
19、解:(1)由题意知x=是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
所以,,
4分
(2)图像如右(正确得8分,错误酌情减分)
20、解:(1)由 2分
6分
(2) 12分
21、解:(1)频数一列应为:16 50 频率一列为 0.2 0.32 2分
纵轴数据为 0.004 0.016 0.020 0.028 0.32 (两个一分,不是两个按两个扣1分,两个图形一分) 4分
(2)在50人中,在[70,90)的频率为0.20+0.32=0.52,由此可以估计年级段在[70,90)的人数有0.52×600=312 8分
(3)设所求平均数为x,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
X= 12分
22、解:(1)先后2次抛掷一枚骰子,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a,b,事件总数为6×6=36.
因为直线ax+by+5=0与圆x2+y2=1相切,所以有
即:a2+b2=25,由于a,b∈{1,2,3,4,5,6}.
所以,满足条件的情况只有a=3,b=4;或a=4,b=3两种情况.
所以,直线ax+by+c=0与圆x2+y2=1相切的概率是 6分
(2)先后2次抛掷一枚骰子,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a,b,事件总数为6×6=36.
因为,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所以,当a=1时,b=5,(1,5, 5) 1种
当a=2时,b=5,(2,5,5) 1种
当a=3时,b=3,5,(3,3,5),(3,5,5) 2种
当a=4时,b=4,5,(4,4,5),(4,5,5) 2种
当a=5时,b=1,2,3,4,5,6,
(5,1,5),(5,2,5),(5,3,5),
(5,4,5),(5,5,5),(5,6,5) 6种
当a=6时,b=5,6,(6,5,5),(6,6,5) 2种
故满足条件的不同情况共有14种.
所以,三条线段能围成不同的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4页,共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生科目填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机读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轮,大轮直径是小轮直径的3倍,A是大轮边缘上一点,B是小轮边缘上一点,C是大轮上一点,C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小轮半径,转动时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线速度大小之比,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分别为( )
A.
B.
C.
D.
2、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万公里,“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万公里.假设两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C.“神舟星”的公转周期大 D.“神舟星”的角速度大
3、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摆球用长为L的细绳吊起,上端固定,使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
圆周运动,细绳就会沿圆锥面旋转,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则关于摆球的受力情况,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摆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摆球所受拉力的水平分力提供向心力,摆球所受拉力的竖直分力与摆球的重力平衡
C.摆球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D.摆球的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提供摆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4、铁路在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的原因是( )
①减轻轮缘对外轨的挤压  ②减轻轮缘与内轨的挤压
③火车无论以多大速度转弯,内外轨都不受轮缘挤压
④火车按规定的速度转弯,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组成双星,它们以两天体的连线上的某点为共同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它们不会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而被吸到一起,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C.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质量成反比
D.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6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可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假设三者的质量相等,则( )
A、F1=F2>F3 B、a1=a2=g>a3 C、v1=v2=v>v3 D、ω1=ω3<ω2
7.如图所示,细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钉一个钉子A。让小球从一定高度摆下,当细绳与钉子相碰时( )
A. 小球的线速度发生突变
B. 小球的角速度发生突变
C. 如果钉子的位置越靠近小球,绳就越不容易断。
D. 如果钉子的位置越靠近小球,绳就越容易断。
8、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顶部有一小物体,
如图所示.今给小物体一个水平初速度v0=,则物体将(  )
A.沿球面滑至M点
B.先沿球面滑至某点N再离开球面做斜下抛运动
C.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且水平射程为R
D.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且水平射程为2R
9、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子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车在滑轮的正下方,绳子的端点离滑轮的距离是H.车由静止开始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 )
A.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B.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C. 重物m在t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D.重物m在t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10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11、质量为m的飞机,以速度v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空气对飞机作用力的大小等于(  )。
A.m B.m C.m D.mg
12、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球的线速度必定大于B球的线速度
B.A球的角速度必定大于B球的角速度
C.A球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B球的运动周期
D.A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实验题(6+8=14分)
13、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
A.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相同
C.每次必须用手给小球一个初速度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需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能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铅笔将小球通过各位置连成平滑的曲线
G.用悬挂重锤的方法确定竖直坐标轴
1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右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由A运动到B的时间
为 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小球运动到B点的竖直分为 m/s,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 。
三、计算题共4小题(8+10+10+10=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质量为m=1Kg的滑块沿光滑的圆轨道内侧向上滑行,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0.4m,如图所示,g=10m/s2,求:
⑴滑块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1=2m/s,则在最高点时圆弧轨道对滑块的压力为多少?
