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免疫调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免疫调节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26讲 免疫调节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
[基础诊断]
1.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必修3 P35框图)(√)
2.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必修3 P35框图)(√)
3.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必修3 P36正文)(×)21·世纪*教育网
4.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只存在于第二道防线。(必修3 P35、36正文)(×)
5.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必修3 P36正文)(√)
[深度拓展]
(必修3 P35框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细胞能参与第__________道防线。
提示:二、三
(2)免疫活性物质______(填“是”或“不是”)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______(填“是”或“不是”)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2-1-c-n-j-y
提示:不是 不是 
(3)细胞①和②分别是____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胞和______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B T 相同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T细胞只能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胸腺产生的特定物质促进T细胞的成熟
1.借助图解归纳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归纳概括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4)T细胞并非只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若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只有部分保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浆细胞(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B细胞(T细胞)。在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eq \a\vs4\al(结合免疫细胞的来源及作用,考查理解能力)
1.(2021·湖南益阳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记忆细胞本身不能分泌抗体,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故选C。]
2.(2022·安阳模拟)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C [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 ( http: / / www.21cnjy.com )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A错误。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错误。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C正确。c、d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分化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eq \a\vs4\al(结合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青霉素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正确。]21·cn·jy·com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选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A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B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C 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不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D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巧用“三个依据”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等特点。
(2)抗体:机体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蛋白质。
2.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来源:21cnj*y.co*m】
[基础诊断]
1.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可以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必修3 P35正文)(×)
2.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必修3 P37正文)(√)
3.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必修3 P37正文)(√)
4.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可分泌大量抗体。(必修3 P37正文)(×)【出处:21教育名师】
5.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必修3 P38正文)(√)
[深度拓展]
(必修3 P37图2-15、图2-16)结合如图,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回答问题: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提示:分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提示:细胞b、c、d、e、g。
(3)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免疫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①对于胞内寄生病原体(如病毒),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②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丧失;没有淋巴因子作用,体液免疫也将难以发生
2.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21cnjy.com
(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www-2-1-cnjy-com
(3)图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是曲线a,表示患病程度的是曲线b。
结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19·海南卷)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A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毒结合形成沉淀,经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A错误;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坏其感染的T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造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B细胞识别病毒抗原且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释放病毒,D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021·安徽安庆联考)如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抗体在T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B.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和B细胞均发生分化,但不发生增殖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C [抗体在浆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A错误;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和B细胞均会发生增殖分化,B错误;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如沉淀或细胞集团,C正确;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而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D错误。]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eq \a\vs4\al(围绕二次免疫过程,考查理解能力)
3.(2022·湖北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2021年1月8日,某地疾控部门对新冠疫苗接种做了如下说明:①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②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列相关认知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指通过化学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有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活性
B.正常完成免疫程序的2针后,人体就具备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有关新冠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C.在上臂三角肌接种后,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并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和一定量抗体,这也是免疫防卫功能的体现
D.第2次接种会刺激第1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可应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
B [全病毒灭活疫苗是将病毒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化学方法失去感染力和复制力,但仍保持该疫苗的抗原特性,注射到人体内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完成2针疫苗后,人体获得免疫力,人体内保存有少量的新冠病毒抗体,此时的抗体检测仍为阳性,B错误;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在接种疫苗后,病毒会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浆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抗体,是免疫防卫的体现,C正确;一次接种后会进行特异性免疫而产生记忆细胞,在二次接种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多抗体,应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D正确。]
4.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的甲、丁时刻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丁时间注射的疫苗不同
B.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C.a、b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丙时间段抗体浓度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B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时间注射的疫苗不同,A正确;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B错误;a、b曲线表明抗体在体内的寿命是不同的,C正确;丙时间段抗体浓度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表明记忆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某种抗原的记忆,D正确。]www.21-cn-jy.com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
1.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连线)
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RNA病毒。
(3)致病机理: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4)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3.免疫学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基础诊断]
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必修3 P36资料分析)(×)
2.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等。(必修3 P38相关信息)(√)
3.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过敏反应。(必修3 P38正文)(×)
