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2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2课时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新课标】2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2课时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学习目标
1.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
2.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3.品析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二课时
第1节
“我们的”三个字不能少,思考为什么
“好”字的作用是什么?
说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1.朗读第一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表达了一种反复倾诉怀念之情。“我们的”就是“你的”,破折号与反复并用,强调爱戴之情。
内容赏析
诗人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情呼告,直抒胸臆,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这四节抓住了哪几种自然景物来写周总理?对应这几种自然景物,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精神品质?
高山
大地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第2-5节
2.朗读第2至5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森林
大海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询问高山、山谷回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自然万物仿佛成为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写出了周总理大步走的细节。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不止,为共产主义理想奉献不息。
询问大地,大地轰鸣。那闪着的汗滴表现出周总理胸怀博大,与人民心连心,和百姓同甘苦。
询问森林,松涛阵阵,好似周总理的亲切笑语,表明周总理平易近人。
询问大海,海浪声声。周总理为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细节表现出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农民、工人、士兵。
表明周总理同人民群众一起,为人民辛劳一生。
从第3至第5节的回答中,我们分别可以看出总理对一类人的关心,请问他们是谁?这样写有何作用?
第6节
这一小节有三个词同第二小节一个词相照应,请找出来。
怎样理解“足迹”“深深”两个词的含义?
3.朗读第六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到处”——“不停息”相照应。
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业绩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第6节有什么作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写周总理处处不在处处在。他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第7节
“深情”包含着哪几种感情?
“中南海”“政治局”突出了周总理的什么?
4.朗读第七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悲痛、敬仰、怀念。
突出了周总理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袖。
“轻些呀,轻些”是否与事实矛盾?用在这里有怎样的作用?
“轻些呀,轻些”的回声,终于使周总理“死而复生”。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所允许的“幻想”,更是亿万人民最真实的心声。
第2-7节:追忆周总理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的可敬形象,他日理万机,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第8节
“这里”究竟是哪里?
这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5.朗读第八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祖国大地,人民心里。
呼应“在哪里”,回答诗歌第一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
第8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连续反复。多次使用“在这里”“在一起”,与前面的“在哪里”相呼应,突出表现了周总理虽死犹生,与祖国江河大地同在,在人民的心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内心的惊喜、激动之情,以及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与哀思。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达到了高潮。
反复的修辞手法: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反复的类型:词语、词组反复或句子反复 、语段反复
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与排比的区别: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知识拓展
第9节
永远居住:
太阳升起的地方:
6.朗读第九节,体会“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
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第8、9节:回答周总理“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颂扬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深挚的敬仰、思念之情。
随堂练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因为是呼唤寻找,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显得人民与周总理亲密无间。如果用“您”,只能表达对周总理的尊敬,达不到用“你”的这种艺术效果。
1.诗歌的题目《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
“你”为什么不用“您”?
合作探究
这首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虚实结合的写法造成一种壮阔而动人的意境。
2.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高度评价了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倾诉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热爱的深情,抒发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
写法借鉴
说说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拟人:诗歌中的山川、大地、松涛、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这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亿万人民对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
②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使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
教师寄语
周总理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辛勤劳碌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无私给我们以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向他学习,早立志,立大志。
现在的我们要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有用之才,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堂总结
作家梁衡的文章《大无大有周恩来》写到周总理的一生有惊人的六无——死后无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想对周总理说的话。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 ——选自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选自《人民日报》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构思巧妙,以“呼唤寻找—询问—回答”的形式,表达出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的主题。
B.联系上文寻找的内容可知,“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中的“深情”,包含有悲痛、敬仰、怀念等情感。
C.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 ,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D.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既展现了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又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A
2.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破折号有何作用?
(2)诗中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破折号起到了声音延长的作用。
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3)“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与前面几节是什么关系?
(4)“山谷回音”“松涛阵阵”“海浪声声”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节文字和前面几节是都是写呼唤寻找周总理,前面几节写的是具体的“点”,是分述,这节文字是“面”的概括,是总写。
拟人。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
③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周恩来的名人轶事,做好积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人低头是因为埋头苦干
我用的东西是缴获美军的
18元8角8分
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板书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询问
周总理—— 呼唤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寻找
在这里 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