⑵滑块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2=4m/s,则在最高点时滑块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多少?
16(10分)一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等.在此行星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在地球上以同样大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物体,上升的高度应为多少?(空气阻力不计)
17、(10分)一条河宽L=400m,水流的速度为=3m/s,船相对静水的速度=5m/s。求:
⑴要想渡河的时间最短,船应向什么方向开出?渡河的最短时间是多少?此时船沿河岸方向漂移多远?
⑵要使渡河的距离最短,船应向什么方向开出?渡河的时间是多少?
18、(10分)试题在答题卡上。
2012-2013下期高一中考物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D
BCD
B
C
D
BD
C
A
D
A
A
16(10分)一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等.在此行星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在地球上以同样大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物体,上升的高度应为多少?(空气阻力不计)
假设行星的半径为、质量为、密度为、体积、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由黄金代换式可知: ①(2分)
又由几何关系 ②(2分)
根据密度公式 ③(2分)
又由运动学公式 ④(2分)
地球的半径为、质量为、密度为、体积、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由黄金代换式可知: ⑤
又由几何关系 ⑥
根据密度公式 ⑦
又由运动学公式 ⑧
又由行星与地球的关系 ⑨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可得 (2分)
18(10分)⑴ 当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①(3分)
由①式解得:(2分)
⑵ 当,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2分)
由②式得(2分)
方向指向圆心(1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各题的对应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属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
A.血浆 B.细胞内液 C.淋巴 D.组织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下列的哪项事实,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
A.牛奶喝进胃内 B.肾脏集合管收集尿液
C.服用驱虫药 D.注射胰岛素
4.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A. 营养不良导致的血浆蛋白含量大幅度降低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5.当内环境的稳态受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细胞代谢紊乱 B.渗透压下降 C.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D.糖尿病
6.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
B.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pH、温度等指标是恒定不变的
C.激素不会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 体液调节
8.人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不正确的解释是
A.血浆中有多种物质如HCO3-、HPO42-能起缓冲作用
B.从乳酸上解离下来的H+能与HCO3-作用生成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9.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外正内正 B.外负内负 C.外正内负 D.外负内正
10.下列中哪一项不是免疫功能异常所致?
A.吃了蚕豆后全身皮肤发痒、局部红肿 B.类风湿心脏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C.接触了H1N1流感病人后被感染 D.AIDS病人死于多种感染和并发症
1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2.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主要症状依次是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不会用词语表达;听不懂别人谈话
13.完成呼吸、排尿、阅读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B.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脊髓、大脑皮层 D.脊髓、脊髓、脑干
1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需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用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CO2对呼吸的调节属于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15.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局限,反应速度快
C.神经调节过程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
D.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常常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共同起作用
16.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小,皮肤直接散热减少
B.体内代谢增强,甚至有骨骼肌颤抖,使产热增加
C.汗腺分泌减少,汗液蒸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皮肤表面温度比平时高
17.某种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但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它的作用部位在
A.突触 B.轴突或树突 C.细胞体 D.神经纤维
18. 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的顺序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③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使之兴奋或抑制 ⑤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④③①
19.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
A. 发育着的种子   B.萌发的种子 C. 侧芽   D.顶芽
20.下列细胞或物质,不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
A.效应T细胞 B.浆细胞 C.皮肤和黏膜、体液中杀菌物质 D.吞噬细胞
21.下列中不属于免疫学原理应用的是
①流感疫苗的研制与接种 ②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HIV病毒
③肾脏、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排异反应 ④器官移植前需要先进行配型
⑤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 ⑥使用先锋霉素(1种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
A.⑥ B.⑤ C.② D.①③④
2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这时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幼小细胞的纵向伸长
B.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成熟
C.瓜熟蒂落、秋风扫落叶,是有关部位脱落酸增加引起的
D.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常常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共同调节的
24.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部位的低级神经中枢无关
D.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25.从施加刺激到发生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决定反射时长短的最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强度大小?????????????????????? B.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感受器的兴奋性强弱????????????? D.效应器的兴奋性强弱
26.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找出错误的一项
A.6个装置中,胚芽鞘能弯曲生长的有1、5、6
B.4直立生长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
C.比较1、2、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弯曲还与单侧光有关
D.比较1和6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胚芽鞘的弯曲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
27.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更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B.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营养
28. 不能从右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A.观察其中的任一条曲线,可以说明生
长素的作用有两重性
B.将三条曲线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对