4.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对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做“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是早期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必修3 P40正文)(√)
[深度拓展]
(必修3 P36资料分析)分析HIV感染人体后的T细胞数量和HIV浓度变化图,回答问题:
(1)HIV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一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
(2)当T细胞的数量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三道防线中的第______道防线几乎丧失,这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组成的。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提示:三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监控和清除
1.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2.归纳总结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 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
eq \a\vs4\al(结合免疫失调症的实例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21·辽宁高考)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D [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2.(2020·新课标Ⅱ)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B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把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判断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的方法
eq \a\vs4\al(结合免疫学的应用及相关实验探究,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3.(2022·天津河东区模拟)201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们研究了T细胞上“刹车”蛋白——CTLA 4和PD 1。当抑制这两种蛋白的功能,使T细胞的“刹车”被“松开”时,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加强,从而消灭肿瘤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T细胞的“刹车”蛋白可有效避免人患免疫缺陷病
B.被“松开”的T细胞可加速分泌细胞因子,进而加速B细胞的形成
C.通过该方法治疗肿瘤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会使患者患自身免疫病
D.进行器官移植时,可通过抑制“刹车”蛋白来提高成功率
C [正常T细胞的“刹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蛋白会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不能避免人患免疫缺陷病,A错误;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但B细胞本身的形成不需要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B错误;通过该方法(抑制这两种蛋白使T细胞的“刹车”被“松开”)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但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可能会造成机体患自身免疫病,C正确;抑制“刹车”蛋白会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使免疫排斥反应增强,不利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错误。]
4.(2020·浙江选考)欲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的皮肤存活率,某同学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以皮肤存活率为指标,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A、B系大鼠即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A、B品系大鼠。实验条件适宜。皮肤存活率是指移植存活的皮肤片数占总移植皮肤片数的百分比。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
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
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
(2)将上述各组若干只处理后的大鼠进行饲养,每隔一定时间观测皮肤片的存活状况并记录,计算皮肤存活率。
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
(2)分析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___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和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效应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分析可知,组1移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皮肤存活率100%,组2移植后皮肤存活率降低,组3移植后皮肤存活率明显降低。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皮肤移植后时间,纵坐标表示皮肤存活率,具体曲线图见答案。(2)①上述实验思路中,移植皮肤的受体大鼠是A、B系大鼠。②为了进一步验证大鼠对移植皮肤起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在实验思路的分组和处理中,若设置组4,其处理是给予大鼠免疫抑制剂,再移植皮肤片,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理由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切除胸腺后,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可以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因此还可设置组5,其处理是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③效应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2·1·c·n·j·y
答案: (1)
(2)①A、B系大鼠 ②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功能,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切除大鼠的胸腺,再移植皮肤 切除胸腺后,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③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疫苗”与“抗原”的区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联系(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2)疫苗保留了病原体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1.(2021·广东高考)我国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A [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靠,不会使人患病,①正确;接种后抗原(灭活的病毒)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②错误;接种后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产生体液免疫,③错误;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④正确。]
2.(2019·全国卷Ⅲ)动物初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免疫调节等知识,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答案: (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析个性 第1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疫苗的制备和作用;第2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关二次免疫的实验探究及过敏的特点
找共性 两个题目涉及疫苗的作用机理,即二次免疫的原理
1.疫苗
(1)来源:通常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
(2)作用:促进人体内产生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细胞和浆细胞,记忆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产生抵抗力。
2.二次免疫原理分析
(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1.(2021·郑州月考)破伤风杆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B.破伤风杆菌及其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
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来自B细胞
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
D [痉挛毒素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A错误;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都属于抗原,B错误;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也可来自记忆B细胞,C错误;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目的是利用其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
2.(2021·襄阳二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图表示免疫系统正常的A、B两妇女在1~5月的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2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末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人5月份体内的抗体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产生的
B.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她们体内效应T细胞活动的结果
C.两人在5月份体内都会有该病毒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C [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A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误;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与她们体内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有关,B错误;两人在4月末感染病毒,故在5月份体内都会有该病毒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淋巴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错误。]
3.(2021·河北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21教育网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5)2014年、201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2)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若呼吸道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直接突破第一道防线,故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病毒感染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靶细胞。(3)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导致的。(4)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会受到抗原刺激,之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5)接种第一剂疫苗一段时间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下降,应及时接种第二剂。21*cnjy*com
答案: (1)组织液 (2 ( http: / / www.21cnjy.com ))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受损会导致病毒直接突破第一道防线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卫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机体内针对VZV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下降
一、网络构建
二、要语必记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21*cnjy*com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