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石灰吟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古诗三首:石灰吟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石灰吟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习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那些诗?
悟诗情
明诗意
释诗题
复习古诗学习方法
知诗人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这时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带来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返回
返回
开采石灰石
烧制石灰
生石灰
石灰的作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初读古诗,对照石灰的自述,寻找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一、释诗题
“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唱,声调抑扬地念 2,叹息,痛苦的声音 3,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 4,鸣,叫。
请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解释:呻吟( )、吟诵( )、猿吟( )、石灰吟( )。
2
1
4
3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赞扬、称颂的意思。石灰吟:石灰赞歌。
二、知诗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虏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明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
字、词、诗句意思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悟诗情
讨论交流:
1、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石灰的哪些品质?
2、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是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3、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还有些什么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把石灰的炼制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表现自己那种不怕磨难、不畏艰险、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诗如其人,《石灰吟》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五、拓展延伸
试说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古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 《在狱咏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把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小作文本上。
3、按照我们今天学诗歌的方法自学《墨梅》。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