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资源简介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观察种子结构及发芽情况。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凤仙花、黄豆的种子。(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观察种子结构及发芽情况,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难点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授课方式 分组观察、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黄豆种子、蚕豆种子、小刀、镊子、放大镜。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种植凤仙花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懂得播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1、播种准备:花盆、小石块、花土、凤仙花的种子、喷壶。2、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一般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将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3、播种方法:(1)选一个合适的花盆,先把一块小石块(或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的土。(2)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 再用土盖住洞口。(3)先用喷壶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事项。认真阅读“选种及播种方法”。播种前要准备好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考虑到种子的发芽率,要选择颗粒饱满完整的种子,一个花盆中可播种2~3粒种子。播种时要注意不要将种子种得太深或太浅,深度在1厘米左右为宜。(5)大量的水会破坏种子的萌发,可以使用唤壶来浇水,使花盆士壤中的水分均匀。(6)要选择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可以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要观察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将植物的种子种在透明的杯子里。
重点 懂得播种的方法。
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授课方式 分组种植和观察、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塑料杯。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懂得播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播种的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种子长出了根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根有固定植物于土壤、吸收水分的作用 1、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4、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7、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授课方式 分组探究、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水、食用油、一棵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茎和叶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认识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将凤仙花的茎放入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取出凤仙花,用小刀取一小段茎,纵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接着取一小段凤仙花的茎,横向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4)仔细观察风仙花的茎及茎切面的变化。(5)实验现象:在红色水中放一段时间后,原本绿色的茎变成淡红色,由底部向顶端逐渐变淡;纵向切开后,可以看到红色水成线状遍布整个茎切面;横向切开后,可以看到一圈红色的点状结构。
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授课方式 演示实验、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芹菜的茎、烧杯、红墨水、水、小刀、放大镜。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凤仙花开花了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解剖和观察一朵完整的花及各种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1、观察一棵凤仙花。(1)请同学们说说凤仙花长得怎么样?区分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凤仙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2、观察一朵凤仙花。(1) 观察:从凤仙花上摘一朵凤仙花花朵,用放大镜观察一朵凤仙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凤仙花。注意萼、瓣、蕊的读音。(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凤仙花。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解剖的凤仙花。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观察解剖后的凤仙花的各个部分。
重点 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凤仙花的各部分特征。
难点 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授课方式 分组观察、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凤仙花、镊子、放大镜。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凤仙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凤仙花有四片花瓣。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果实和种子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观察雄蕊、雌蕊的特点,推测它们的作用。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重点 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难点 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授课方式 分组观察、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放大镜、镊子、凤仙花果实、凤仙花。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点亮小灯泡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起来。 一、探究活动:尝试点亮小灯泡。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点亮小灯泡。2、成功点亮小灯泡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灯泡连接方法。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4、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提问: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灯泡的哪些地方?5、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与小灯泡内部的的结构有关吗?6、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灯泡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灯泡不亮呢? 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二、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
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授课方式 分组探究、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导线、电池、小灯泡。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简易电路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组装简单电路。 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灯泡。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连起来,小灯泡能够亮起来,就组成了简易电路。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 用了几种连接方法 哪种方法更好 为什么 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重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授课方 式 分组探究、讨论
授课时 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用并联和串联的方法可以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电路出故障了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研究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 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1、 小灯泡坏了;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3、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4、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5、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6、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7、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8、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难点 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授课方式 分组探究、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电路检测器、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正确认清电路故障,有效解决问题。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根据检测记录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 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重点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难点 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授课方式 分组探究、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电路检测器、接线盒、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导线。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一、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二、检测 20 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 20 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观察的基础上对 20 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
重点 会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生活中的物体。
难点 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塑料片、木头、橡皮、金属片、玻璃、电路检测器。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有的物体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体不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电路中的开关 内容与过程
目的 学习运用回形针、小木板和图钉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开关,并且把小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一、探索科学:1、观察小开关。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想一想,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通和断的?3、做个回形针开关。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开关。(1)把回形针伸开放在木板上,用笔在伸开的回形针两端各描一个点作为标记。(2)先把一个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个描点上,再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个描点上。(3)把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二、研讨交流:1、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四、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设疑: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用什么材料来做开关才能轻松方便的控制到小灯泡的亮与灭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连接一个导体,电路就通,断开导体,电路就不通。)2、小组商量商量,怎样用今天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开关。3、小组合作进行扣压是开关和按压式开关的组装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难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授课方式 分组制作、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手电筒、干电池、软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用它可以来控制电路。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探究电池和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的连接方法及其特点。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重点 根据检测记录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
难点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电路检测器、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导线。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电池串联电压是两节电池之和,二节电池并联电压和一节电池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发出的光比串联电路发出的光强得多。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观察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方法一,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出示课本45页上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认识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岩石,有条纹的岩石和有层次的岩石。学生仔细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标本,看一看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方法2,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标本,看看它们是否由颗粒组成,颗粒大小是否一样,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出示课本45页中间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颗粒细密的岩石,颗粒粗疏的岩石和颗粒粗大的岩石。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标本,看看这三种岩石标本的颗粒情况是怎样的。 预设:花岗岩是粗粒,大理岩是中粒,而砂岩是粗粒。 方法3,用手分别触摸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 方法4,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铝箔包装纸、地板、黑板和窗户上的玻璃,再照射每一块岩石,看看它们的光泽和谁类似,学生分小组活动,用手电筒照射岩石,看看它们的光泽。花岗岩、大理岩的岩石标本的表面有光泽,砂岩岩石标本的表面无光泽。 方法5,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出示课本45页下面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的方法。 教师讲解:用指甲、铜钥匙和小刀分别刻画这三种岩石标本,是为了辨别矿物的硬度。出示课本45页矿物硬度的说明标准:矿物的硬度。
重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难点 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授课方式 分组观察、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小刀、铜钥匙。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各自的特点,观察和描述矿物可以从岩石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来考虑。
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 岩石的组成 内容与过程
目的 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 一、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1)学生讨论。(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二、观察和描述: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1)投影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重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难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授课方式 分组观察、讨论
授课时间 课时 一课时
实验器材 花岗岩、放大镜、小刀。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小结 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组成。观察和描述矿物可以从岩石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来考虑。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