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

资源简介

【配套新教材】(4)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能力进阶加时练
1.下列关于性别决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中女性含有两个同型性染色体
B.人类与鸟类都是精子决定了子代的性别
C.两栖类中既存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也存在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D.Z、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芦花羽(B)对正常羽(b)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芦花羽雄鸡与正常羽雌鸡杂交,子代芦花羽雌鸡∶正常羽雄鸡=1∶1
B.芦花羽雌鸡与正常羽雄鸡杂交,后代中芦花羽雌鸡∶正常羽雄鸡=1∶1
C.正常羽雌鸡与正常羽雄鸡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全部表现为正常羽
D.杂合的芦花羽雄鸡与正常羽雌鸡杂交,后代中芦花羽鸡∶正常羽鸡=3∶1
3.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色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等位基因B/b仅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D能抑制色素的合成,当基因D存在时表现为非芦花,基因d没有此效应。两只纯合的非芦花鸡交配,F1全为非芦花鸡。F1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中芦花鸡占3/16(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DDZBZB、ddZbW
B.F1中雌雄非芦花鸡共产生6种基因型的配子
C.F2的芦花鸡中,雄性:雌性=2:1
D.F2的非芦花鸡中,雄性∶雌性=7:6
4.图1表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它们有部分是同源区段,但相互之间在形态和构造方面大多不同;图2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联会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段上不存在等位基因
B. 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非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
C. 图2所示的联会现象发生在该雄性动物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I前期
D. 联会过程同源区段可以发生片段互换
5.图甲为有关白化病(用基因a表示)和红绿色盲(用基因b表示)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图乙表示该家庭中某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可能来自图甲中的任何一个正常女性
B.Ⅲ11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父
C.若Ⅲ12为XBXb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
D.若Ⅲ10和Ⅲ12结婚,两病都患的肯定是男孩
6.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伴X染色体遗传,做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补充下列哪项信息( )
亲本 F1
实验一:甲(红眼雌)×乙(白眼雄) 红眼:白眼=1:1
实验二:丙(白眼雌)×丁(红眼雄) 红眼:白眼=1:1
实验三:甲(红眼雌)×丁(红眼雄) 红眼:白眼=3:1
A.红眼基因相对白眼基因是显性的信息 B.果蝇甲和乙是否为纯合子的信息
C.实验一F1中两种眼色果蝇的性别比例 D.实验二或实验三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
7.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两病都属于先天性疾病
C.双胞胎(Ⅳ-1与Ⅳ-2)的染色体组型相同
D.按照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6
8.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亲代 F1
实验一 刚毛♀×截毛♂ 刚毛♀︰刚毛♂=1︰1
实验二 截毛♀×刚毛♂ 刚毛♀︰截毛♀=1︰1
实验三 截毛♀×刚毛♂ 截毛♀︰刚毛♂=1︰1
A.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性状
B.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均有控制刚毛/截毛的基因
C.实验二和实验三中父本均为杂合子
D.实验三F1的刚毛雄蝇中刚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9.如图甲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不同基因显示为不同位置的条带,用该方法对图甲家系中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1和Ⅰ2均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
C.该致病基因为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增添而来
D.Ⅱ4患该病的概率为1/4
10.果蝇的眼型和体色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控制(若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考虑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某研究小组随机选取一只灰体正常眼雌果蝇与一只黄体正常眼雄果蝇交配,所得F1全为灰体。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如下表。
表现型 灰体正常眼雌性 黄体正常眼雌性 灰体正常眼雄性 灰体棒状眼雄性 黄体正常眼雄性 黄体棒状眼雄性
数量 438 146 657 219 219 73
据表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
B.基因A和基因B的本质区别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C.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
D.F2中雌性无棒状眼的原因是含Xa的雄配子致死
11.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B.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分开后未移向两极导致的
C.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来自祖辈中的祖父或祖母
D.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
12.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且父母正常的家庭中也可能有患者,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
C.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
13.图甲是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发病风险的统计情况,图乙是对某种遗传病进行检查时所得到的凝胶电泳图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在出生后高于胎儿期
B.从图乙结果来看此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3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
