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2018—2022)数学高考真题分类汇编07:数列(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近五年(2018—2022)数学高考真题分类汇编07:数列(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数列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乙(文))已知等比数列的前3项和为168,,则( )
A. 14 B. 12 C. 6 D. 3
2.(2022·全国乙(理)T8)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3项和为168,,则( )
A. 14 B. 12 C. 6 D. 3
3.(2022·全国乙(理)T4) 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探月任务后,继续进行深空探测,成为我国第一颗环绕太阳飞行人造行星,为研究嫦娥二号绕日周期与地球绕日周期的比值,用到数列:,,,…,依此类推,其中.则( )
A B. C. D.
4.(2022·新高考Ⅱ卷) 中国的古建筑不仅是挡风遮雨的住处,更是美学和哲学的体现.如图是某古建筑物的剖面图,是举, 是相等的步,相邻桁的举步之比分别为,若是公差为0.1的等差数列,且直线的斜率为0.725,则( )
A. 0.75 B. 0.8 C. 0.85 D. 0.9
5.(2022·浙江卷) 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6.(2021·全国甲卷)记 为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若 ,则 (  )
A.7 B.8 C.9 D.10
7.(2021·全国甲卷)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设甲:q>0,乙:{Sn}是递増数列,则(  )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8.(2020·新课标Ⅱ·理)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
A.3699块 B.3474块 C.3402块 D.3339块
9.(2020·新课标Ⅱ·理)数列 中, , ,若 ,则 (  )
A.2 B.3 C.4 D.5
10.(2020·新课标Ⅱ·文)记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5–a3=12,a6–a4=24,则 =(  )
A.2n–1 B.2–21–n C.2–2n–1 D.21–n–1
11.(2022·上海)已知 为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前n项积为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若 ,则数列 单调递增
B.若 ,则数列 单调递增
C.若数列 单调递增,则
D.若数列 单调递增,则
12.(2021·北京) 和 是两个等差数列,其中 为常值, , , ,则 (  )
A.64 B.128 C.256 D.512
13.(2021·北京)数列 是递增的整数数列,且 , ,则 的最大值为(  )
A.9 B.10 C.11 D.12
14.(2021·浙江)已知 ,函数 .若 成等比数列,则平面上点 的轨迹是(  )
A.直线和圆 B.直线和椭圆
C.直线和双曲线 D.直线和抛物线
15.(2021·浙江)已知数列 满足 .记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则(  )
A. B. C. D.
16.(2020·浙江)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公差d≠0, ≤1.记b1=S2,bn+1=Sn+2﹣S2n,n∈N*,下列等式不可能成立的是(  )
A.2a4=a2+a6 B.2b4=b2+b6 C.a42=a2a8 D.b42=b2b8
17.(2020·北京)在等差数列 中, , .记 ,则数列 (  ).
A.有最大项,有最小项 B.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C.无最大项,有最小项 D.无最大项,无最小项
18.(2019·浙江)已知数列{an}满足 (n∈N),若2≤a10≤3,则a1的取值范围是(  )
A.1≤a1≤10 B.1≤a1≤17 C.2≤a1≤3 D.2≤a1≤6
19.(2022·浙江)已知数列 满足 ,则(  )
A. B.
C. D.
20.(2019·全国Ⅲ卷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4项和为15,且a5=3a3+4a1,则a3=(  )
A.16 B.8 C.4 D.2
21.(2019·浙江)设a,b∈R,数列{an},满足a1 =a,an+1= an2+b,b∈N*,则(  )
A.当b= 时,a10>10 B.当b= 时,a10>10
C.当b=-2时,a10>10 D.当b=-4时,a10>10
22.(2019·全国Ⅰ卷理)记Sn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已知 =0, =5,则(  )
A.an=2n-5 B.an=3n-10
C.Sn=2n2-8n D.Sn= n2-2n
23.(2018·浙江)已知 成等比数列,且 .若 ,则(  )
A. B.
C. D.
24.(2018·全国Ⅰ卷理)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若 ,则a5=(  )
A.-12 B.-10 C.10 D.12
二:填空题
25.(2022·全国乙卷)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若 ,则公差    .
26.(2020·新高考Ⅰ)将数列{2n–1}与{3n–2}的公共项从小到大排列得到数列{an},则{an}的前n项和为   .
27.(2020·新课标Ⅱ·文)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若 ,则    .
28.(2020·江苏)设{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已知数列{an+bn}的前n项和 ,则d+q的值是   .
29.(2022·北京)已知数列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 项和 ,满足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 的第2项小于3; ② 为等比数列;
③ 为递减数列; ④ 中存在小于 的项。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30.(2019·浙江)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N*),首项a1=3,公比q=2,则a4=   ; S3=     .
31.(2019·江苏)已知数列 是等差数列, 是其前n项和.若 ,则 的值是   .
32.(2019·全国Ⅲ卷文)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 ,则    .
33.(2019·全国Ⅰ卷文)记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 , ,则S4=   
34.(2019·北京)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3,S5=-10,则a5=   ,Sn的最小值为   .
35.(2018·全国Ⅰ卷理)记 为数列 的前n项的和,若 ,则 =   .
