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初步理解盐在化学中的含义。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以及观察酚酞的变色现象,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能力。通过观察不同酸碱反应的现象摸索判别酸碱反应的方法。通过对微观分析反应的原因,学习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及环境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2)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协作与竞争意识。【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及应用【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微观解释【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引导法 多媒体教学法 推理法 归纳法 小组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试管、试管架、药匙、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药品:紫色石蕊试剂、酚酞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溶液其他:微课视频、多媒体平台、教学PPT【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从一个真实、滑稽而又好奇的故事引出酸与碱的反应 【开题故事,引入课题】 播放故事:老刘打柴被蜂蛰,刘夫人抄家伙去挖泥? 【提示】蜂类的针液呈碱性,蚊子、蚂蚁的口液呈酸性,黄泥呈酸性。 【提问】1、刘夫人抄家伙去干嘛了? 刘夫人带回来的东西有什么用? 看故事、思考、设疑和跟随老师指引,大胆猜想。 答:1、去挖黄泥 2、减轻老刘身上的疼痛。 疑问:酸碱是否会反应,可不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 通过故事与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思考,全程投入。【过渡:多媒体展示】 酸与碱发生反应吗?引起复习课题1中酸碱在水中电离的知识: 酸→ H++酸根离子 HCl→ 碱→ 金属离子+OH- NaOH → 思考、回答 盐酸、氢氧化钠电离的式子 为学生分析学习酸碱反应打好基础【教师演示】无指示剂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提出问题】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如何判断? 【实验探究】 阐述思路和方法。 观察现象:无现象 【思考】 酸和碱会不会发生反应? 【猜想假设】 酸和碱可能反应 2、酸碱可能不反应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习惯【实施探究方案】 【投影】实验具体方案: 1、向氢氧化钠里加酚酞,加入稀盐酸; 2、硫酸铜加氢氧化钠加稀盐酸; 3、向氢氧化钡里加入稀硫酸;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提示操作要点,注意观察,作好记录。 【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你的初步结论是什么?如何得出? 按照方案亲自动手实验。 【记录现象】 1、溶液先由无色变红色,加入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2、出现蓝色不溶物,加入稀盐酸后,不溶物消失 3、无色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壁; 【分析结论】酸和碱发生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 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有利于养成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协作意识。 2、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轻易下结论,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新问题】若往氢氧化钠内加入稀盐酸: 酸碱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怎样证实? 【猜想】 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生成氯化钠。 讨论:派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与实验方案 方案1:加入石蕊 方案2:加入酚酞 方案3、、、、、、、 让学生学会通过对比类推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实施探究方案】 【投影】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滴管慢慢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观察颜色改变,判断反应进行程度。 2、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反应所得的溶液放在蒸发皿上加热蒸发结晶。 按照书本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展示合作成果 刚好变成无色时完成反应; 反应所得溶液蒸发后,结晶出白色晶体,反应生成氯化钠。 学会设计具有可见性的实验方法;学生通过直观体验获取知识。【问题】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氢氧根和氢离子呢? 【播放动画】中和反应微观过程动画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提醒学生注意,这也就是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 观看中和反应微观过程动画 交流、总结 反应的实质是:H++OH- =H2O 培养“用宏观体会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归纳】 1. 酸碱反应的特征、本质 交流总结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 找六个学生模拟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物观解析。并让一个学生作指导。 【狂想讨论】 学生讨论并进行游戏,总结心得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理解反应的原因。【投影】【比一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稀盐酸 氢氧化钠+稀硫酸 氢氧化镁+稀硫酸 氢氧化钡+稀硫酸 氢氧化铜+稀盐酸 氢氧化钡+碳酸 练习,思考,讨论 通过练习和观察这几种中和反应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酸+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归纳:引出【新知识】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中和反应的概念 讨论 相同点: 不同点:课堂练习 练习 巩固知识播放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视频 【投影】 1.山西省煤矿资源丰富,居民常年用煤作燃料,所以该地区空气中的硫氧化物特别多,硫的氧化物通过雨水不断渗入土壤,使得土壤呈酸性。根据你的所学,我们可加适量的什么中和?可以加氢氧化钠吗? 交流与讨论 答:用熟石灰,不可以用氢氧化钠 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 (2)经过调查,该硫酸厂200米外有个布料厂,该厂生产布料时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假设你是其中的一个厂长,你会用什么方法处置这些废水呢 答:(1)加入氢氧化钙 (2)将两个厂的废水集中处理,回收利用。医药、生活(治疗胃酸过多) 4.被蚊虫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5.吃皮蛋有涩味的原因是含有碱,应该怎样除涩? 3、中和胃酸 3HCl + Al(OH)3=AlCl3+3H2O Na2CO3+2HCl==2NaCl+2H2O+CO2 用肥皂水、洗洁精液等 蘸上食用醋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科学研究的观念,并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和科学素养。6.以后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者碱性废液,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吗?应怎样处理? 6、不可以,应该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中和无毒处理后再排放【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本质 中和反应的应用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作业】 【交流共享】 交流自己在这节课上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小结【巩固练习】完成学案 认真解题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实质:H++OH- =H2O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Na2SO4 ,CaCl2等。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将重点难点建立在实验、讨论和微课视频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事半功倍,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引导,用故事创作情境,以问题作向导,以活动作为主体,用故事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实验、观看视频,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思维。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