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018年统编教材 九年级上册
一、本课知识综述
10世纪开始,西欧经济恢复,商业贸易发展,城市兴起。这些城市是在封建领主的领地和城堡、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中出现的,也受到领主的统治与管辖,而城市里的商业和贸易活动首先需要自由的保障,于是城市居民采取了各种方式来反抗,来争取自由,排除领主权对工商业发展的干扰。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宪章、条约(特许状),向封建领主纳税,领主对城市的统治权受到限制,城市取得自由。在此基础上,有些城市再进一步发展,获取选举自己的市政官员,主持管理城市内部各项事务,直至有选举市长之权,成立城市法庭获得司法权,成为自治城市。城市虽然取得了这些特权,但并未使城市脱离封建体系之外。城市兴起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孕育着近代的西欧文明的胚芽,这些胚芽进一步成长,最终促成了近代西欧文明的诞生。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希腊罗马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传播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世纪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时而与教会势力斗争,时而与世俗势力斗争,它们利用国王的敕令或特许状反对教会控制,又利用教皇的训令及其保护反对国王和其他世俗势力。经过一次次的斗争,教皇、国王和市政当局都承认了大学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大学就在这两权之争的缝隙中摆脱了教权和王权的控制而独立,并在欧洲成为与教会和世俗政权并驾齐驱的三大势力之一,彰显着知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二、课标要求与教材解读
(一)课标要求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城市的兴起。让学生从经济对政治影响中,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2.呈现文字、地图、图片等等多角度的史料,进行史料实证,让学生认识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与发展的及自由与自治的内涵。
3.在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时,给学生提供数据、文字等史料,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自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4.通过了解琅城市民和博洛尼亚大学争取自由、自治的史实,体会感悟中世纪人们追求自由、争取自治的勇气和精神。
(三)教材解读
从单元体系上看,本课位于第三单元第三课,与前面两课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和第8课《西欧庄园》一起勾勒出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并发展的过程,前三课和最后一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东罗马帝国后续发展)是并列关系,本课是单元主题“封建时代的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课程内容上看,本课主要内容是10世纪开始,西欧经济恢复,商业贸易发展,促使西欧城市兴起与发展,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用赎买、武力等方式争取自由、自治。伴随着城市发展,新的社会力量市民阶层形成,早期的资产阶级出现。随着工商业的繁荣,社会需要世俗化、专门化的人才,于是大学也随之兴起、发展起来,培养了人才,活跃了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等做了准备。
三、学情分析
中世纪西欧与中国同时期历史大相径庭,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易理解。因此,更需要清晰的脉络、丰富的图片、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图史互证,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事件。关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在课前向学生推送了一段视频《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铺垫。关于大学的兴起,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前让学生查找大学的一些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争取自由、自治
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预习、先学后教
四、教学资源与课前准备
教学资源:学生平板、教师平板、电子白板、课堂导学案、PPT、学生录制微视频
课前准备:课前将视频《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推送到学生平板,并让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和先导作业。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双白板:左右(PPT1)都展示今天的伦敦城市街景 设问:今天的伦敦城很美,很多人去欧洲旅游都会去伦敦打卡。那大家知道中世纪的伦敦城是怎样的吗? 双白板:左边不变(PPT1),右边展示12世纪伦敦状况(PPT2) 设问:就今天的标准而言,当时的伦敦是个又小又脏又臭的火灾高危地。这样的伦敦,你想去吗? 师:但12世纪的伦敦人确以他们的城市为骄傲。当时的伦敦还吸引着大批的农民涌入城中。不仅仅是伦敦,当时的英国乃至整个西欧,很多城市都吸引着大量的农民从庄园逃离,进入城市。当时的西欧城市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着庄园里的农民冒险投奔?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世纪,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从中解答我们的疑惑。 左边(PPT2)展示课题: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过渡: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西欧城市的兴起。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产生疑惑 创设历史情景,通过展示今天伦敦引入到中世纪伦敦,由今及古,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一、中世纪城市 在封建沙海中争夺自由、自治 (一)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1.