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方案

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方案
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它对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进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一、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总体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即通过科学教育使全体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全体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此,科学课的考核必须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最高目标服务。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小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活动,有利于整理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养成,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二、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方向。
1.认识常见的实验器材。科学课有科学课的规范性,其中一个就是实验器材的名称要规范。一些常见的实验仪器、专用的实验仪器名称和使用方法学生应该知道。
2.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有序地进行实验。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动手做实验是小学生的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爱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把实验做好。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学生们忙得很开心,人人都想做实验,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的场景可以一个字来概括——乱,实验的结果当然不如老师所意,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也没有观察清楚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没有把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下了,没有弄清楚实验的结论。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的需要。 所以实验中要求学生填写记录单,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再开始做实验。
3、关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是科学观察中的重要证据。收集实验数据,正确地分析描述现象,会要重要的发现。通过记录单,引导学生重视收集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分析整理的能力。
4、养成整理的习惯。做完实验,整理好材料。长时间这样做,会养成一种自觉整理的习惯。
三、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对象及内容。
科学实验操作考核人员: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人员由科学教师负责。
科学实验操作考核时间:各班自定时间,对三至六年级学生逐一进行实验操作能力测试,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内容如下:
1、操作时间:8分钟。
2、组织形式:学校自己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个学生。
3、仪器准备:准备4组实验仪器。
4、人员安排:选取学生配合教师,一名同学(一般是班长)负责组织管理学生;另两名同学配合教师负责给4位学生打分。
说明:各班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仪器数量调整分组学生数量。可以安排6人一组,4人一组。
四、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过程及要求。
1、教师组织学生先在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前做好准备,第一组学生实验完毕后,第二组学生即刻到实验室做实验。
2、学生操作实验之前,要将自己的姓名,班级书写到实验报告单上的有关位置;然后认识仪器,目视仪器,一个一个拿起来观看,说出器材名称;随后,根据实验要求,组装仪器,按步骤完成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记录到实验报告单上;最后,整理仪器,清理桌面,恢复原位。
三、科学实验操作考核项目及评价标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评价题目及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满分为10分,根据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的实际分数,按照优秀(A≥8),良好((8>B≥7))、中等(7>C≥6)、较差(6>D)的方式在学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册上进行打勾评价,各年级学生按照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要求完成科学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中务必认真努力做好科学实验操作,以下为《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评价题目及评价标准》。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评价题目及评价标准
年级:三年级
实验题目: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实验器材:斜面1个、六棱柱形铅笔1支、小球一个、立方体木块一块、小玻璃瓶1个、电池1个、实验报告单1张、笔1支。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 1分 检查0.5分,说出器材名称0.5分。
2 组装一个稳定的斜面。 1分 组装好斜面(1分)
3 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和六棱柱形铅笔,观察立方体木块和六棱柱形铅笔的状态。 2分 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和六棱柱形铅笔(1分);观察立方体木块和六棱柱形铅笔的状态。(1分)。
4 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小球、小玻璃瓶和电池,观察小球、小玻璃瓶和电池的状态。 2分 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放下小球、小玻璃瓶和电池(1分);观察小球、小玻璃瓶和电池在斜面上的状态。(1分)。
5 增加斜面的高度,观察立方体木块和六棱柱形铅笔的状态。 1分 增加斜面的高度(1分);观察立方体木块和六棱柱形铅笔的状态。
5 实验报告单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2分 六棱柱形铅笔和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滑动,小球、小玻璃瓶和电池在斜面上滚动(1分);增加斜面的高度,六棱柱形铅笔和立方体木块开始滚动(1分)。 不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不得分。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评价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三年级 下册 班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目的 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实验 器材 斜面、六棱柱形铅笔、小球、立方体木块、小玻璃瓶、电池。
简 单 实 验 过 程 猜 测
探索一、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斜面、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探索二、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斜面、六棱柱形铅笔、小球,小玻璃瓶、电池。 实验步骤:(1)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2)将铅笔、小球、小玻璃瓶和电池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观察 到的 现象 六棱柱形铅笔和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会 。 小球、小玻璃瓶、电池在斜面上会 。 增加斜面的高度,六棱柱形铅笔和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会 。
实 验 结 论 物体在斜面上有 和 两种运动形式。
年级:四年级
实验题目:简易电路。
实验器材: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1个电池盒、1节电池、4根导线、实验报告单1张、笔1支。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 1分 检查0.5分,说出器材名称0.5分。
2 设计制作2只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1只铝箔船底面积大,1只铝箔船底面积小。 2分 设计制作2只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2分)。
3 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连接一个串联电路,并使2个小灯泡发亮。 2分 正确连接一个串联电路(1分); 2个小灯泡都发亮(1分)。
4 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连接一个并联电路,并使2个小灯泡发亮。 2分 正确连接一个并联电路(1分); 2个小灯泡都发亮(1分)。
5 实验报告单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2分 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简易电路(1分);简易电路可以点亮小灯泡(1分)。 不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不得分。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评价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四年级 下册 班 次
实验者
实验名称 简易电路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组装简易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实验器材 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灯泡。
简 易 实 验 过 程 猜 测
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易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观察 到的 现象 用导线把 和 逐个连接起来,小灯泡就能够亮起来。
实 验 结 论 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 ,电流流过小灯泡的 ,小灯泡就可以 。
年级:五年级
实验题目:增加船的载重量。
实验器材:铝箔纸2张、金属垫片若干、水1份、水槽1个、实验报告单1张、笔1支。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 1分 检查0.5分,说出器材名称0.5分。
2 设计并制作2只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1只是底面积大的铝箔船,1只是底面积小的铝箔船。 2分 设计并制作2只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1只是底面积大的铝箔船,1只是底面积小的铝箔船。(2分)
3 将制作完成的2只铝箔船放入水槽中,要求逐只测试,观察并计算2只铝箔船分别可以放入多少金属垫片。 2分 将制作完成的2只铝箔船放入水中,要求逐只测试(1分);观察并计算2只铝箔船分别可以放入多少金属垫片(1分)。
4 放入垫圈时动作要轻,垫圈摆放要均匀,最后一个使船沉没的金属垫圈不计算在内。 2分 放入垫圈时动作要轻,垫圈摆放要均匀,最后一个使船沉没的金属垫圈不计算在内。(2分)。
5 实验报告单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2分 底面积大的铝箔船可以放20个金属垫片,底面积小的铝箔船可以放15个金属垫片(1分); 底面积越大,载重量越大;底面积越小,载重量越小(1分)。 不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不得分。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评价实验报告
年 月 日
五年级 下册 班 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增加船的载重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发现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
实验 器材 铝箔纸、金属垫片、水、水槽。
简 单 实 验 过 程 猜 测
(一)设计三只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不同底面积的设计图,以其中一张设计图为例,指导学生在这张12厘米的铝箔上确定船的底面边长和船舷的高度。 2、制作铝箔船并计算其体积。 3、提问: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折叠铝箔船时要注意什么? 播放折铝箔船的演示视频,给学生演示具体的折叠方法,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4、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出示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并引导学生计算每只铝箔船的体积。 (二)测试铝箔船。1、将制作完成的铝箔船放入水中,要求逐只测试。放入垫圈时动作要轻,垫圈摆放要均匀,最后一个使船沉没的金属垫圈不计算在内。 2、测试三只铝箔船的载重量,将金属垫圈的数量记录在报告单上。 3、小组汇报数据,教师将每个组的数据汇总。 4、总结。
观察 到的 现象 底面积大的铝箔船可以放入 个金属垫片, 底面积小的铝箔船可以放入 个金属垫片。
实 验 结 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