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C.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处的生长素
浓度应在10-8 mol/L左右,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6mol/L
D.不同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不同。因此农田中使用除草剂后,有的植物会被杀死,有的植物生长不受影响
29.将灭活的某种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后,从兔血中提取出的抗体可治疗这种毒蛇咬伤。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兔疫,抗体       D. 特异性免疫,抗体
3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1项是
A.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是体液的等渗溶液
B.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较重时,血浆蛋白的浓度过低,血浆渗透压也低,会造成组织水肿
C. 人排出的尿液带有黄色,是血浆渗透压偏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所致
D.人体完善的调节机制,保证人体体液的渗透压稳定在770Kpa左右
31.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 , b , 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抗体、载体、酶
B.激素、抗体、载体
C.载体、抗体、酶
D.载体、酶、抗体
32.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雌蕊的柱头上。处理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后套袋隔离
C.开花期,不去雄蕊 D.开花期,去掉雄蕊后套袋隔离
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其靶器官是肾脏
B.人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减小,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会增加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组织缺水时,渴觉中枢会兴奋
34.下列对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1项是
A.由相应抗原剌激而产生,因而有特异性
B.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它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与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C.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使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注射抗体能永久获得对相应抗原的免疫力
35.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2、3、4依次是组织液、淋巴、血浆
B.细胞5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
C.液体3能直接转换成4,4也能直接转换成3
D.管道A的壁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所以2与4相比,2中蛋白质含量低
36.正常情况下,是或者能成为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有氧呼吸酶 ④激素 ⑤尿素 ⑥神经递质 ⑦Ca2+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37.下图是A(正常人)、B(糖尿病患者)两人空腹服用100克葡萄糖后一定时间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A.口服后2小时内,A、B的血糖浓度都升高是因为有大
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入血
B.2小时以后,A、B的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有所不同
C.B血糖水平较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较多的结果
D.分析A、B两条曲线,可以说明胰岛素在降低血糖浓度
方面有重要作用
3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将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B、C处,在M处给以足够强度的电刺激时指针将
A.不动 B.只向左摆动一次
C.只向右摆动一次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39.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该大白鼠的皮
下,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
(胰腺组织)除去,随之该大白鼠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表现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是蛋白质
C.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40.下列与右图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靶细
胞是垂体细胞
B.物质丙是甲状腺激素,当它在血中达
到一定浓度时,能通过反馈调节使其
浓度不再升高
C.人体内所有激素的分泌过程,都有如
图所示的分级调节
D.图中物质甲、乙、丙是通过体液传送
而发挥作用的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第 Ⅱ 卷)
二、非选择题,请直接在试卷上做答,“[ ]”内填序号。(每空2分,共40分)
41.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叫做稳态。
42.下图表示人体内的一些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刺激b点,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点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2)由图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⑶如果此图表示反射弧的5个组成部分,则序号 代表感受器,序号 _代表神经中枢。正常成年人的排尿反射是受意识支配的,因为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相应的最高级中枢的调控。
43.下图是人体内发生的1种免疫过程:
⑴上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
⑵图中细胞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⑤叫___________细胞。
⑶如果该图表示的是1个H7N9流感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发生的免疫过程,则这时的抗原是___________,他(她)以后有可能不再患这种感冒,这与图中的[ ] _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有关。当他(她)痊愈后,提取其血清可以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当H7N9病毒已侵入的细胞内时,则人体会启动另一种免疫过程,该免疫过程依赖_____________细胞裂解靶细胞,使抗原失去藏身之所。
⑸人体的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对HIV(引起AIDS病的病毒)却无能为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人出生后要接种多种疫苗,才能预防多种传染病。其中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阅读和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切除了通往小肠的神经后,向小肠内注入盐酸,胰腺能分泌胰液。这肯定不是神经反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他林和贝利斯在1902年实验的对照实验是 _______
。只所以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是保证该实验的变量为 变量,排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3)斯他林和贝利斯研究发现了第1种激素和激素调节方式,下列哪项因素与其成功无关 ?( )
A.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 B.创造性思维,敢于依据事实大胆推测和假说
C.得到了高明人的指点 D.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说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l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id the man eat just now?
A.An apple. B.Some chicken. C.Some peaches.
2.How is the new house different from the old one?
A.It has more rooms.B.It has larger rooms.C.It has a small garden.
3.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Classmates. B.Colleagues. C.Teacher and student.
4.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the morning. B.At noon. C.In the evening.
5.Why did the man call the woman?
A.To return her hat.
B.To thank her for the great party.
C.To ask her if he left something in her house.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自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Where is the man going?
A.A hotel. B.A park. C.A museum.
