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课件(18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课件(18张)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五章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学会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运用资料,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其分布的地区差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阅读课本110--11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试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思考:17世纪复活岛上人口增长一度十分迅速,但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里走向衰落呢?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117平方千米,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000--20000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最后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一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2000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复活节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获取物质
和能量
排放废弃物
环 境
影响环境
影响人类
人 社
类 会
焦家庄镇地处西大河(金昌市境内三大河流之一)下游,泉域资源丰富,上世纪50年代,乡域灌区内共有大小泉眼12000多处,素有“万泉之乡”的美称。现在,据最新统计,乡境内湿地面积达4683亩,共有泉眼1025处,是金昌市泉域湿地资源最丰富、自然生态环境最优美的乡镇,也是永昌县城的“西郊花园”。
原永昌培霖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金昌市永昌县焦家庄乡园山子。永昌县培霖化工公司是一家生产无水氢氟酸; 50%—55%工业级氢氟酸、氟化钠、萤石精粉、氟化物的化工企业。
从工业布局角度思考:
1.培霖化工布局合理吗?
2.培霖化工发展带来怎样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思考题】
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答案: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并且发达国家将环境问题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援助等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答案:
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原因是其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问题:(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人类面临的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读漫画《美好的回忆》,
完成1--2题。
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B
C
右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
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
4.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A
B
5.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课后作业:
第98页1--7;100页11-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