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氧 气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 设 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 说是宝,真是宝, 动物植物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 越往高处越稀少。 ——打一物质 (过渡)你对氧气有哪些了解? 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交流、发言。 讨论、交流,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引 导 探 究 展示一瓶氧气,提问: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讲解:氧气是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但这对水中动物的生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1.429g/L,比空气1.293 g/L略大,与水一样,氧气也有三态的变化。 小结:⒈氧气的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略大⑶不易溶于水⑷101Kpa,-183℃,淡蓝色液体,-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课件显示) 观察、讨论、发言。 阅读课本第34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氧气的三态变化,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听讲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联系生活 提问:给病人输的氧气是如何贮存的? 讲述:工业上生产的氧气,为了贮存和运输,一般都加压贮存在钢瓶里,而且为了识别,瓶涂成天蓝色。钢瓶运输和贮存其间不得爆晒。 回答:可以贮存在氧气袋或氧气钢瓶中 联系生活,巩固知识。实 验 探 究 设问: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2)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什么? (点拨):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激发兴趣。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实 验 探 究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 讲解: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做二氧化硫,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燃放的烟花爆竹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烟花爆竹。这个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点拨: 硫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S O2 SO2 观察现象,交流汇报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对绿色化学、安全实验有更深的理 解。实 验 探 究 学生实验:将细铁丝用酒精灯加热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点拨: 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观察:在空气中铁丝红热,不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讨论 (提问)1. 集气瓶中预先装有少量水,有何作用?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何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细铁丝伸入氧气中? 分析讨论,交流汇报: 1.为了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引燃 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较多的氧气 体验根据实验中生成物的性质特点,确定实验细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 析 归 纳 , 形 成 概 念 (引导分析、比较) 硫磺、铁丝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讨论:分析实验2-1,2-3和2-4,填写下表中的空白(课件展示) 实验编号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的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2-1 红磷燃烧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 发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学生填写表格,思考: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回答:⑴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 ⑵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⑶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 ⑷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讲解并板书:二、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这类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板书: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阅读、复述 强化记忆 加深理解讲解: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样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生活中有许多缓慢氧化反应的例子,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锌 + 盐酸-→ 氯化锌+氢气 镁 + 氧气点燃——→ 氧化镁 石蜡+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 讨论交流,积极发言。 及时反馈,巩固知识。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 归纳、小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使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常用做氧化剂。 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作业 课本第36页 习题1、2、3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⑴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⑵硫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S O2 SO2⑶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Fe O2 Fe3O4二、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