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5.2《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5.2《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平江县献冲中学余冰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步骤
2. 能够设计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数据。
3. 会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在观察物理实验过程的同时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教学难点】分析对比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不同
【教学准备】
白板:
1.希沃白板——PPT
2.模拟实验室——小灯泡的电阻
3.希沃授课助手——直播
黑板:
1.板书课题
2.表格框架
3.图像框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看看我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个坏了的收音机拆下来的部分电路板,经过检查,发现是一只电阻损坏,需要更换。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电路板,上边元件很多,要找到电阻,看什么字母呢?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电阻的符号是R,所以这些R开头的就是电阻,后边的数字表示电阻的序号。这只损坏的电阻序号也看不清楚了,用什么方法能够测量出一个未知的电阻大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课本76页。
(猜想与假设)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电流可以用电流表直接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在初中阶段我们没有学习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但是可以间接测量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 I= 变形 R= ,那么我们可以先测出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再计算求出导体的电阻。
二、探究新知 进行实验
(一)定值电阻的测量
(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教师:做实验前,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白板>
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电路该如何连接?请画出电路图。
怎样得到多次的电流值和电压值?
问题一: 学生发言回答要用到的器材,教师提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电路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它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保护电路;还可以得到多次的电流值和电压值。
问题二:将学生画的电路投屏到白板,强调画电路图注意细节。
2.这个电路图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还能做什么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以用这一个电路图我们可以做3个实验。
问题三:学生回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为什么要记录多次电流值和电压值?最后的电阻怎么确定?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教师:好的,实验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现在请**同学来给我们连接电路,(点名上台)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把数据填写在课本77页。
学生操作第二次数据
教师引导: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值和电压值增大了,谁来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移动滑片,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增大。
学生操作第三次数据
(记录数据的同学将平均值计算出来)
教师:谢谢**同学带我们经历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究过程,我们测量的电阻与真实值之间差了多少呢?(请学生撕开纸,展示电阻值)
(分析论证)
教师:科学实验的数据不仅仅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还能够用图像来表达,这种方法称为图像法。根据表格中的电流值和电压值, 我们来描点、连线。
教师小结:由图像可知,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这就是定值电阻的电流电压图像。
(二)小灯泡的电阻
1.定值电阻与小灯泡电阻不同
教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灯泡也有电阻。如果要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
学生实验(模拟实验室)请**同学来完成这个实验,我来记录数据。电路连接成功后,请注意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较暗。
教师提问:
(1)那么,除了记录小灯泡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还需要观察小灯泡(亮度)
学生操作完成实验,计算出三次的电阻值。
(2)在测量定值电阻时,我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小灯泡的电阻这里,还能这样做么?
学生讨论:对比定值电阻和灯丝电阻,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定值电阻是采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其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而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受温度影响大的材料制成,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所以小灯泡电阻不能够求平均值。
2.形成图像
接下来咱们将小灯泡电阻的图像完成,与定值电阻形成对比。它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原因写在旁边——小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
(三)伏安法<板书>
教师总结:像这样通过先求电流值和电压值,再计算求出电阻值的方法,叫做伏安法。伏——是电压的单位,安——是电流的单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我们用到的计算公式是R=,它就是实验的原理。
三、巩固升华
1.课堂练习:来检验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电阻是电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应用在我们生活家用的收音机、电视机和电脑,更应用于航天卫星和深海潜艇等高科技中。小小的电阻在它的工作岗位发出耀眼了的光芒。同学们,努力学习吧,将来也能在生活中闪闪发光,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设疑提问时,问题没有做到严谨。比如在讨论一的2小问,要学生先连接电路,再画出电路图。这里应该是先要学生先在脑海里设计电路,构建电路的模型,没有说得到位;又比如在讨论二,直接要学生讨论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不同之处,没有给学生指明方向,造成讨论时,学生无从下手。这里应该是先引导学生对比出灯泡的电阻差较大,讲明灯泡的亮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是什么改变了小灯泡的电阻呢?从而让他们找到讨论的方向,
其次,没有把控好知识的严密逻辑体系。在抛出问题,试问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 ,电流值和电压值同时增大的原因后,学生回答完我小结时,将问题归咎与串联分压的特点,使学生的思维从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跳跃到串联分压的知识,造成脱节,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跟不上节奏。
然后,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没有做到多元化评价。在学上上台来连接电路时,只看到了他的错误之处,而没有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在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单单是针对知识点的对错来单一的评价。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课后评课交流,我收获了良师们许多宝贵的意见,我希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一次次的磨练中进步,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提高,在一堂堂的课中茁壮成长,真正的用心做教育教研,教书育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