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民族团结

资源简介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用多媒体出示几组关于少数民族的图片,来了解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其自然导入课题---民族团结。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齐读来大致了解。
民主导学
在学习目标之下分三大任务来达成,
任务一: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特点?
为什么会形成上述格局呢?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来自主完成,待全体学生基本完成后,提问、讲解并公示答案。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56;55)
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为什么会形成上述格局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过渡:针对这种民族分布的状况,我国实行了什么制度来进行管理-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呢?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同时教师给予适当提示。提示: 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来进行探讨(回顾相关史
实,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管辖西藏地区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任务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含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何时提出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哪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意义)
任务三:
为什么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有何作用?
列举在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下少数民族得到发展的相关史实(至少3个)
针对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中央实施什么重大战略决策?收到了怎样的成效?
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广大干部中的杰出代表及所做出的贡献(至少2例)和荣誉称号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任务二和三。
深化认识和指导行动:
同学们想一想学完这一课,你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中去)
检测导结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网络:
随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
完善导学方案中的“自我小结”,做“自主测评”和“深化拓展”
民族
团结
政 治
各民族
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经 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