36.(2018·上海)记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为Sn,若 ,则S7=   。
37.(2018·北京)设 是等差数列,且a1=3, a2+a5= 36,则 的通项公式为   
三:解答题
38.(2022·浙江)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 ,公差 .记 的前n项和为 .
(Ⅰ)若 ,求 ;
(Ⅱ)若对于每个 ,存在实数 ,使 成等比数列,求d的取值范围.
39.(2022·新高考Ⅱ卷)已知 为等差数列,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 .
(1)证明: ;
(2)求集合 中元素个数.
40.(2022·全国甲卷)记 为数列 的前n项和.已知 .
(1)证明: 是等差数列;
(2)若 成等比数列,求 的最小值.
41.(2022·新高考Ⅰ卷)记 为数列 的前n项和,已知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1)求 的通项公式;
(2)证明:
42.(2021·新高考Ⅰ)已知数列{ }满足 =1,
(1)记 = ,写出 , ,并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求 的前20项和
43.(2022·北京)已知 为有穷整数数列.给定正整数 ,若对任意的 ,在 中存在 ,使得 ,则称 为 连续可表数列.
(Ⅰ)判断 是否为5-连续可表数列?是否为 连续可表数列?说明理由;
(Ⅱ)若 为 连续可表数列,求证: 的最小值为4;
(Ⅲ)若 为 连续可表数列, ,求证: .
44.(2022·上海)已知数列 , , 的前n项和为 .
(1)若 为等比数列, ,求 ;
(2)若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对任意 ,均满足 ,求d的取值范围.
45.(2021·天津)已知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其前8项和为64. 是公比大于0的等比数列, .
(1)求 和 的通项公式;
(2)记 .
(i)证明 是等比数列;
(ii)证明
46.(2021·新高考Ⅱ卷)记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若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2)求使 成立的n的最小值.
47.(2021·北京)设p为实数.若无穷数列{an}满足如下三个性质,则称{an}为RP数列:
:① , ;
② ;
③ (m=1,2,…;n=1,2,…) .
(1)如果数列{an}的前4项2,-2,-2,-1的数列,那么{an}是否可以为 数列?说明理由;
(2)若数列 是 数列,求 ;
(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是否存在 数列 ,对 恒成立 ?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p;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8.(2021·浙江)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且 .
(1)求数列 的通项;
(2)设数列 满足 ,记 的前n项和为 ,若 对任意 恒成立,求 的范围.
49.(2021·全国甲卷)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记Sn为{an}的前n项和,从下面①②③中选取两个作为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
①数列{an}是等差数列:②数列{ }是等差数列;③a2=3a1
注:若选择不同的组合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50.(2020·新高考Ⅱ)已知公比大于 的等比数列 满足 .
(1)求 的通项公式;
(2)求 .
51.(2020·新高考Ⅰ)已知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 满足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记 为 在区间 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 的前100项和 .
52.(2020·天津)已知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
(Ⅰ)求 和 的通项公式;
(Ⅱ)记 的前 项和为 ,求证: ;
(Ⅲ)对任意的正整数 ,设 求数列 的前2n项和.
53.(2020·江苏)已知数列 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设λ与k是常数,若对一切正整数n,均有 成立,则称此数列为“λ–k”数列.
(1)若等差数列 是“λ–1”数列,求λ的值;
(2)若数列 是“ ”数列,且an>0,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对于给定的λ,是否存在三个不同的数列 为“λ–3”数列,且an≥0 若存在,求λ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4.(2020·北京)已知 是无穷数列.给出两个性质:
①对于 中任意两项 ,在 中都存在一项 ,使 ;
②对于 中任意项 ,在 中都存在两项 .使得 .
(Ⅰ)若 ,判断数列 是否满足性质①,说明理由;
(Ⅱ)若 ,判断数列 是否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说明理由;
(Ⅲ)若 是递增数列,且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证明: 为等比数列.
55.(2020·浙江)已知数列{an},{bn},{cn}中,a1=b1=c1=1,cn+1=an+1﹣an,cn+1= cn(n∈N*).
(Ⅰ)若数列{bn}为等比数列,且公比q>0,且b1+b2=6b3,求q与an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bn}为等差数列,且公差d>0,证明:c1+c2+…+cn<1+ .
56.(2020·新课标Ⅲ·理)设数列{an}满足a1=3, .
(1)计算a2,a3,猜想{a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求数列{2nan}的前n项和Sn.
57.(2020·新课标Ⅲ·文)设等比数列{an}满足 , .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记 为数列{log3an}的前n项和.若 ,求m.
58.(2020·新课标Ⅰ·理)设 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为 , 的等差中项.
(1)求 的公比;
(2)若 ,求数列 的前n项和.
59.(2019·上海)已知数列 , ,前 项和为 .
(1)若 为等差数列,且 ,求 ;
(2)若 为等比数列,且 ,求公比 的取值范围.
60.(2019·江苏)定义首项为1且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为“M-数列”.
(1)已知等比数列{an} 满足: ,求证:数列{an}为“M-数列”;
(2)已知数列{bn}满足: ,其中Sn为数列{bn}的前n项和.
①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②设m为正整数,若存在“M-数列”{cn} ,对任意正整数k,当k≤m时,都有 成立,求m的最大值.
61.(2019·全国Ⅱ卷理)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a1=1,b1=0, , .
