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案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运用性质判断的规则;
2.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弄清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关键能力:
1.准确判断简单判断的类型;
2.掌握性质判断的规则;
3.明确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性质判断的组成和分类
性质判断的正确应用
关系判断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难点
性质判断的分类
关系判断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此翁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主项与调项搭配不当,所以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最终造成误解。此翁可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2、新课讲授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的含义及构成
含义: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牛刀小试】指出下列判断的主项和谓项。
1.凡人皆有死。
2.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
3.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4.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点拨:1.“人”是主项,“死”是谓项。
2.“事物”是主项,“没有矛盾”是谓项。
3.主项是“矛盾”,谓项是“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
4.“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是谓项。
探究与分享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思考: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①第一句的错误之处在于“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是判断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②第二句的错误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③第三句的错误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过渡:结合教材P33-P34,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哪些种类呢?
学生查阅教材及思考
归纳:性质判断的种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牛刀小试】
以下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私不是美德”是一个肯定判断,判断的主项是“美德
B.“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一个特称判断
C.“有些同志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全称判断
D.“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是一个单称判断
学生思考作答
点拨:“自私不是美德”是一个否定判断,主项是“自私”,谓项是“美德”;A错误。 “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一个全称判断,量项“所有”体现了全称;B错误。“有些同志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特称判断,“有些”体现了特称。C错误。 “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是一个单称判断,这里的“白求恩”是单称,D正确。故选D。
过渡: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探究与分享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位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侄子。
思考:这间房子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这个房间里最少有四个人,他们的关系是:祖父、父亲、叔叔、孙子。
过渡: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P34-P35,思考关系判断的含义、构成及意义
学生查阅教材
归纳: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牛刀小试】
1.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的书籍能够让人们坐在桌子前静静阅读一天全身心沉入其中。书籍也能带领人们进入书中的世界,畅游其中。下列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认识正确的是( )
A.属于关系判断 B.关系项是书籍
C.关系项是人类 D.量项是进步
点拨: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材料强调了书籍与人类进步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A符合题意。书籍是关系者项,B错误。关系项是“是”,C错误。量项是人类进步的,D错误。故选A。
2.假设以下关系成立。将下列四个判断中的关系者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还能成立的有( )
①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②小明比小华岁数大
③小明信任小华 ④小明与小华住在同一个宿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在“小明与小华是同学”、“小明与小华住在同一个宿舍”这两个判断中,“小明”与“小华”互换,原来的“关系”还能成立;①④符合题意。在“小明比小华岁数大”,“小明信任小华”这两个判断中,“小明”与“小华”互换,原来的“关系”则不能成立。②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
3.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种类 类型
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
反对称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
非对称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
传递性关系 传递关系: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
反传递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非传递关系
探究与分享
有一位老人与一个猎人是朋友。一天,猎人送给他一只野免,老人当即将兔子做成美味,招待猎人。几天后,有五六个人找上门来,自称是猎人的朋友。老人便拿出剩下的兔子汤招待了他们。没过几天,又来了八九个人,自称是猎人朋友的朋友。面对一帮无赖,老人端上一盆洗碗水让他们喝,说:“既然是送兔子的朋友的朋友,就应该喝兔子汤的汤!”一帮无赖只好悻悻地走了。
思考:从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角度来看,材料中的无赖使用的是什么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哪?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那些无赖将朋友这种非传递关系强化为传递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那些无赖不当的强化传递关系。
过渡:正确认识关系判断有哪些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正确认识关系判断的意义
①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3、课堂小结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六、板书设计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