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记手册(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记手册(3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本课线索
INCLUDEPICTURE"22SXLS64.tif"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历史\\8历史全国\\8历史word全国\\22SXLS64.tif" \* MERGEFORMATINET
必背重点
虎门销烟 背景 英国鸦片走私严重威胁清政府统治(白银大量外流、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经过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销烟
意义 (1)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利益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过程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初英军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
反抗 关天培是近代第一位牺牲的清军将领;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之战牺牲
结果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败因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根本原因: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3)其他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以及经济落后,武器装备落后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对外开放,与时俱进
《南京条约》 内容及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领土主权
赔款2 100万银元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自主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关税自主权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后续条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影响 (1)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易误警示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不是割香港,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开始”一词不能省略。
图片解读
鸦片战争形
势图
五口通商:由南往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侵略特点:两次都从广州海面入侵北上,第一次到达天津,第二次到达南京。
1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准备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永安建制 分封诸王 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南王:冯云山、翼王:石达开、
意义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北伐西征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过程 1853年,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经过了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影响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 1856年秋,变乱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重组核心 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新的方案 方案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内容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结果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天京陷落 时间 1864年
意义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评价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局限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关联拓展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经济形式 小农经济(落后性)(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步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经济基础 公有制、平均主义(空想性) 私有制(现实性)
代表阶级 反映农民愿望 不能反映农民愿望
共同点 都具有反封建性;都是纲领性文件;都未能真正实施
2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起止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年间)
原因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侵略者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注:共有两次侵略入京,第一次为英法联军入京)认识:这是对中国的一次空前洗劫,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破坏,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签订条约 《天津条约》(1858年)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1860年)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性质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易误警示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发动的,但获利最大的却是俄国。
2.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并非八国联军。
3.《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并没有南京。《天津条约》中规定的通商口岸也没有天津。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图片解读:1.诉说昔日皇家园林的辉煌。2.见证了列强火烧圆明园的暴行。3.提醒后人牢记中华民族的耻辱。
关联拓展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 英国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俄、美两国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签订的主要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