(1)证明:{an+bn}是等比数列,{an–bn}是等差数列;
(2)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
62.(2019·全国Ⅱ卷文)已知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n项和。
63.(2019·天津)设 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已知 .
(Ⅰ)求 和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满足 其中 .
(i)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ii)求 .
64.(2019·天津)设 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已知 , , .
(Ⅰ)求 和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满足 求 .
65.(2019·浙江)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3=4.a4=S3,数列{bn}满足:
对每个n∈N*,Sn+bn,Sn+1+bn、Sn+2+bn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记Cn= ,n∈N*,证明:C1+C2+…+Cn<2 ,n∈N*
66.(2019·全国Ⅰ卷文)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n=-a5
(1)若a3=4,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a1≥0,求使得Sn≥an的n取值范围。
67.(2019·北京)设{an}是等差数列,a1=-10,且a2+10,a3+8,a4+6成等比数列.
(I)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记{an}的前n项和为Sn,求Sn的最小值.
68.(2018·浙江)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且a3+a4+a5=28,a4+2是a3,a5的等差中项.数列{bn}满足b1=1,数列{(bn+1 bn)an}的前n项和为2n2+n.
(Ⅰ)求q的值;
(Ⅱ)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69.(2018·全国Ⅱ卷文)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1=-7,S3=-15.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Sn,并求Sn的最小值。
70.(2018·全国Ⅱ卷理)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1=-7,S3=-15.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Sn,并求Sn的最小值。
71.(2018·全国Ⅰ卷文)已知数列{an}满足a1=1,nan+1=2(n+1)an,设bn=
(1)求b1,b2,b3
(2)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3)求{an}的通项公式
72.(2018·上海)给定无穷数列 ,若无穷数列{bn}满足:对任意 ,都有 ,则称 “接近”。
(1)设 是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判断数列 是否与 接近,并说明理由;
(2)设数列 的前四项为: =1, =2, =4, =8,{bn}是一个与 接近的数列,记集合M={x|x=bi,i=1,2,3,4},求M中元素的个数m;
(3)已知 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若存在数列{bn}满足:{bn}与 接近,且在b -b ,b -b ,…b201-b200中至少有100个为正数,求d的取值范围。
73.(2018·北京)设 是等差数列,且 , +a3=5 .
(Ⅰ)求 的通项公式;
(Ⅱ)求 + +…+ .
74.(2018·全国Ⅲ卷文)等比数列 中,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记 为 的前 项和,若Sm=63,求m。
75.(2018·全国Ⅲ卷理)等比数列 中,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记 为 的前 项和,若Sm=63,求m。
76.(2018·江苏)设{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是首项 ,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 设 若 对n=1,2,3,4均成立,求d的取值范围
(2) 若 , , 证明:存在 ,使得 对
n=2,3,…, 均成立,并求 的取值范围(用 表示)。
77.(2018·天津)设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 , 是等差数列.已知 , , , .
(Ⅰ)求 和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i)求 ;
(ii)证明 .
78.(2018·天津)设{a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n∈N*);{bn}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Tn(n∈N*).已知b1=1,b3=b2+2,b4=a3+a5,b5=a4+2a6.
(Ⅰ)求Sn和Tn;
(Ⅱ)若Sn+(T1+T2+…+Tn)=an+4bn,求正整数n的值.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若,则,与题意矛盾,
所以,
则,解得,
所以.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若,则,与题意矛盾,
所以,
则,解得,
所以.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解:因为,
所以,,得到,同理,可得,
又因为,
故,;
以此类推,可得,,故A错误;
,故B错误;
,得,故C错误;
,得,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设,则可得关于的方程,求出其解后可得正确的选项.
【详解】设,则,
依题意,有,且,
所以,故,
故选:D
5.【答案】B
【解析】∵,易得,依次类推可得
由题意,,即,
∴,
即,,,…,,
累加可得,即,
∴,即,,
又,
∴,,,…,,
累加可得,
∴,
即,∴,即;
综上:.
故选:B.
6.【答案】A
【解答】由题意知S2,S4-S2,S6-S4成等比数列,
即4,2,S6-6成等比数列,
则4×(S6-6)=22
解得S6=7
故答案为:A
7.【答案】B
【解析】解:当a1=-1,q=2时,{Sn}是递减数列,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当{Sn}是递增数列时,an+1=Sn+1-Sn>0,即a1qn>0,则q>0,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设第n环天石心块数为 ,第一层共有n环,
则 是以9为首项,9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设 为 的前n项和,则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块数分
别为 ,因为下层比中层多729块,
所以 ,