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4)展示西欧城市兴起概况;右边(PPT3)展示《西欧城市分布图》地图 提问:为什么10世纪起,西欧会陆续出现这么多的城市?请大家结合地图和课本第一段及相关史事思考、回答。 双白板教学:左边电子教材;右边(PPT3)仍然展示《西欧城市分布图》地图 2.西欧城市的分布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5)展示材料及西欧带“堡”和“圣”的城市名称;右边(PPT3)仍然展示《西欧城市分布图》地图 提问:这些新兴城市分布在哪里?(结合地图思考) 教师归纳: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地区,还有一些城市分布在修道院和城堡附近。我们今天看到西欧的一些城市名称中带有“堡”和“圣”字,就知道他们是中世纪的产物,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和主教驻地附近兴起、发展起来的。 过渡:西欧的城市与庄园一样都在封建主的领地上,为什么庄园里的农民要从庄园逃离,来到城市?我们从下面这段微视频中来了解一下。 (二)“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城市争取自由、自治的斗争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6)播放微视频《重返中世纪——探秘城市与庄园》;右边(PPT4)展示自主探究(导学案中的表格) 关于争取自由、自治的原因,平板推送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提问: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农民要从庄园逃离去城市了? 双白板教学:左边展示随机调取几份学生答案,右边(PPT5)展示教师答案 将学生答案与教师答案对比讲解。 提问:自由城市与自治城市有什么不同? 左边(PPT7)展示自由、自治城市对比表 教师归纳: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城市的自治是有限的,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提问:在城市争取自由、自治的斗争过程中,主要是哪些人和封建领主斗争? 过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渐壮大起来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力量——市民阶层。 2.争取自由、自治的主力军——市民阶层 左边(PPT8)展示城市居民结构图,让学生依据课文完成结构图填写 过渡: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从事各行各业的手工劳动和商品生产,在城市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联合组织——行会。 3.争取自由、自治组织机构——行会 左边(PPT9)展示争取自由、自治的组织机构——行会 提问:建立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行会也会组织会员互相帮助,有的行会还有自己的武装,在争取城市自由自治的斗争中,起到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 提问:行会的类型有哪些? 教师补充:除了分为商人、手工业行会外,行业内部又再有细分。 展示四种手工业会徽 提问:大家看看这几个行会徽章分别代表哪个行会? 过渡:刚刚的问题比较简单,大家很快就猜出来了,现在我们来一个有挑战一点的问题,相信通过小组合作一起努力,大家也能完成。 4.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10)展示材料一、二;右边(PPT6)展示材料三、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左边(PPT11)展示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的答案 经济: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市民阶层形成、分化,产生早期资产阶级;市民阶层参政 思想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在城市形成 过渡:城市的兴起不仅对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带来了影响,还对文化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世纪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原来的教会学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西欧,培养高端人才的大学随之出现。 双白板教学:左(PPT12)右(PPT7)都展示第二部分标题中世纪大学 在教俗势力下追求自由、自治 二、中世纪大学·在教俗势力下追求自由、自治 (一)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双白板:左边(PPT13)展示《中世纪欧洲主要大学分布图》及12-15世纪欧洲大学的数据表,右边(PPT8)展示牛、剑、博、巴四所大学图片 提问:12世纪起,被誉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在欧洲大陆上竞相开放,很多大学还一直传承发展,成为了今天世界顶尖学府,你知道有哪些大学吗? 过渡:这些花朵中最早盛开的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左边(PPT13)不变,右边(PPT9)展示博洛尼亚大学校徽,请学生讲解博洛尼亚大学校徽的设计含义。 提问:我们知道university是大学,而universita是行会和团体的意思,为什么把这个单词放到博洛尼亚大学校徽里? 左边(PPT14)展示中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及巴黎大学图片及大学的由来,右边(PPT9) 教师归纳:“大学”一词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是由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学者(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过渡:博洛尼亚大学校徽里还有一个单词libertas(自由),寓意大学自由,那么中世纪的大学有哪些自由呢?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二)中世纪大学自由、自治 1.大学的自由、自治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15)播放《博洛尼亚大学》视频,右边(PPT10)展示问题。 提问:大学的有哪些自由(特权)?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16)展示大学的自由、自治,右边(PPT10)不变。 教师归纳:正是这些自由和特权,让大学不受教会和地方政府的干涉,逐步确立了相对独立的自治地位。从而保障大学能够自由的开展学术研究,得以发展繁荣。 提问:大学所取得的这些自由、特权是谁赋予的? 2. 国王和教皇对大学的态度 提问:这说明了国王、教皇对大学是怎样的态度? 展示:国王尊重大学自治,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过渡:为什么国王大力支持大学自治,而教皇也允许大学自治?那我们从当时大学的课程设置来看一看。 (三)中世纪大学课程 左边(PPT16)不变,右边(PPT11)展示中世纪大学课程 提问: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中世纪大学培养出了哪些人才? 教师归纳:大学的神学,培养的牧师、教士满足了教会的需要。而医学、法学、七艺等课程为国家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律师、医生、国家和管理人才。 提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过渡:中世纪大学虽然仍受基督教影响,但是大学自由、自治的氛围推动了学术研究,播撒了文明的种子,为后来14世纪的文艺复兴、15世纪近代科学诞生奠定基础。 双白板教学:左边(PPT17)展示但丁、达芬奇、哥白尼、伽利略,右边(PPT11)不变。 我们看到的这几位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达芬奇,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哥白尼都是曾在自由、自治的中世纪大学学习和工作,而且他们出生和生活的城市都是也是自由、自治的城市。自由、自治的城市、大学造就了一批批的大师、巨匠,这些大师、巨匠们将用智慧之光照亮欧洲,推动欧洲社会向前发展。 三、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本课思维导图,并拍照上传,然后展示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 双白板教学:左边平板调取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右边(PPT12)展示老师思维导图。 结束语(左边PPT18展示):中世纪是半梦半醒的一千年,城市和大学就是那道唤醒中世纪欧洲的文明曙光。城市和大学里孕育着自由、平等、科学、理性,引领着欧洲从摇摇欲坠走向涅槃重生,从封建蒙昧迈向近代文明。 学生朗读,了解西欧城市兴起概况。 学生研读教材材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研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地图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微视频,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并拍照上传。 学生回答 学生核对自己答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填写结构图,填完后请一位同学来讲解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分化结构图。 学生阅读P44“相关史事”,回答问题。 。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导学案中的材料,3个小组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观念3个方面来讨论、分析,每小组推选代表来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展示1:PPT演示博洛尼亚大学校徽的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资料(巴黎大学的发展史),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展示2:学生穿学士服介绍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学士服来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讲解。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从地图中挖掘信息,图史互证。 文献资料与现存城市名称相互印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趣味形式微课,通过城市与庄园的对比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西欧谚语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 利用智慧课堂技术,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结构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分化。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析史料,探究问题的能力。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解读博洛尼亚大学校徽的内涵,一步步引导学生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多角度的史料,合理地进行历史解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博洛尼亚大学的历史,结合巴黎大学发展史认识中世纪大学的自由、自治,感受中世纪人们为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体现家国情怀。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学生展示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个人素养。 引导画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合理进行历史解释。
板书设计 (思维 导图)
课后 拓展 导学案上的课后延伸思考题,平板发布作业
六、参考文献
专著类
侯新建主编:《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演进》,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徐浩:《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三联出版社2018年版
(比利时)亨利 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英)亨利 斯坦利 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汤普逊:《中世纪社会经济史:300——1300年》,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美)朱迪斯· M ·本内特,C ·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一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类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李秀勤:《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行会性及其因影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8期
符松涛:《论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封建主的经济关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张芳芳、朱佳德:《中世纪大学特许状的特点及变革》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