D.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14.人类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选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B.基因检测能精确地诊断遗传病的病因,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C.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即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等方法可以降低患遗传病的概率
15.某家族涉及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为M、m和N、n)。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1),然后对Ⅱ1、Ⅱ2、Ⅲ1个体进行了这两对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带谱(图2),四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不考虑基因在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Ⅰ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两个条带:
①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②图2电泳带谱中,条带1代表的基因是__________,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③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Ⅱ2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2)若对Ⅰ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三个条带:
①Ⅰ4个体对应的带谱条带为__________。
②已知人群中男性不患乙病的几率为64%,若Ⅱ1与一个患甲乙两病的男性结婚生出两病都患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女性的性染色体由两个同型的X染色体构成,A正确;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该机制中,雄性的精子类型决定了子代的性别,鸟类为ZW型性别决定,该机制中,雌性的卵细胞决定了子代的性别,B错误;两栖类中既存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也存在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C正确;Z、W是一对性染色体,Z、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D正确。
2.答案:C
解析:A、纯合芦花羽雄鸡zBzB与正常羽雌鸡zbW杂交,后代基因型有ZBzb、zBW,雌雄个体全部表现为芦花羽鸡,A错误;
B、芦花羽雌鸡zBW与正常羽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zBzb、zbw,雌鸡zbW均表现为正常羽,雄鸡zBzb均表现为芦花羽,B错误;
C、正常羽雌鸡zbW与正常羽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zbzb、zbW,雌雄个体全部表现
为正常羽,C正确;
D、杂合的芦花羽雄鸡zBzb与正常羽雌鸡zbW杂交,后代基因型有zBzb、zBw、zbzb、zbW,其中芦花羽鸡:正常羽鸡=1:1,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F2中芦花鸡占3/16[=(1/4)×(3/4)],推知两对等位基因B/b与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等位基因B/b仅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等位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由题干信息可知,芦花鸡的基因型为ddZBW或ddZBZ-,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ddZbZb、ddZbW、D_ZBW、D_ZBZ-、D_ZbW或D_ZbZb。①若亲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DDZBZB、ddZbW,则F1全为非芦花鸡,且基因型为DdZBW、DdZBZb,F1的雌雄鸡自由交配所得F2中芦花鸡的比例为(1/4)×(3/4)=3/16,符合题意;②若亲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ddZbZb、DDZBW,则F1全为非芦花鸡,且基因型为DdZBZb、DdZbW,F1的雌雄鸡自由交配所得F2中芦花鸡的比例为(1/4)×(1/2)=1/8,与题意不符;依次列出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并进行计算,发现亲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只有为DDZBZB、ddZbW时满足题意,A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ZBW、DdZBZb,可产生DZB、DW、dZB、dW、DZb、dZb共6种配子,B正确。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有ddZBZB、ddZBZb和ddZBW,各个基因型所占比例均为1/16,故芦花鸡中的雄性:雌性=2:1,C正确。F2中非芦花雄鸡占F2中雄鸡比例为3/4,F2的非芦花雌鸡占F2的雌鸡比例为7/8,且理论上F2的雄鸡:雌鸡=1:1,故F2的非芦花鸡中雄鸡:雌鸡=6:7,D错误。
4.答案:B
解析:A、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段上不存在等位基因,A正确;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能与性别相关联,如当雄性个体为XaYA时,后代雄性均为显性,非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一般与性别相关,如伴X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B错误;
C、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X和Y会发生联会,C正确;
D、联会过程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图乙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图甲中Ⅲ10父母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因此本人可能是AA或Aa,不符合图乙的基因型,A错误;由于Ⅰ2表现正常,不携带红绿色盲致病基因,Ⅲ11的红绿色盲基因绝不可能来自Ⅰ2,只能来自Ⅰ1,即其外祖母,B错误;Ⅲ12的母亲基因型是XBXb,父亲基因型是XBY,Ⅲ12号为XBXbY,可能是由XBXb和Y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母亲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可能是由Xb和XBY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父亲产生精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C错误;Ⅲ10基因型是1/2XBXb、1/2XBXB,Ⅲ12基因型是XBY,二者后代中患红绿色盲的只可能是男孩,即两病都患的肯定是男孩,D正确。
6.答案:D
解析:由实验三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因此补充该条件无效,仍然无法判断该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A错误;根据实验一中F1眼色比例可以判断出甲为杂合子,乙为纯合子,因此补充该条件无效,B错误;实验一中甲为杂合子,乙为纯合子,无论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1两种眼色果蝇的性别比例都相等,C错误;若给出实验二中F1白眼果蝇全为雄性(雄性均为白眼果蝇)或实验三中F1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信息,则可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7.答案:D
