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实验报告年 月 日四年级 下册 班 次实验者实验名称 简易电路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实验目的 组装简易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实验器材 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灯泡。简 易 实 验 过 程 猜 测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易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观察 到的 现象 用 把 和 逐个串接连起来,小灯泡能够亮起来。实 验 结 论 电流从 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科学实验报告年 月 日四年级 下册 班 次实验者实验名称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电池和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的连接方法及其特点。实验器材 电路检测器、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导线。简 易 实 验 过 程 猜 测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观察 到的 现象 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 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 。 两节电池 联起来,电压还是 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实 验 结 论 电池 联电压是两节电池之和,两节电池 联电压和一节电池的电压相等。 2、 电路发出的光比 电路发出的光强得多。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科学实验报告年 月 日四年级 下册 班 次实验者实验名称 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实验目的 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实验器材 塑料片、纸片、橡皮、金属片、玻璃、电路检测器。简 易 实 验 过 程 猜 测一、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二、检测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 20 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观察的基础上对 20 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观察 到的 现象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导体是 。 绝缘体是 、 、 、 。实验 结论 像 那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 像 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