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出后填涂到答题卡上)
1.一个仅延续两代的短命王朝,奠定了其后唐朝三百年的基业,也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上描述的是
A.隋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2.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与诗句描绘相关的中国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故宫
3.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图1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图2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5.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6.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7.开元时期,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当时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8.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表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B.北宋前期,“交子”出现
C.郑和的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0.“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A.纸上谈兵B.黄袍加身C.草木皆兵D.破釜沉舟
11.这项政策防止了将领武装割据,但导致了宋朝作战时屡战屡败。这项政策是
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12.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
.13.宋代市舶收入,977年为30万缗(音“民”,货币单位),978年为50万缗,1159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
A.农业生产的繁荣B.南方人口的增长C.经济作物的种植D.海外贸易的发展
14.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15.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市民层不断壮大
B.大夫的提倡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6.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
17.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汉赋的兴起B.唐诗的繁荣C.宋词的发展D.元曲的流行
18、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杭州B.景德镇C.泉州D.广州
19,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B.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20、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
A.开创科举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
C.提倡尊孔崇儒D.大兴文字狱
21.“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这一政治现象最早出现于
A.秦始皇B.宋太祖C.明太祖D.雍正帝
22.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此书的作者的是A.宋应星B.关汉卿C.李时珍D.吴承恩
2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24.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一废一立反映了
A.丞相制度的兴衰B.军事权力的更替C.君主专制的强化D.科举制度的衰落
25.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
A.农业发展B.文化繁荣C.专制加强D.疆域扩大
26.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据此说明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对外开放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27.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历史史实所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B.中外交往C.民族团结D.抵抗侵略
28.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被誉为“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它是
A.大运河B.布达拉宫C.紫禁城D.长城
2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
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
30.有一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大运河开凿以后,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南北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唐宋时期,南方的水陆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时期设立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从陆路来看,它西到兰州,东到汴梁至山东,南到广州。整个交通网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治,而且还有利于南北物资的交流和商客的往来,这便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除陆路交通外,唐代在江南地区还注意水路交通的兴建,长江及其支流和钱塘江,还有一些大小河流都有航运。可以说,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一一摘编自陈鹦《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开凿的朝代。(2分)
(2)你是否同意“南方发达的水陆交通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一唐太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的认识。请写出他开创的治世局面。(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3和图4的生产工具名称。(2分)
材料三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大唐文化传播四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藏族地区,高层管理上未采取行省制度,而由中央宣政院直辖,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可以视为元朝的“特区”。但元朝与藏区的关系并不限于宗教和文化,而是有实在的行政管理,包括设官命职、开辟道路、建立驿站、清查户籍等等,只不过在管理中注意尊重当地习俗,尽量通过宗教途径来处理问题。
---摘自张帆《元朝的多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对藏族地区管理的特殊之处。(2分)
材料二清朝前期对西藏地区管辖简表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元朝和清朝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共同点及历史意义。(4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构成这个文化圈的要素有汉字、儒学和中国化的佛教等几项,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古代在稻麦耕作、桥梁工程、掘井开河、冶炼铸造等技术领域,以及天文、算术、医学等科技领域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没有中国的发明,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哥伦布的新大陆航行还得拖延…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19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便参考了中国的科举制。
一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导论》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大发明中在宋朝成熟且对文化教育起促进作用的一项发明。(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