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欣赏课《我的金色阿勒泰》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新疆哈萨克族的音乐,增进学生对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学唱、讨论、表现等方法体验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哈萨克民歌的音乐特点,了解冬不拉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歌曲的欣赏、学习中,剖析出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方法:聆听、对比、视唱、讨论等。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尤克里里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范唱导入),学生聆听后讨论。问题:这是什么乐器?表演的形式是什么?什么是弹唱?2、聆听《我的金色阿勒泰》音乐片段,感受冬不拉音色特点。3、出示冬不拉图片及文字,让学生了解冬不拉相关音乐知识。4、导入:哈萨克民歌《我的金色阿勒泰》。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尤克里里弹唱导入,用学生喜欢的乐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了解冬不拉的相关知识,导入哈萨克族民歌。(二)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完整聆听),(1)学生完整聆听歌曲,用手划出旋律线。(2)师生讨论,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初步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划旋律线、师生讨论等环节,初步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3)教师伴奏,学生学唱第一乐句。(用U模唱、填词)(4)教师简介“阿勒泰”。(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第一句。(男女生分组演唱、教师指挥学生清唱)。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第一乐句的学唱、表现,以及教师对于"阿勒泰”地域特征的分析,感受哈萨克族民歌中宽广、豪迈的音乐特点。2、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乐谱,学生感受歌曲的曲式结构。(2)小组讨论:有几个乐句?能分为几个乐段?(3)教师简介哈萨克族民歌曲式结构的特点—— 一首歌曲可以分为主歌和副歌,一个乐 句有两个词句。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唱、小组讨论等环节,总结哈萨克族民歌的曲式结构特点。(4)教师讲解降G调,学生学唱乐谱。( 5 )小组讨论:找出调式音阶。(6)准确的演唱歌曲的第一句“啊”的部分,感受、表现降七级音的民族色彩,初步了解混合利底亚音阶。(7)学唱第一段歌词,有表情的演唱。设计意图:通过学唱、表现等环节,感受哈萨克族降七级音的民族色彩,初步了解混合利底亚音阶。3、完整聆听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完整聆听感受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总结。(三)实践与创作1、观看哈萨克族阿肯表演冬不拉弹唱,再次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通过视频了解冬不拉弹唱的形式。2、师生讨论,对比《我的金色阿勒泰》——总结哈萨克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师点出冬不拉弹唱的即兴性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阿肯弹唱视频,对比《我的金色阿勒泰》,再次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请学生找到共同点,进行总结回顾。3、学生活动(小阿肯弹唱会)请学生即兴创编为《我的金色阿勒泰》歌词,感受哈萨克歌曲的风格和魅力。一句、两句均可,可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4、教师示范5、分组指导,分组展示(可用学生熟悉的吉他等弹拨乐器进行伴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与创作,将哈萨克民歌的风格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尽量贴近的形式(吉他伴奏、即兴创编等)进行表现,使学生加深对于哈萨克歌曲音乐风格的体会。(四)小结:1、回顾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2、点出:新疆音乐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增进学生对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二、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有)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二课时: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欣赏歌曲——哈萨克族民歌音乐分析 三、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 冬不拉弹唱音乐风格 豪放、宽广曲式结构 有主歌、副歌, 一个乐句跨两个词句调式音阶 混合利底亚音阶三、教 学 反 思本节所教授的内容是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天山之音》中的重点欣赏曲目《我的金色阿勒泰》,这是一首哈萨克族颇具影响力的民歌,非常具有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与特点,歌颂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但由于歌曲是用哈萨克语来演唱的,学生听不懂,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使这首重点欣赏曲目落于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能把这节课教好呢?根据“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新疆哈萨克族的音乐,增进学生对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过程与方法为通过聆听、模唱、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体验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知识与技能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哈萨克民歌的音乐特点,了解冬布拉的相关知识。基于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感受与欣赏”部分对于“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描述:“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了解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难点是:从歌曲的学习中,剖析出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 教学环节设置巧妙。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欣赏学唱——实践与创作——归纳总结(1)教师弹唱导入(5分钟)如何让学生把原本没兴趣的内容变得感兴趣,在导入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激趣法,抓住了学生对于“尤克里里”地好奇心和对教师表演的兴趣,通过教师尤克里里的深情弹唱,用尤克里里导入同为弹拨乐的冬不拉,续而导入哈萨克族民歌。(2)欣赏学唱(占时25分钟)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听不懂哈萨克语,这个环节我采取了欣赏—学唱—欣赏的步骤,运用聆听、模唱、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从感性的认识到音乐要素的剖析,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了解了哈萨克民歌的音乐特点,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达到了教学目标。(3)实践与创作 (5-7分钟)这一环节从欣赏阿肯弹唱开始,让学生感知冬不拉弹唱的即兴性,通过学生即兴实践与创作,将哈萨克歌曲的风格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加深对于哈萨克歌曲音乐风格的体会。(4)归纳总结在这节课的最后,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再一次回顾哈萨克族族音乐的特点。教师小结的重点放在增进学生对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1)体验:聆听是欣赏课的灵魂,反复的聆听是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哈萨克族民歌音乐特点的必要手段,(2)模仿: 模唱、视唱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始终,潜移默化的为学生积累了哈萨克族民歌演唱的经验,为后面歌曲的表现和创造奠定了基础。(3)讨论:只对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在讨论中解决了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4)探究:通过学生实践与创作活动,将哈萨克歌曲的风格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使其更进一步加深对于哈萨克族民歌音乐特点的体会。3、注重学法指导。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法、实践法、总结反思法等。4、突出评价在学生活动以后,注重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各种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