7.Why does the woman suggest Park Street?
A.There is heavy traffic on Madison Street.
B.It is the fastest way.
C.She knows the route better.
8.Which way do the speakers finally go?
A.Madison Street. B.Park Street. C.50th Stree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waiting room. B.In the doctor’s office. C.Over the phone.
10.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A.He has a stomachache.B.He has a toothache C.He has a headache.
11.When can the man see the doctor?
A.Right now. B.This afternoon. C.Tomorrow.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Co-workers. B.Friends. C.Coach and player.
13.Which sport does the woman do for exercise?
A.Running. B.Basketball. C.Swimming.
14.How often does the woman play volleyball?
A.Twice a week. B.Three time a week. C.Every da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Who is Bobby?
A.A friend. B.A dog. C.A neighbor.
16.What happened to Bobby?
A.He went missing. B.He left with Jim. C.He lost his sight.
17.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Angry. B.Worried. C.Regretful.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She is a nurse. B.Her husband is dead. C.She lives with her children now.
19.When does the woman usually get up?
A.At 5: 00. B.At 6:30. C.At 7:00.
20.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doing?
A.Reading newspapers in the park.
B.Doing something indoors.
C.Looking in the shop window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People should stop using their cars and start using public transport.
— _____ . The roads are too crowded as it is.
A. All right B. Exactly C. Go ahead D. Fine
22.As soon as ______ concert film This Is It was released on October 28th, it became ______ great success in all big cinemas across the planet.
A.a; the B.the; a C.the; / D.a; a
23.—Do you think the rain will affect the football match?
—The players are used to such rainy weather, so it ______ make any difference to them.
A.shan't B.shouldn't C.needn't D.mustn't
24.He promised to come, but he hasn't ______ yet.
A.turned up B.turned over C.turned out D.turned back
25.All the citizens, young and old, walked and sang, beautifully ______ in new clothes of all kinds, ______ the success of their football team.
A.dressed; celebrating B.wearing; to celebrate
C.dressed; to celebrate D.worn; celebrating
26.What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ll write it down ______ it is still fresh in my memory.
A.since B.while C.after D.until
27.—The weather isn't good enough for an outing, isn't it?
—Not in the least. We can't have ______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A.a worse day B.a nicer day C.such bad a day D.so fine a day
28.—Jimmy had a lot of parties recently.
—Yes, that might ______ why he didn't do well in the test.
A.turn up B.add up to C.account for D.make sense of
29.Water, which seems so simple and common, is ______ makes life possible. A.what B.that C.which D.how
30. —Jack, did you see my son Harry just now?
—No,Mrs. White. I _______computer games.
A. have played B. am playing C. had played D. was playing
31. —When I first got to Harvard, my awkward English brought me great trouble.
——Oh, dear, it _______a struggle for you to keep up with other students.
A. might be B. can be C. could have been D. must have been
32.—Have you got an i Phone 5?
—No.
—You' d better buy ____.It' s really cool!
A.one B.it C.that D.this
33.My new computer has ______ the old one.
A.twice as much memory as B.as twice much memory as
C.twice memory as much as D as much twice memory as
34.It is said that Mo Yan's hometown is the place ____ has inspired him throughout his writing career.
A.in which B.where C. that D.what
35.He didn't make ______ clear when and where the meeting would be held. A.this      B.that C.it D.thes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t's a small gas station that has snacks, drinks, cigarettes, and candies. The young man behind the counter knows his __36__ by name and what they normally want to buy. He treats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equal __37__. He reads science fiction behind the counter when business is __38__.
One day, three people rushed in and grabbed(抓住) food off the shelves as fast as they could, __39__ not intending to pay for it. He hit the “panic button” , then went over the counter(柜台) and __40__ the front door. It was obvious that they were homeless, and equally obvious that they weren't going __41__ with their ill-gotten(非法获得的) gains. They __42__ the food and simply crowded together in panic(惊慌地)—knowing the police were __43__ the way.
Imagine what they must have felt like when they were told they didn't have to steal if they were that __44__. “We have food in the back, expired (到期)but still __45__ to eat. If you need food, you __46__ have some.”
They were told to __47__ what they had dropped and put it back, and then asked to straighten out(清理) the mess. They were doing just that __48__ the police arrived. The officers were told the situation was under control and the police were no longer __49__.
This wasn't what they had __50__. They were being treated as human beings who could right the wrong they'd done. Shocked, they quickly followed orders to take turns and use the restroom to clean up.
Soon three __51__ people walked out with all the __52__ their arms could hold. They were __53__ that,if they needed to come back again, they were to ask and not just grab.