即 ,解得 ,
所以 .
故答案为:C
9.【答案】C
【解析】在等式 中,令 ,可得 , ,
所以,数列 是以 为首项,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

,则 ,解得 .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解答】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
由 可得: ,
所以 ,
因此 .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解析】解:对于A,设,显然有 ,但数列 单调递减,故A错误;
对于B,设an=-2n, 显然有 ,但数列 单调递减,故B错误;
对于C,设,显然有数列 单调递增,但 ,故C错误;
对于D,若数列{Tn}单调递增,则Tn>Tn-1>0,则an>1,q≥1,则,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得,则,则,所以.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解析】解:∵数列 是递增的整数数列 ,
∴n要取最大,d尽可能为小的整数,
故可假设d=1
∵a1=3,d=1
∴an=n+2

则S11=88<100,S12=102>100,
故n的最大值为11.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因为 成等比数列, 所以 ,
即 ,
整理得:




所以
所以 或 ,
所以 或
其中 是双曲线, 是直线.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解析】因为 ,所以 ,且
由 可得
,即 由
所以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所以
即 .
故答案为:A.
16【答案】D
【解析】解:在等差数列{an}中,an=a1+ ( n-1 ) d,
∴a2=a1+d,a4=a1+3d,a8=a1+7d,bn+1=S2n+2-S2n,
∴b2=S4-S2=a3+a4,b4=S8-S6=a7+a8,b6=S12-S10=a11+a12,b8=S16-S14=a15+a16,
A.2a4=a2+a6,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正确,
B.若2b4=b2+b6,则2 ( a7+a8)=a3+a4+a11+a12=( a3+a12)+( a4+a11 ),成立,B正确,
C.若a42=a2a8,则 ( a1+3d ) 2= ( a1+d ) ( a1+7d ) ,
即a12+6a1d+9d2=a12+8a1d+7d2,得a1d=d2,
∵d≠0,∴a=d,符合 ≤1,C正确;
D.若b42=b2b8,则( a7+a8 ) 2= ( a3+a4 ) ( a15+a16 ),
即4a12+52a1d+169d2=4a12+68a1d+145d2,得16a1d=24d2,
∵d≠0,∴2a1=3d,不符合 ≤1,D错误;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等差数列的公差 ,
则其通项公式为: ,
注意到 ,
且由 可知 ,
由 可知数列 不存在最小项,
由于 ,
故数列 中的正项只有有限项: , .
故数列 中存在最大项,且最大项为 .
故答案为:B.
18.【答案】B
【解析】解:∵, 2≤a10≤3 ∴,.∵∴.同理以此类推即可得出.
故答案为:B
19.【答案】B
【解析】由题意易知为递减数列,∴为递减数列,
因为,所以
∴,
又,则>0,
∴,
∴,
∴,则,

