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本信息课题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 珠海市湾仔中学指导理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平台,发展其潜能,然后超越现有的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平。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课题的内容,是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基础理论,为后面学习离子、元素等知识打下基础。物理中对原子的结构知识只是粗略的,有限的,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是抽象,远离生活经验的,并且以结论性的叙述语言为主。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主要以图文结合,问题引导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学情分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上都有接触,生活中也积累了少量有关的经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原子的认识只是片面的。除此以外,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图片、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理解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以及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实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微粒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以及之间的数量关系。2.教学难点:初步树立正确的微粒观,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2.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温顾知新提出问题导出课题展示目标 【课前小测】【展示答案】【朗读小测】【过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生活中很多现象无法用宏观的角度来解释,所以我们进入了微观世界的学习。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可分的——由分子、原子等构成;分子是可分的——由原子构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提出问题】若抛开前提,实际上原子可分吗?【导出课题】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我们对原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原子的结构。【展示目标】朗读课标 检测反馈 思考回答温故知新朗读目标 梳理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已有知识和新知,产生认知矛盾,为学习新知搭建支架。自主学习小组展示提出问题小结结构 【自主学习一】1.阅读课本P53 一、原子的构成 第一自然段2.完成《金牌学案》P42 知识梳理 1.结构图【第一小组代表展示结构图】【第二小组代表点评】【展示图片】锂原子的原子结构图【过渡提问1】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还能继续分为质子和中子,那么图中的两种粒子,哪种颜色代表质子?哪种颜色代表中子?【过渡提问2】既然原子核能分成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那么原子核带电吗?【小结】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过渡提问3】原子分为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那么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铁、铜等金属,你触摸的时候会有触电的感觉吗?那么原子带电吗?【展示表格】【小结】原子不显电性,因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学生练习】课本P58 1.(5)表格 2.(1)、(2)【展示、点评】 阅读课本梳理新知观察图片小结结构思考问题梳理新知思考问题观察数据整理知识检测反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新知,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把枯燥内容简化处理。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巩固微粒的电性。通过观察数据,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解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播放实验分析实验 【提出问题】习题可见,1.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2.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一定相等吗?3.不同原子种类质子数一定不同吗?【展示表格】【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过渡】原子太小,看不见、摸不着,那么里面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就更加微小了。所以,原子的结构发现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其中最为有名的的卢瑟福实验。【播放卢瑟福实验视频】【讲解现象】极大部分微粒能穿过;2.少部分微粒发生偏转;3.极少部分微粒被弹回。【演示操作】打开门,粉笔能穿过;若关上门,粉笔却不能穿过【讲解分析】1.发射源是带正电的粒子,而原子核是带正电的粒子,同种电性,互相排斥;2.质量小的粒子撞到质量大的粒子会被反弹;【小结性质】1. 原子是空心结构,并非实心球;原子中含有带正电的粒子;原子中心有一体积小,质量大的粒子。 回答问题观察数据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归纳性质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一方面可以提取原子结构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化学发展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道已有知识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可以验证原子结构的特点。提问过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结归纳 【过渡】原子中心原子核体积小,而原子是一空心的球体,所以,原子核外面有很大的空间让电子在做高速运动。【提问】像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它们如果都在做无规则运动,那么电子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为了能和谐相处,电子的运动应遵循什么规则呢?【自主学习二】1.阅读课本P54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完成《金牌学案》P44 知识梳理 1.【第三小组代表展示】【第四小组代表点评】【检测练习】【第五小组代表展示】【第六小组代表点评】【小结归纳】1.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布8个;2.上一层排满了才会排下一层;【过渡提问】既然电子是分层排布,为什么有地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呢?那么他们是根据什么来分层的呢?【比喻分析】原子核好比我们的地球,现有三种工具:汽车、飞机和火箭。汽车在地球表面运动,飞机在空中运动,火箭则在太空运动。它们运动的距离与地球表面的远近排序为:汽车<飞机<火箭。那么它们运动的速度快慢为:火箭>飞机>汽车。速度不同,所需要的能量不同。所以,运动远近与能量高低有关。【小结】3.能量低的电子离核近,能量高的电子离核远。 思考问题独立阅读小组合作反馈检测归纳小结思考问题倾听理解 通过自主阅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枯燥的知识简单化。通过形象的比喻,解释抽象的内容,可以使微观内容可视化,复杂内容简单化。课堂小结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 整理归纳反馈情况 使知识系统化可以巩固知识板书设计3.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显 核外电子(-)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上一层排满再排下一层; 3.能量越高,离核越远,能量最低,离核越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