And then the young man went back to read until the next customer came in. He would be the __54__ person in the world to claim he was a hero. But he gave three people something they were in desperate need of—a __55__amount of self-respect and a little bit of hope.
36.A. friends   B.neighbors  C.customers   D.passengers
37.A. respect B.pride C.wisdom D.satisfaction
38.A. slow B.busy C.heavy D.swift
39.A. bravely B.reasonably C.hardly D.obviously
40.A. opened B.locked C.closed D.broke
41.A. nowhere B.somewhere C.anywhere   D.everywhere
42.A. hid B.lifted C.ate D.dropped
43.A .in B.on C.off   D.by
44.A. anxious B.curious C.courageous D.hungry
45.A. safe B.easy C.sweet D.unique
46.A. must B.can C.should D.need
47.A. hold up B.hand out C.pick up D.hand in
48.A. when B.after C.before   D.since
49.A. popular B.necessary C.reliable   D.important
50.A. wanted B.desired C.expected D.admired
51.A. dirtier B.cleaner C.cleverer D.quicker
52.A .money B.cigarettes C.drinks   D.food
53.A. reminded B.warned C.ordered D.persuaded
54.A. first B.last C.best  D.worst
55.A. large B.fair C.small D.full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Recently, one of my best friends, whom I've shared just about everything with since the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 spent the weekend with me. Since I moved to a new town several years ago,we've both always looked forward to the few times a year when we can see each other.
Over the weekend, we spent hours and hours, staying up late into the night, talking about the people she was hanging around with. She started telling me stories about her new boyfriend, about how he experimented with drugs and was into other self-destructive(自我毁灭的) behavior. I was blown away! She told me how she had been lying to her parents about where she was going and even stealing out to see this guy because they didn't want her around him. No matter how hard I tried to tell her that she deserved better, she didn't believe me. Her self-respect seemed to have disappeared.
I tried to convince her that she was ruining her future and heading for big trouble. I felt like I was getting nowhere. I just couldn't believe that she really thought it was acceptable to hang out with a group of losers, especially her boyfriend.
By the time she left,I was really worried about her and exhausted by the experience. It had been so frustrating,I had come close to telling her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weekend that maybe we had just grown too far apart to continue our friendship, but I didn't. I put the power of friendship to the final test. We'd been friends for far too long. I had to hope that she valued me enough to know that I was trying to save her from hurting herself. I wanted to believe that our friendship could conquer anything.
A few days later, she called to say that she had thought long and hard about our conversation, and then she told me that she had broken up with her boyfriend. I just listen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phone with tears of joy running down my face. It was one of the truly rewarding moments in my life. Never had I been so proud of a friend.
56.In the writer's opinion,her friend ________.
A. was a girl with no self-respect
B. could find a better boyfriend
C. was brave enough to stick to her own choice
D. didn't value the writer's suggestion
57.What did the writer worry about?
A. She would lose the friendship with her.
B. Her friend's parents would be worried about their daughter.
C. Her friend would get into great trouble with the boy.
D. Her friend's boyfriend would be in great trouble.
58.We may learn from Paragraph 3 that the writer________.
A. didn't want to go anywhere else
B. understood her friend's hanging with her boyfriend
C. couldn't believe that her friend's choice was acceptable
D. doubted that she could in any way help her friend
59.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A.Friendship starting from childhood is not reliable.
B.Friendship is a cure for any injury in life.
C.Friendship should be everlasting once begun.
D.Friendship can have magical power in life.
B
In a great many cities, hundreds of people ride bicycles to work every day. In New York City, some bike riders have even formed a group called Bike for a Better City. They declare that if more people rode bicycles to work, there would be fewer automobiles in the downtown part of the city and so less dirty air from car engines.
For several years this group has been trying to get the city government to help bicycle riders. For example. They want the city to draw special lanes for bicycles only on some of the main streets, because when bicycle riders must use the same lanes as cars, there are accidents. Bike for a Better City feels that if there were special lanes, more people would use bikes.
But no bicycle lanes have been drawn. Not everyone thinks it is a good idea-they say it will slow the traffic. Some store owners on the main streets don’t like the idea-they say that if there is less traffic, they will have less business.
The city government has not yet decided what to do. It wants to keep everyone happy. On weekends, Central Park-the largest place of open ground in New York-is closed to cars, and the roads may be used by bicycles only. But Bike for a Better City says that this is not enough and keeps fighting to get bicycle lanes downtown.