由得得
利用累加可得
∴,
∴;
综上,.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 解:∵a5=3a3+4a1,则 ,∵ ,∴ ,
解得 或 (舍),∵各项均为正数,∴ ,又∵等比数列{an}的前4项为和为15,
∴ ,解得 ,∴ ,
故答案为:C.
21.【答案】A
【解析】 选项B:不动点满足 时,如图,若 ,
排除
如图,若 为不动点 则
选项C:不动点满足 ,不动点为 ,令 ,则 ,
排除
选项D:不动点满足 ,不动点为 ,令 ,则 ,排除.
故答案为:A
22.【答案】A
【解析】 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①②联立求出:
故答案为:A
23.【答案】B
【解析】a1,a2,a3,a4 成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奇数项符号相同,偶数项符号相同,a1>1,设公比为q
当q>0时 , a1+a2+a3+a4>a1+a2+a3>ln(a1+a2+a3) ,不成立;
即a1>a3,a2当q=-1时 , a1+a2+a3+a4=0,ln(a1+a2+a3) >0,等式不成立,所以q≠-1;
当q<-1时 , a1+a2+a3+a4<0,ln(a1+a2+a3) >0,a1+a2+a3+a4=ln(a1+a2+a3)不成立,
当q∈(-1,0)时,a1>a3>0,a2故答案为:B
24.【答案】B
【解析】解: 3S3=S2+S4 S3+3a3=a3+a4 9a2=5a2+a3 4a2=a3 ,又 a1=2 ,
∴d=-3.
则 ,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5.【答案】2
【解析】由 可得 ,化简得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2
26.【答案】
【解析】因为数列 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数列 是以1首项,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这两个数列的公共项所构成的新数列 是以1为首项,以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的前 项和为 ,
故答案为: .
27.【答案】25
【解析】【解答】 是等差数列,且 ,
设 等差数列的公差d
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可得
即:
整理可得:
解得:
根据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可得:
.
故答案为:25.
28.【答案】4
【解析】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q,根据题意 .
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为 ,
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为 ,
依题意 ,即 ,
通过对比系数可知 ,故 .
故答案为:4
29.【答案】①③④
【解析】 ,可得 ,又各项均为正,可得 ,令 可得 ,可解得 ,故①正确;
当 时,由 得 ,于是可得 ,即 ,若 为等比数列,则 时 ,即从第二项起为常数,可检验 则不成立,故②错误;
,可得 ,于是 ,所以 ,于是③正确;
对于④,若所有项均大于等于 ,取 ,则 , ,于是 与已知矛盾,所以④错误.
30.【答案】24;21
【解析】解: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的定义代入数值即可。
31.【答案】16
【解析】 数列 是等差数列,又
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得:

是等差数列 前n项和,且
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得:

①②联立,得:
32.【答案】100
【解析】 解:∵ ,∴ ,∴ ,
∴ ,
故答案为:100.
33.【答案】
【解析】 【解答】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 时,
当 时,
由求根公式求出q的值,根据题意, 从而确定q的值。
34.【答案】0;-10
【解析】 解: ,
解得 ,所以 ,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当n=4或5时, 有最小值-10.
故答案为:0;-10.
35.【答案】-63
【解析】解:∵
,作差,
∴ ,
∴ ,
∴ 。
36.【答案】14
【解析】【解答】a3=a1+2d=0
a6+a7=a1+5d+a1+6d=14
故 ,

故S7=72-5×7=14。
37.【答案】
【解析】解: , ,
设 公差为d,则5d=33-3=30 d=6,
即 ,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38.【答案】解:(Ⅰ) 设 ,依题意得, .
解得 ,则 ,
于是 .
(Ⅱ)设 ,依题意得,


对任意正整数n成立.
时,显然成立;
时, ,则 ;
时, .
综上所述, .
39.【答案】(1)证明:设数列 的公差为 ,所以, ,即可解得, ,所以原命题得证.
(2)解:由(1)知 ,
由 知:
即 ,即 ,
因为 ,故 ,解得
故集合 中元素的个数为9个.
40.【答案】(1)已知 ,即 ①,
当 时, ②,
①-②得, ,
即 ,
即 ,所以 , 且 ,
所以 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中 可得, , , ,
又 , , 成等比数列,所以 ,
即 ,解得 ,
所以 ,所以 ,
所以,当 或 时 .
41.【答案】(1)因为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而 ,
所以 ①
时, ②
①-②有: .
所以 ,
以上式子相乘,得
经检验, 时, ,符合.
所以 .
(2)由(1)知
所以
所以 = =
因为 ,所以 ,
所以 ,
即 .
42.【答案】(1) 为偶数,
则 , ,
,即 ,且 ,
是以 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
(2)当 为奇数时, ,
的前 项和为

由(1)可知,

的前20项和为 .
43.【答案】(Ⅰ) 若,则对于任意,,所以Q是5-连续可表数列;由不存在任意连续若干项之和相加为6,所以Q不是6-连续可表数列;
(Ⅱ)若 ,设为a,b,c,则至多 6种矛盾 满足
(Ⅲ)若k≤5,则 至多可表15个数,与题意矛盾,若 至多可表21个数,而 ,所以其中有负的,从而a,b,c,d,e,f可表 及那个负数(恰21个)
这表明 中仅一个负的,没有0,且这个们的在 中绝对值最小,同时 中没有两数相同,设那个负数为
则所有数之和 ,再考虑排序
(仅一种方式)
∴-1与2相序
若-1不在两端,则" 2 ___"形式
若 ,则 (2种方式矛盾)
,问理 ,故-1在一端,不妨为" 形式
右 ,则 (2种矛盾) 同理不行
,则 (2种矛盾)从而
由 ,由表法唯一知3,4不相邻,故只能 ①
或 ②这2种情形
对① 矛后
对② 也矛盾
综上
44.【答案】(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由题意得a1=2,



