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摩擦力一、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用字母f表示。2、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注意: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而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点或者接触面上。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实验改进(1)改进方法: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运动,保持弹簧测力计不动。(2)优点:①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②由于弹簧测力计静止,读数更准确。3.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②减小压力;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分离。笔记总结综合演练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受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B.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都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有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作用的两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2、下列几种摩擦力中,不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A.自行车刹车时,闸皮和车圈之间的摩擦B.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圆珠与纸之间的摩擦C.用卷笔刀削铅笔时,刀与铅笔之间的摩擦D.小孩滑梯时,身体与滑梯之间的摩擦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木块一定不受摩擦力的是( )4.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下列四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5、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B.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C.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D.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关于增大和减少摩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小摩擦B.乙中旱冰鞋装有滑轮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C.丙中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D.丁中传动带打滑时,可以使传送带紧绷,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7、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 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B. 桌面M 一定比桌面N粗糙C. 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D. 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8、为了测量A、B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当测力计读数稳定时,认为其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测力计测得的滑动摩擦力最准确的方案是( )9、小红和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设计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 直线运动, 根据 原理, 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大小相等,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2)在甲图所示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滑动摩擦力越大;(4)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5)小红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她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6)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还存在着不足,请你帮小明写出其中一条: ;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明将该实验改成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是 。(写出1条即可)(7)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2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4N,此时的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 N。摩擦力提高一、求解摩擦力大小技巧1、解题步骤2.判断是否有摩擦力常用方法:①根据定义;②受力分析;③假设法;④整体法、隔离法。二、几种常见的题型1.摩擦力有无问题和方向问题如图所示,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B后停止滑动,直到传送到目的地C端。(1)AB段:传送带速度大于物块速度,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左滑动,受到向右的摩擦力;(2)BC段:物块速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不存在摩擦力;2、竖直方向物体靠墙(爬杆、爬绳、握瓶子)问题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紧靠在竖直的墙上。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f = G,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变速运动时:f ≠ G,滑动摩擦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3.水平方向物体运动问题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向右匀速运动时: f =F,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物体变速运动时:f ≠ F,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不发生改变,仍等于匀速运动时的F。综合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如图甲、乙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B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分析:①地面对B的摩擦力②B对A的摩擦力。(1)甲图①先整体:将A、B看成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还应该受到地面对B向左的摩擦力f =F,才能保持平衡。②再隔离: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所以A受到的fB→A为零。(2)乙图①先整体:将A、B看成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还应该受到地面对B向左的摩擦力f =F,才能保持平衡。②再隔离: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合力为零。要使水平方向合力为零,下表面必须有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B→A。笔记总结综合演练1、下图中,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着倾斜的皮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沿着竖直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它们的受力情况,并试分析它们是否受摩擦力 2、如图所示,体重是50kg的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1)小明在沿比杆粗糙的绳匀速下滑,其沿绳受到的摩擦力为f绳、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杆,则f绳 f杆(选填“>”、“<”或“=” )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 摩擦力 重力(选填“>”、“<”或“=” );若小明加大手握杆的 力, 则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所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压力F(比较大)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在压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受到摩擦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符合要求的图像是( )4、如图甲所示,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F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丙所示,则:(1)物体在0 2S内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大小是 N。(2)物体在4 6s内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大小是 N。(3)物体在2 4s内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大小是 N。(4)若在6s后将F的方向调转,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大小是 N。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 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B.当用F=2.1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1NC.若用F=2.6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6ND.以更快的速度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都将大于2.0N6、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F1、F2两个方向相反且F1>F2的水平力的作用,此时物体受静摩擦力大小为3N。若分别撤去其中一个力后物体仍能静止则( )A.撤去F1,静摩擦一定小于3NB.撤去F2, 静摩擦一定大于3NC.撤去F2, 静摩擦可能等于3ND.撤去F1,静摩擦一定等于3N7、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8、如图,重5N的物体B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拉着重50N的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水平桌面足够长,物体B运动一段时间着地后,物体A做 运动;若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B匀速上升,则拉力F= N。9、某探究小组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将物体A、B叠放、分别用弹簧测力计去拉(B不会从A上方落下),当图中物体A被拉动,B仍保持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N, b示数为11N,则物体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物体A被匀速拉动时,准确表述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有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