60. In New York, a group of bike riders ________.
A. are keeping practicing for health
B. have no cars of their own
C. are complaining there are not enough buses
D. are trying to settl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61. The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 lanes is that ________.
A. they will make cars and buses run slowly
B. they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bike riders to go to parks
C. they will make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D. the lanes will prevent accidents
62. The government has not decided whether special lanes should be drawn _______.
A. so that everyone is disappointed
B.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C. because most people travel by train
D. because Bike for a Better City is not strong enough
63. Cars are not permitted to enter Central Park on weekends _________.
A. so that Bike for a Better City is pleased
B. so that everyone is happy
C. and bicycle lanes are drawn
D. but Bike for a Better City is still not satisfied

A few years ago, an Englishman called Roy Jones went on holiday to a small seaside town in the west of England. He was swimming in the sea one day when, as he opened his mouth, his false teeth fell out and floated away. The following year, Mr. Jones returned to the same town. As he was having dinner in a local café one evening, he mentioned the story of his lost teeth to the manager. The manager looked surprised. He explained that he had found a set of false teeth on the beach last month. Then he asked Roy Jones if he wanted to try them on. “OK”, said Mr. Jones. “I suppose it won’t do any harm.” When the manager brought him the teeth, Mr. Jones put them into his mouth, and laughed and laughed. They were his.
In 1987, an American couple called Jane and Robert Bentley went for a picnic on a beach in California. When they returned home, Mrs. Bentley realized that she had lost her wedding ring. It wasn’t a lot of money but it was valuable to Jane Bentley. The Bentleys drove straight back to the beach, and searched for the ring for three hours, but could not find it. A few months later, Mr. Bentley went fishing off the same beach. As he pulled a large crab out of the sea, he noticed that there was something attached to one of its claws. It was his wife’s wedding ring!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 young woman called Rose Harcourt was on her honeymoon in Barmouth, North Wales, when she lost a gold bracelet her husband had given her as a wedding gift. Feeling very upset, she went straight to the police stations and asked if anyone had found her bracelet. Unfortunately, no one had. Twenty-five years later, the Harcourts returned to Barmouth to celebrate their wedding anniversary. They were sitting on the beach one day when Mrs. Harcourt noticed something gold in the sand by the edge of the sea. She walked down to see what it was, and discovered her gold bracelet that had been missing for 25 years.
64..Roy Jones lost his false teeth __________ .
A. when he opened his mouth to have some food
B. when he opened his mouth as he was swimming
C. The moment he got into the sea to start swimming
D. when he was having his holiday at the sea side
65..Jane Bentley’s wedding ring was missing for __________ before it was found.
A. three hours B. almost a year C. several months D. 25 years
66..From the story of the Harcourts we may understand the underlined “to celebrate their wedding anniversary” may be close in meaning to __________ .
A. having a wedding again B. experiencing their honeymoon feelings again
C. having a honeymoon again D. joining in the local celebrations
A
Parents often believe that they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teenagers (青少年). But last summer , Joanna and Henry noticed a change in their older son : suddenly he seemed to be talking far more to his friends than to his parents . “ The door to his room is always shut .” Joanna noticed .
Tina and Mark noticed similar changes in their 14-year-old daughter . “She used to cuddle up (蜷伏)with me on the sofa and talk ,” said Mark . “Now we joke that she does this only when she wants something . Sometimes she wants to be treated like a little girl and sometimes like a young lady . The problem is figuring out which time is which .”
Before age 11, children like to tell their parents what’s on their minds . “In fact , parents are first on the list .” said Michael Riera, author of Uncommon Sense for Parents with Teenagers . “This completely changes during the teen years .” Riera explained . “They talk to their friends first , then maybe their teachers , and their parents last .”
Parents who know what’s going on in their teenagers’ lives are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help them . To break down the wall of silence , parents should create chances to understand what their children want to say , and try to find ways to talk and write to them . And they must give their children a mental break , for children also need freedom , though young . Another thing parents should remember is that to be a friend , not a manager , with their children is a better way to know them .
67. “The door to his room is always shut” suggests that the son __ .
A. is always busy with his studies B. doesn’t want to be disturbed
C. keeps himself away from his parents D.begins to dislike his parents
68. What troubles Tina and Mark most is that __ .
A. their daughter isn’t as lovely as before
B. they can’t read their daughter’s mind exactly
C. they don’t know what to say to their daughter
D. their daughter talks with them only when she needs help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 the wall of sil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
A. Teenagers talk a lot with their friends .
B. Teenagers do not want to understand their parents .
C. Teenagers do not talk much with their parents .
D. Teenagers talk little about their own lives .
70.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 ?
