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学习,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科学精神: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公共参与:从哲学维度全面理解追求真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公共精神,提高公共参与能力【题型预测】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涉及。设问方式灵活多样,选择题既有体现类、启示类,也有依据类、认识类;主观题以体现类试题居多,也有从分析说明类角度进行考查的试题,考查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考点梳理】考点一: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③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④二者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例题: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组织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五年的大量观察和采集。他经过综合探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他的天择与性择理论对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相当重要。由此可见( )①实践需要的不同决定了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会有所不同②生物进化概念的形成体现了具体与抽象的对立统一关系③观察和采集动植物等资源是达尔文进行思维抽象的基础④对生物存在状态的理想化构想是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关键环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的五年观察和采集属于感性具体;“经过综合探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天择与性择 理论对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相当重要”,这体现了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故②符合题意。观察采集动植物 资源等有利于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是思维抽象的基础,③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实践需要的多样性,排除①。生物进化理论是对生 物进化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其关键环节是提纯,④表述错误。考点二: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例题:“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这是一位普通的山东援鄂护士在战疫一线日记中记录的最大心愿,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心愿。他们用青春践行了对人民、对祖国的深沉之爱,用奋斗和奉献诊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人们更加坚信,中国青年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①说法错误,②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且处于主客观交汇点上,③符合题意;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而不是适应性活动,④说法错误。2.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实践活动的有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例题: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征太空,再探苍穹。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乘组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12月9日,乘组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轨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材料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科学实验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④帮助青少年全面认识太空,是太空授课的最终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乘组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12月9日,乘组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轨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这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错误,促进实践的发展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帮助青少年全面认识太空,是太空授课的好处之一,但不是最终目的。故选:A。考点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项目 正确理解 侧重点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例题: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探究太阳爆发的源区动态特性和触发机制,还将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材料表明( )①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本次试验任务旨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③“物理模型”是否具有真理性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④对太阳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过卫星探测就可以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正确,材料的试验表明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物理模型”是否具有真理性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②错误,本次试验任务并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④错误,对太阳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要通过分析等深加工才能完成。故选:B。考点四:真理及其特征(1)真理的涵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全面理解真理的特征。项目 理解 要求 误区客观性 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③检验真理的标准一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的④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性认识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题:9月27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卫星入轨后,所获得的数据可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应用用户,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数据持续供给需求。该实践的成功表明(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③真理必有价值,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造福人类④变革社会的实践是在意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①说法错误。科技工作者将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这说明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实现,②符合题意。所获得的数据可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应用用户,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数据持续供给需求,体现了真理必有价值,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造福人类,③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反映变革社会的实践,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项目 理解 原因 要求 误区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②“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例题:“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蛮、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蛰、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材料说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体现真理的含义,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例题:针对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抗药性”卫生难题,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数年,终于揭开青蒿素抗疟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应对方案,用事实告诉世界: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的高效药物。这表明( )①“抗药性”卫生难题的出现,推动了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的认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对抗疟机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超越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③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的认识源于实践,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对抗疟机理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针对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抗药性”卫生难题,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数年,终于揭开青蒿素抗疟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应对方案。这表明“抗药性”卫生难题的出现,推动了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的认识,也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对抗疟机理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④正确切题。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推翻原有认识的过程,②错误。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的认识源于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考法预测】考法1.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或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高考命题经常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设问方式,一是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二是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现实问题。高考题的设问一般切入点比较小,如“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是如何反映认识的特点的”等。由于新课标教材和高考大纲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知识是唯物论,哪些知识是辩证法,哪些知识是认识论,导致许多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知道用哪些知识去回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明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题模板】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关于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在复习关于实践和认识的相关内容时,要结合人们改造自然社会改革和科学实验的相关成果来进行复习。常见设问角度①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分析我党对转方式调结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②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③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党对……问题的探索过程④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答题要素实践的特征+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真理的特点+认识的过程常用答题术语: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