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高考 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讲 牛顿运动三定律(学案+课时精练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江苏高考 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讲 牛顿运动三定律(学案+课时精练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考情解读 备考指导
2021·北京卷·T13 牛顿第二定律 2021·浙江1月选考·T4 牛顿第三定律 2021·浙江6月选考·T4 牛顿第二定律 2020·山东卷·T1 牛顿第二定律 2020·海南卷·T12 牛顿第二定律 2020·浙江1月选考·T2 牛顿第三定律 2021·北京卷·T15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2021·湖南卷·T1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2020·浙江7月选考·T17(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本章主要考查相互作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其中运动的描述、惯性、相互作用一般不单独考查,而是融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动力学综合问题中.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数图转换法、临界极值法、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主线是优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以现代科技、生产生活、教材重要模型为素材考查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同时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价值,选择题中等偏易,计算题则趋向中等偏难,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把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主线,正确建模,充分利用图像图形展示过程,注意拆分复杂过程,注重规范思维过程和规范表达,计算彻底,解题过程中注意分类总结,准确把握思考方向.
试题 情境 生活实践类:跳水、蹦床、蹦极、火箭发射、无人机、跳伞运动、电梯内的超重及失重
学习探究类: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
第1讲 牛顿运动三定律
目标要求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的本质,会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3.会应用牛顿运动三定律解题.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
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
3.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的改变,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
2.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
(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力,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
(2)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例1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故D正确.
例2 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没有惯性
B.“安全带,生命带,前排后排都要系”.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C.“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因为强弩的惯性减小了
D.战斗机作战前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战斗机的惯性
答案 B
解析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所以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还是具有惯性,A错误;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B正确;“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因为强弩的速度减小了,惯性不变,C错误;战斗机作战前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战斗机的惯性,增加灵活性,D错误.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2.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
2.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 )
3.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电子的运动情况.( × )
4.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 )
5.千克、秒、米、库仑、安培均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解题的思路和关键
(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3)根据F合=ma求物体的加速度a.
考向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B.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
C.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答案 B
解析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由此可知当力作用瞬间,物体会立即产生加速度,选项A正确;根据因果关系,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物体由于受合外力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选项B错误;牛顿第二定律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会增大,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会减小,选项D正确.
例4 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越来越慢
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越来越快
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快
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慢
答案 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合力逐渐减小到零,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A、B项错误;飞机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向2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5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所示,先对质量为m1=1.0 kg的标准物体P施加一水平恒力F,测得其在1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 m/s,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测得它们1 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 m/s.则待测物体Q的质量m2为(  )
A.3.0 kg B.4.0 kg
C.5.0 kg D.6.0 kg
答案 B
解析 对P施加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1===10 m/s2,对P和Q整体施加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2===2 m/s2,联立解得m2=4.0 kg,故选B.
例6 如图所示,水平面绝缘且光滑,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一轻质绝缘挡板,空间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一带电小球在静电力和挡板压力作用下静止.若突然将电场反向,则小球加速度的大小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 A
解析 初始位置Eq=kx0
电场反向后
小球的位移为x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x,小球所受合力为Eq+k(x0-x)=ma
a==-x,随着x增大a均匀减小,达到弹簧原长后,小球与弹簧分开,a=,a不再改变,故选A.
考点三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表达式:F=-F′.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 )
2.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
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 可相互抵消 不可抵消
考向1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7 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拉时,下颚需超过单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如图所示,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关于做引体向上动作时人的受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加速上拉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单杠的作用力
B.加速下放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
C.悬垂静止时,单杠对人的作用力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加速下放过程中,在某瞬间人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无论是上拉过程、下放过程,还是悬垂静止时,单杠对人的作用力总等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A、C错误,B正确;加速下放过程中,人受到的合外力向下,故D错误.
考向2 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例8 (2022·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三月考)“电动平衡车”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代步工具.如图,人笔直站在“电动平衡车”上,在某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电动平衡车”的作用力
B.人的重力与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与人(含车)所受空气阻力平衡
D.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向右倾斜
答案 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电动平衡车”的作用力,故A错误;人的重力与车对人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都是人,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与人(含车)所受空气阻力平衡,所以人与车能够匀速运动,故C正确;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向左倾斜,故D错误.
考向3 转换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A.μ1(m+M)g,向左
B.μ2mg,向右
C.μ2mg+ma,向右
D.μ1mg+μ2Mg,向左
答案 B
解析 对木块分析可知,长木板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f1=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f1;由于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对长木板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Ff2=Ff1=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方向向右,故B正确.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如果不便于直接分析求出物体受到的某些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转换研究对象的作用,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更灵活、更宽阔.