A. Parents are unhappy with their growing children .
B. Parents have suitable ways to talk with their teenagers .
C. Parents should be patients with their silent teenagers .
D. Parents should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teenagers .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_ 71 _ One of the best things you can possibly do is to start you own club. It’s great fun especially if you are the sort of person who feels there’s never anything to do during the school holidays.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come up with is an idea for your club. _72 _ Pets, clothes, pop music or dancing groups, sports, making things? The list is endless.
Next you need some friends to be in your club with you. 73 _ All you need is three or four othe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same thing as you.
74 You should all sit down somewhere together with lots of pieces of paper and write down every name you can think up. That’ll keep you busy for ages.
At your first meeting you should make up a rule book. And the first rule should be no grown-ups or little/big brothers or sisters! The best clubs are always secret!
Now you have just about everything you need, except membership cards. These are very important and again you can speed a lot of time making them. 75 Why not leave some space for a photo of yourself? That will make the membership card really look like it.
So there you are, get clubbing! Once you get started you’ll think of loads of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A. That’s easy.
B. Enjoy your own club!
C. Invite a designer to join you.
D. What are you interest in?
E. Some vacation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F. Then you need to pick a name for your club.
G. Use a bright thick pen to make a special design.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editor,
I am a high school student. A few days before,one of my very good friend told me that he was going to stop school. He said that he wanted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I tried my best to get him change his mind, but failed. I know it is difficult of him to change his mind. He is not doing so good in his studies, yet I want to insist that I give it a try. The process is important than the results. Now there are only 90 days leaving before the test. I am not sure that his decision is right or wrong. I needed your advice.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英语答案
听力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70分)和第II卷(表达题,8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伟大的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制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不公、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最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旷达;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即便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爱珍器重宝肥绕之地 爱:喜欢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溃败(的军队)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赢:担负
D、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云集响应 B、席卷天下
C、流血漂橹 D、囊括四海
6、下列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六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结果却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表面上写出了六国的狼狈,实际上却是在表现秦国的强大。
B、“蹑足行伍之间”“崛起阡陌之中”的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就能使“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说明了民心向背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因素。
C、金圣叹评《过秦论》“通篇只得两句文字:一句是秦如此之强;一句是陈涉如此之微。前半说六国,只是反衬秦;后半说秦,只是反衬陈涉。”说明了本文善用对比,凸显主题。
D、贾谊写作此文意在提醒汉文帝要吸取秦王朝因骄奢淫逸而灭亡的历史教训,只有不断地开疆拓土,才能谋取长治久安,永享太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出行的人。
8、说说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6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 《蜀道难》)
(2)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琵琶行》)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 《劝学》)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 《锦瑟》)
(5)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 《登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 (3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其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即将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今年,内地赴港游客的消费模式已发生改变,以往是慷慨解囊,专攻奢侈品,如今则集中购买化妆品、日用品。
C、自从1999年推出“黄金周”假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风生水起,2012年营业收入高达2.25万亿,相当于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D、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前来白云山景区的游客不绝如缕,截至10月5日,已超过50000人次。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
B、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C、应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的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活动的开展,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
D、尽管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但企业用工规模仍保持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在稳步增加,当前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④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每处不超过10字。(6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 ,