解析:Ⅰ-1、Ⅰ-2正常,生下了Ⅱ-2患甲病,可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Ⅱ-5、Ⅲ-2患乙病,乙病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b),A错误;先天性疾病是一生下来就患的疾病,该题中无法判断两病是否都属于先天性疾病,B错误;双胞胎(Ⅳ-1与Ⅳ-2)的染色体组型不同,Ⅳ-1为男性,Ⅳ-2为女性,C错误;从甲病的角度,Ⅱ-3、Ⅱ-5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Ⅱ-4、Ⅱ-6均为AA,因此Ⅲ-1,Ⅲ-2的基因型均均为2/3AA,1/3Aa,Ⅳ-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3×1/4=1/36,从乙病的角度,Ⅲ-2的基因型为XYb,Ⅳ-1为男孩,基因型为XYb的概率为1,因此,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6,D正确。
8.答案:D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性状,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均有控制刚毛/截毛的基因,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二亲本为截毛(XbXb)×刚毛(XBYb),实验三亲本为截毛(XbXb)×刚毛(XbYB),其中父本均为杂合子,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三中,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F1的刚毛雄蝇中刚毛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根据图甲分析,Ⅰ1和Ⅰ2正常,Ⅱ3患病,可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患病,Ⅰ1也应该患病,与题意不符,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由检测结果可知,Ⅰ1、Ⅰ2与Ⅱ3含有相同基因,再结合系谱图可知Ⅱ3含有致病基因,而Ⅰ1、Ⅰ2表现正常,推测Ⅰ1、Ⅰ2为杂合子,B项正确。致病基因为1350个碱基对,正常基因为1150个碱基对,推测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增添而来,C项正确。由检测结果可知,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故Ⅱ4不会患该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就眼型而言,F2中雌性均为正常眼,而雄性中正常眼:棒状眼=(657+219):(219+73)=3:1,说明眼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此可知,基因A与基因B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F2中灰体与黄体的比例在雌、雄群体中均为3:1,说明灰体为显性性状,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综上分析可推知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Xa,C错误;F2中雌性无棒状眼的原因是含Xa的雄配子致死,D正确。
11.答案:B
解析:AB、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A错误,B正确;C、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来自母亲,而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C错误;D、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其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XbXb︰Y︰Xb︰XbY=1︰1︰2︰2,因此其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父母正常的家庭中也可能有患者,说明先天性夜盲症是隐性遗传病,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B正确;C、女性携带者(XAXa)与男性患者(XaY)婚配,生一正常女孩(XAXa)的概率为1/4,C错误;D、产前诊断的技术手段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D正确。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致死,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A错误;由图中双亲1、2正常,而子代4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含有两个基因带谱可知父亲为杂合子,因此可以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错误;结合题图可知,3号个体的基因带谱只有一条带,且其表现正常,故其一定为显性纯合子,C错误;从图甲可知,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期发病个体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选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患者家庭进行调查,A错误;
B、基因检测无法诊断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是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不患病,B错误;
C、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
D、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降低患遗传病的几率,D正确。
故选D。
15.答案:(1)①Ⅰ1与Ⅰ2均不患甲病,但其女儿为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②m;MmXNXn;③0
(2)①条带1、3、4;②5/9
解析:(1)据图1和图2分析,①Ⅰ1与Ⅰ2均不患甲病,但其女儿为患者,可推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示中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可根据Ⅰ4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条带数可以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原因是Ⅰ4是两病都患的个体,已知患甲病(mm)有一个条带,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病,因为Ⅱ4正常(nn),那么Ⅰ4基因型为mmNn表现出三个条带;因为Ⅰ4、Ⅱ3、Ⅲ1皆为患者,若乙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4基因型为mmXNY,表现出两个条带。②图2电泳带谱中,条带1代表的基因是m,Ⅱ3的基因型是MmXNXn。③据图2可知Ⅱ2(MMXnY),与Ⅱ4(MmXnY)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0。
(2)①由上述分析及据图分析:条带1、2、3、4分别对应基因m、M、N、n,故Ⅰ4(mmNn)对应条带1、3、4。②人群中男性不患乙病(nn)的几率为64%,据此可推知:n基因频率=8/10,则N基因频率=2/10,所以在患乙病的人群中,NN︰Nn=(2/10×2/10)︰(2×2/10×8/10)=1︰8,即NN的个体占1/9,Nn的个体占8/9,Ⅱ1(mmnn)与一个患甲乙两病的男性(mmN_)结婚,生出两病均患孩子(mmN_)的概率=1mm×(8/9×1/2+1/9)N_=5/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