(2)由题意得
则(3-2n)d≤1
当n=1时,d≤1;
当n≥2时,恒成立;

∴d≥0
综上
45.【答案】(1)因为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其前8项和为64.
所以 ,所以 ,
所以 ;
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所以 ,解得 (负值舍去),
所以 ;
(2)(i)由题意, ,
所以 ,
所以 ,且 ,
所以数列 是等比数列;
(ii)由题意知, ,
所以 ,
所以 ,
设 ,
则 ,
两式相减得 ,
所以 ,
所以 .
46.【答案】(1)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则: ,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从而有: ,

从而: ,由于公差不为零,故: ,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2)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则: ,
则不等式 即: ,整理可得: ,
解得: 或 ,又 为正整数,故 的最小值为7.
47.【答案】(1)解:数列{an}不可能为 数列,理由如下,
因为p=2, a1=2, a2=-2,所以a1+a2+p=2, a1+a2+p+1=3,
因为a3=-2,所以a3 {a1+a2+p, a1+a2+p+1},
所以数列{an}不满足性质③.
(2)性质① ,
由性质③ ,因此 或 , 或 ,
若 ,由性质②可知 ,即 或 ,矛盾;
若 ,由 有 ,矛盾.
因此只能是 .
又因为 或 ,所以 或 .
若 ,则 ,
不满足 ,舍去.
当 ,则 前四项为:0,0,0,1,
下面用归纳法证明 :
当 时,经验证命题成立,假设当 时命题成立,
当 时:
若 ,则 ,利用性质③:
,此时可得: ;
否则,若 ,取 可得: ,
而由性质②可得: ,与 矛盾.
同理可得:
,有 ;
,有 ;
,又因为 ,有
即当 时命题成立,证毕.
综上可得: , .
(3)令 ,由性质③可知:

由于 ,
因此数列 为 数列.
由(2)可知:
若 ;
, ,
因此 ,此时 , ,满足题意.
48.【答案】(1)解:当 时, ,

当 时,由 ①,
得 ②,①②得

又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2)解:由 ,得 ,
所以 ,

两式相减得

所以 ,
由 得 恒成立,
即 恒成立,
时不等式恒成立;
时, ,得 ;
时, ,得 ;
所以
49.【答案】选①②作条件证明③:
设 ,则 ,
当 时, ;
当 时, ;
因为 也是等差数列,所以 ,解得 ;
所以 ,所以 .
选①③作条件证明②:
因为 , 是等差数列,
所以公差 ,
所以 ,即 ,
因为 ,
所以 是等差数列.
选②③作条件证明①:
设 ,则 ,
当 时, ;
当 时, ;
因为 ,所以 ,解得 或 ;
当 时, ,当 时, 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此时 为等差数列;
当 时, ,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知 为等差数列.
50.【答案】(1)解: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q(q>1),则 ,
整理可得: ,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2)解:由于: ,故:
.
50.【答案】(1)解:由于数列 是公比大于 的等比数列,设首项为 ,公比为q,依题意有 ,解得解得 ,或 (舍),
所以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2)解:由于 ,所以
对应的区间为: ,则 ;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 ,则 ,即有 个 ;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 ,则 ,即有 个 ;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 ,则 ,即有 个 ;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 ,则 ,即有 个 ;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 ,则 ,即有 个 ;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 ,则 ,即有 个 .
所以 .
52【答案】解:(Ⅰ)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q.
由 , ,可得d=1.
从而 的通项公式为 .
由 ,
又q≠0,可得 ,解得q=2,
从而 的通项公式为 .
(Ⅱ)证明:由(Ⅰ)可得 ,
故 , ,
从而 ,
所以 .
(Ⅲ)当n为奇数时, ,
当n为偶数时, ,
对任意的正整数n,有 ,
和 ①
由①得 ②
由①②得 ,
由于 ,
从而得: .
因此, .
所以,数列 的前2n项和为 .
53.【答案】(1)解:
(2)解:

(3)解: 假设存在三个不同的数列 为 数列.