16、仿照下面的示例,根据文段内容另写两句话,与例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5分)
正能量是一切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并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高中语文课本里我们也学到很多正能量,如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身处逆境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这四句诗,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第一句“晚虹斜日塞天昏”,乍看来,在点明时间上似乎叠床架屋,有些犯复,但仔细咀嚼,却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用心。“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这当空舞动的七色彩练,将作者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引入广阔的空间。一个“晚”字,点明了时间。在广阔的天空中,与“晚虹”相对,正是那发射着光辉的“斜日”,唯其斜挂天际,才能与天边彩虹遥相呼应,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这里,“斜日”不是用来点明时间,而是用来描写实有景象。“塞天昏”的“昏”字,也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这一句与下句“一半山川带雨痕”,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第三、四句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
同时,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颜色上的搭配,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以上材料选自《百度百科》,仅供参考。
10、(1)剑阁峥嵘而崔嵬 (2)同是天涯沦落人(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4)望帝春心托杜鹃 (5)百年多病独登台
11、(1)【答案】A C 【解析】 A项是对人物语言所作的心理分析。鲍勃见警察走过来,以为不是自己的老友。他对那个警察说“这儿没有什么事”,表面上看显得很轻松,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表现了他掩饰负罪在逃的恐慌心理,而不是“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所以,A项的分析是错误的。
B项也是对人物语言所作的心理分析。“警察”问鲍勃是不是“在西部混得不错”,他作了肯定回答,还自鸣得意,想象他的朋友的光景不会比他好。接下来,他却又说“实在不容易”,“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这话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所谓混得不错,靠的是不正当的甚至非法的手段;所谓“东奔西跑”,不过是负罪在逃的另一种说法。所以B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C项是兼对小说情节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所作的分析。鲍勃见走过来的警察并没有逮捕他的意思,心情就放松了。他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与陌生人(警察)在一起的尴尬,也表现了他心直口快的性格特点,而不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所以,C项的分析是错误的。
D项是对小说细节描写的分析。高个子男子(便衣警察)是“冒充”吉米而来的,他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是为了遮住脸面,不想让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以便继续和他攀谈几句。所以,D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E项也是对小说细节的分析。鲍勃读便条时,“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表明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了刚才来过的警察就是自己约会的好朋友吉米,也知道了吉米不忍心亲自逮捕他,一时间,惊愕、恐慌、尴尬之情杂然涌现,无可名状。所以E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C。 (2)【答案】 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解析】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开头一段,烘托了环境的幽冷、夜晚的凄清,成为情节展开的标记;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也成为情节转换的标志。这两处景物描写,以完全相同的文字,构成了一个平行的叙述,两相映照,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如同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暗示或标识作用。 (3)【答案】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③企图逃避法律。 【解析】 这篇微型小说共有三个人物,鲍勃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一直是作者正面描写的对象,而且贯穿全篇。对于鲍勃性格的把握,主要应该从他的行为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行为上看,他没有忘记二十年前与朋友的一个约定,如期赴约,不肯轻易离去,表明他重视友情,信守诺言,这是他性格阳光的一面;但他又负罪在逃,不肯接受法律的审判,这又是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只有认识到鲍勃性格中这种双面性,才能全面把握他的性格。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性格最直接的表现,也最能生动地体现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鲍勃说的话最多。他主动和“警察”攀谈,可谓心直口快;他认为朋友吉米的“光景”肯定不如他好,可谓乐观开朗;他告诉“值勤的警察”“没有出什么事”,以及说多年来“不得不东奔西跑”,也可以看出他逃避法律的心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人物的行为、语言是表里相映的。行为、语言是性格的外化,性格是行为、语言的依凭。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4) 【答案】①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③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④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充分酌情给分。 【解析】 持鲍勃值得同情说,可以作如下论述:鲍勃作为被警方通缉的在逃犯,不忘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不顾安危,出现在纽约街头,这表现了他性格中重情守信的一面。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他选择了“情”,结果被捕,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读吉米留给他的便条时微微颤抖,也表现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勃值得同情的地方。如果联系到鲍勃在西部“发迹”的背景,联系到当时美国西部法制混乱的社会状况,想象一下鲍勃的罪行可能没有多么严重,这个人物就会更多了几分让人同情的因素。 持鲍勃罪有应得说,可以作如下论述:鲍勃毕竟是警方通缉的罪犯,无论他多么有人情味儿,犯罪动机多么值得同情,犯罪情节多么轻微,都没有权利逃脱法律制裁。对于吉米,鲍勃具有双重身份,即朋友和通缉犯。法不容情,鲍勃逃避法律罪加一等,鲍勃被捕是理所当然的。 持吉米忠于职守说,可以作如下论述:对于鲍勃,吉米也具有双重身份,即朋友和警察。他如期赴约,同样表现了重视友情的一面。他发现20年不见的朋友竟然是通缉犯,内心的矛盾冲突是难以言表的。“情与法”的对抗交战,在他身上体现得最为激烈。他不忍心亲自逮捕自己的朋友,又不能徇情枉法,最后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让一个便衣警察代他逮捕鲍勃,既避免了亲自逮捕朋友的尴尬,也恪尽职守,履行了一个警察的责任。 12、(3分)C、【解析】(“风生水起”现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就发展得特别快,能迅速壮大起来。A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感彩不合语境。B项,“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不合语境。句中可用“一掷千金”。D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中可用“络绎不绝”。)
13、(3分)A 【解析】B项,“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C项,“取缔……考试活动的开展”属于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后面加上“的数量”。
14、B、【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
15、(6分)①缺核心技术;②缺防范意识;③缺法律保障。(每处2分)
16、(5分)示例: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要有忘我无私的阔大胸襟;
从《老人与海》中我们学到了面对挑战要有永不言败的坚韧斗志。
17、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