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 说课课件+视频(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 说课课件+视频(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比热容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目标
2
重点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目标
2
重点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第十三章 内能
1、分子热运动
2、内能
3、比热容
上一节中介绍了热量的概念,但并未对如何量度热量做出说明。
2.经历实验探究是正确认识比热容的关键。
教材分析
知识:已了解热传递、温度及热量的概念;
掌握了密度的相关知识;
学习了正比例函数。
能力: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
实验的能力,并能运用图表对实验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目标
2
重点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三维
目标
三维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学习的乐趣;通过比热容的应用拓展,由物理走向生活。
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会查比热容表;会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比热容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目标
2
重点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比热容的定义、
公式及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物质的
一种物理属性
教学重点
用加热时间作为热
量吸收的量度
从控制单一变量到
控制双变量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目标
2
重点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学法
大胆猜测
合作学习
类比思考
互动交流
科学探究
启发式教学法与
实验探究法
教法
学法
学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目标
2
重点难点
3
4
5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one
two
three
four
教学流程













2min
33min
5min




one
two
three
four
教学流程













傍晚
中午
这是为什么呢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温暖
新课引入




one
two
three
four
four
教学流程













提问与猜想
分析与结论
比热容概念
应用
投入Engagement
探索
Exploration
解释
Explanation
精致化
Elaboration
评价
Evaluation
新课教学
交流分析
提问与猜想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学习环的探究教学模式
5E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与猜想
制定计划
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分析与结论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与猜想
制定计划
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分析与结论
在加热方式完全相同的前提下:
是烧开半壶水快呢?还是烧开一壶水快?
若有温水,也有凉水,选择哪个水烧开的快呢?
情景创设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
提问与猜想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与猜想
制定计划
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分析与结论
一种物质:水
吸收热量
控 制
变 量
控制质量不变,探究温度变化与吸收热量的关系。
控制温度变化相同,探究质量与吸收热量的关系。
温度变化量
质量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
1.如何测量吸收热量的多少?
2.如何制定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加热时间
实验用品: 水、油、量热器、温度计、秒表、天平、铁架台、导线、电池及开关
控制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温度变化量 / ℃ 质量/g 加热时间
/min
表格设计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与猜想
制定计划
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分析与结论
进行实验
组别 物质 探究内容
A组 水 质量不变,观察温度变化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温度变化相同,观察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组 油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与猜想
制定计划
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分析与结论
质量相同时,加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成正比。
温度变化相同时,加热时间与质量成正比。
Q∝△t
Q∝m
Q∝m△t
Q = m△t

实验结论
从A、B两组中任选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提问与猜想
物质吸收热量多少还受哪个因素影响?
两种物质:水、油
吸收热量:质量、温度变化量、物质种类
质量:密度、体积
制定计划
自变量
密度
因变量
质量
控制变量
体积
物质种类
吸收热量
温度变化量
质量
质量相同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观察加热时间。
实验器材:电磁炉、锅、铁架台、试管夹、烧杯、
天平、砝码及温度传感器。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水的吸热本领比油强
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Q = m △t
Q = Cm △t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公式:C=Q/m△t
单位: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
比热容
密度 比热容
定义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
公式 ρ =m/v C=Q/m△t
单位 千克/米3 焦/千克·℃
物理意义 单位体积水的质量是1×103kg 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 ℃ 吸收4.2×103J的热量。
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比热容表
我们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冬天用水通过暖气片取暖
水的比热容大应用




one
two
three
four
four
教学流程













中午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傍晚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海陆风的形成
气候与环境保护




one
two
three
four
教学流程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公式:C=Q/m△t
单位: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
海风
陆风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
类比法:以旧带新,平缓过渡。
探究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温度传感器:实时多点的数据链,使实验内容更直观,清晰的呈现。
教学用具
教学模式
采用5E学习环的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概念理解。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