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试题 (word版 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人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试题 (word版 有答案)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
探究问题 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吗
我的假设
实验材料 玻璃片2块,滴管1支,水等
实验步骤 (1)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上1滴水; (2)把1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低);把2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3)记录玻璃片上水的蒸发情况。
实验结论
二、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小水珠
实验材料 烧杯2只、玻璃片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等
实验方法 (1)向两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3)把加热过的玻璃片 和常温下的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只烧杯上。(4)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三、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 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三脚架、陶土网、托盘天平等
实验方法 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烧杯内。测出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 (4)小组内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讨论:1.从化冰实验的曲线图中,我们发现在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是冰水和水的温度却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结合实验现象和曲线图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露的形成
实验材料 烧杯、冰块、水、温度计
实验方法 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 录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思考:空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
五、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霜的形成
实验材料 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冰块、盐、温度计
实验方法 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入一些冰块,往冰块里撒些盐。用温度计测出杯中冰块的温度,观察杯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 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思考:实验结果能否验证我们的假设 自然界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六、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雾的形成
我的假设 我认为雾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水蒸气和冷空气。
实验材料 广口瓶、冰袋、温水
实验方法 (1)往广口瓶里装入半瓶温水。(2)将一个冰袋先放在瓶口上方约 5厘米处,再慢慢移近瓶口。(3)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七、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流动的雨水对地表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水槽、托盘、塑料瓶、土壤、小石子、木块等
实验方法 先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盘中制造一个小景观,再将托盘斜放在水槽里,最后挤压装水的塑料瓶,让水从瓶盖上的小孔喷出,浇 在土壤上,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八、实验与探究。
(一)沙洲的形成
实验名称 沙洲的形成
实验材料 喷壶、水、沙土、托盘等
实验方法 在托盘的上端堆积一些沙土、倾斜托盘,用喷壶在沙土上方均匀洒水,使水流能够冲走沙土,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鹅卵石的形成
实验名称 鹅卵石的形成
实验材料 3~4块有棱角的小砖块、水、沙、玻璃瓶等
实验方法 (1)找到3~4块有棱角的小砖块。(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 实验方法 加入适量的沙和半瓶水,拧紧瓶盖。(3)每位同学依次快速接力 摇晃玻璃瓶1 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九、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
我的假设 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 大小、薄厚相同的馒头片2块,水,塑料自封袋2个,滴管1支等
试验方法 将馒头片分成干燥和湿润的两组,放置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馒头片放入烤箱内烘干。(2)在1号馒头片上滴 10滴水, 2号保持干燥。(3)将1号和2号馒头片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并挤 出空气,封好口。(4)把两个袋子放到同一个温暖、阴暗的地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十、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材料 若干钩码、测力计、轮轴
实验方法 用测力计挂2个的钩码,垂直匀速提升一定高度,观察用力的大小。 (2)将这2个钩码挂在轮轴的轴上,测力计挂在轮轴的小轮上,拉动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观察用力的 大小。 (3)将测力计挂在大轮上,重复第二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答案
一、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
探究问题 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吗
我的假设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实验材料 玻璃片2块,滴管1支,水等
实验步骤 (1)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上1滴水; (2)把1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低);把2号玻璃片放置在教室窗台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3)记录玻璃片上水的蒸发情况。
实验结论 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二、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小水珠
实验材料 烧杯2只、玻璃片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等
实验方法 (1)向两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3)把加热过的玻璃片 和常温下的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两只烧杯上。(4)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常温的玻璃片下有小水珠出现;加热过的玻璃片下没有小水珠出现。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三、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 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三脚架、陶土网、托盘天平等
实验方法 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烧杯内。测出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 (4)小组内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实验现象 温度上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成水,温度保持不变;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继续上升;100℃时,水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水的质量减少。
实验结论 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的主要因素。
讨论:1.从化冰实验的曲线图中,我们发现在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是冰水和水的温度却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热。
2.结合实验现象和曲线图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答:冰吸热后融化成水,水吸热后蒸发成水蒸气。温度是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四、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露的形成
实验材料 烧杯、冰块、水、温度计
实验方法 往外壁干燥的烧杯里加入冰块和水,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空气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观察烧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并记 录下来。
实验现象 烧杯外壁出现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思考:空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空气的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在融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烧杯外壁凝结成小水珠。
五、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霜的形成
实验材料 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冰块、盐、温度计
实验方法 往一个黑色外壁的金属杯内装入一些冰块,往冰块里撒些盐。用温度计测出杯中冰块的温度,观察杯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 下来。
实验现象 烧杯外壁出现了小冰晶。
实验结论 霜是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物体表面凝华而形成的。
思考:实验结果能否验证我们的假设 自然界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答:能。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六、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雾的形成
我的假设 我认为雾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水蒸气和冷空气。
实验材料 广口瓶、冰袋、温水
实验方法 (1)往广口瓶里装入半瓶温水。(2)将一个冰袋先放在瓶口上方约 5厘米处,再慢慢移近瓶口。(3)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在冰袋附近出现白色的雾。
实验结论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形成的。
七、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流动的雨水对地表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水槽、托盘、塑料瓶、土壤、小石子、木块等
实验方法 先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盘中制造一个小景观,再将托盘斜放在水槽里,最后挤压装水的塑料瓶,让水从瓶盖上的小孔喷出,浇 在土壤上,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在水流的冲刷下,一部分土壤被冲走,土壤表面出现一道道沟壑。
实验结论 雨水可以侵蚀地表,造成水土流失。
八、实验与探究。
(一)沙洲的形成
实验名称 沙洲的形成
实验材料 喷壶、水、沙土、托盘等
实验方法 在托盘的上端堆积一些沙土、倾斜托盘,用喷壶在沙土上方均匀洒水,使水流能够冲走沙土,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在水流的冲刷下,部分沙土被水冲走,在托盘底部沉积下来。
实验结论 沙洲是由于水的冲刷和搬运,沙石沉积而形成的。
(二)鹅卵石的形成
实验名称 鹅卵石的形成
实验材料 3~4块有棱角的小砖块、水、沙、玻璃瓶等
实验方法 (1)找到3~4块有棱角的小砖块。(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 实验方法 加入适量的沙和半瓶水,拧紧瓶盖。(3)每位同学依次快速接力 摇晃玻璃瓶1 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砖块的棱角逐渐被磨平,砖块的表面变得光滑。
实验结论 鹅卵石是岩石在水的冲刷和搬运过程中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的。
九、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
我的假设 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 大小、薄厚相同的馒头片2块,水,塑料自封袋2个,滴管1支等
试验方法 将馒头片分成干燥和湿润的两组,放置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馒头片放入烤箱内烘干。(2)在1号馒头片上滴 10滴水, 2号保持干燥。(3)将1号和2号馒头片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并挤 出空气,封好口。(4)把两个袋子放到同一个温暖、阴暗的地方。
实验现象 几天后,1号馒头片发霉了,2号馒头片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 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十、实验与探究。
实验名称 轮轴是否省力
实验材料 若干钩码、测力计、轮轴
实验方法 用测力计挂2个的钩码,垂直匀速提升一定高度,观察用力的大小。 (2)将这2个钩码挂在轮轴的轴上,测力计挂在轮轴的小轮上,拉动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观察用力的 大小。 (3)将测力计挂在大轮上,重复第二步。
实验现象 用力由小到大依次为挂在大轮上、挂在小轮上和挂在测力计上。
实验结论 轮轴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