课时精练
1.某时刻,质量为2 kg的物体甲受到的合力是6 N,速度是10 m/s;质量为3 kg的物体乙受到的合力是5 N,速度是10 m/s,则(  )
A.甲比乙的惯性小
B.甲比乙的惯性大
C.甲和乙的惯性一样大
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惯性大
答案 A
解析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所以甲比乙的惯性小,故A正确.
2.(2021·浙江1月选考·4)如图所示,电动遥控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面,当它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长木板保持静止,此时(  )
A.小车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
B.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
C.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
D.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 D
解析 小车在木板上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而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是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左上方,并不是水平向左,故A、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板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小车对木板的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只有相持阶段,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答案 D
解析 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与二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当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甲才能获胜,故A、B、C错误,D正确.
4.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将可靠的事实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下面给出了伽利略斜面实验的五个事件,请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并正确排序:在A点由静止释放的小球,①若没有摩擦时,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②当减小斜面动摩擦因数时,滚到另一斜面的最高位置,更接近等高的C点;③若没有摩擦时减小斜面BC的倾角,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到达与A点等高的D点;④若没有摩擦,且另一斜面水平放置时,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⑤不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以下正确的是(  )
A.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
C.事实⑤→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D.事实⑤→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实验事实⑤斜面不光滑,在A点由静止释放的小球不能滚到另一斜面与A点等高的C点,事实②当减小斜面动摩擦因数时,滚到另一斜面的最高位置,更接近与A点等高的C点,得出实验推论: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即①,进一步假设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即得出③,没有摩擦时减小斜面BC的倾角,小球将通过较长的路程,到达与A点等高的D点,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直线运动,即④,故A正确,B、C、D错误.
5.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
A.OA方向
B.OB方向
C.OC方向
D.OD方向
答案 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沿OD方向,所以合外力沿OD方向,D选项正确.
6.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得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表达式中,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则这四个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v= B.v=
C.v= D.v=
答案 B
解析 速度的单位是m/s,密度的单位是kg/m3,压强的单位是kg/(m·s2),所以的单位是m2/s2,的单位是m/s,的单位是s/m,的单位是kg/(m2·s),选项B正确,A、C、D错误.
7.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大小,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原来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的过程中,物体的合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又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物体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v-t图像的斜率先增大后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
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通过小物块压缩0.4 m后锁定,t=0时解除锁定释放小物块.计算机通过小物块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它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倾斜直线Od是t=0时图线的切线,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m=2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B.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75 N/m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0 N/m
答案 C
解析 根据v-t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由题图乙知,物块脱离弹簧后的加速度大小a== m/s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大小为Ff=μmg=ma,所以μ==0.5,A、B错误;刚释放时物块的加速度为a′== m/s2=3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Ff=ma′,代入数据解得k=175 N/m,C正确,D错误.
9.(2022·河北邢台市质检)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环沿杆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g+mg-ma
B.Mg-mg+ma
C.Mg+mg
D.Mg-mg
答案 A
解析 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内的杆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f,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f′,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以环为研究对象:mg-Ff=ma,以箱子为研究对象,FN=Ff′+Mg=Ff+Mg=Mg+mg-m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即FN′=Mg+mg-ma,故选项A正确.
10.在静止的车厢内,用细绳a和b系住一个小球,绳a斜向上拉,绳b水平向左拉,如图所示,现让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小球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不变,与小车静止时相比,绳a、b的拉力Fa、Fb的变化情况是(  )
A.Fa变大,Fb不变
B.Fa变大,Fb变小
C.Fa不变,Fb变小
D.Fa不变,Fb变大
答案 C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水平方向:Fasin α-Fb=ma①
竖直方向:Facos α-mg=0②
由题知α不变,由②分析知Fa不变,由①知Fb=Fasin α-ma11.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的货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货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货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连接索道与车厢的杆始终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那么这时货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35mg B.0.3mg
C.0.23mg D.0.2mg
答案 D
解析 将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对货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f=max
竖直方向:FN-mg=may
FN=1.15mg
又=
联立解得Ff=0.2mg,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斜面,初始时物体A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1;若在物体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2,已知斜面倾角为θ,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
A.若μ>tan θ,则a1>a2
B.若μ>tan θ,则a1=a2
C.若μD.若μa2
答案 C
解析 若μ>tan θ,即μmgcos θ>mgsin θ,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物体原来是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μgcos θ-gsin θ,施加F后μFcos θ>Fsin θ,加速度大小为a2==μgcos θ-gsin θ+>a1,故A、B错误;若μa1,故C正确,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