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4.3 海—气相互作用& 4.3 海—气相互作用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其中的水热交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P97探究: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西面为红海,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 。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图4—20 8月份印度洋表层水温分布1.波斯湾、红海与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此进行解释。2.简要描绘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图4—20 8月份印度洋表层水温分布①索马里沿岸海域比波斯湾、红海面积广阔,夏季气温受海洋影响大②索马里沿岸夏季为寒流,受寒流影响气温降低。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东侧较同纬度西侧海洋水温高,形成上升气流,西侧海洋水温低,形成下沉气流,因此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大气环流。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水汽凝结海水蒸发太阳辐射大气降水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大气水汽的86%。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1、水分交换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所以,低纬海区和暖流流经海区,蒸发旺盛,降水丰沛,海—气间水分交换较活跃。海气间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动运气大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海水蒸发(潜热输送)动运水海大气●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2、热量交换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气间还存在着气体和固体物质的交换,气体交换中以二氧化碳的交换最为重要。在全球碳循环系统中,海洋的作用比陆地更为重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绝大部分通过海洋的物理—生化过程被同化吸收,并以固定碳的方式向海洋深部转移。海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沉积作用将CO2固定在岩石圈中,短时期不再参与地表碳循环,从而降低了表层海水中C02的含量,有利于海洋表层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CO2 ,对海洋和大气的CO2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若地球表面温度增高,海水温度会随之上升,将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因此海水温度上升,对地球将是潜在的巨大威胁。4.海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P98)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维持全球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2.全球水量收支平衡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总水量没有什么变化。注意:全球的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在图4—21中,纬度低于30°N,热量收入多于支出;纬度高于30°N,热量收入则少于支出,且在极地差值达到最大。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P100活动:答案:不会。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低纬海区盈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海区释放,最终调节了全球热量平衡。3.全球热量平衡1.厄尔尼诺现象: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含义:指圣诞节前后秘鲁寒流流经海域海水温度发生大范围、持续性异常升高现象。成因: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当信风减弱时,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水温增高,秘鲁寒流近赤道段变性为暖流。当增温幅度大于0.5 C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回顾旧知:热力环流热地 面AB冷以阴雨天为主以晴天为主低 压高 压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强劲的偏东信风(离岸风) 南北赤道暖流太平洋东岸:气温低,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太平洋西岸:气温高,气流上升,多雨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反常现象沃克环流异常沃克环流异常反常年份:强劲的偏东信风(离岸风)减弱 南北赤道暖流减弱太平洋西岸:气温低,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太平洋东岸:气温高,气流上升,多雨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智利、秘鲁:洪涝、沿岸渔业受损。印尼、澳大利亚:干旱、森林火灾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另外,厄尔尼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学法P66):①夏季风较弱,锋面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分干旱少雨,南方多雨。②东北夏季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粮食减产。③北方易出现暖冬。④台风减少。⑤次年,南方易发生洪涝,如1998年特大洪水。2、拉尼娜现象(超正常)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对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比厄尔尼诺小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热带气旋、台风增多。②东北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③南方一发生干旱,华北洪涝。④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并预测其影响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