∵对于给定的 ,存在三个不同的数列 为 数列,且
或 有两个不等的正根.
可转化为 ,不妨设 ,则 有两个不等正根,设 .
①当 时, ,即 ,此时 , ,满足题意.
②当 时, ,即 ,此时 , ,此情况有两个不等负根,不满足题意舍去.
综上,
54.【答案】解:(Ⅰ) 不具有性质①;
(Ⅱ) 具有性质①;
具有性质②;
(Ⅲ)【解法一】
首先,证明数列中的项数同号,不妨设恒为正数:
显然 ,假设数列中存在负项,设 ,
第一种情况:若 ,即 ,
由①可知:存在 ,满足 ,存在 ,满足 ,
由 可知 ,从而 ,与数列的单调性矛盾,假设不成立.
第二种情况:若 ,由①知存在实数 ,满足 ,由 的定义可知: ,
另一方面,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
这与 的定义矛盾,假设不成立.
同理可证得数列中的项数恒为负数.
综上可得,数列中的项数同号.
其次,证明 :
利用性质②:取 ,此时 ,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
而 ,故 ,
此时必有 ,即 ,
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假设数列 的前 项成等比数列,不妨设 ,
其中 ,( 的情况类似)
由①可得:存在整数 ,满足 ,且 (*)
由②得:存在 ,满足: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
由 可得: (**)
由(**)和(*)式可得: ,
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有: ,
注意到 均为整数,故 ,
代入(**)式,从而 .
总上可得,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即数列 为等比数列.
【解法二】
假设数列中的项数均为正数:
首先利用性质②:取 ,此时 ,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
而 ,故 ,
此时必有 ,即 ,
即 成等比数列,不妨设 ,
然后利用性质①:取 ,则 ,
即数列中必然存在一项的值为 ,下面我们来证明 ,
否则,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
在性质②中,取 ,则 ,从而 ,
与前面类似的可知则存在 ,满足 ,
若 ,则: ,与假设矛盾;
若 ,则: ,与假设矛盾;
若 ,则: ,与数列的单调性矛盾;
即不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 ,可见 不成立,从而 ,
同理可得: ,从而数列 为等比数列,
同理,当数列中的项数均为负数时亦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
由推理过程易知数列中的项要么恒正要么恒负,不会同时出现正数和负数.
从而题中的结论得证,数列 为等比数列.
55.【答案】(Ⅰ)解:由题意,b2=q,b3=q2,
∵b1+b2=6b3,∴1+q=6q2,
整理,得6q2﹣q﹣1=0,
解得q=﹣ (舍去),或q= ,
∴cn+1= cn= cn= cn= cn=4 cn,
∴数列{cn}是以1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cn=1 4n﹣1=4n﹣1,n∈N*.
∴an+1﹣an=cn+1=4n,
则a1=1,
a2﹣a1=41,
a3﹣a2=42,
……
an﹣an﹣1=4n﹣1,
各项相加,可得
an=1+41+42+…+4n﹣1= = .
(Ⅱ)证明:依题意,由cn+1= cn(n∈N*),可得
bn+2 cn+1=bn cn,
两边同时乘以bn+1,可得
bn+1bn+2cn+1=bnbn+1cn,
∵b1b2c1=b2=1+d,
∴数列{bnbn+1cn}是一个常数列,且此常数为1+d,
bnbn+1cn=1+d,
∴cn= = =(1+ ) =(1+ )( ﹣ ),
∴c1+c2+…+cn
=(1+ )( ﹣ )+(1+ )( ﹣ )+…+(1+ )( ﹣ )
=(1+ )( ﹣ + ﹣ +…+ ﹣ )
=(1+ )( ﹣ )
=(1+ )(1﹣ )
<1+ ,
∴c1+c2+…+cn<1+ ,故得证.
56.【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 , ,
由数列 的前三项可猜想数列 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 ,
证明如下:
当 时, 成立;
假设 时, 成立.
那么 时, 也成立.
则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
(2)解:由(1)可知,
,①
,②
由①②得:

即 .
57.【答案】(1)解: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根据题意,有 ,解得 ,
所以
(2)解:令 ,
所以 ,
根据 ,可得 ,
整理得 ,因为 ,所以
58.【答案】(1)解:设 的公比为q, 为 的等差中项,


(2)解:设 的前 项和为 , ,
,①
,②
①②得,

.
59.【答案】(1)解: , ,

(2)解: ,
存在, ,且 ,

, ,
或 ,
公比 的取值范围为 .
60.【答案】(1)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所以a1≠0,q≠0.
由 ,得 ,解得 .
因此数列 为“M—数列”.
(2)解:①因为 ,所以 . 由 得 ,则 . 由 ,得 , 当 时,由 ,得 , 整理得 . 所以数列{bn}是首项和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
因此,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n .
②由①知,bk=k, . 因为数列{cn}为“M–数列”,设公比为q,所以c1=1,q>0.
因为ck≤bk≤ck+1,所以 ,其中k=1,2,3,…,m.
当k=1时,有q≥1;
当k=2,3,…,m时,有 .
设f(x)= ,则 .
令 ,得x=e.列表如下:
x e (e,+∞)
+ 0 –
f(x) 极大值
因为 ,所以 .
取 ,当k=1,2,3,4,5时, ,即 ,
经检验知 也成立.
因此所求m的最大值不小于5.
若m≥6,分别取k=3,6,得3≤q3,且q5≤6,从而q15≥243,且q15≤216,
所以q不存在.因此所求m的最大值小于6.
综上,所求m的最大值为5.
61.【答案】(1)解:由题设得 ,即 . 又因为a1+b1=l,所以 是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由题设得 , 即 .
又因为a1–b1=l,所以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由(1)知, , .
所以 ,

62.【答案】(1)解:设 的公比为q,由题设得
,即 .
解得 (舍去)或q=4.
因此 的通项公式为 .
(2)由(1)得 ,因此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63.【答案】解:(Ⅰ)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依题意得 解得 故 .
所以, 的通项公式为 的通项公式为 .
(Ⅱ)(i) .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ii)
(Ⅰ)由 ,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组,即可求 和 的通项公式;
(Ⅱ)由(ⅰ) 的通项公式为 的通项公式为 , 得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将 代值并化简即可求值。
64.【答案】解:(Ⅰ)解: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q依题意,得 ,解得 ,故 .
所以, 的通项公式为 , 的通项公式 为 .
(Ⅱ)解:
=
. ①
, ②
②-①得, .
所以,
65.【答案】(1)设数列 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

解得 .
从而 .
由 成等比数列得

解得 .
所以 .
(2) .
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⑴当n=1时,c1=0<2,不等式成立;
⑵假设 时不等式成立,即 .
那么,当 时,

即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不等式 对任意 成立.
66.【答案】(1) 解:设 的公差为d.
由 得 .
由a3=4得 .
于是 .
因此 的通项公式为 .
(2)由(1)得 ,故 .由 知 ,故 等价于 ,解得1≤n≤10.
所以n的取值范围是 .
( 2 )由(1)得 ,故 .
由 知 ,故 等价于 ,再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集的方法结合n自身的取值范围,从而求出n的取值范围。
67.【答案】解:(I)根据三者成等比数列,
可知 ,
故 ,
解得d=2,
故 ;
(Ⅱ)由(I)知 ,
该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为n=5.5,
故n=5或6时, 取最小值-30.
68.【答案】解:(Ⅰ)由 是 的等差中项得 ,
所以 ,
解得 .
由 得 ,
因为 ,所以 .
(Ⅱ)设 ,数列 前n项和为 .
由 解得 .
由(Ⅰ)可知 ,
所以 ,
故 ,
.
设 ,
所以 ,
因此 ,
又 ,所以
69.【答案】(1)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有:
a1=-7,S3=3a2=-15
a2=-5,d=2
∴an=a1+(n-1)d=-7+2(n-1)=2n-9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2n-9
(2)由(1)知数列{an}的前n项和
Sn=n(n-8)=n2-8n=(n-4)2-16≥-16
当n=4时取最小值,
所以Sn的最小值为-16
70.【答案】(1)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有:
a1=-7,S3=3a2=-15
a2=-5,d=2
∴an=a1+(n-1)d=-7+2(n-1)=2n-9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2n-9
(2)由(1)知数列{an}的前n项和
Sn=n(n-8)=n2-8n=(n-4)2-16≥-16
当n=4时取等,所以Sn的最小值为-16
71.【答案】(1)解: ,
(2)解:

则 是以 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3)解:
72.【答案】(1)由题意
又 ,故

又 ,故
即 ,故
(2)由题意分析可知
根据范围分析 ,根据元素互异性 ,又 可能出现 情况,也可能出现 情况,故根据互异性,M中元素个数为3个或4个
(3) 为等差数列,又 与 接近,有



当 即 中没有正数;当 >-2时,存在 使得 ,即有100个正数,故 >-2。
73.【答案】解:(Ⅰ),∵ , ,
∴ ,则 ,
∴ 。
(Ⅱ) ,
∴ ,
74.【答案】(1)解:因为 ,a5=4a3
q4=4q2 q=±2

(2)解:

75.【答案】(1)解:因为 ,a5=4a3
q4=4q2 q=±2

(2)解:

76.【答案】(1)解:∵ 对n=1,2,3,4成立
∵∴
(2)解:∵ 且 ,对n=2,3,….,m+1均成立


∵∴

又 ∴存在 ,使 ,对 成立
∴m=1时,
当 时,设 ,则
= ,

∵q-1>0∴


设 ,设

在 恒成立,∴
∴∴
∴ 对n=2,3,…,.m均成立,∴


77.【答案】解:(Ⅰ)设等比数列 公比为q,由 ,
∵q>0,∴q=2,则 。
设等差数列 公差为d,由 ,由 ,

∴ 。
∴ 通项公式为 ,通项公式为 ,
(Ⅱ)(i)解由(1) ,
故 ,
(ii) , = 。
78.【答案】解:(I)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q,由b1=1,b3=b2+2,可得 .
∵ ,∴ ,故 .
∴ .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由 ,可得 .

从而 ,故 ,
∴ .
(II)由(I),知
由 ,
解得 (舍),或 .所以n的值为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